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淤泥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此外,受环境污染影响,河道淤泥极易受水质影响产生污染情况,河道治理时,必须对河道淤泥进行污染检测;
3.现有的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是将多个较长的探测杆进行组合,然后竖直插入河道的底部,由于淤泥是松软的,所以探测杆可以轻易的插入其中,当探测杆插到插不动的时候,就表明杆子的底部到达了河道的底部,将杆子再拔出来,看杆子上的淤泥印记就可以知道河道淤泥的厚度了,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操作较为麻烦,且不易在较深的水域进行测量,而测量后的数据准确性,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和钻探单元;
5.底板:其上表面中心设置有梯形台,所述梯形台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罩,所述底板的正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四边分别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分别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吊环,所述底板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测量单元;通过底板、顶板、支撑管和连接管之间的配合连接,使该装置形成一个方锥形结构,通过装置的底部大顶部小,在水中的下落过程中可以保持较好的竖直状态,通过吊环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将该装置进行吊装;
6.钻探单元:包含电动伸缩杆、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伸缩套管、伸缩杆、钻头和淤泥槽,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保护罩的内侧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穿过梯形台上设置的通孔与伸缩套管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的底部中心设置有淤泥槽,所述钻头顶部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通过轴承与梯形台的底部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梯形台的顶部表面,且电机位于保护罩的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梯形台上的通孔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上的齿牙啮合。通过电机运行,使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通过钻头上的伸缩杆与第一齿轮进行连接,使第一齿轮在转动时带动钻头进行转动,通过电动伸缩杆进行伸出,使伸缩套管推动钻头向下移动,从而使钻头对淤泥进行钻探,同时通过淤泥槽的设置,可以将河道底部的淤泥带出,便于工作人员对淤泥进行后期检测。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气管连
接件,所述气管连接件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上表面一端,所述气管连接件的排气端与连接管的内部连通,且连接管与支撑管的内部连通。通过气管连接件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使用外部输气管对连接管的内部进行输气,通过连接管与支撑管的内部连通,使气体通过支撑管输送至各个固定筒的内部,从而实现对固定筒内部逐渐加压的目的。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测量单元包含压力传感室、压缩弹簧和探测头,所述压力传感室设置有四个,所述压力传感室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底部四角,所述压力传感室的内侧顶部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室的内侧底部分别滑动连接有探测头,所述探测头的顶部与压力传感室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通过压缩弹簧的设置,在该装置落在河道底部时,对探测头进行缓冲,当探测头缓慢匀速的向下移动时,探测头受到阻力,通过压力传感室内部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将探测头产生的阻力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计算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从而对淤泥的厚度进行测量。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测量单元还包含进气管、活塞、固定筒和活塞杆,所述固定筒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筒分别设置在底板顶部四角,所述固定筒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固定筒的内部分别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固定筒底部设置的通孔与压力传感室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进气管的设置,可以将支撑管内部的气体输送至固定筒的内部,通过固定筒内部气压不断增加,使活塞推动活塞杆进行移动,通过活塞杆沿固定筒的底部通孔向下滑动,使活塞杆底部的压力传感室上的探测头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探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加强管,所述加强管设置有四个,所述加强管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四边。