1.本实用新型涉及扶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摔自动扶梯。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3.相关技术中,在乘坐电梯时,需要想用的扶梯进行防护,保证乘坐人员的安全性,申请号为cn201820081716.2,通过扶梯本体侧面安装的固定扶手,使人们能够便于扶稳,然而该扶手不具有移动功能,以至于乘坐人员在来回抓紧不同位置的扶手,实用性较差,而且固定扶手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空间,影响了人员的乘坐,降低了扶梯的防摔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扶手不便于跟随乘坐人员位置进行转换,降低了防摔功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摔自动扶梯。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摔自动扶梯,包括电梯本体,所述电梯本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的顶部均开设有隐藏槽,两个所述隐藏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扶手组件,两个所述扶手组件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防脱组件,所述电梯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
7.通过防脱组件的设置,有效的加强了乘坐人员扶着的稳定性,避免扶梯急停出现的惯性,造成乘坐人员的猛冲摔倒现象。
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9.所述扶手组件包括两个均转动连接于所述隐藏槽内壁的两侧的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通过橡胶传动带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转动轴的一端贯穿所述防护板并延伸至所述防护板的外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防护板的外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防护板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皮带轮a;
10.通过扶手组件的设置,方便乘坐人员手部的抓紧,进而提高了乘坐的稳定性。
11.所述防脱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橡胶传动带内部的两个收缩槽,两个所述收缩槽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收缩板,两个所述收缩板的顶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收缩槽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两个所述收缩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把手,所述u型把手贯穿所述橡胶传动带并延伸至所述橡胶传动带的外部;
12.通过u型把手的设置,便于乘坐人员手部的握紧,进而提高乘坐的稳定性,避免急停现象,造成手部与扶手的脱离。
13.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电梯本体底部的驱动轴和电机,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b,两个所述皮带轮a的外表面分别两个皮带与两个所述皮带轮b传动连接。
14.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a,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齿轮a相啮合的齿轮b。
15.所述电梯本体的两侧均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护罩。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扶手组件的设置,不仅便于乘坐扶梯的人员的扶着,保证乘坐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带动防脱组件进行旋转,而防脱组件的设置,可以提高了人员扶着的稳定性,避免扶梯急停出现的惯性,造成乘坐人员的猛冲摔倒现象,具有良好的防摔功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摔自动扶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电梯本体的结构仰视图;
20.图3为图1中电梯本体的局部示意图;
21.图4为图3中防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电梯本体;2、防护板;3、隐藏槽;4、扶手组件;41、转动轴;42、橡胶传动带;43、皮带轮a;5、防脱组件;51、收缩槽;52、收缩板;53、挤压弹簧;54、u型把手;6、驱动组件;61、驱动轴;62、电机;63、皮带轮b;64、齿轮a;65、齿轮b;7、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摔自动扶梯,包括电梯本体1,电梯本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2,两个防护板2的顶部均开设有隐藏槽3。
27.本实施例中,电梯本体1采用现有技术的扶梯装置,而且通过两个防护板2的设置,便于对乘坐两侧的防护,提高乘坐的安全性。
28.实施例二
29.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两个隐藏槽3的内部均设置有扶手组件4,扶手组件4包括两个均转动连接于隐藏槽3内壁的两侧的转动轴41,两个转动轴41的外表面通过橡胶传动带42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转动轴41的一端贯穿防护板2并延伸至防护板2的外部,转动轴41延伸至防护板2的外部,转动轴41延伸至防护板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皮带轮a43。
30.本实施例中,通过其中一个转动轴41的旋转,可以配合另一个转动轴41带动橡胶传动带42进行旋转运动,而橡胶传动带42的设置,不仅便于乘坐的人员手部的抓紧,提高乘坐的稳定性。
31.实施例三
32.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基于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两个扶手组件4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防脱组件5,防脱组件5包括开设于橡胶传动带42内部的两个收缩槽51,两个收缩槽51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收缩板52,两个收缩板52的顶部分别与两个收缩槽51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53,两个收缩板52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把手54,u型把手54贯穿
橡胶传动带42并延伸至橡胶传动带42的外部。
33.本实施例中,通过橡胶传动带42的旋转运动,可以带动若干个防脱组件5进行旋转运动,而防脱组件5中的u型把手54设置,便于乘坐人员手部的抓紧,进而提高了乘坐时的稳定性,有效的避免惯性情况下,手部与扶手的脱离,造成摔伤现象,进一步提高防摔功能。
34.而且通过挤压弹簧53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对收缩板52进行挤压,使得收缩板52向下运动,进而u型把手54的两侧收缩至隐藏槽3的内部,进行隐藏,避免u型把手54的设置,占用了空间,方便乘坐人员自行选择抓紧的位置。
35.实施例四
36.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基于实施例一和二的基础上,电梯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包括转动连接于电梯本体1底部的驱动轴61和电机62,驱动轴6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b63,两个皮带轮a43的外表面分别两个皮带与两个皮带轮b63传动连接,驱动轴6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a64,电机6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齿轮a64相啮合的齿轮b65。
37.本实施例中,电机62采用现有技术中正反转电动机,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和编码方式进行设置,用于带动齿轮b65进行旋转,而齿轮b65的旋转,可以通过啮合带动齿轮a64进行旋转,进而可以带动驱动轴61进行旋转,而驱动轴61的旋转,就可以带动两个皮带轮b63进行旋转,而两个皮带轮b63的旋转,就会通过皮带带动两个皮带轮a43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其中一个转动轴41进行旋转,进行扶手组件4的驱动。
38.实施例五
39.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电梯本体1的两侧均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护罩7。
40.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护罩7的设置,便于对皮带轮a43和皮带轮b63进行防护。
4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摔自动扶梯,包括电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本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2),两个所述防护板(2)的顶部均开设有隐藏槽(3),两个所述隐藏槽(3)的内部均设置有扶手组件(4),两个所述扶手组件(4)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防脱组件(5),所述电梯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4)包括两个均转动连接于所述隐藏槽(3)内壁的两侧的转动轴(41),两个所述转动轴(41)的外表面通过橡胶传动带(42)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转动轴(41)的一端贯穿所述防护板(2)并延伸至所述防护板(2)的外部,所述转动轴(41)延伸至所述防护板(2)的外部,所述转动轴(41)延伸至所述防护板(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皮带轮a(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摔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组件(5)包括开设于所述橡胶传动带(42)内部的两个收缩槽(51),两个所述收缩槽(51)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收缩板(52),两个所述收缩板(52)的顶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收缩槽(51)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53),两个所述收缩板(52)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把手(54),所述u型把手(54)贯穿所述橡胶传动带(42)并延伸至所述橡胶传动带(42)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摔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转动连接于电梯本体(1)底部的驱动轴(61)和电机(62),所述驱动轴(6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b(63),两个所述皮带轮a(43)的外表面分别两个皮带与两个所述皮带轮b(63)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摔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6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a(64),所述电机(6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齿轮a(64)相啮合的齿轮b(6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本体(1)的两侧均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护罩(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摔自动扶梯,包括电梯本体,所述电梯本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的顶部均开设有隐藏槽,两个所述隐藏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扶手组件,两个所述扶手组件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防脱组件,所述电梯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扶手组件的设置,不仅便于乘坐扶梯的人员的扶着,保证乘坐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带动防脱组件进行旋转,而防脱组件的设置,可以提高了人员扶着的稳定性,避免扶梯急停出现的惯性,造成乘坐人员的猛冲摔倒现象,具有良好的防摔功能。防摔功能。防摔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杨州 胡伟斌 张文龙 杜海群 王雨友 蓝小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威尔金森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