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探伤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双轨探伤仪。
背景技术:
2.探伤仪从测量原理不同可以分为: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涡流探伤仪、射线探伤仪和荧光探伤仪,主要用于探测机加工件内部有无缺陷(裂纹、砂眼、气孔、白点、夹杂等),焊缝是否合格,查找有无暗伤,从而判定工件合格与否。
3.目前探伤仪应用较为广泛。
4.但是现有的探伤仪还存在着监测效果差容易受灰尘影响,无法调节沉降监测深度和不便于固定安装的问题。
5.因此,发明一种新型双轨探伤仪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双轨探伤仪,其中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新型双轨探伤仪,包括第一支杆,第一滑块,第一支板,右阻挡片,第二支杆,第二滑块,第二支板,左阻挡片,探伤仪本体,防护块,手柄,防护管,导管,连接头,探测头,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缓冲防护握杆结构和升降调节滑轮结构,所述的第一滑块套接在第一支杆外表面的右侧;所述的第一支板螺栓连接在第一滑块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右阻挡片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杆正表面的右侧;所述的第二支杆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板的上部;所述的第二滑块套接在第二滑块外表面的左侧;所述的第二支板螺栓连接在第二滑块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左阻挡片螺栓连接在第二支杆外表面的左侧;所述的探伤仪本体的下端螺栓连接在第二支板的上部;所述的防护块分别螺栓连接在探伤仪本体左右两侧的上部;所述的手柄螺栓连接在防护块外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管螺栓连接在探伤仪本体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导管螺纹连接在防护管的上部;所述的连接头螺纹连接在导管的下部;所述的探测头螺纹连接在连接头的下部;所述的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安装在第二支杆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防护握杆结构设置在探伤仪本体正表面的下部;所述的升降调节滑轮结构安装在第二支杆上表面的右侧;所述的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包括固定板,滑杆,滑动块,支撑块,托架和防护簧,所述的滑杆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滑动块套接在滑杆外表面的上部;所述的支撑块螺栓连接在滑动块内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托架螺栓连接在支撑块的内侧;所述的防护簧分别螺钉连接在托架底部的左右两侧。
8.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支杆的上下两侧以及第二支杆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
9.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滑块内部的上下两侧以及第二滑块内部的上下两层分别开设有滑轮。
10.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与防护簧的下端螺栓连接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的托架内侧上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的托架具体采用铝合金架。
12.优选的,所述的缓冲防护握杆结构包括把手,安装块,复位簧,支撑杆,销轴和支撑板,所述的安装块分别螺栓连接在把手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复位簧分别螺栓连接在把手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杆螺栓连接在把手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销轴轴接在支撑杆内侧的下部;所述的支撑板分别螺栓连接在销轴的左右两侧。
13.优选的,所述的把手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的支撑杆内侧的下部开设有通孔。
14.优选的,所述的复位簧的外壁上包裹有橡胶层;所述的复位簧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
15.优选的,所述的升降调节滑轮结构包括底板,安装管,安装杆,紧固块,滑动轮和转轴,所述的安装管从左到右依次螺栓连接在底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安装杆螺纹连接在安装管内侧的上部;所述的紧固块螺栓连接在安装杆的上部;所述的滑动轮通过转轴连接在紧固块正表面上部的中间位置。
16.优选的,所述的安装管的内壁上以及安装杆的内壁上分别车削有螺纹。
17.优选的,所述的紧固块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的紧固块具体采用不锈钢块。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板,滑杆,滑动块,支撑块,托架和防护簧的设置,有利于对检测装置进行固定。
20.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把手,安装块,复位簧,支撑杆,销轴和支撑板的设置,有利于增加身体放松功能。
2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板,安装管,安装杆,紧固块,滑动轮和转轴的设置,有利于对探伤仪进行滑动固定。
22.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支杆的上下两侧以及第二支杆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有利于分别对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进行滑动固定。
23.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滑块内部的上下两侧以及第二滑块内部的上下两层分别开设有滑轮,有利于对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进行卡接移动。
24.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与防护簧的下端螺栓连接设置,有利于增加对托架进行固定。
25.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把手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的支撑杆内侧的下部开设有通孔,有利于对安装块进行固定。
26.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装管的内壁上以及安装杆的内壁上分别车削有螺纹,有利于对安装杆进行调节固定。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防护握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调节滑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
