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温变色口罩。
背景技术:
2.儿童的发热症状多是利用温度计进行体温的测量,但当发生高烧的病症时,家长常会由于疏忽大意而未使用温度计进行体温的测量。若家长对儿童发烧的病征一时不察,往往无法即时就医,而错过治疗的黄金期。并且随着人们对防护的重视,儿童佩戴口罩也会成为常态,家长更会忽略儿童的实时的发热的情况。
3.疫情期间,学校复学期间,需要佩戴口罩才能进入学校。分管教师也常因为业务繁重、面对众多学生,而无法一一即时监测学生体温的变化。同时根据国家已发布的口罩佩戴指导意见,在学校教室上课也属于聚集性非常强的场所,“要求必须戴口罩”,任课教师更难实时监测学生的体温,容易出现学生发烧或传染等聚集性感冒。现有的儿童口罩可以阻隔细菌、飞沫,减少病毒的传染,但是不能反映使用者的体温情况。
4.综上,开发一种儿童用感温变色口罩,不仅可以起到儿童防护功能,同时还能实时感受到儿童发热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温变色口罩,该感温变色口罩上设有感温变色区,随体温变化,感温变色区的图案就会消失,从而显示出体温的变化。通过目测花纹图案的消失与否,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出于发烧的阶段,以便及时治疗。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温变色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及耳带,所述耳带用于将所述口罩本体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外层无纺布、熔喷布及内层无纺布,所述外层无纺布上设有感温变色区,所述感温变色区与所述口罩本体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1:(3-5)。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变色区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的中部。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变色区设有感温变色图案,所述感温变色图案由感温变色油墨在所述感温变色区辊压而成。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包括若干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折叠部,相邻的两个所述折叠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口罩本体顶部的鼻梁贴合部,所述鼻梁贴合部的宽度为12mm-18mm,所述鼻梁贴合部内设有与使用者鼻部相适配的鼻梁条,所述鼻梁条的长度不低于85mm。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鼻梁条由塑料和/或金属制成。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无纺布背向所述外层无纺布的表面设有与所述鼻梁条位置相对应的热封棉。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层无纺布、熔喷布及内层无纺布的四周通过超
声波焊接相连。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的长度为:140mm-150mm,所述口罩本体的宽度为:90mm-100mm。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感温变色口罩,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温变色口罩,感温变色口罩上设有感温变色区,人体呼出的气体温度接近于人体的体温,当使用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口罩本体上的感温变色区排出时,若使用者的体温不在正常范围内,随体温升高,感温变色区的图案就会消失,从而显示出体温的变化。进一步地,感温变色区与口罩本体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1:(3-5),从而使得感温变色区域足够明显,人体发烧的临界值通常为37.3摄氏度,当使用者体温超过正常值时,口罩上的感温变色区的图案会消失,使用者及周边的人通过观察口罩上的花纹图案的消失,来判断使用者的体温可能处于不正常的范围,以便观察者及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精准的体温测量,此时,使用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或隔离,在隔离观察时,若使用者体温逐渐降低,感温变色口罩上的图案会随着使用者体温降低逐渐出现,观察者也可通过图案的出现来判断使用者的温度恢复至正常体温。感温变色口罩能够便于人员密集区域的健康状态的监测,避免呼吸道疾病的传染,进一步地,避免公众场合的监测人员重复多次逐个测量体温,从而能够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感温变色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口罩本体,2、耳带,3、鼻梁条,4、感温变色图案,5、折叠部,6、定位区,7、鼻梁贴合部,8、热封棉。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感温变色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及耳带2,耳带2用于将口罩本体1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口罩本体1包括外层无纺布、熔喷布及内层无纺布,外层无纺布上设有感温变色区,感温变色区与口罩本体1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1:(3-5)。
