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弯折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
3.现有的部分弯折机在使用时需要操作员手动调节钢板的位置,钢板的角度容易出现偏差,因此钢板弯折的精准性不佳,并且装置在使用之前需要操作员打开夹紧装置,并将弯折模具放入夹紧装置中进行固定,弯折模具固定起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部分弯折机在使用时需要操作员手动调节钢板的位置,钢板的角度容易出现偏差,因此钢板弯折的精准性不佳,并且装置在使用之前需要操作员打开夹紧装置,并将弯折模具放入夹紧装置中进行固定,弯折模具固定起来较为麻烦,而提出的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有c形板,所述c形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双齿板,所述框架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输料平台,所述框架的顶面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内壁与双齿板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框架的顶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活动插接有模具块。
7.所述框架内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螺纹杆,四个所述螺纹杆的侧面均转动连接有齿轮,且齿轮与双齿板啮合,前侧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侧面均螺纹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面与框架内壁的底面滑动连接,后侧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侧面均螺纹连接有校正块,所述校正块的底面与框架内壁的底面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压块的形状为三角形,且压块的材质为高锰钢,高锰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其耐磨性能也极佳。
9.优选的,所述双齿板的宽度是插槽宽度的0.9倍,且双齿板的侧面与框架的内壁滑动连接,保证双齿板能够在插槽内进行移动,从而防止双齿板卡死。
10.优选的,所述卡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与卡块形成三角形结构,通过支撑杆与卡块形成三角形结构对模具块进行支撑,防止模具块变形。
11.优选的,所述卡块由一个竖板与两个l形板组成,且卡块的内壁与模具块的侧面滑动连接,通过两个卡块将模具块固定住,防止钢板在弯折时模具发生偏移。
12.优选的,所述校正块的侧面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内壁做抛光处理,通过抛光处理减少钢板与校正块之间的摩擦,并且通过两个校正块配合保证钢板弯折的精准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输料平台将钢板输送至装置内,然后通过气缸带动c形板与双齿板下移,通过双齿板与后侧齿轮配合促使两个校正块同步移动,通过两个校正块对钢板进行校正,保证钢板弯折的精准性。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带动双齿板下移并与带动前侧两个齿轮与螺纹杆旋转,通过两个螺纹杆旋转促使两个卡块同步移动,通过卡块与模具块卡接将模具块固定住,防止压块对钢板进行弯折时模具块发生移动,模具块固定起来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剖面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剖面图。
19.图中:1、框架;2、气缸;3、压块;4、c形板;5、双齿板;6、输料平台;7、插槽;8、凹槽;9、模具块;10、螺纹杆;11、齿轮;12、卡块;13、校正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参照图1-3,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内壁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气缸2,气缸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块3,压块3的形状为三角形,且压块3的材质为高锰钢,气缸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c形板4,c形板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双齿板5,框架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输料平台6,通过输料平台6将钢板输送至装置内,然后通过气缸2带动c形板4与双齿板5下移,通过双齿板5与后侧齿轮11配合促使两个校正块13同步移动,通过两个校正块13对钢板进行校正,保证钢板弯折的精准性,框架1的顶面开设有插槽7,且插槽7的内壁与双齿板5的侧面滑动连接,双齿板5的宽度是插槽7宽度的0.9倍,且双齿板5的侧面与框架1的内壁滑动连接,框架1的顶面开设有凹槽8,且凹槽8的内壁活动插接有模具块9。
23.框架1内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螺纹杆10,四个螺纹杆10的侧面均转动连接有齿轮11,且齿轮11与双齿板5啮合,前侧两个螺纹杆10的侧面均螺纹连接有卡块12,卡块1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与卡块12形成三角形结构,卡块12由一个竖板与两个l形板组成,且卡块12的内壁与模具块9的侧面滑动连接,通过气缸2带动双齿板5下移并与带动前侧两个齿轮11与螺纹杆10旋转,通过两个螺纹杆10旋转促使两个卡块12同步移动,通过卡块12与模具块9卡接将模具块9固定住,防止压块3对钢板进行弯折时模具块9发生移动,模具块9固定起来简单方便,卡块12的底面与框架1内壁的底面滑动连接,后侧两个螺纹杆10的侧面均螺纹连接有校正块13,校正块13的侧面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内壁做抛光处理,校正块13的底面与框架1内壁的底面滑动连接。
24.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首先过输料平台6将钢板输送至装置内,然后通过气缸2带动c形板4与双齿板5下移,通过双齿板5与后侧齿轮11配合促使两个校正块13同步移动,通过两个校正块13对钢板进行校正,同时通过双齿板5带动前侧两个齿轮11与螺纹杆10旋转,通过两个螺纹杆10旋转促使两个卡块12同步移动,通过卡块12与模具块9卡接将模具块9固定住,最后通过压块3对钢板进行弯折。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气缸(2),所述气缸(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块(3),所述气缸(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c形板(4),所述c形板(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双齿板(5),所述框架(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输料平台(6),所述框架(1)的顶面开设有插槽(7),且插槽(7)的内壁与双齿板(5)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框架(1)的顶面开设有凹槽(8),且凹槽(8)的内壁活动插接有模具块(9);所述框架(1)内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螺纹杆(10),四个所述螺纹杆(10)的侧面均转动连接有齿轮(11),且齿轮(11)与双齿板(5)啮合,前侧两个所述螺纹杆(10)的侧面均螺纹连接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底面与框架(1)内壁的底面滑动连接,后侧两个所述螺纹杆(10)的侧面均螺纹连接有校正块(13),所述校正块(13)的底面与框架(1)内壁的底面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3)的形状为三角形,且压块(3)的材质为高锰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齿板(5)的宽度是插槽(7)宽度的0.9倍,且双齿板(5)的侧面与框架(1)的内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与卡块(12)形成三角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2)由一个竖板与两个l形板组成,且卡块(12)的内壁与模具块(9)的侧面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块(13)的侧面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内壁做抛光处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弯折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钢板折弯机的下模具固定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有C形板,所述C形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双齿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输料平台将钢板输送至装置内,然后通过气缸带动C形板与双齿板下移,通过双齿板与后侧齿轮配合促使两个校正块同步移动,通过两个校正块对钢板进行校正,保证钢板弯折的精准性,通过气缸带动双齿板下移并与带动前侧两个齿轮与螺纹杆旋转,通过两个螺纹杆旋转促使两个卡块同步移动,通过卡块与模具块卡接将模具块固定住,防止压块对钢板进行弯折时模具块发生移动,模具块固定起来简单方便。模具块固定起来简单方便。模具块固定起来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陈齐 李大海 崔毛燕 李阳 牛伟波 周双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国泰硬面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