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环境监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水筛管。
背景技术:
2.地下水监测井建井质量直接影响污染场地地下水的采样分析结果,目前的地下水监测井一般在钻孔后下井管,然后充填石英石和膨润土。石英石主要用来过滤地下水中的颗粒物杂质,膨润土用于止水和封堵空口。在理想情况下(参见附图1),石英石均匀、饱满地充填在地下井壁和井管之间,对地下水的颗粒物杂质充分过滤,但是由于场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施工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施工的隐蔽性,往往因为地下水井壁缩径,孔内或孔外的掉块导致石英石无法均匀、饱满地充填至井壁和井管(参加附图2),难以形成有效的过滤层。在这种情况下,地下水洗井难以洗净,采取到的水样时浊度较高,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3.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地下水筛管,弥补因建井不当而导致的地下水监测失实的后果。这种地下水筛管不易淤堵,能过滤地下水中的颗粒物杂质,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使用方便,能满足地下水监测的相关标准和导则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地下水监测井建井质量对地下水采样质量的影响,主动过滤地下水中的颗粒物杂质,使地下水水样监测结果更加符合相关标准和导则要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下水筛管,包括筛管管壁、渗水结构、第一筛网、第二筛网和过滤单元,渗水结构开设于筛管管壁上,第一筛网设置在筛管管壁内侧,第二筛网设置在第一筛网内侧,过滤单元容置在第一筛网与第二筛网之间。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渗水结构为渗水缝隙,渗水缝隙沿筛管管壁的周向设置为两段,渗水缝隙至少为两条,渗水缝隙的宽度为0.2mm-0.8mm,渗水缝隙之间的间距为3mm-20mm。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第一筛网、第二筛网为不锈钢网,过滤单元为过滤网布。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渗水结构为渗水筛孔,渗水筛孔为圆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渗水筛孔的孔径为0.3mm-0.8mm。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第一筛网、第二筛网为pvc材质的网兜。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网兜的孔径为0.2mm-0.4mm。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过滤单元为滤料。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滤料为pvc材质的球形颗粒。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球形颗粒的粒径为0.5mm-0.8mm。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7.1.筛管不易淤堵,能过滤地下水中的颗粒物杂质,能满足地下水监测的相关标准和导则要求;
18.2.结构简单,成本低,重量较轻,便于搬运,使用方便。
19.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书详细阐述,部分地通过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实践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水监测井的设计剖面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下水监测井的一种实际剖面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管的结构示意图一;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管的横截面示意图一;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管的剖面示意图一;
27.图6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管的结构示意图二;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管的横截面示意图二;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管的剖面示意图二;
30.其中,100、管帽;200、白管;300、筛管;400、沉淀管;500、堵头;600、石英砂;700、膨润土;800、地面;900、不规则掉块;1000、缩径的井壁;301、筛管管壁;302、第一筛网;303、第二筛网;304、过滤单元;305、渗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其所说明和解释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以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结合附图1至附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筛管300,包括筛管管壁301、渗水结构305、第一筛网302、第二筛网303和过滤单元304,渗水结构305开设于筛管管壁301上,第一筛网302设置在筛管管壁301内侧,第二筛网303设置在第一筛网302内侧,过滤单元304容置在第一筛网302与第二筛网303之间。
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在第一筛网302和第二筛网303之间设置了过滤单元304,能够克服由于建井质量不佳所导致的地下水杂质不能良好过滤的问题,保障地下水监测结果的客观性,满足相关规范和导则要求。
34.实施例1
35.具体来说,结合附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包括筛管管壁301和开设在筛管管壁301上的渗水结构305,渗水结构305为渗水缝隙,渗水缝隙沿筛管管壁301的
周向设置为两段,渗水缝隙的宽度为0.2mm-0.8mm,相邻的两个渗水缝隙之间的间距为3mm-20m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渗水缝隙的宽度为0.3mm。地下水通过渗水缝隙渗入筛管内部,由于渗水缝隙的宽度较小,渗水缝隙自身即可以过滤掉90%以上的地下水颗粒物杂质。
36.具体来说,结合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筛管300,第一筛网302、第二筛网303为不锈钢网,过滤单元304为过滤网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过滤网布为无纺布,多层无纺布夹设在两层不锈钢网之间。无纺布的过滤效果良好,当遇到地下水井内的石英石充填不均匀,不完整的情况时,无纺布可以过滤99%以上的地下水颗粒物杂质。
37.实施例2
38.结合附图6至附图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包括筛管管壁301及设置在筛管管壁301上渗水结构305,渗水结构305为若干渗水筛孔,渗水筛孔为圆形,渗水筛孔的孔径为0.3mm-0.8mm,地下水通过渗水筛孔进入筛管管内。
39.第一筛网302、第二筛网303为pvc材质的网兜,网兜的孔径为0.2mm-0.4mm,过滤单元304为滤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滤料为pvc材质的球形颗粒,球形颗粒的粒径为0.5mm-0.8mm。
4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pvc材质的球形颗粒形成筛管内的过滤功能,当遇到地下水井内的石英石充填不均匀,不完整的情况时,球形颗粒可以良好的过滤地下水颗粒物杂质,满足相关标准和导则对地下水监测井的采样需求。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侧端”、“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水筛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筛管管壁、渗水结构、第一筛网、第二筛网和过滤单元,所述渗水结构开设于所述筛管管壁上,所述第一筛网设置在所述筛管管壁内侧,所述第二筛网设置在所述第一筛网内侧,所述过滤单元容置在所述第一筛网与所述第二筛网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结构为渗水缝隙,所述渗水缝隙沿所述筛管管壁的周向设置为两段,所述渗水缝隙至少为两条,所述渗水缝隙的宽度为0.2mm-0.8mm,所述渗水缝隙之间的间距为3mm-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网、第二筛网为不锈钢网,所述过滤单元为过滤网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结构为渗水筛孔,所述渗水筛孔为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筛孔的孔径为0.3mm-0.8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网、第二筛网为pvc材质的网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的孔径为0.2mm-0.4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为滤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为pvc材质的球形颗粒。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下水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颗粒的粒径为0.5mm-0.8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水筛管,包括筛管管壁、渗水结构、第一筛网、第二筛网和过滤单元,渗水结构开设于筛管管壁上,第一筛网设置在筛管管壁内侧,第二筛网设置在第一筛网内侧,过滤单元容置在第一筛网与第二筛网之间。该地下水筛管不易淤堵,能过滤地下水中的颗粒物杂质,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使用方便,能满足地下水监测的相关标准和导则要求。地下水监测的相关标准和导则要求。地下水监测的相关标准和导则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炎 白云云 张华文 蔡晓雅 吴随周 陈立青 陈晓龙 魏增 周梦露 秦晋凯 陈美宏 常瑞海 许攀 严旭 桂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澳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8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