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属于蜜蜂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蜂箱包括箱体,箱体一侧壁的底部设有供蜜蜂进出的巢门挡。而马蜂是蜜蜂的天敌,马蜂经常会光顾蜜蜂的蜂箱,杀死并吃掉蜜蜂,以及偷食蜂蜜,现有技术中的蜂箱由于至设置巢门挡,使得蜂箱无法防止马蜂偷袭,因此常常使蜜农蒙受巨大损失。据统计一只马蜂在一分钟内咬死40多只蜜蜂,使得对于巢门挡的尺寸设置尤为重要。如果巢门档过大的话马蜂可以进入将整箱蜜蜂都毁掉,被迫搬家。蜂农转移的过程中,也会造成损失。如果巢门档过小会影响蜜蜂的进出效率,更容易造成蜜蜂被马蜂在蜂箱外部捕杀。同时马蜂在袭击时,蜂群会处于警戒状态,不会出去采集,会导致群内食物短缺,影响繁殖。据实际经验可知,在蜜蜂与蜂王交配时被骚扰危害性更大,因为马蜂需要大量蛋白质喂养后代,所以蜜蜂是最好的选择。由于马蜂毒性大,且攻击性强,蜂农常常采用人工驱赶的方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采用化学方法杀死马蜂,但同样会伤及到蜜蜂以及污染蜂蜜。而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在蜂箱周围放置捕蜂器,用于单独捕捉马蜂。但蜂箱与捕蜂器是独立的,在使用独立捕蜂时会比较麻烦,增加蜂农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蜂箱不能单独捕捉马蜂,造成蜜蜂被马蜂吞食,损失大。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包括中空的箱体,箱体内部水平设置有诱食网,使得诱食网将箱体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箱体上端设置有进蜂口,箱体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出蜂口,出蜂口位于诱食网的上部,进蜂口处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外大内小的单行锥形筒,箱体下部设置有巢门挡。
5.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单行锥形筒的小端设置有若干切缝。
6.进一步,上述装置中所述单行锥形筒为软橡胶制得,且切缝的数量为2至4个,并沿单行锥形筒小端周向均匀设置。
7.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单行锥形筒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鳞片,且鳞片的一端与单行锥形筒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单行锥形筒小端口倾斜。
8.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诱食网上部的箱体为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诱食网下部箱体可拆卸连接,上盖板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诱食网设置在上盖板的开口处。
9.进一步,上述装置中还包括连接板和固定框,所述诱食网设置在固定框上,诱食网通过固定框与上盖板开口端连接,连接板为孔板结构,且设置在诱食网下部箱体的上部开口端,连接板上设置有滑槽,固定框上设置导轨,使得固定框与连接板滑动密封连接。
10.其中,上述装置中箱体一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观察孔内设置有透明的封堵件,观察孔所在箱体的内侧设置有筛网。
11.其中,上述装置中还包括中空的支撑架,所述箱体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支撑架由若干板拼接形成,且两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
。
12.其中,上述装置中还包括隔板,所述箱体内底面上间隔设置有卡槽,使得隔板与箱体卡接。
13.其中,上述装置中箱体上端还设置有太阳能板,进蜂口外侧设置有与太阳能板电连接的环状led灯带。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将蜂箱与捕蜂器相结合,通过诱食网将箱体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上部空腔构成捕蜂器,蜜蜂和马蜂均可从进蜂口进入诱食网上部空腔。由于蜜蜂尺寸较小,使得蜜蜂可从出蜂口飞出,而单行锥形筒的设置使得马蜂则留在箱体内,从而达到捕捉马蜂的目的,且蜜蜂可通过诱食网进入箱体下部,从巢门挡出进出。利用进蜂口处的led灯引诱马蜂,有效的捕捉马蜂,保证蜜蜂可以在蜂箱下部里安全的产蜜,也让蜂农观察蜂箱是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行锥形筒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行锥形筒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支撑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记为:1是箱体,2是巢门挡,3是连接板,4是固定框,5是诱食网,6是上盖板,7是进蜂口,71是单行锥形筒,711是鳞片,712是切缝,8是太阳能板,9是led灯带,10是出蜂口,11是筛网,12是观察孔,13是封堵件,14是卡槽,15是隔板,16是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包括中空的箱体1,箱体1内部水平设置有诱食网5,使得诱食网5将箱体1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箱体1上端设置有进蜂口7,箱体1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出蜂口10,出蜂口10位于诱食网5的上部,进蜂口7处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外大内小的单行锥形筒71,箱体1下部设置有巢门挡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置的诱食网5、出蜂口10和巢门挡2只能蜜蜂通过,马蜂不能通过。