通过加强管的设置,加强底板的结构强度,防止底板变形弯曲。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漏孔和第二漏孔,所述第一漏孔等距离阵列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漏孔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二漏孔分别设置在梯形台四周侧壁的顶部。通过第一漏孔的设置,减少河水对底板的阻力,使底板可以快速落入河道底部,通过第二漏孔的设置,可以将梯形台内侧积留的空气快速排出,降低该装置的浮力。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梯形台的内侧中部,所述隔板上开设的圆孔直径大于钻头的直径,且隔板上的圆孔与钻头在同一中轴线上。通过隔板上的圆孔与钻头在同一中轴线上,便于钻头进行上下钻探运动,在钻头钻探完毕后,钻头上容易粘黏淤泥,通过隔板上开设的圆孔直径大于钻头的直径,从而防止钻头卡在隔板上。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气管的设置,将支撑管内部的气体输送至固定筒的内部,通过固定筒内部气压不断增加,使活塞推动活塞杆沿固定筒的底部通孔向下滑动,使活塞推动活塞杆进行移动,通过活塞杆沿固定筒的底部通孔向下滑动,使活塞杆底部的压力传感室上的探测头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探测,当探测头受到阻力,通过压力传感室内部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将探测头产生的阻力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计算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从而对淤泥的厚度进行测量,通过压力传感室分别设置在底
板的四角,不仅提高检测数据的多样性,而且还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通过电机运行,使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通过钻头上的伸缩杆与第一齿轮进行连接,使第一齿轮在转动时带动钻头进行转动,通过电动伸缩杆进行伸出,使伸缩套管推动钻头向下移动,从而使钻头对淤泥进行钻探,同时通过淤泥槽的设置,可以将河道底部的淤泥带出,便于工作人员对淤泥进行后期检测。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梯形台、3顶板、4测量单元、41进气管、42活塞、43固定筒、44活塞杆、45压力传感室、46压缩弹簧、47探测头、5钻探单元、51电动伸缩杆、52电机、53第一齿轮、54第二齿轮、55伸缩杆、56钻头、57淤泥槽、6支撑管、7连接管、8气管连接件、9第一漏孔、10加强管、11保护罩、12第二漏孔、13隔板、14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
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1和钻探单元5;
22.底板1:其上表面中心设置有梯形台2,梯形台2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罩11,底板1的正上方设置有顶板3,顶板3的四边分别设置有连接管7,连接管7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支撑管6,支撑管6的底部分别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顶板3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吊环14,底板1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测量单元4;通过保护罩11的设置,可以对电动伸缩杆51和电机52进行保护,通过底板1、顶板3、支撑管6和连接管7之间的配合连接,使该装置形成一个方锥形结构,通过装置的底部大顶部小,在水中的下落过程中可以保持较好的竖直状态,通过吊环14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将该装置进行吊装;
23.钻探单元5:包含电动伸缩杆51、电机52、第一齿轮53、第二齿轮54、伸缩套管55、伸缩杆56、钻头57和淤泥槽58,电动伸缩杆51固定安装在保护罩11的内侧顶部,电动伸缩杆51的伸缩端穿过梯形台2上设置的通孔与伸缩套管55固定连接,伸缩套管55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钻头57,钻头57的底部中心设置有淤泥槽58,钻头57顶部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伸缩杆56,伸缩杆56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53,第一齿轮53的顶部通过轴承与梯形台2的底部表面转动连接,电机52固定安装在梯形台2的顶部表面,且电机52位于保护罩11的内部,电机52的输出轴穿过梯形台2上的通孔与第二齿轮54固定连接,第二齿轮54与第一齿轮53上的齿牙啮合。通过电机52运行,使第二齿轮54带动第一齿轮53进行转动,通过伸缩杆56与第一齿轮53进行连接,使第一齿轮53在转动时带动钻头57进行转动,通过电动伸缩杆51进行伸出,使伸缩套管55推动钻头57向下移动,同时伸缩杆56跟随钻头57向下移动而进行伸出,当钻头57向下钻探至一定深度后,使淤泥槽58内充满淤泥,将该装置拉上
检测船只后,工作人员可对淤泥槽58内部的淤泥进行检测。
24.还包括气管连接件8,气管连接件8固定安装在顶板3的上表面一端,气管连接件8的排气端与连接管7的内部连通,且连接管7与支撑管6的内部连通。首先工作人员将外部输气管与气管连接件8上的进气端进行连接,当该装置落入河道底部后,对气管连接件8内部输送气体,通过气管连接件8的排气端与连接管7的内部连通,从而将气体输送至连接管7中,再由连接管7将气体通过支撑管6输送至固定筒43内。