24.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感温变色口罩上设有感温变色区,人体呼出的气体温度接近于人体的体温,当使用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口罩本体1上的感温变色区排出时,若使用者的体温不在正常范围内,随体温升高,感温变色区的图案就会消失,从而显示出体温的变化。进一步地,感温变色区与口罩本体1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1:(3-5),从而使得感温变色区域足够明显,人体发烧的临界值通常为37.3摄氏度,当使用者体温超过正常值时,口罩上的感温变色区的图案会消失,使用者及周边的人通过观察口罩上的花纹图案的消失,来判断使用者的体温可能处于不正常的范围,以便观察者及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精准的体温测量,此时,使用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或隔离,在隔离观察时,若使用者体温逐渐降低,感温变色口罩上的图案会随着使用者体温降低逐渐出现,观察者也可通过图案的出现来判断使用者的温度恢复至正常体温。感温变色口罩能够便于人员密集区域的健康状态的监测,避免呼吸道疾病的传染,进一步地,避免公众场合的监测人员重复多次逐个测量体温,从而能够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量。
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感温变色区设置在口罩本体1的中部,由此感温变色区设置在口鼻处或口罩本体1与面部颧骨处相贴合的部位。口鼻处及脸颊处是使用者呼出气体最先接触的位置,从而能够确保感温变色区所感知的温度与使用者的体温更加接近,进一步地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感温变色区内的图案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计,可以随意通过压花辊任意设置儿童喜欢的卡通图案。满足不同阶段的儿童喜好。只要图案的面积大小达到口罩本体1的面积的20-30%,就可以达到使用效果。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感温变色区设有感温变色图案4,感温变色图案4由感温变色油墨中制成,从而便于感温变色区域的加工和制造。具体的,感温变色图案4由可逆变色油墨印染,感温变色油墨可为市购的千色变感温变色油墨,感温变色图案4是使用四色印花辊将感温变色油墨辊印到白色无纺布上得到的图案,感温变色油墨辊内含有感温变色粉,感温变色粉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27.具体的,感温变色图案4为白色以外的颜色,且色差相对较大,如感温变色图案4可以为红色或黄色的花朵、绿色或蓝色的恐龙图案等。当使用者的身体温度≥37.3℃时,口罩表面的花朵或动物图案效果就会消失,从而提醒使用者或者使用者周边的监测人员及时对体温进行精准测量,从而避免交叉传染或延误治疗。
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时,感温变色图案4与口罩本体1颜色不同,且色差相对较大,比如口罩本体1为白色时,感温变色图案4为白色以外的颜色,比如红色或黄色的花朵,或绿色或蓝色的恐龙图案等,从而便于及时发现使用者的体温变化。
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包括若干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折叠部
5,相邻的两个折叠部5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折叠部5之间的距离为13mm,通过设置折叠部5,折叠部5的两侧固定连接,由此在使用者将口罩本体1沿竖直方向拉伸后,口罩本体1的中部将形成防护腔,防护腔能够覆盖住儿童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颌,为防止病原体微生物、颗粒物等的直接透过提供一定的物理屏障。
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感温变色口罩还包括位于口罩本体1顶部的鼻梁贴合部7,由此使得口罩与鼻梁实现良好的贴合,鼻梁贴合部7的宽度为12mm-18mm,由此便于鼻梁条3的设置,且增大了鼻梁贴合部7与使用者鼻子的接触面积,避免鼻梁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出现不适感,鼻梁贴合部7内设有与使用者鼻部相适配的鼻梁条3,鼻梁条3的长度不低于85mm,由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挤压鼻梁条3,使得鼻梁贴合部7紧贴在使用者的鼻子上,从而使得感温变色口罩与面部贴合紧密,提高感温变色口罩的密合性,从而提高感温变色口罩的防护效果,进一步地,避免气体从鼻子与感温变色口罩的缝隙处跑出,从而避免使用者呼出气体不经过口罩直接排出,进一步地提高了感温变色口罩的检测效果的准确性。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鼻梁条3由塑料和/或金属制成。基于此,鼻梁条3能在按压之下弯曲变形,使口罩本体1更贴合人体的鼻子,减小口罩本体1与脸部的缝隙,有效提升该口罩的防护能力。进一步地,避免气体从鼻子与感温变色口罩的缝隙处跑出,从而避免使用者呼出气体不经过口罩直接排出,进一步地提高了感温变色口罩的检测效果的准确性。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层无纺布背向外层无纺布的表面设有与鼻梁条3位置相对应的热封棉8。热封棉8一方面可提高鼻子与口罩本体1接触时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还可减少空气的渗漏,增强该口罩的防护能力。进一步地,避免气体从鼻子处跑出,进一步地提高了感温变色口罩的检测效果的准确性。