而进蜂口7则蜜蜂和马蜂均可通过进入蜂箱箱体1上部。通过诱食网5将箱体1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而诱食网5和出蜂口10均为网状结构,且孔径应小于马蜂的尺寸,避免马蜂穿过诱食网5和出蜂口10。诱食网5只能蜜蜂穿过,方便蜜蜂进入箱体1内下部产蜜。且诱食网5上铺设有食物用于引诱马蜂进入箱体1上部空腔。实际是蜜蜂和马蜂均可从进蜂口7进入诱食网5上部空腔。由于蜜蜂尺寸较小,使得蜜蜂可从出蜂口10飞出,马蜂则不能。而单行锥形筒71的设置使得马蜂不能从进蜂口7飞出,只能留在箱体1内,从而达到捕捉马蜂的目的,定时清理即可捕杀马蜂。单行锥形筒71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只要实现马蜂的单向进入箱体1即可。同时蜜蜂可通过诱食网5进入箱体1下部,由于巢门挡2的尺寸较小,使得蜜蜂也可从巢门挡2进出箱体1,提高了蜜蜂的进出效率。
23.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单行锥形筒71的小端设置有若干切缝71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置优选单行锥形筒71的具体结构,也即是单行锥形筒71为一大一下的锥形结构,且小端伸入箱体内,同时在小端设置有若干切缝712,这种结构使得蜜蜂和马蜂进入箱体1上部均需要穿过单行锥形筒71,由于蜜蜂小实际可从单行锥形筒71自由进出,而马蜂体积大,从外侧大端进入,单行锥形筒71内径依次减小,由于设置有切缝712,使得马蜂从外向内进入是可将单行锥形筒71的小端膨胀开进入,进入诱食网5上部箱体1,而马蜂出来则会卡在单行锥形筒71的小端,使得单行锥形筒71实现马蜂的单通道通行,实现只进不出。而蜜蜂则可通过出蜂口10飞出,或通过诱食网5进入箱体1下部产蜜。
24.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单行锥形筒71为软橡胶制得,且切缝712的数量为2至4个,并沿单行锥形筒71小端周向均匀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置只是优选切缝712的数量和布置情况,同时为了保证单行锥形筒71的延展性,优选单行锥形筒71为软橡胶制得,实际可优选硅胶等。
25.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单行锥形筒71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鳞片711,且鳞片711的一端与单行锥形筒7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单行锥形筒71小端口倾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置只是优选单行锥形筒71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鳞片711,且鳞片711的一端与单行锥形筒7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单行锥形筒71小端口倾斜,这种结构使得鳞片711可绕与单行锥形筒71的内壁转动,实现单行锥形筒71由外到内的单向通行的目的,马蜂由内往外飞行则鳞片711会将马蜂卡住。
26.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诱食网5上部的箱体1为上盖板6,所述上盖板6与诱食网5下部箱体1可拆卸连接,上盖板6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诱食网5设置在上盖板6的开口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方便及时清理诱食网5上部空腔内的马蜂,本装置优选将诱食网5上部的箱体1设置为上盖板6,使得上盖板6与诱食网5下部箱体1可拆卸连接,方便清理捕捉到的马蜂。进一步优选上盖板6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实际可优选上盖板6的截面为梯形结构,诱食网5设置在上盖板6的开口处,实现马蜂的捕捉。
27.优选的,上述装置中还包括连接板3和固定框4,所述诱食网5设置在固定框4上,诱食网5通过固定框4与上盖板6开口端连接,连接板3为孔板结构,且设置在诱食网5下部箱体1的上部开口端,连接板3上设置有滑槽,固定框4上设置导轨,使得固定框4与连接板3滑动密封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置进一步优选上盖板6和下部箱体1的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具体将诱食网5设置在固定框4上,诱食网5通过固定框4与上盖板6开口端连接,使得诱食网5、固定框4和上盖板6形成一个独立的腔体,用于捕捉马蜂也即是马蜂捕捉器。优选连接板3为孔板结构,使得蜜蜂可穿过诱食网5进入下部箱体1。且设置在诱食网5下部箱体1的上部开口端,连接板3上设置有滑槽,固定框4上设置导轨,使得固定框4与连接板3滑动密封连接。使得实际可滑动将上盖板6取出,节省清理马蜂的时间。
28.优选的,上述装置中箱体1一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12,观察孔12内设置有透明的封堵件13,观察孔12所在箱体1的内侧设置有筛网11。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观察箱体1内部情况,本装置在箱体1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12,并用透明材质的封堵件13封堵。为了便于更换清洗封堵件13,优选在观察孔12所在箱体1的内侧设置有筛网11。
29.优选的,上述装置中还包括中空的支撑架16,所述箱体1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支撑架16由若干板拼接形成,且两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装
