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2.疫情期间,每个人在公共场合时都应该佩戴口罩,然而对于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来说,在做相应的呼吸道检测时通常需要摘下口罩进行检测,摘下口罩周围人员影响不好,并且还可能被空气中所存在其它病菌侵入,检测过程并不是很方便。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口罩,旨在解决现有的口罩不便于进行呼吸道疾病检测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检测试纸,所述口罩本体具有检测区,所述检测区与口腔或鼻腔相对应。所述检测试纸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检测区内,所述检测试纸用于呼吸道疾病检测。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试纸具有一种以上卟啉传感器。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卟啉传感器具有多个且多个卟啉传感器之间呈矩阵排列。
8.在一实施例中,在列向方向上,相邻两个卟啉传感器之间设有透气通孔;和/或,在横向方向上,相邻两个卟啉传感器之间设有透气通孔。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区同时覆盖所述口腔和鼻腔,所述检测试纸覆盖所述检测区。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试纸贴附所述口罩本体的表面。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和位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之间的过滤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面部贴合;所述口罩本体预留有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过滤层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检测试纸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过滤层之间。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口罩本体的侧边并沿所述口罩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沿所述口罩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检测试纸包括检测部和定位部,所述检测部自所述开口伸至所述过滤层和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之间,所述定位部挂接于所述开口处。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试纸贴附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背离所述过滤层的表面。
15.本实用新型口罩通过将用于呼吸道疾病检测的检测试纸设置在口罩本体上,且检测试纸位于口罩本体上与口腔或者鼻腔对应的检测区内。进而使得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不需要摘下口罩就能够进行相关的呼吸道疾病检测,检测结束后将检测试纸取下并做判断
或者放到相应的检测仪内检测判断即可,患者在整个检测的过程中都不需要摘下口罩,十分的方便。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罩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口罩中检测试纸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口罩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口罩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2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口罩24检测孔32定位部20口罩本体25开口40第二本体21第一无纺布层26检测区41第二过滤层22第二无纺布层30检测试纸42第三无纺布层23过滤层31检测部33卟啉传感器34透气通孔
ꢀꢀꢀꢀ
23.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5.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口罩。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口罩10包括口罩本体20和检测试纸30,所述口罩本体20具有检测区26,所述检测区26与口腔或鼻腔相对应。具体的,佩戴人员在佩戴口罩10时,从口腔或者鼻腔呼出或者吸入气体都会经过检测区26,进而在检测区26内设置检测试纸30时就能够顺利的检测到患者呼出的气体。
28.另外,口罩本体20一般还包括包括两层无纺布层和设置于两层无纺布之间的过滤层23,两层无纺布分为第一层无纺布层21和第二无纺布层22。第一无纺布层21与佩戴人员的面部接触并贴合,主要具有吸湿透气的功能。第二无纺布层22作为口罩10的外层,主要用于防尘、防飞沫、防细菌等等。而过滤层23则作为口罩10的关健结构层,一般由熔喷布形成,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制成。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试纸30设置于所述检测区26内,所述检测试纸30用于呼吸道疾病检测。所述检测试纸30为荧光试纸、生物试纸或者其他的用于检测呼吸道疾病的试纸,比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试纸30具有一种以上卟啉传感器。卟啉传感器由卟啉及其衍生物制备而成,基于卟啉的特性,卟啉传感器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特殊性,不同的卟啉传感器对于对应的气体具有很高检测灵敏度,进而能够对患者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而为了便于检测试纸能够很好的检测到多种病菌,在另外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卟啉传感器具有多个且多个卟啉传感器之间呈矩阵排列,以能够更好的进行呼吸道疾病的检测。
30.可以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试纸30也会有相应的改进或者产生新的试纸类型,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仅通过试纸类型的变换而得到的口罩,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口罩10的保护范围之内。
31.另外,为了避免口罩本体20上设置检测试纸后,检测试纸30阻挡部分呼吸气流而导致佩戴人员呼吸不畅的情况,在一实施例中,检测试纸上设置有透气通孔34。具体的,检测试纸上的多个卟啉传感器33呈矩阵排列,在列向方向上,相邻两个卟啉传感器33之间设有透气通孔34。在横向方向上,相邻两个卟啉传感器33之间也设有透气通孔34。如此使得口罩本体20上的检测试纸30在对患者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的同时,不影响到气体在口罩10上的正常流出和流入。
32.因此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口罩10通过将用于呼吸道疾病检测的检测试纸30设置在口罩本体20上,且检测试纸30位于口罩本体20上与口腔或者鼻腔对应的检测区26内。进而使得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不需要摘下口罩10就能够进行相关的呼吸道疾病检测,检测结束后可将检测试纸30取下并做判断或者放到相应的检测仪内检测判断即可,患者在整个检测的过程中都不需要摘下口罩10,十分的方便。
33.在一实施例中,为提高检测试纸30的检测效率,所述检测区26同时覆盖所述口腔和鼻腔,所述检测试纸30覆盖所述检测区26,进而使得患者呼出的大部分气体都会经过检测试纸30,提高检测效率。
34.检测试纸30安装在口罩本体20上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试纸30直接贴附所述口罩本体20的表面,如此使得检测试纸30更加方便取下。具体的,检测试纸30的表面可以设有粘接层,粘接层可以呈环状结构,进而不需要覆盖整个试纸,也能够保证试纸稳定贴附。
