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通过菌酶协作促进全株青绿玉米、牧草和秸秆的高效利用技术引起了研究人员和广大农牧民的广泛关注。由于自然界植物上的发酵菌含量少,所以国际上一般采用在饲草料罐装青贮过程中,外源性的添加生物发酵菌以提高青贮质量。添加发酵菌的方式通常分为两种:一是粉状发酵菌的直接添加;二是将发酵菌适量水解后形成菌液抛洒。
3.青贮发酵菌添加装置提高了青贮加菌效率和质量。但目前的青贮加菌装置往往适用于发酵菌液,而无法直接添加粉状乳酸菌。并且存在添加计量不准确和添加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该装置能够代替人工完成青贮发酵菌粉剂的直接添加,添加计量准确、均匀,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包括:
7.计量总成:所述计量总成包括储料仓、称斗、失重称和闸门,所述储料仓安装在机架上,位于称斗上方,所述闸门安装在储料仓出口处,所述称斗安装在所述失重称上,失重称安装在机架上;
8.上料总成:将物料输送至储料仓内;
9.出料总成:所述出料总成包括出料机构、变频器和出料动力源,所述出料机构安装在称斗出口位置,与称斗联通安装,出料机构在出料动力源的带动下将称斗中的粉剂输出,所述变频器控制粉剂输出速度。
10.为减小物料团聚对称重的影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称斗的出口处安装匀料搅拌辊,所述匀料搅拌辊包括转轴和搅拌组件。
11.为了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至失重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称斗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失重称内安装有重量计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重量计算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过执行结构控制所述闸门开度。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储料仓的出口和称斗的出口偏心安装,以减少物料下落冲击力对失重秤的干扰。
14.为了保证储料仓与称斗间落料通顺且称量准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储料仓的出口和称斗的进口间采用柔性连接管。
15.为了减少环境因素对出料过程的影响,保证出料连续、均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出料机构的末端安装出料保护管。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设备还应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应能满足设备个构件布置要求。
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动力源为液压马达或者电机。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代添加替人工完成青贮发酵菌粉剂的直接添加,且通过设置计量总成,青贮发酵菌粉剂可以准确计量;通过设置匀料搅拌辊使得青贮发酵菌粉剂可以均匀搅拌;通过设置阀门以及液压系统可以实现青贮发酵菌粉剂的高效添加。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计量总成和出料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匀料搅拌辊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计量总成,2上料总成,3出料总成,4机架,5储料仓,6称斗,7失重称,8闸门,9匀料搅拌辊,10称重传感器,11柔性连接管,12出料机构,13变频器,14出料动力源,15出料保护管,16转轴,17搅拌组件,18液压缸,19罩壳。
具体实施方式
2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实用新型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7.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包括计量总成1、上料总成2、出料总成3和机架4,所述计量总成1和上料总成2安装在机架4上,所述出料总成3安装在计量总成1的称斗6的出口位置。
29.本实施例中的上料总成2安装在机架上,包括上料绞龙和上料动力源,所述上料绞龙在上料动力源的带动下,将物料输送至储料仓5内;本实施例中上料绞龙倾斜设置,
30.如图2所示,所述计量总成1包括储料仓5、称斗6、失重称7和闸门8,所述储料仓5安
装在机架4上,且位于称斗6上方,所述闸门8安装在储料仓5的出口处,所述称斗6安装在所述失重称7上,失重称7安装在机架4上。
31.为减小物料团聚对称重的影响,在所述称斗6的出口处安装匀料搅拌辊9,匀料搅拌辊9的动力由出料动力源14提供,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匀料搅拌辊9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包括转轴16和搅拌组件17,搅拌组件17分分布在转轴16上。
32.为了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至失重称,在所述称斗6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10。所述失重称7内安装有重量计算和控制模块,所述失重称内安装有重量计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重量计算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过执行结构控制所述闸门开度;具体的,当称斗6内物料重量低于补偿设定值时,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闸门8打开,使储料仓5内物料补偿称斗6;当储料仓5内物料补偿不足,称斗6内物料重量继续下降低于停机设定值时,控制模块使设备停止运行。所述储料仓5的出口和称斗6的出口偏心安装,以减少物料下落冲击力对失重秤7的干扰。
33.为了保证储料仓5与称斗6间落料通顺且称量准确,所述储料仓5的出口和称斗6的进口间采用柔性连接管11。
34.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出料总成3包括出料机构12,变频器13,出料动力源14,所述出料机构12安装在称斗6的出口位置,与称斗6联通安装,出料机构12在出料动力源14的带动下将称斗6中的粉剂输出,所述变频器13控制粉剂输出速度。为了减少环境因素对出料过程的影响,保证出料连续、均匀,在所述出料机构12的末端安装出料保护管15。
3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料动力源14为液压马达或者电机。
36.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液压系统总成和罩壳19,液压系统总成包括液压泵站和液压缸18,所述闸门的动作通过且不限于实施例所述的采用液压缸驱动,还可采用气缸、电缸等进行驱动液压缸进行驱动。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8.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计量总成:所述计量总成包括储料仓、称斗、失重称和闸门,所述储料仓安装在机架上,所述闸门安装在储料仓出口处,所述称斗位于储料仓下方,且称斗安装在所述失重称上,失重称固定在机架上;上料总成:所述上料总成安装在机架上,将物料输送至储料仓内;出料总成:所述出料总成包括出料机构和出料动力源,所述出料机构安装在称斗出口位置,与称斗连通,出料机构在出料动力源的带动下将称斗中的粉剂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称斗的出口处安装匀料搅拌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称斗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失重称内安装有重量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重量计算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过执行结构控制所述闸门开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结构为液压系统总成,液压系统总成包括液压泵站和液压缸,所述闸门的动作通过液压缸进行驱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仓的出口和称斗的出口偏心安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仓的出口和称斗的进口间采用柔性连接管。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料机构的末端安装出料保护管。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源为液压马达或者电机。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总成还包括变频器,所述变频器控制粉剂输出速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饲草料罐装青贮粉状生物发酵菌剂添加装置,包括:计量总成:所述计量总成包括储料仓、称斗、失重称和闸门,所述储料仓安装在机架上,位于称斗上方,所述闸门安装在储料仓出口处,所述称斗安装在所述失重称上,失重称安装在机架上;上料总成:所述上料总成安装在机架上,包括上料绞龙和上料动力源,所述上料绞龙在上料动力源的带动下,将物料输送至储料仓内;出料总成:所述出料总成包括出料机构和出料动力源,所述出料机构安装在称斗出口位置,与称斗连通,出料机构在出料动力源的带动下将称斗中的粉剂输出。力源的带动下将称斗中的粉剂输出。力源的带动下将称斗中的粉剂输出。
技术研发人员:齐自成 张琦峰 李福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