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窗套及其安装节点。
背景技术:
2.目前整体卫浴窗套大多用以石材装饰,且使用结构胶或云石胶等填充粘贴固定,然后进行打收边胶。该种设计在遇到水飞溅时仅仅依靠收边胶和填充胶进行防水,当胶质老化脱落时水质会内渗到卫浴墙板背面,从而导致楼面出现积水或渗水现象。
3.公开号为cn207228888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防水窗套的安装节点,其防水窗套将窗洞的四周均有效包裹,不仅增加了窗洞的美观程度,同时可减少雨水对窗台的冲刷,解决墙体窗台凸出部分经雨水长期的冲洗出现墙体部分斑驳现象的发生,保持窗洞口处墙面的清洁,有效解决窗框与墙体搭边的位置出现雨水渗入的现象,同时集水槽可收集沿防水窗套顶部以及侧披水板进入的雨水,并将其排出室外,将防水与排水相结合。
4.但上述方案结构较复杂且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窗套及其安装节点,使用方便,能够避免楼面积水或渗水现象。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提供一种防水窗套,包括用于与墙板以及窗框连接的窗套结构,还包括用于与墙板卡接的若干挡水型材;所述窗套结构覆盖所述挡水型材,且所述窗套结构与挡水型材之间设有防水层。
8.优选地,所述挡水型材包括第一挡水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水板上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用于与所述墙板卡接。
9.优选地,所述卡接件由与所述第一挡水板呈角度连接的若干卡边组成。
10.优选地,所述防水层上连接有用于与窗框粘接的第一翻边,还连接有用于与墙板粘接的第二翻边。
11.优选地,所述防水层为防水卷材。
12.优选地,所述窗套结构的内侧面由靠近所述窗框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窗框的一端朝向所述窗套结构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
13.优选地,所述窗套结构包括第一窗套组件和与所述第一窗套组件套接的第二窗套组件,所述第一窗套组件与第二窗套组件之间填充有密封填充物;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第一窗套组件与挡水型材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窗套组件由多个首尾连接的第一窗套型材组成,所述第二窗套组件由多个首尾连接的第二窗套型材组成。
14.优选地,所述第一窗套型材包括第二挡水板和与所述第二挡水板呈角度连接的基板,所述第二挡水板上设有用于放置连接角码的第一固定槽。
15.优选地,所述第二窗套型材包括第三挡水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三挡水板一边缘处的
凸条结构,所述第三挡水板上设有用于放置连接角码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三挡水板由远离所述凸条结构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凸条结构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1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防水窗套的安装节点,包括墙板,所述墙板上开设有窗洞,所述窗洞处设有窗框,所述挡水型材与墙板卡接;所述防水层覆盖所述挡水型材,且所述防水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窗框、墙板粘接;所述窗套结构覆盖所述防水层,且所述窗套结构与窗框、墙板粘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水窗套及其安装节点,挡水型材与防水层设置于窗套结构与墙板、窗框之间,能够提供多道防水,提高防水效果,避免楼面积水或渗水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窗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挡水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窗套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窗套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窗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6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窗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图8中j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窗套的安装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29.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30.1-挡水型材,11-第一挡水板,12-卡接件,13-第一凸肋,2-防水层,21-第一翻边,22-第二翻边,3-第一窗套组件,31-第一窗套型材,311-第二挡水板,312-基板,313-第一固定槽,314-第一空腔,315-第二凸肋,4-第二窗套组件,41-第二窗套型材,411-第三挡水板,412-凸条结构,413-第二固定槽,414
‑‑
第二空腔,5-密封填充物,6-窗框,7-墙板,8-连接角码。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3.实施例1
34.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窗套的实施例,包括用于与墙板7以及窗框6连接的窗套结构,还包括用于与墙板7卡接的若干挡水型材1;窗套结构覆盖所述挡水型材1,且窗套结构与挡水型材1之间设有防水层2。
35.挡水型材1与防水层2设置于窗套结构与墙板7、窗框6之间,能够提供多道防水,提高防水效果,避免楼面积水或渗水现象。
36.另外,挡水型材1包括第一挡水板11和连接于第一挡水板11上的卡接件12,卡接件12用于与墙板7卡接。本实施例中卡接件12由与第一挡水板11呈角度连接的若干卡边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挡水板11包括第一挡水面和与第一挡水面相对设置的卡接面,卡接件12包括两个卡边,两个卡边均与第一挡水板11的卡接面垂直连接。第一挡水板11的卡接面上还设置有多根第一凸肋13,第一凸肋13的设置能够增加挡水型材1与墙板7之间的结合力,提高粘接强度。如图2所示,卡边上远离第一挡水板11的一端也设有第一凸肋13。
37.另外,防水层2上连接有用于与窗框6粘接的第一翻边21,还连接有用于与墙板7粘接的第二翻边2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防水层2与第一翻边21、第二翻边22一体成型,均为防水卷材。如图1所示,防水层2能够将挡水型材1完全覆盖。
38.另外,窗套结构包括第一窗套组件3和与第一窗套组件3套接的第二窗套组件4,第一窗套组件3与第二窗套组件4之间填充有密封填充物5;防水层2位于第一窗套组件3与挡水型材1之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密封填充物5为发泡胶。