35.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提高检测试纸30的检测准确度,所述口罩本体20包括第一无纺布层21、第二无纺布层22和位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1和第二无纺布层22之间的过滤层23。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1与面部贴合,所述口罩本体20还设有检测孔24,所述检测孔24位于所述检测区26内并贯通所述第二无纺布层22和所述过滤层23。所述检测试纸30设置于所述检测孔24内或者覆盖在所述检测孔24的孔口。
36.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检测孔24贯通了第二无纺布层22和过滤层23,使得检测试纸
30所检测到的气体是未经过滤层23过滤的,避免过滤层23过滤掉一些关键的病菌而导致检测结构不够准确的情况,进而提高检测度。
37.检测孔24的大小可以跟检测试纸30的大小适配,仅需检测试纸30能够装入及取出即可。或者为了避免影响到口罩10本身的防尘防菌功能,检测孔24可以设置得较小一些,然后将检测试纸30覆盖在检测孔24的孔口处。
3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口罩10还包括第二本体40,所述第二本体40包括第二过滤层41和第三无纺布层42,所述检测试纸30设置于所述检测孔24内,所述第二本体40可拆卸的覆盖于所述检测孔24的孔口。具体的,第二本体40覆盖在检测孔24的孔口时,能够保证口罩10在孔口处的防尘防菌功能。第二本体40通过魔术贴贴附于所述口罩本体20上,进而达到可拆卸的目的。或者第二本体40可以一个侧边与口罩本体20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整个第二本体40可绕该侧边翻转,进而实现检测孔24的打开和关闭。
39.当检测试纸30设置在检测孔24内时,所述检测试纸30可以直接贴附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1上,也可以通过其边缘贴附在过滤层23上,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40.除了通过设置检测孔24来提高检测准确度之外,在另外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口罩本体20包括第一无纺布层21、第二无纺布层22和位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1和第二无纺布层22之间的过滤层23,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1与面部贴合。所述口罩本体20预留有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1和所述过滤层23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开口25,所述检测试纸自所述开口25伸入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1和所述过滤层23之间。在检测时,可以将检测试纸30从该开口25插入到第一无纺布层21和过滤层23之间,在检测结束后再取出检测试纸30即可,不需要摘下口罩,十分的方便快捷。
41.其中,所述开口25设于所述口罩本体20的侧边,该侧边指的口罩本体2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侧边。并且该开口25沿所述口罩本体20的宽度方向延伸,如此便于检测试纸30的装入和取下。当然,所述开口25还可以设置在口罩本体20沿其宽度方向的上侧,进而可以从上至下插入检测试纸。
42.在一实施例中,为使得检测试纸30更加稳定的位于口罩本体20上的开口25内,所述开口25沿所述口罩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检测试纸30包括检测部31和定位部32,所述检测部31自所述开口25伸至所述过滤层23和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1之间,进而检测部31可以对患者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所述定位部32挂接于所述开口25处,进而对整个检测试纸30起到定位作用。
43.具体的,检测部31和定位部32可以呈夹角或折叠结构,在检测部31伸入口罩10内部之后,定位部32可以通过与检测部31之间的夹角管接在开口25处。当然,定位部32挂接在开口25处的同时,还可以对开口25进行遮挡或者封口。
44.当然,所述检测试纸30还可以直接贴附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1背离所述过滤层23的表面,如此也可以有效的对患者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而检测试纸30贴附于第一无纺布层21背离过滤层23的表面时,为了确保口罩的佩戴舒适度和体验感,所述检测试纸30背离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柔软透气的布料层,该布料层与佩戴人员的面部柔性贴合。另外,该布料层可以和检测试纸30组合形成检测模块,在需要检测时,将该检测模块贴附于第一无纺布层上即可,操作起来较为简单方便。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具有检测区,所述检测区与口腔或鼻腔相对应;以及,检测试纸,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检测区内,所述检测试纸还设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粘附在所述口罩本体的表面,所述检测试纸用于呼吸道疾病检测;其中,所述检测试纸具有一种以上卟啉传感器,所述卟啉传感器具有多个且多个卟啉传感器之间呈矩阵排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列向方向上,相邻两个卟啉传感器之间设有透气通孔;和/或,在横向方向上,相邻两个卟啉传感器之间设有透气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区同时覆盖所述口腔和鼻腔,所述检测试纸覆盖所述检测区。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和位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之间的过滤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面部贴合;所述口罩本体预留有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过滤层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检测试纸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过滤层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口罩本体的侧边并沿所述口罩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所述口罩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检测试纸包括检测部和定位部,所述检测部自所述开口伸至所述过滤层和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之间,所述定位部挂接于所述开口处。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纸贴附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背离所述过滤层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口罩,该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检测试纸,所述口罩本体具有检测区,所述检测区与口腔或鼻腔相对应。所述检测试纸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检测区内,所述检测试纸用于呼吸道疾病检测。本实用新型口罩可有效的解决现有的口罩不便于进行呼吸道疾病检测的技术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雷晓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半岛医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1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