32.1、第一支杆;2、第一滑块;3、第一支板;4、右阻挡片;5、第二支杆;6、第二滑块;7、第二支板;8、左阻挡片;9、探伤仪本体;10、防护块;11、手柄;12、防护管;13、导管;14、连接头;15、探测头;16、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161、固定板;162、滑杆;163、滑动块;164、支撑块;165、托架;166、防护簧;17、缓冲防护握杆结构;171、把手;172、安装块;173、复位簧;174、支撑杆;175、销轴;176、支撑板;18、升降调节滑轮结构;181、底板;182、安装管;183、安装杆;184、紧固块;185、滑动轮;18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双轨探伤仪,包括第一支杆1,第一滑块2,第一支板3,右阻挡片4,第二支杆5,第二滑块6,第二支板7,左阻挡片8,探伤仪本体9,防护块10,手柄11,防护管12,导管13,连接头14和探测头15,所述的第一滑块2套接在第一支杆1外表面的右侧;所述的第一支板3螺栓连接在第一滑块2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右阻挡片4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杆1正表面的右侧;所述的第二支杆5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板3的上部;所述的第二滑块6套接在第二滑块6外表面的左侧;所述的第二支板7螺栓连接在第二滑块6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左阻挡片8螺栓连接在第二支杆5外表面的左侧;所述的探伤仪本体9的下端螺栓连接在第二支板7的上部;所述的防护块10分别螺栓连接在探伤仪本体9左右两侧的上部;所述的手柄11螺栓连接在防护块10外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管12螺栓连接在探伤仪本体9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导管13螺纹连接在防护管12的上部;所述的连接头14螺纹连接在导管13的下部;所述的探测头15螺纹连接在连接头14的下部,首先把探伤仪本体9移动到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借助第一支杆1配合第一滑块2以及第二支杆5配合第二滑块6即可对探伤仪本体9进行调节。
34.其中一种新型双轨探伤仪,还包括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16,缓冲防护握杆结构17和升降调节滑轮结构18,所述的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16安装在第二支杆5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防护握杆结构17设置在探伤仪本体9正表面的下部;所述的升降调节滑轮结构18安装在第二支杆5上表面的右侧,可对检测装置进行固定同时可增加身体放松功能和对探伤仪进行滑动固定。
35.其中所述的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16包括固定板161,滑杆162,滑动块163,支撑块164,托架165和防护簧166,所述的滑杆162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板16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滑动块163套接在滑杆162外表面的上部;所述的支撑块164螺栓连接在滑动块163内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托架165螺栓连接在支撑块164的内侧;所述的防护簧166分别螺钉连接在托架165底部的左右两侧,在使用探伤仪本体9的过程中,利用托架165即可对探测头15进行固定,同时利用托架165配合防护簧166即可对探测头15启动缓冲防护的作用。
36.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缓冲防护握杆结构17包括把手171,安装块172,复位簧173,支撑杆174,销轴175和支撑板176,所述的安装块172分别螺栓连接在把手171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复位簧173分别螺栓连接在把手171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杆174螺栓连接在把手171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销轴175轴接在支撑杆174内侧的下部;所述的支撑板176分别螺栓连接在销轴175的左右两侧,在使用探伤仪本体9的过程
中,手握把手171配合复位簧173即可对手部的肌肉起到放松的作用。
37.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升降调节滑轮结构18包括底板181,安装管182,安装杆183,紧固块184,滑动轮185和转轴186,所述的安装管182从左到右依次螺栓连接在底板18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安装杆183螺纹连接在安装管182内侧的上部;所述的紧固块184螺栓连接在安装杆183的上部;所述的滑动轮185通过转轴186连接在紧固块184正表面上部的中间位置,在使用探伤仪本体9时,利用滑动轮185配合转轴186即可探伤仪本体9进行滑动固定。
3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支杆1的上下两侧以及第二支杆5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
3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滑块2内部的上下两侧以及第二滑块6内部的上下两层分别开设有滑轮。
4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板16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与防护簧166的下端螺栓连接设置。
41.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托架165内侧上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的托架165具体采用铝合金架。
42.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把手171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的支撑杆174内侧的下部开设有通孔。
4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复位簧173的外壁上包裹有橡胶层;所述的复位簧173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
4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安装管182的内壁上以及安装杆183的内壁上分别车削有螺纹。
4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紧固块184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的紧固块184具体采用不锈钢块。
4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板161与第二支杆5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支撑板176与探伤仪本体9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底板181与探伤仪本体9。
4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探伤仪本体9具体采用型号为tsut-350的探伤仪。