39.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窗套组件3由多个首尾连接的第一窗套型材31组成,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窗套组件3由四个首尾连接的第一窗套型材31组成,相邻的第一窗套型材31之间通过连接角码8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窗套型材31包括第二挡水板311和与第二挡水板311的侧部垂直连接的基板312,第二挡水板311上设有用于放置连接角码8的第一固定槽313,且第二挡水板311上设有用于减轻型材重量的第一空腔31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水板311呈l形结构,能够提高其防水能力。本实施例中基板312上连接有多个第二凸肋315。
40.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窗套组件4由多个首尾连接的第二窗套型材41组成,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窗套组件4由四个首尾连接的第二窗套型材41组成,相邻的第二窗套型材41之间通过连接角码8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窗套型材41包括第三挡水板411和连接于第三挡水板411一边缘处的凸条结构412,凸条结构412内设有用于减轻型材重量的第二空腔414。第三挡水板411上设有用于放置连接角码8的第二固定槽413,如图5所示。
41.本实施例中第三挡水板411包括第二挡水面和与第二挡水面相对设置的连接面,第二固定槽413设于连接面上。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三挡水板411的第二挡水面由远离凸条结构412的一端至靠近凸条结构412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使第二窗套组件4内侧构成喇叭状,便于飞溅的水顺着第三挡水板411由窗框6流向墙板7一侧。倾斜设置的第二挡水面使窗套结构的内侧面由远离窗框6的一端至靠近窗框6的一端朝向窗套结构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
42.实施例2
43.如图1至10所示为实施例1的防水窗套的安装节点的实施例,包括墙板7,墙板7上开设有窗洞,窗洞处设有窗框6,挡水型材1与墙板7卡接;防水层2覆盖挡水型材1,且防水层
2的两侧分别与窗框6、墙板7粘接;窗套结构覆盖防水层2,且窗套结构与窗框6、墙板7粘接。
44.如图10所示,由于窗洞顶部位置较高,水在飞溅时大多在窗洞侧部或底部所在的墙板7上留下痕迹,因此本实施例中挡水型材1仅在窗洞底面所在墙板7以及窗洞侧面所在墙板7处安装,防水层2也仅在窗洞底面所在墙板7以及窗洞侧面所在墙板7处安装,能够节省用材。
45.安装时,首先将挡水型材1的卡接件12与墙板7卡接,然后在挡水型材1的上方铺设防水卷材,且将防水卷材的第一翻边21、第二翻边22分别与窗框6、墙板7粘合,使挡水型材1被完全覆盖;接着将第一窗套组件3与第二窗套组件进行组装并使用密封胶粘接,并放置于窗框6上,然后在第一窗套组件3与墙板7的贴合处通过密封胶粘接,第二窗套组件4与窗框6之间也通过密封胶粘接;最后,在第一窗套组件3与第二窗套组件4的接缝处灌注密封填充物,即发泡胶,完成密封。具体地,密封胶为玻璃胶。使用时,当有水飞溅时,玻璃胶能够作为第一道防水,而当玻璃胶无法防水时,防水卷材能够作为第二道防水;挡水型材1则能够作为第三道防水。通过多道防水能提高防水窗套的防水效果。
4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墙板(7)以及窗框(6)连接的窗套结构,还包括用于与墙板(7)卡接的若干挡水型材(1);所述窗套结构覆盖所述挡水型材(1),且所述窗套结构与挡水型材(1)之间设有防水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型材(1)包括第一挡水板(1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水板(11)上的卡接件(12),所述卡接件(12)用于与所述墙板(7)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12)由与所述第一挡水板(11)连接的若干卡边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上连接有用于与窗框(6)粘接的第一翻边(21),还连接有用于与墙板(7)粘接的第二翻边(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为防水卷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套结构的内侧面由远离所述窗框(6)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窗框(6)的一端朝向所述窗套结构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套结构包括第一窗套组件(3)和与所述第一窗套组件(3)套接的第二窗套组件(4),所述第一窗套组件(3)与第二窗套组件(4)之间填充有密封填充物(5);所述防水层(2)位于所述第一窗套组件(3)与挡水型材(1)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窗套组件(3)由多个首尾连接的第一窗套型材(31)组成,所述第二窗套组件(4)由多个首尾连接的第二窗套型材(41)组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套型材(31)包括第二挡水板(311)和与所述第二挡水板(311)呈角度连接的基板(312),所述第二挡水板(311)上设有用于放置连接角码(8)的第一固定槽(313)。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套型材(41)包括第三挡水板(411)和连接于所述第三挡水板(411)一边缘处的凸条结构(412),所述第三挡水板(411)上设有用于放置连接角码(8)的第二固定槽(413);所述第三挡水板(411)由远离所述凸条结构(412)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凸条结构(412)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10.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水窗套的安装节点,包括墙板(7),所述墙板(7)上开设有窗洞,所述窗洞处设有窗框(6),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型材(1)与墙板(7)卡接;所述防水层(2)覆盖所述挡水型材(1),且所述防水层(2)的两侧分别与窗框(6)、墙板(7)粘接;所述窗套结构覆盖所述防水层(2),且所述窗套结构与窗框(6)、墙板(7)粘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窗套及其安装节点,包括用于与墙板以及窗框连接的窗套结构,还包括用于与墙板卡接的若干挡水型材;所述窗套结构覆盖所述挡水型材,且所述窗套结构与挡水型材之间设有防水层。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能够避免楼面积水或渗水现象。积水或渗水现象。积水或渗水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梁泽彬 彭展钊 林黎明 梁启宏 吕艳图 黄威成 谭晴妙 黄洁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领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3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