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矿产开采、冶炼等工业活动以及污水灌溉、施用污泥和劣质化肥等农业活动的进行,铅镉等有害重金属不断进入农业环境中,使农田土壤肥力退化、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及人体健康。生物炭因其特殊的结构性质,如高度的芳香化结构,富含微孔,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而具有较高的环境污染修复潜力。
3.生物炭能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从而增强土壤吸附铅镉的能力,且铅和镉能与生物炭表面官能团配位结合使得铅镉活性降低,此外,添加生物炭提高土壤ph升高使得镉和铅形成难溶盐沉淀,采用农林废弃物(秸秆等)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炭作为重金属钝化剂,另外添加粘土矿物(凹凸棒土等)形成复合型钝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
4.然而现有的混合装置混合效果难以满足针对复合型钝化剂的混合均匀度以及处理时间,生物炭与凹凸棒土混合度不均匀则难以显著提高对农田土壤的处理效果,因此,现需要一种新型的生产混合装置提高复合型钝化剂中生物炭与凹凸棒土的混合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包括:用于盛装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原材料并进行搅拌混合的壳体,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原材料破碎筛分以及搅拌混合的中心筒,以及多组用于搅拌混合及挤压破碎的搅拌件;
7.所述中心筒转动设置在壳体内底面的沉槽中,且中心筒下底面设有穿过壳体内底面并延伸至外界的第一传动带轮,
8.所述壳体下底面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底面上设有穿过第一传动带轮、沉槽及中心筒的固定传动杆,位于中心筒内的固定传动杆下部设有用于与搅拌件啮合传动的第一锥齿轮,位于中心筒内的固定传动杆上部设有用于与中心筒配合进行研磨的研磨块,所述研磨块下方的固定传动杆上还套设有锥形斜块,
9.所述底座内底面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传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带轮与第二传动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
10.位于锥形斜块下底面的中心筒内设有转动套设在固定传动轴上的隔板,位于研磨块的中心筒内壁周向设有若干组研磨条,位于第一锥齿轮的中心筒外壁周向等角度设有多组与搅拌件数量对应的套管,
11.所述搅拌件包括框体、传动轴、凸轮、u型压板以及搅拌板,所述凸轮转动套设在套
管上,且凸轮沉孔内底面与传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贯穿套管并在其端部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u型压板的两个竖向板对应与框体左右两端下底面设有的滑槽滑动连接,且滑槽内底面等间距设有多组用于u型压板复位的弹簧,所述搅拌板设有两组且分别设在框体左右两端外侧面,所述框体左右两端外侧面各设有一个用于卡接固定搅拌板的卡块。
12.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与凸轮所对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提高凸轮转动稳定性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与框体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夹持块的设置,可以提高凸轮转动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晃动等情况。
13.进一步地,位于锥形斜块下端的中心筒外壁周向设有多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与中心筒内部连通,且排料管与中心筒内部连通的一端设有滤网。通过排料管的设置可以使中心筒内的研磨原材料更好的落入壳体内,从而提高使用效果。
14.更进一步地,所述排料管与搅拌件设置数量相同,且各个排料管分别位于相邻两组搅拌件之间的空隙处。采用上述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排料管出口处正下方存在搅拌件,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心筒内的研磨原材料使其更好的落入壳体内。
15.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板下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开口,且两组搅拌板的开口错位分布。通过设置开口并使其错位分布,可以提高搅拌件的搅拌效果。
1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顶面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上顶面设有用于拿取的把手。通过设置盖体使生产混合装置在运行时避免原材料等洒出。
17.进一步地,所述卡块通过若干组螺杆与搅拌板可拆卸连接。通过可拆卸设置,可以便于更换不同的搅拌板等,从而提高生产混合装置的适用性。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混合装置,通过中心筒与壳体的配合设计,可将生物炭、凹凸棒土两种材料分别添加至中心筒、壳体中,或将多种原材料依次添加至中心筒中进行预先研磨,通过中心筒的预先研磨以及壳体内搅拌混合,可有效缩短混合时间,并提高混合效果。