3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层无纺布、熔喷布及内层无纺布的四周通过超声波焊接相连并形成若干环绕感温变色区的定位区6。通过设置线性排列的定位区,从而实现对外层无纺布、熔喷布及内层无纺布的良好定位,避免外层无纺布、熔喷布及内层无纺布脱开,通过超声波焊接相连,从而使得外层无纺布、熔喷布及内层无纺布连接可靠。
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的长度为:140mm-150mm,口罩本体1的宽度为:90mm-100mm。由此适配儿童的脸型,避免口罩本体1过大,造成口罩本体1与使用者面部间隙过大,造成防护效果差的问题,进一步地避免口罩本体1与使用者面部间隙过大,造成气体泄漏,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发生。
35.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感温变色口罩,其感温变色口罩上设有感温变色区,人体呼出的气体温度接近于人体的体温,当使用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口罩本体1上的感温变色区排出时,若使用者的体温不在正常范围内,随体温升高,感温变色区的图案就会消失,从而显示出体温的变化。进一步地,感温变色区与口罩本体1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1:(3-5),从而使得感温变色区域足够明显,人体发烧的临界值通常为37.3摄氏度,当使用者体温超过正常值时,口罩上的感温变色区的图案会消失,使用者及周边的人通过观察口罩上的花纹图案的消失,来判断使用者的体温可能处于不正常的范围,以便观察者及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精准的体温测量,此时,使用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或隔离,在隔离观察时,若使用者体温逐渐降低,感温变色口罩上的图案会随着使用者体温降低逐渐出现,观察者也可通过图案的出现来判断使用者的温度恢复至正常体温。感温变色口罩能够便于人员
密集区域的健康状态的监测,避免呼吸道疾病的传染,进一步地,避免公众场合的监测人员重复多次逐个测量体温,从而能够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量。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感温变色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及耳带,所述耳带用于将所述口罩本体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外层无纺布、熔喷布及内层无纺布,所述外层无纺布上设有感温变色区,所述感温变色区与所述口罩本体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1:(3-5);所述感温变色区设有感温变色图案,所述感温变色图案由感温变色油墨在所述感温变色区辊压而成;所述口罩本体包括若干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折叠部,相邻的两个所述折叠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区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口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口罩本体顶部的鼻梁贴合部,所述鼻梁贴合部的宽度为12mm-18mm,所述鼻梁贴合部内设有与使用者鼻部相适配的鼻梁条,所述鼻梁条的长度不低于8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变色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梁条由塑料和/或金属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变色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无纺布背向所述外层无纺布的表面设有与所述鼻梁条位置相对应的热封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无纺布、熔喷布及内层无纺布的四周通过超声波焊接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的长度为:140mm-150mm,所述口罩本体的宽度为:90mm-10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感温变色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及耳带,所述耳带用于将所述口罩本体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外层无纺布、熔喷布及内层无纺布,所述外层无纺布上设有感温变色区,所述感温变色区与所述口罩本体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1:(3-5)。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感温变色口罩,设有感温变色区,随体温变化,感温变色区的图案就会消失,从而显示出体温的变化。通过目测花纹图案的消失与否,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出于发烧的阶段,以便及时治疗。以便及时治疗。以便及时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李影 李成 丁超 陈平绪 吴立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