48.工作原理
49.在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把探伤仪本体9移动到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借助第一支杆1配合第一滑块2以及第二支杆5配合第二滑块6即可对探伤仪本体9进行调节,在使用探伤仪本体9的过程中,利用托架165即可对探测头15进行固定,同时利用托架165配合防护簧166即可对探测头15启动缓冲防护的作用,在使用探伤仪本体9的过程中,手握把手171配合复位簧173即可对手部的肌肉起到放松的作用,在使用探伤仪本体9时,利用滑动轮185配合转轴186即可探伤仪本体9进行滑动固定。
50.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双轨探伤仪,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双轨探伤仪包括第一支杆(1),第一滑块(2),第一支板(3),右阻挡片(4),第二支杆(5),第二滑块(6),第二支板(7),左阻挡片(8),探伤仪本体(9),防护块(10),手柄(11),防护管(12),导管(13),连接头(14),探测头(15),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16),缓冲防护握杆结构(17)和升降调节滑轮结构(18),所述的第一滑块(2)套接在第一支杆(1)外表面的右侧;所述的第一支板(3)螺栓连接在第一滑块(2)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右阻挡片(4)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杆(1)正表面的右侧;所述的第二支杆(5)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板(3)的上部;所述的第二滑块(6)套接在第二滑块(6)外表面的左侧;所述的第二支板(7)螺栓连接在第二滑块(6)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左阻挡片(8)螺栓连接在第二支杆(5)外表面的左侧;所述的探伤仪本体(9)的下端螺栓连接在第二支板(7)的上部;所述的防护块(10)分别螺栓连接在探伤仪本体(9)左右两侧的上部;所述的手柄(11)螺栓连接在防护块(10)外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管(12)螺栓连接在探伤仪本体(9)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导管(13)螺纹连接在防护管(12)的上部;所述的连接头(14)螺纹连接在导管(13)的下部;所述的探测头(15)螺纹连接在连接头(14)的下部;所述的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16)安装在第二支杆(5)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防护握杆结构(17)设置在探伤仪本体(9)正表面的下部;所述的升降调节滑轮结构(18)安装在第二支杆(5)上表面的右侧;所述的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16)包括固定板(161),滑杆(162),滑动块(163),支撑块(164),托架(165)和防护簧(166),所述的滑杆(162)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板(16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滑动块(163)套接在滑杆(162)外表面的上部;所述的支撑块(164)螺栓连接在滑动块(163)内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托架(165)螺栓连接在支撑块(164)的内侧;所述的防护簧(166)分别螺钉连接在托架(165)底部的左右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轨探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杆(1)的上下两侧以及第二支杆(5)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轨探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块(2)内部的上下两侧以及第二滑块(6)内部的上下两层分别开设有滑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轨探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16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与防护簧(166)的下端螺栓连接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轨探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防护握杆结构(17)包括把手(171),安装块(172),复位簧(173),支撑杆(174),销轴(175)和支撑板(176),所述的安装块(172)分别螺栓连接在把手(171)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复位簧(173)分别螺栓连接在把手(171)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杆(174)螺栓连接在把手(171)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销轴(175)轴接在支撑杆(174)内侧的下部;所述的支撑板(176)分别螺栓连接在销轴(175)的左右两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双轨探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171)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的支撑杆(174)内侧的下部开设有通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轨探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调节滑轮结构(18)包括底板(181),安装管(182),安装杆(183),紧固块(184),滑动轮(185)和转轴(186),所述的安装管(182)从左到右依次螺栓连接在底板(18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安装杆(183)螺纹连接在安装管(182)内侧的上部;所述的紧固块(184)螺栓连接在安装杆(183)的上部;所述的滑动轮(185)通过转轴(186)连接在紧固块(184)正表面上部的中间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双轨探伤仪,包括第一支杆,第一滑块,第一支板,右阻挡片,第二支杆,第二滑块,第二支板,左阻挡片,探伤仪本体,防护块,手柄,防护管,导管,连接头,探测头,升降防护固定座结构,缓冲防护握杆结构和升降调节滑轮结构,所述的第一滑块套接在第一支杆外表面的右侧;所述的第一支板螺栓连接在第一滑块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右阻挡片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杆正表面的右侧。本实用新型固定板,滑杆,滑动块,支撑块,托架和防护簧的设置,有利于对检测装置进行固定;把手,安装块,复位簧,支撑杆,销轴和支撑板的设置,有利于增加身体放松功能。体放松功能。体放松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欧坤 李军 周贝瑶 张文学 曾浪 周凤莉 彭威 罗倩 刘立忠 周珊 李小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