20.(2)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混合装置,利用一体式传动结构设计,通过中心筒的转动并配合固定传动杆进行传动配合,仅需要外置一个驱动电机即可满足各部件的传动需求。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产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生产混合装置的爆炸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生产混合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生产混合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生产混合装置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生产混合装置的中心筒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心筒与固定传动杆的传动连接示意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生产混合装置的搅拌件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搅拌件的框体局部剖面图。
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搅拌件的凸轮与传动轴连接示意图。
31.其中,1-壳体、11-沉槽、12-盖体、2-中心筒、21-隔板、22-研磨条、23-套管、24-第一传动带轮、25-排料管、3-搅拌件、31-框体、311-滑槽、312-弹簧、313-卡块、314-夹持块、32-传动轴、33-凸轮、34-u型压板、35-搅拌板、36-第二锥齿轮、4-底座、41-固定传动杆、42-第一锥齿轮、43-研磨块、44-锥形斜块、5-驱动电机、51-第二传动带轮、52-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更好地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优势。
33.实施例1
34.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包括:用于盛装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原材料并进行搅拌混合的壳体1,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原材料破碎筛分以及搅拌混合的中心筒2,以及5组用于搅拌混合及挤压破碎的搅拌件3;
35.如图1、3、4所示,中心筒2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底面的沉槽11中,且中心筒2下底面设有穿过壳体1内底面并延伸至外界的第一传动带轮24,壳体1上顶面设有盖体12,盖体12上顶面设有用于拿取的把手,通过设置盖体12使生产混合装置在运行时避免原材料等洒出,
36.如图5所示,壳体1下底面连接有底座4,底座4内底面上设有穿过第一传动带轮24、沉槽11及中心筒2的固定传动杆41,位于中心筒2内的固定传动杆41下部设有用于与搅拌件3啮合传动的第一锥齿轮42,位于中心筒2内的固定传动杆41上部设有用于与中心筒2配合进行研磨的研磨块43,研磨块43下方的固定传动杆41上还套设有锥形斜块44,底座4内底面上设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选用市售电机或根据市售电机进行外形调整以适配安装于本装置中,驱动电机5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传动带轮51,第一传动带轮24与第二传动带轮51通过传动带52连接,
37.如图6、7所示,位于锥形斜块44下底面的中心筒2内设有转动套设在固定传动轴41上的隔板21,位于研磨块43的中心筒2内壁周向设有若干组研磨条22,位于第一锥齿轮42的中心筒2外壁周向等角度设有5组与搅拌件3数量对应的套管23,位于锥形斜块44下端的中心筒2外壁周向设有多组排料管25,排料管25与中心筒2内部连通,且排料管25与中心筒2内部连通的一端设有滤网,排料管25与搅拌件3设置数量相同,且各个排料管25分别位于相邻两组搅拌件3之间的空隙处,采用上述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排料管25出口处正下方存在搅拌件3,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心筒2内的研磨原材料使其更好的落入壳体1内,通过排料管25的设置可以使中心筒2内的研磨原材料更好的落入壳体1内,从而提高使用效果,
38.如图8、9、10所示,搅拌件3包括框体31、传动轴32、凸轮33、u型压板34以及搅拌板35,凸轮33转动套设在套管23上,且凸轮33沉孔内底面与传动轴32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32另一端贯穿套管23并在其端部设有与第一锥齿轮42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36,u型压板34的两个竖向板对应与框体31左右两端下底面设有的滑槽311滑动连接,且滑槽311内底面等间距设有若干组用于u型压板34复位的弹簧312,搅拌板35设有两组且分别设在框体31左右两端外侧面,框体31左右两端外侧面各设有一个用于卡接固定搅拌板35的卡块313,卡块313通过若干组螺杆与搅拌板35可拆卸连接,通过可拆卸设置,可以便于更换不同的搅拌板35等,从而提高生产混合装置的适用性,框体31与凸轮33所对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提高凸
轮33转动稳定性的夹持块314,夹持块314与框体31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夹持块314的设置,可以提高凸轮33转动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晃动等情况。
39.上述生产混合装置的工作方法为:
