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4  14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
3.而现有的留置针未设置防护装置,患者的手部动作可能会将留置针拉扯出血管,使得患者需要重新打针进行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以对留置针进行防护,减少留置针因患者的手部动作而将留置针拉扯出血管的情况。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软管和转动柱,所述防护壳间隔设置有容纳腔和安装腔,所述转动柱与所述防护壳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软管缠绕设置在所述转动柱的外部并穿设出所述容纳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轴、扭簧和伸缩胶带,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内部,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防护壳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胶带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且所述伸缩胶带缠绕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外部,所述伸缩胶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防护壳远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设置有卡口,以对留置针进行防护,减少留置针因患者的手部动作而将留置针拉扯出血管的情况。
6.其中,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转动壳,所述转动壳与所述防护壳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壳具有安放槽,以对留置针进行防护。
7.其中,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扭柱,所述扭柱与所述转动柱固定连接,所述扭柱位于所述防护壳的外部,以便于扭动所述转动柱。
8.其中,所述扭柱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条形槽,多个所述条形槽绕所述扭柱的轴线间隔设置,以便于扭动所述扭柱。
9.其中,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所述防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垫位于所述防护壳的外侧,所述橡胶垫与患者的手部贴合,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10.其中,所述橡胶垫设置有多个透气槽,多个所述透气槽均位于所述橡胶垫远离所述防护壳的一端,任一所述透气槽的轴线呈平滑的曲线设置,以便于患者手部的透气。
11.其中,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软管固定连接,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以限制所述软管拉出所述防护壳的长度。
12.其中,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所述防护壳滑动连接,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扭柱处,以对所述扭柱进行遮挡。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当患者的手部进行动作时,所述软管缠绕在所述转动柱上的部分会优先被拉扯出,而不会影响所述软管插入血管内的部分,从而减少留置针因患者的手部动作而将留置针拉扯出血管的情况。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留置针防护装置的剖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c-c处的剖视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留置针防护装置的扭柱的横截面图。
20.1-防护壳、11-容纳腔、12-安装腔、13-卡口、2-软管、3-转动柱、4-固定组件、41-转动轴、42-扭簧、43-伸缩胶带、44-卡扣、5-转动壳、51-安放槽、6-扭柱、61-条形槽、7-橡胶垫、71-透气槽、8-挡片、9-遮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1、软管2和转动柱3,所述防护壳1间隔设置有容纳腔11和安装腔12,所述转动柱3与所述防护壳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3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部,所述软管2缠绕设置在所述转动柱3的外部并穿设出所述容纳腔11,所述安装腔1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转动轴41、扭簧42和伸缩胶带43,所述转动轴41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2的内部,所述扭簧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轴41和所述防护壳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胶带43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41固定连接,且所述伸缩胶带43缠绕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1的外部,所述伸缩胶带43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44,所述防护壳1远离所述安装腔12的一侧设置有卡口13。
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壳1间隔设置有所述安装腔12和所述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转动柱3,所述转动柱3能够在所述容纳腔11的内部进行转动,所
述软管2从所述防护壳1的一端穿设进入所述容纳槽中,并缠绕设置在所述转动柱3上,并经过所述防护壳1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防护壳1,所述安装腔12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转动轴41,所述转动轴41能够在所述安装腔12的内部进行转动,所述扭簧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轴41和所述防护壳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胶带43在自然状态下缠绕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1的外部,当拉动所述卡扣44时,缠绕在所述伸缩胶带43从所述安装腔12的内部拉出而带动所述转动轴41转动,所述转动轴41转动而导致所述扭簧42被扭转致使所述扭簧42具有恢复力,使得所述伸缩胶带43能够复位,需要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将带有针芯一端的所述软管2从所述容纳腔11内拉出,将针芯插入患者的血管内,随后拔出针芯,使所述软管2留在血管内,将所述软管2与手臂的接触处进行包扎固定,转动所述转动柱3使多余的所述软管2长度回收入所述容纳腔11的内部,并拉动所述卡扣44以将所述伸缩胶带43从所述安装腔12的内部拉出,将所述伸缩胶带43缠绕在手臂上,将所述卡扣44插入所述卡口13中进行固定,以将所述防护壳1固定在手臂上,当患者的手部进行动作时,所述软管2缠绕在所述转动柱3上的部分会优先被拉扯出,而不会影响所述软管2插入血管内的部分,从而减少留置针因患者的手部动作而将留置针拉扯出血管的情况。
