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9-30  14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环境监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


背景技术:

2.在土壤环境监测领域需要取地下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目前常用的土壤取样技术包括履带式液压钻机、冲击钻、冲击-回转钻机、机械动力浅钻、人工动力浅钻以及洛阳铲,针对不同地下岩性条件、场地污染类型、取样深度及类型而选择适用的土壤取样方式。
3.在实际土壤环境监测取样过程中,部分场地因地形、周边环境等原因,不能使用机械动力的取样钻机;部分场地因取样较浅,不需要使用机械动力钻机进场取样,在这些情况下,便携式的人工浅钻或洛阳铲经常用于代替钻机进场取样。然而人工浅钻或洛阳铲在钻进效率低,容易导致土壤交叉污染。为操作方便,现有人工浅钻的一种改进技术为将手把装于采样杆上端,手把下端通过螺纹连接采样杆上端,钻杆等距离设置若干个圆孔,脚踏插入圆孔中,从而实现手和脚同时用力,能节约钻进时间,但如果场地取样孔的数量较多,取样深度如果大于1.5m,操作人员容易劳累,钻进效率大大降低。
4.因此,为适应土壤环境监测场地需要,迫切需要解决人工浅钻或洛阳铲在应用时效率低以及土壤易交叉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人工动力浅钻的钻进效率,有效减少土壤样品交叉污染。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包括:底座、机架、行进轮、动力装置、导轨、滑车、钻进部件及钻杆,行进轮安装于底座下部,机架安装于底座之上,导轨竖直安装在机架上,滑车滑动设置在导轨上,钻进部件固定安装在滑车上,钻杆与钻进部件固定连接,动力装置驱动滑车沿导轨上下移动,带动钻杆压入或抽离土壤。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动力装置包括液压缸、链轮和升降链条,链轮为两个,升降链条绕设在的两个链轮之间,液压缸的升缩杆与链轮一侧的升降链条连接,滑车与远离液压缸一侧的升降链条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机架上设置有手扶把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手拖杆件,所述手拖杆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行进轮包括第一行进轮、第二行进轮和第三行进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钻进部件包括钻杆腔和插销,所述插销将所述钻杆固定于所述钻杆腔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液压缸的升起重量为3-10吨,所述液压缸的主
杆行程为600-800mm。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行进轮为实心橡胶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钻杆的外径为46-75mm。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7.1.增加了土壤取样深度,提高钻进效率高,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
18.2.结构简单,成本低,重量较轻,便于搬运;
19.3.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性能稳定,可以大幅减免土壤取样人员的劳动力。
20.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书详细阐述,部分地通过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实践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主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的侧视图;
25.其中,1、底座;2、机架;3、行进轮;4、动力装置;5、导轨;6、滑车;7、钻进部件;8、钻杆;9、手扶把手;10、手拖杆件;31、第一行进轮;32、第二行进轮;33、第三行进轮;41、脚踏板;42、液压缸;43、链轮;44、升降链条;71、钻杆腔;72、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其所说明和解释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以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结合附图1至附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底座1、机架2、行进轮3、动力装置4、导轨5、滑车6、钻进部件7及钻杆8,行进轮3安装于底座1下部,机架2安装于底座1之上,导轨5竖直安装在机架2上,滑车6滑动设置在导轨5上,钻进部件7固定安装在滑车6上,钻杆8与钻进部件7固定连接,动力装置4驱动滑车6沿导轨5上下移动,带动钻杆8压入或抽离土壤。具体来说,动力装置4包括液压缸42、链轮43和升降链条44,链轮43为两个,升降链条44绕设在的两个链轮43之间,液压缸42的升缩杆与链轮43一侧的升降链条44连接,滑车5与远离液压缸42一侧的升降链条44固定连接;优选的,液压缸42通过脚踏板41进行增压。
28.操作人员通过手扶把手9,推动行进轮3,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推出场地内,将钻杆8放入钻进部件7中,通过脚踏板41为液压缸42加压,通过链轮43和升降链条44带动滑车6在导轨5上升降。当钻进时,动力装置4带动滑车6在导轨5上下降,位于钻进部件7内的的钻杆受到压力而向下钻进。当液压缸42的主杆行程完成时,对液压缸42泄压,并人工辅助推动滑车6向上升起直至液压缸42的主杆完全回到油缸内。加接钻杆8,重复上述操作,继续钻进。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机架2上设置有手扶把手9,手扶把手9既可以方便作业人员在踩踏脚踏板时的扶持,同时也能够用于推动行进轮3进行移动。
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依靠液压动力,增加了取样深度,节省人力进而提高钻进效率高,且因采用直推式钻进,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
31.结合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还包括手拖杆件10,手拖杆件10设置于底座1上。拉开手拖杆件,拖动底座1,将取样钻移动至土壤监测的设计点位。
32.结合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行进轮3包括第一行进轮31、第二行进轮32和第三行进轮33,进行轮3为实心橡胶轮,轻巧、方便行进。
33.结合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所述钻进部件7包括钻杆腔71和插销72,所述插销72将所述钻杆8固定于所述钻杆腔71内。
34.结合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所述液压缸42的升起重量为3-10吨,所述液压缸42的主杆行程为600-800mm,可实现0-6m的浅层土壤取样需求。
35.结合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所述钻杆8的外径为46-75mm,可根据土壤监测设计需求,在钻杆8内放置不同管径的取样管,采取不同直径的土壤样品。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侧端”、“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中。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机架、行进轮、动力装置、导轨、滑车、钻进部件及钻杆,所述行进轮安装于所述底座下部,所述机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导轨竖直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滑车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钻进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车上,所述钻杆与所述钻进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滑车沿所述导轨上下移动,带动所述钻杆压入或抽离土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缸、链轮和升降链条,所述链轮为两个,所述升降链条绕设在所述的两个链轮之间,所述液压缸的升缩杆与链轮一侧的升降链条连接,所述滑车与远离所述液压缸一侧的升降链条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手扶把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拖杆件,所述手拖杆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轮包括第一行进轮、第二行进轮和第三行进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钻进部件包括钻杆腔和插销,所述插销将所述钻杆固定于所述钻杆腔内。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的升起重量为3-10吨,所述液压缸的主杆行程为600-80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轮为实心橡胶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的外径为46-7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液压土壤取样钻,包括:底座、机架、行进轮、动力装置、导轨、滑车、钻进部件及钻杆,行进轮安装于底座下部,机架安装于底座之上,导轨竖直安装在机架上,滑车滑动设置在导轨上,钻进部件固定安装在滑车上,钻杆与钻进部件固定连接,动力装置驱动滑车沿导轨上下移动,带动钻杆压入或抽离土壤。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土壤取样深度,提高了钻进效率高,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结构简单,成本低,重量较轻,便于搬运;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性能稳定,可以大幅减免土壤取样人员的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


技术研发人员:常瑞海 陈立青 张华文 白云云 魏增 秦晋凯 程志炎 王经纬 蔡晓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澳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