置为进一步利用箱体1放置之间的间隙,优选箱体1通过支撑架16支撑固定,使得箱体1可以分开放置,不影响蜜蜂的进出。同时进一步优选支撑架16由板构成,且相邻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
,使得支撑架16的部分形状类似中空的六棱柱的一部分,本装置进一步优选箱体1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这种结构可将箱体1直接放置在支撑架16上,使得箱体1可分层放置,节约空间。
30.优选的,上述装置中还包括隔板15,所述箱体1内底面上间隔设置有卡槽14,使得隔板15与箱体1卡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方便限定箱体1的容量,本装置优选箱体1内底面上间隔设置有卡槽14,通过将隔板15间隔卡入不同的卡槽14来实现箱体1内部的分区,满足蜜蜂产蜜要求,这种结构设置使得可充分利用箱体1内部空间,满足不同季节和数量的蜜蜂的产蜜需要。
31.优选的,上述装置中箱体1上端还设置有太阳能板8,进蜂口7外侧设置有与太阳能板8电连接的环状led灯带9。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箱体1上端设置太阳能板8和led灯带9,而led灯带9成环状且布置在进蜂口7处,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供led灯带9照明,实现诱导马蜂进入箱体1内上部的目的。
技术特征:
1.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包括中空的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部水平设置有诱食网(5),使得诱食网(5)将箱体(1)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箱体(1)上端设置有进蜂口(7),箱体(1)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出蜂口(10),出蜂口(10)位于诱食网(5)的上部,进蜂口(7)处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外大内小的单行锥形筒(71),箱体(1)下部设置有巢门挡(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行锥形筒(71)的小端设置有若干切缝(7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行锥形筒(71)为软橡胶制得,且切缝(712)的数量为2至4个,并沿单行锥形筒(71)小端周向均匀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行锥形筒(71)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鳞片(711),且鳞片(711)的一端与单行锥形筒(7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单行锥形筒(71)小端口倾斜。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食网(5)上部的箱体(1)为上盖板(6),所述上盖板(6)与诱食网(5)下部箱体(1)可拆卸连接,上盖板(6)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诱食网(5)设置在上盖板(6)的开口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3)和固定框(4),所述诱食网(5)设置在固定框(4)上,诱食网(5)通过固定框(4)与上盖板(6)开口端连接,连接板(3)为孔板结构,且设置在诱食网(5)下部箱体(1)的上部开口端,连接板(3)上设置有滑槽,固定框(4)上设置导轨,使得固定框(4)与连接板(3)滑动密封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其特征在于:箱体(1)一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12),观察孔(12)内设置有透明的封堵件(13),观察孔(12)所在箱体(1)的内侧设置有筛网(1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空的支撑架(16),所述箱体(1)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支撑架(16)由若干板拼接形成,且两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15),所述箱体(1)内底面上间隔设置有卡槽(14),使得隔板(15)与箱体(1)卡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其特征在于:箱体(1)上端还设置有太阳能板(8),进蜂口(7)外侧设置有与太阳能板(8)电连接的环状led灯带(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诱捕马蜂的蜂箱,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诱食网(5),箱体(1)上端设有进蜂口(7),箱体(1)侧壁的上部设有出蜂口(10),出蜂口(10)位于诱食网(5)的上部,进蜂口(7)处设有若干单行锥形筒(71),箱体(1)下部设有巢门挡(2)。诱食网(5)将箱体(1)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蜜蜂和马蜂均可从进蜂口(2)进入上部空腔。由于蜜蜂较小,使得可从出蜂口(4)飞出,而单行锥形筒(71)的设置使得马蜂则留在箱体(1)内,达到捕捉马蜂的目的,且蜜蜂可通过诱食网(5)进入箱体(1)下部,从巢门挡(2)进出。解决现有蜂箱不能捕捉马蜂,造成蜜蜂被马蜂吞食的问题。被马蜂吞食的问题。被马蜂吞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贾舒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枝花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