25.进一步的,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转动壳5,所述转动壳5与所述防护壳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壳5具有安放槽51;
26.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扭柱6,所述扭柱6与所述转动柱3固定连接,所述扭柱6位于所述防护壳1的外部;
27.所述扭柱6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条形槽61,多个所述条形槽61绕所述扭柱6的轴线间隔设置。
2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壳5能够相对于所述防护壳1进行转动,先转动所述转动壳5使所述转动壳5与所述防护壳1处于垂直状态,以便于观察所述软管2插入血管处的状态,并根据其位置在手臂上固定所述防护壳1的位置,随后再转动所述防护壳1,使所述软管2插入血管中的部位与所述安放槽51重合,所述转动壳5对所述软管2插入血管中的部位进行保护,所述扭柱6位于所述防护壳1的外部,以便于医护人员通过转动所述扭柱6来转动所述转动柱3,且所述扭柱6的外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条形槽61,以使工作人员扭动所述扭柱6更加方便。
29.进一步的,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橡胶垫7,所述橡胶垫7与所述防护壳1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垫7位于所述防护壳1的外侧;
30.所述橡胶垫7设置有多个透气槽71,多个所述透气槽71均位于所述橡胶垫7远离所述防护壳1的一端,任一所述透气槽71的轴线呈平滑的曲线设置。
3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防护壳1与手臂固定时,所述橡胶垫7与手臂相贴合,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且所述橡胶垫7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透气槽71,以便于患者手臂与所述橡胶垫7的贴合处进行透气,所述透气槽71的轴线呈平滑的曲线设置,以增加所述透气槽71的长度,从而提高透气效果。
32.进一步的,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挡片8,所述挡片8与所述软管2固定连接,所述挡片8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部;
33.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遮挡板9,所述遮挡板9与所述防护壳1滑动连接,所述遮挡板9位于所述扭柱6处。
3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片8与所述软管2进行固定,当所述软管2向所述防护壳1的外部拉扯至所述挡片8与所述防护壳1抵持时,所述挡片8与所述防护壳1相抵持而使所述软管2无法再从所述容纳腔11的内部拉出,从而限制所述软管2被拉出所述容纳腔11的长度,以确保所述软管2在拉扯时所述软管2位于血管中的部分不会受到影响,所述遮挡板9能够对所述扭柱6进行遮挡,从而防止误操作。
3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软管和转动柱,所述防护壳间隔设置有容纳腔和安装腔,所述转动柱与所述防护壳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软管缠绕设置在所述转动柱的外部并穿设出所述容纳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轴、扭簧和伸缩胶带,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内部,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防护壳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胶带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且所述伸缩胶带缠绕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外部,所述伸缩胶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防护壳远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设置有卡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转动壳,所述转动壳与所述防护壳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壳具有安放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扭柱,所述扭柱与所述转动柱固定连接,所述扭柱位于所述防护壳的外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柱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条形槽,多个所述条形槽绕所述扭柱的轴线间隔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所述防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垫位于所述防护壳的外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设置有多个透气槽,多个所述透气槽均位于所述橡胶垫远离所述防护壳的一端,任一所述透气槽的轴线呈平滑的曲线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软管固定连接,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留置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防护装置还包括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所述防护壳滑动连接,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扭柱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留置针防护装置,转动柱与防护壳转动连接,转动柱位于容纳腔的内部,软管缠绕设置在转动柱的外部并穿设出容纳腔,转动轴转动设置在安装腔的内部,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转动轴和防护壳固定连接,伸缩胶带的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且伸缩胶带缠绕设置在转动轴的外部,伸缩胶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防护壳远离安装腔的一侧设置有卡口,当患者的手部进行动作时,软管缠绕在转动柱上的部分会优先被拉扯出,而不会影响软管插入血管内的部分,从而减少留置针因患者的手部动作而将留置针拉扯出血管的情况。况。况。


技术研发人员:申萍 张凤娟 曾丽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