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9-7  152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试验机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拉伸试验机也叫材料拉伸试验机、万能拉伸强度试验机,是集电脑控制、自动测量、数据采集、屏幕显示、试验结果处理为一体的新一代力学检测设备。目前钢丝绳整绳拉伸试验一般采用拉力试验机完成,截取一段钢丝绳夹持在拉力试验机上,测量相关的数据及曲线。
3.由于拉伸试验机长时间地使用,钳口表面容易变得不平滑甚至出现坑洞地现象,导致在进行拉伸试验过程中会造成曲线打滑。根据国家标准,如果曲线打滑,则此试样就失去代表性,需要重新取样检测,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影响试验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试样曲线打滑的夹持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机构、钳口座、立柱及夹具,所述横梁机构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钳口座与所述横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钳口座内设有钳口,所述夹具设置在所述钳口内,所述夹具与所述钳口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填充混有细铜丝的二硫化钼粉末。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机构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钳口座包括上钳口座和下钳口座,所述上钳口座与所述上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钳口座与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梁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一端,所述下横梁活动设置在所述立柱的另一端。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试验机底座,所述立柱与所述试验机底座固定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钳口座内设有一上钳口,所述下钳口座内设有一下钳口,所述上钳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下钳口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夹具与所述下钳口或所述上钳口可拆卸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细铜丝与所述二硫化钼粉末的混合比例为1:10。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控制开关及油缸,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油缸与所述下横梁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立柱是金属材质的圆柱体。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机底座为金属材质的方形箱体结构。
16.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包括横梁机构、钳口座、立柱及夹具,所述横梁机构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钳口座与所述横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钳口座内设有钳口,所述夹具设置在所述钳口内,所述夹具与所述钳口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填充混有细铜丝的二硫化钼粉末。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改善钳口表面质量,减少试样曲线打滑的现象,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试验效率。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试验机底座1、横梁机构2、钳口座3及立柱4,所述横梁机构2与所述立柱4连接,所述钳口座3与所述横梁机构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4与所述试验机底座1固定连接,例如是焊接,所述立柱4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试验机底座1的四个角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4为金属材质的圆柱体。本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机底座1为一金属材质的方形箱体结构,其重量足以支撑所述防滑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机构2包括上横梁201和下横梁202,所述钳口座3包括上钳口座301和下钳口座302,所述上横梁201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4的一端,例如是顶端,所述上钳口座301与所述上横梁201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梁202活动设置在所述立柱4的另一端,例如是靠近所述试验机底座1的一端,所述下钳口座302与所述下横梁20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横梁202可以在所述立柱4上自由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钳口包括上钳口3011和下钳口3021,所述上钳口座301内设置上钳口3011,所述下钳口座302内设置下钳口3021,所述上钳口3011与所述下钳口3021均为梯形结构,例如是等腰梯形,并且所述上钳口301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下钳口3021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这样方便将待试验的目标固定。
2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夹具5,所述夹具5为梯形结构,且与所述下钳口3021的形状适配,所述夹具5设置在所述下钳口3021内,且与所述下钳口3021可拆卸连接,所述夹具5与所述下钳口3021之间形成缝隙6,所述缝隙6内填充混有细铜丝的二硫化钼。所述细铜丝具有柔软性,所述二硫化钼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在进行钳口保养时,将细铜丝剪碎搅拌在二硫化钼粉末中,再将该粉末填充至所述缝隙6内,利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拉力将所述粉末挤压在所述下钳口3021的表面或者凹坑内,使所述下钳口3021的表面变得平滑,减少试样曲线打滑的现象。同理,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夹具5也可以设置在所述
上钳口3011内,且与所述上钳口3011可拆卸连接,所述夹具5与所述上钳口3011之间形成缝隙6,所述缝隙6内填充混有细铜丝的二硫化钼,所述细铜丝具有柔软性,所述二硫化钼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在进行钳口保养时,将细铜丝剪碎搅拌在二硫化钼粉末中,再将该粉末填充至所述缝隙6内,利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拉力将所述粉末挤压在所述上钳口3011的表面或者凹坑内,使所述上钳口3011的表面变得平滑,减少试样曲线打滑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细铜丝与所述二硫化钼的混合比例是1:1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比例,只要能够达到润滑目的即可。
23.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控制开关7及油缸(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开关7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油缸与所述下横梁202连接,当所述控制开关7打开时,所述油缸带动所述下横梁202在所述立柱4上滑动。
24.如图1所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时,首先用干净的布将所述上钳口3011或所述下钳口3021擦拭干净,将所述细铜丝剪碎混合在所述二硫化钼粉末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将所述混合后的粉末填充至所述缝隙6中,与所述上钳口3011或下钳口3021充分接触,将一样品固定在所述上下钳口之间,打开所述控制开关7,使所述下钳口3021进行滑动产生拉力,此时因为拉力的作用,所述混合粉末被挤压在所述上钳口3011或所述下钳口3021的表面或凹坑,使得钳口表面变得平滑,提高所述钳口的表面质量。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包括横梁机构2、钳口座3、立柱4及夹具5,所述横梁机构2与所述立柱4连接,所述钳口座3与所述横梁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钳口座3内设有钳口,所述夹具5设置在所述钳口内,所述夹具5与所述钳口之间形成缝隙6,所述缝隙6填充混有细铜丝的二硫化钼粉末。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改善钳口表面质量,减少试样曲线打滑的现象,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试验效率。
26.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机构、钳口座、立柱及夹具,所述横梁机构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钳口座与所述横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钳口座内设有钳口,所述夹具设置在所述钳口内,所述夹具与所述钳口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中填有细铜丝和二流化钼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机构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钳口座包括上钳口座和下钳口座,所述上钳口座与所述上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钳口座与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一端,所述下横梁活动设置在所述立柱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试验机底座,所述立柱与所述试验机底座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口座内设有一上钳口,所述下钳口座内设有一下钳口,所述上钳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下钳口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与所述下钳口或所述上钳口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控制开关及油缸,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油缸与所述下横梁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是金属材质的圆柱体。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机底座为金属材质的方形箱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横梁机构、钳口座、立柱及夹具,所述横梁机构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钳口座与所述横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钳口座内设有钳口,所述夹具设置在所述钳口内,所述夹具与所述钳口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填充混有细铜丝的二硫化钼粉末。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钳口表面质量,减少试样曲线打滑的现象,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试验效率。高了试验效率。高了试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钟心峰 孙庆静 牛月旭 娄玉政 肖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