25.测量单元4包含压力传感室45、压缩弹簧46和探测头47,压力传感室45设置有四个,压力传感室45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底部四角,压力传感室45的内侧顶部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室45的内侧底部分别滑动连接有探测头47,探测头47的顶部与压力传感室45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6。通过压缩弹簧46的设置,在该装置落在河道底部时,对探测头47进行缓冲,通过探测头47为锥形结构,从而便于探测头47扎入至河道底部的淤泥中,当探测头47缓慢匀速的向下移动时,探测头47受到阻力,通过压力传感室45内部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将探测头47产生的阻力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计算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从而对淤泥的厚度进行测量,通过压力传感室45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四角,不仅提高检测数据的多样性,而且还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26.测量单元4还包含进气管41、活塞42、固定筒43和活塞杆44,固定筒43设置有四个,固定筒43分别设置在底板1顶部四角,固定筒4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气管41,进气管41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管6的内部连通,固定筒43的内部分别滑动设置有活塞42,活塞4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活塞杆44,活塞杆44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固定筒43底部设置的通孔与压力传感室45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进气管41的设置,可以将支撑管6内部的气体输送至固定筒43的内部,通过固定筒43内部气压不断增加,使活塞42推动活塞杆44沿固定筒43的底部通孔向下滑动,通过活塞杆44与压力传感室45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压力传感室45底部的探测头47不断向下进行移动,从而对淤泥进行厚度检测。
27.还包括加强管10,加强管10设置有四个,加强管10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四边。通过加强管10的设置,加强底板1的结构强度,防止底板1变形弯曲,同时对底板1的四边进行加强保护。
28.还包括第一漏孔9和第二漏孔12,第一漏孔9等距离阵列设置在底板1上,第二漏孔12设置有四组,第二漏孔12分别设置在梯形台2四周侧壁的顶部。通过第一漏孔9的设置,减少河水对底板1的阻力,使底板1可以快速落入河道底部,通过第二漏孔12的设置,可以将梯形台2内侧积留的空气快速排出,降低该装置的浮力。
29.还包括隔板13,隔板13设置在梯形台2的内侧中部,隔板13上开设的圆孔直径大于钻头57的直径,且隔板13上的圆孔与钻头57在同一中轴线上。通过隔板13的设置,可以对第一齿轮53和第二齿轮54进行保护,防止河道内的杂物影响其正常运行,通过隔板13上的圆孔与钻头57在同一中轴线上,便于钻头57进行上下钻探运动。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该装置上的吊环14与外部起重机械上的钩锁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将外部输气管与气管连接件8上的进气端进行连接,连接完毕后,将该装置放在河水中,使其自由下落,通过底板1、顶板3、支撑管6和连接管7之间的配合连接,使该装置形成一个方锥形结构,使装置的底部大顶部小,在水中的下落过程中可以保持较好的竖直状态,通过第一漏孔9的设置,减少河水对底板1的阻力,使底板1可以快速落入河道底部,
通过第二漏孔12的设置,可以将梯形台2内侧积留的空气快速排出,降低该装置的浮力,当该装置落入河道底部后,通过压缩弹簧46的设置,在该装置落在河道底部时,对探测头47进行缓冲,通过探测头47为锥形结构,从而便于探测头47扎入至河道底部的淤泥中,通过对气管连接件8内部输送气体,气管连接件8的排气端与连接管7的内部连通,从而将气体输送至连接管7中,再由连接管7将气体输送至各个支撑管6中,通过进气管41的设置,可以将支撑管6内部的气体输送至固定筒43的内部,通过固定筒43内部气压不断增加,使活塞42推动活塞杆44沿固定筒43的底部通孔向下滑动,通过活塞杆44与压力传感室45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压力传感室45底部的探测头47不断向下进行移动,当探测头47缓慢匀速的向下移动时,探测头47受到阻力,通过压力传感室45内部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将探测头47产生的阻力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计算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从而对淤泥的厚度进行测量,通过压力传感室45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四角,不仅提高检测数据的多样性,而且还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通过电机52运行,使第二齿轮54带动第一齿轮53进行转动,通过伸缩杆56与第一齿轮53进行连接,使第一齿轮53在转动时带动钻头57进行转动,通过电动伸缩杆51进行伸出,使伸缩套管55推动钻头57向下移动,同时伸缩杆56跟随钻头57向下移动而进行伸出,当钻头57向下钻探至一定深度后,使淤泥槽58内充满淤泥,将该装置拉上检测船只后,工作人员可对淤泥槽58内部的淤泥进行检测。
