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料装置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9-6  152



1.本技术各实施例属于气动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取料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自动化正在快速走进各大企业,尤其是半导体、电子设备加工、生物制药等技术领域或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体积小、精度高、功能多样的取料装置越来越受到关注。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往往需要快速、准确的取放装置来取放物料,以便提高生产效率。
3.目前,市场上的取料装置有很多,但是其功能多为单一的取料,再通过机械臂或外部旋转装置实现物料的定向摆放,这样就会造成整个装置体积大笨重、结构复杂、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料装置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单一,结构不紧凑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料装置,包括驱动机构,运动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运动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外壳与固定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运动件第一端连接,并驱动所述运动件相对固定件转动,所述运动件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被取物料接触的第一孔,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用于与吸气设备连接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通过气道连通。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运动件第一端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运动件为柱状结构。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孔设于所述运动件第二端的端面上。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运动件和联轴器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气道包括设于运动件上轴向的第一气道,径向的第二气道和周向的第三气道,以及设于固定块上径向的第四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一端与第一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气道一端连通,第二气道另一端与第三气道一端连通,第三气道另一端与第四气道一端连通,第四气道另一端与第二孔连通。
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气道为环形结构。
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运动件上在第三气道两侧分别设有密封圈。
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件通过轴承与所述运动件转动连接。
14.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取料设备,包括上述的取料装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取料装置及设备,既能吸附物料,又能将物料旋转,功能多样,结构紧凑,集中度较高,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动件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驱动机构,2-联轴器,3-固定件,4-第二轴承,5-密封圈,6-第一轴承,7-压板,8-运动件,9-气管接头,10-气管,31-第二孔,32-第四气道,33-轴孔,81-第一孔,82-第一气道,83-第二气道,84-第三气道,85-环形沟槽,86-第一轴肩,87-第二轴肩。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取料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固定件3,运动件8;固定件3上设有轴孔33,所述固定件3通过轴孔33套设在运动件8上,驱动机构1的外壳前端与固定件3固定连接,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与运动件8第一端固定连接,并驱动运动件8相对固定件3转动,运动件8第二端设有第一孔81,第一孔81用于与被取物料接触并通过负压的方式将物料吸附住,固定件3上设有第二孔31,第二孔31用于与吸气设备连接向第一孔81提供负压,第一孔81和第二孔31之间设有气道,气道一端与第一孔81连通,气道另一端与第二孔31连通。
2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孔81设于所述运动件8第二端的端面上,这样有利于吸附被吸附物料,运动件8上具有第一孔81一端的端面为平面结构或凸面结构。
2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联轴器2设置在驱动机构1与运动件8之间,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与所述运动件8第一端连接,其中,运动件8为柱状结构。
27.其中,所述驱动机构1、运动件8和联轴器2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28.本技术中的所述气道包括设于运动件8上轴向的第一气道82,径向的第二气道83和周向的第三气道84,以及设于固定件3上径向的第四气道32;所述第一气道82一端与第一孔81连通,第一气道82另一端与第二气道83一端连通,第二气道83另一端与第三气道84一端连通,第三气道84另一端与第四气道32一端连通,第四气道32另一端与第二孔31连通。
29.为了便于与外部的真空泵连接,第二孔31上设有气管接头9,气管接头9通过气管10可以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通过气道可以在第一孔81上形成负压,从而将物料(或工件等)吸住,运动件8取料后,驱动机构1驱动运动件8绕其轴线转动即可实现精确的定向摆放,当真空泵停止吸气进行泄压,使得第一孔81处的负压消除或负压小于物料的重量时,即可将被吸住的物料放下。
30.所述第三气道84为环形结构,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孔81通过所述第三气道84与所述第四气道32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即在运动件8转动到任意位置时,第三气道84与第四气道32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即第一孔81与第二孔31一直连通。
31.所述第二气道83至少为一个,第二气道83与第一气道82垂直设置。
3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气道83为三个,该三个第二气道83沿着运动件8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33.所述固定件3上设有轴孔33,所述固定件3通过轴孔33套设在运动件8上,所述轴孔33上位于第四气道32靠近第一孔81一侧设有第一轴承6,第四气道32另一侧设有第二轴承4,所述运动件8通过所述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4与固定件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4分别与固定件3固定连接。
34.所述运动件8上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4分别与第三气道84之间设有一个环形沟槽85,所述环形沟槽85上设有密封圈5,两个密封圈5分别设置于第三气道84的两侧,所述第三气道84和第四气道32连通处的外围通过所述密封圈5密封,密封圈5与运动件8固定连接,当运动件8转动时,密封圈5随动并与第四气道32两侧的轴孔33内壁紧密接触且密封连接,保证第一孔81与第二孔31之间的气道不会漏气。
35.所述运动件8上在第一轴承6靠近密封圈5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轴承6端面抵接的第一轴肩86,运动件8上在第二轴承4靠近密封圈5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轴承6端面抵接的第二轴肩87,第一轴肩86和第二轴肩87,用于对运动件8在轴向上进行限位,防止运动件8轴向移动。
36.所述第一轴承6远离密封圈5的一端设有套设在运动件8上的压板7,所述压板7与固定件3固定连接,压板7用于压紧第一轴承6,防止第一轴承6轴向移动,从而也间接的限制了运动件8的轴向移动。
37.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取料设备,包括上述的取料装置。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运动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运动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外壳与固定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运动件第一端连接,并驱动所述运动件相对固定件转动,所述运动件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被取物料接触的第一孔,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用于与吸气设备连接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通过气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运动件第一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为柱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设于所述运动件第二端的端面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运动件和联轴器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包括设于运动件上轴向的第一气道,径向的第二气道和周向的第三气道,以及设于固定块上径向的第四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一端与第一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气道一端连通,第二气道另一端与第三气道一端连通,第三气道另一端与第四气道一端连通,第四气道另一端与第二孔连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道为环形结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上在第三气道两侧分别设有密封圈。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通过轴承与所述运动件转动连接。10.一种取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取料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料装置及设备,其中,取料装置包括驱动机构,运动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运动件,所述驱动机构与固定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运动件一端连接,并驱动运动件相对固定件转动,所述运动件另一端设有第一孔,所述固定件上设有通过气道与第一孔连通的第二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取料装置及设备,既能吸附物料,又能将物料旋转,功能多样,结构紧凑,集中度较高,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庆 赵怀山 张常森 康海涛 禹超 介党阳 邹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钧舵机器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