40.将凹凸棒土投加至壳体1内,将生物炭投加至中心筒2内,启动驱动电机5,
41.驱动电机5带动第二传动带轮51进行转动,通过传动带52的作用使第一传动带轮24转动,从而驱动中心筒2进行转动,
42.在中心筒2转动后,使其与固定的固定传动杆41产生相对转动,从而通过研磨块43与中心筒2内壁的研磨条22进行研磨粉碎,随后通过锥形斜块44引导下进入各个排料管25,使研磨粉碎后的生物炭落入壳体1内,
43.与此同时,在中心筒2与固定的固定传动杆41产生相对转动时,使各个传动轴32的第二锥齿轮36与第一锥齿轮42进行啮合传动,从而传动轴32转动带动凸轮33进行转动,当凸轮33转动至正下方时推动u型压板34进行挤压破碎,当凸轮33转动至上方时,在各个弹簧的回复力下使u型压板34复位,以此往复运动,从而在两组搅拌板35以及u型压板34的共同作用下提高生物炭与凹凸棒土的搅拌混合效果,
44.其中,复合型钝化剂的在壳体1内的混合容量不超过u型压板34复位后底面高度。
45.实施例2
4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搅拌板35下端等间距设有若干组开口,且两组搅拌板35的开口错位分布,通过设置开口并使其错位分布,可以提高搅拌件3的搅拌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原材料并进行搅拌混合的壳体(1),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原材料破碎筛分以及搅拌混合的中心筒(2),以及多组用于搅拌混合及挤压破碎的搅拌件(3);所述中心筒(2)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底面的沉槽(11)中,且中心筒(2)下底面设有穿过壳体(1)内底面并延伸至外界的第一传动带轮(24),所述壳体(1)下底面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内底面上设有穿过第一传动带轮(24)、沉槽(11)及中心筒(2)的固定传动杆(41),位于中心筒(2)内的固定传动杆(41)下部设有用于与搅拌件(3)啮合传动的第一锥齿轮(42),位于中心筒(2)内的固定传动杆(41)上部设有用于与中心筒(2)配合进行研磨的研磨块(43),所述研磨块(43)下方的固定传动杆(41)上还套设有锥形斜块(44),所述底座(4)内底面上设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传动带轮(51),所述第一传动带轮(24)与第二传动带轮(51)通过传动带(52)连接,位于锥形斜块(44)下底面的中心筒(2)内设有转动套设在固定传动杆(41)上的隔板(21),位于研磨块(43)的中心筒(2)内壁周向设有若干组研磨条(22),位于第一锥齿轮(42)的中心筒(2)外壁周向等角度设有多组与搅拌件(3)数量对应的套管(23),所述搅拌件(3)包括框体(31)、传动轴(32)、凸轮(33)、u型压板(34)以及搅拌板(35),所述凸轮(33)转动套设在套管(23)上,且凸轮(33)沉孔内底面与传动轴(3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32)另一端贯穿套管(23)并在其端部设有与第一锥齿轮(42)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36),所述u型压板(34)的两个竖向板对应与框体(31)左右两端下底面设有的滑槽(311)滑动连接,且滑槽(311)内底面等间距设有多组用于u型压板(34)复位的弹簧(312),所述搅拌板(35)设有两组且分别设在框体(31)左右两端外侧面,所述框体(31)左右两端外侧面各设有一个用于卡接固定搅拌板(35)的卡块(3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31)与凸轮(33)所对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提高凸轮(33)转动稳定性的夹持块(314),所述夹持块(314)与框体(31)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锥形斜块(44)下端的中心筒(2)外壁周向设有多组排料管(25),所述排料管(25)与中心筒(2)内部连通,且排料管(25)与中心筒(2)内部连通的一端设有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25)与搅拌件(3)设置数量相同,且各个排料管(25)分别位于相邻两组搅拌件(3)之间的空隙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板(35)下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开口,且两组搅拌板(35)的开口错位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顶面设有盖体(12),所述盖体(12)上顶面设有用于拿取的把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13)通过若干组螺杆与搅拌板(35)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的生产混合装置,包括:用于盛装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原材料并进行搅拌混合的壳体,用于生物炭基复合型钝化剂原材料破碎筛分以及搅拌混合的中心筒,以及多组用于搅拌混合及挤压破碎的搅拌件,壳体下底面连接有底座,底座内底面上设有穿过第一传动带轮、沉槽及中心筒的固定传动杆,位于中心筒内的固定传动杆下部设有用于与搅拌件啮合传动的第一锥齿轮,位于中心筒内的固定传动杆上部设有用于与中心筒配合进行研磨的研磨块。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体式传动结构设计,通过中心筒的转动并配合固定传动杆进行传动配合,可有效缩短混合时间,并提高混合效果。并提高混合效果。并提高混合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群 周艳 范婷婷 万金忠 张胜田 王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