3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32.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33.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钻探单元(5);底板(1):其上表面中心设置有梯形台(2),所述梯形台(2)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罩(11),所述底板(1)的正上方设置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四边分别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支撑管(6),所述支撑管(6)的底部分别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3)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吊环(14),所述底板(1)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测量单元(4);钻探单元(5):包含电动伸缩杆(51)、电机(52)、第一齿轮(53)、第二齿轮(54)、伸缩套管(55)、伸缩杆(56)、钻头(57)和淤泥槽(58),所述电动伸缩杆(51)固定安装在保护罩(11)的内侧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51)的伸缩端穿过梯形台(2)上设置的通孔与伸缩套管(55)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55)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钻头(57),所述钻头(57)的底部中心设置有淤泥槽(58),所述钻头(57)顶部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伸缩杆(56),所述伸缩杆(56)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53),所述第一齿轮(53)的顶部通过轴承与梯形台(2)的底部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电机(52)固定安装在梯形台(2)的顶部表面,且电机(52)位于保护罩(11)的内部,所述电机(52)的输出轴穿过梯形台(2)上的通孔与第二齿轮(5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54)与第一齿轮(53)上的齿牙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管连接件(8),所述气管连接件(8)固定安装在顶板(3)的上表面一端,所述气管连接件(8)的排气端与连接管(7)的内部连通,且连接管(7)与支撑管(6)的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4)包含压力传感室(45)、压缩弹簧(46)和探测头(47),所述压力传感室(45)设置有四个,所述压力传感室(45)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底部四角,所述压力传感室(45)的内侧顶部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室(45)的内侧底部分别滑动连接有探测头(47),所述探测头(47)的顶部与压力传感室(45)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4)还包含进气管(41)、活塞(42)、固定筒(43)和活塞杆(44),所述固定筒(43)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筒(43)分别设置在底板(1)顶部四角,所述固定筒(4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气管(41),所述进气管(41)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管(6)的内部连通,所述固定筒(43)的内部分别滑动设置有活塞(42),所述活塞(4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活塞杆(44),所述活塞杆(44)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固定筒(43)底部设置的通孔与压力传感室(45)的顶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管(10),所述加强管(10)设置有四个,所述加强管(10)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四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漏孔(9)和第二漏孔(12),所述第一漏孔(9)等距离阵列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第二漏孔(12)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二漏孔(12)分别设置在梯形台(2)四周侧壁的顶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13),所述隔板(13)设置在梯形台(2)的内侧中部,所述隔板(13)上开设的圆孔直径大于钻头(57)的直径,且隔板(13)上的圆孔与钻头(57)在同一中轴线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和钻探单元;底板:其上表面中心设置有梯形台,所述梯形台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罩,所述底板的正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四边分别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分别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吊环,所述底板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测量单元;钻探单元:包含电动伸缩杆、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伸缩套管、伸缩杆、钻头和淤泥槽,该水利工程河道淤泥检测装置,操作简单,可对不同深度的河道进行检测测量,同时检测后的准确性,可靠性较高,而且可以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采样,提高检测的多样性。提高检测的多样性。提高检测的多样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 杨庆聪 张文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兴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