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7  13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


背景技术:

2.目前,一些常见疾病如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周期长且复杂,需要按疗程不断注射相应药物。其中一些药物的注射需要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如治疗糖尿病需要长期注射的胰岛素等等。因腹部区域注射范围相对较大且毛细血管相对较少,皮下组织淋巴管也较为丰富,是皮下注射上述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的首选位置。按注射要求,每次间隔一定距离,避免部位重复注射现象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及治疗效果,但在实际操作时,因为多种原因,不易记住上次注射部位,造成不能有计划规律的使用注射部位,易出现注射部位发生皮下出血、瘀血、硬结,也会造成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3.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皮下注射定位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包括:
6.中心固定块、圆环测量盘和连接杆,所述圆环测量盘通过连接杆连接中心固定块,所述中心固定块上固设有指针,所述圆环测量盘包括七组同心设置的扇形测量单体,所述扇形测量单体上设置有滑槽一、滑槽二和滑槽三,所述滑槽一、滑槽二和滑槽三沿着扇形测量单体半径向外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滑槽一内设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内设有定位孔一,所述滑块一端部设有指示块一,所述滑槽二内设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内设有定位孔二,所述滑块二端部设有指示块二,所述滑槽三内设有滑块三,所述滑块三内设有定位孔三,所述滑块三中部设有指示块三。
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扇形测量单体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下端连通滑槽三,所述滑块三端部设有指示块四。
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滑块一顶部设有凸块一,所述滑块二顶部设有凸块二,所述滑块三顶部设有凸块三。
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三组,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和套杆,所述杆体连接中心固定块,所述套杆连接扇形测量单体,所述套杆套设于杆体外部。
1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指针头部为三角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皮下注射定位尺将中心固定块对准患者肚脐处,以及将指针对应病人头部,实现对圆环测量盘的定位放置,通过测量单体的滑槽一内顺时针转动滑块一,使滑块一上的定位孔一实现定位,在定位孔一内对应腹部指定位置注射,同时滑块一的指示块一原先从隐藏在滑槽一内部后移动,通过观察到指示块一后知晓当日完成在指定位置注射第一次,同理,顺时针转动滑块二完成定位注射后通过指示块二知晓当日
完成在指定位置注射第二次,顺时针转动滑块三完成定位注射后通过指示块三知晓当日完成在指定位置注射第三次,依次通过七组扇形测量单体可分别对应周一到周日七天,避免长时间在患者的同一处注射,减少患者出现红肿、硬结和瘀斑等不良反应的几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扇形测量单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扇形测量单体调节前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扇形测量单体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中心固定块,11-指针,2-圆环测量盘,21-扇形测量单体,22-滑槽一,23-滑槽二,24-滑槽三,25-通孔,3-连接杆,31-杆体,32-套杆,4-滑块一,41-定位孔一,42-指示块一,43-凸块一,5-滑块二,51-定位孔二,52-指示块二,53-凸块二,6-滑块三,61-定位孔三,62-指示块三,63-指示块四,64-凸块三。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21.实施例1
22.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包括:中心固定块1、圆环测量盘2和连接杆3,所述圆环测量盘2通过连接杆3连接中心固定块1,所述中心固定块1上固设有指针11,所述圆环测量盘2包括七组同心设置的扇形测量单体21,所述扇形测量单体21上设置有滑槽一22、滑槽二23和滑槽三24,所述滑槽一22、滑槽二23和滑槽三24沿着扇形测量单体21半径向外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滑槽一22内设有滑块一4,所述滑块一4内设有定位孔一41,所述滑块一4端部设有指示块一42,所述滑槽二23内设有滑块二5,所述滑块二5内设有定位孔二51,所述滑块二5端部设有指示块二52,所述滑槽三24内设有滑块三6,所述滑块三6内设有定位孔三61,所述滑块三6中部设有指示块三62。
23.如图1~图5所示,通过七组扇形测量单体21可分别对应周一到周日七天,依次为一个注射循环周期,每个测量单体21三组滑槽一22、滑槽二23和滑槽三24分别对应早中晚三次,具体的,将中心固定块1对准患者肚脐处,以及将指针11对应病人头部,实现对圆环测量盘2的定位放置,通过测量单体21的滑槽一22内顺时针转动滑块一4,使滑块一4上的定位孔一41实现定位,在定位孔一41内对应腹部指定位置注射,同时滑块一4的指示块一42原先
从隐藏在滑槽一11内部后移动,通过观察到指示块一42后知晓当日完成在指定位置注射第一次,同理,顺时针转动滑块二5完成定位注射后通过指示块二52知晓当日完成在指定位置注射第二次,顺时针转动滑块三6完成定位注射后通过指示块三62知晓当日完成在指定位置注射第三次,依次通过七组扇形测量单体21可分别对应周一到周日七天,避免长时间在患者的同一处注射,减少患者出现红肿、硬结和瘀斑等不良反应的几率。
24.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扇形测量单体21设置有通孔25,所述通孔25下端连通滑槽三24,所述滑块三6端部设有指示块四63。
25.如图2和图4所示,当向右拉动滑块三6完成本日第三次注射后,所述指示块四63从滑槽三24向右移动直至从上方通孔25内显示,指示块四63上写有“本日注射完成”字样,可从通孔25内看到,方便使用人员或注射医护人员知晓本日已完成注射。
26.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滑块一4顶部设有凸块一43,所述滑块二5顶部设有凸块二53,所述滑块三6顶部设有凸块三64。如图2所示,所述凸块一43宽度大于滑槽一22宽度,提高滑块一4移动稳定性;所述凸块二53宽度大于滑槽二23宽度,提高滑块二5移动稳定性;所述凸块三63宽度大于滑槽三24宽度,提高滑块三6移动稳定性。
27.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杆3设置有三组,所述连接杆3包括杆体31和套杆32,所述杆体31连接中心固定块1,所述套杆32连接扇形测量单体21,所述套杆32套设于杆体31外部。如图5所示,当圆环测量盘2使用1周后,1周内最先注射的腹部位置未恢复,可通过向外拉动套杆32使圆环测量盘2向外移动,使其定位孔重新定位在腹部外侧未注射的健康皮肤上,提高使用灵活性。
28.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指针11头部为三角形。如图1所示,三角形指针头部便于方向判断定位。
2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固定块、圆环测量盘和连接杆,所述圆环测量盘通过连接杆连接中心固定块,所述中心固定块上固设有指针,所述圆环测量盘包括七组同心设置的扇形测量单体,所述扇形测量单体上设置有滑槽一、滑槽二和滑槽三,所述滑槽一、滑槽二和滑槽三沿着扇形测量单体半径向外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滑槽一内设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内设有定位孔一,所述滑块一端部设有指示块一,所述滑槽二内设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内设有定位孔二,所述滑块二端部设有指示块二,所述滑槽三内设有滑块三,所述滑块三内设有定位孔三,所述滑块三中部设有指示块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测量单体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下端连通滑槽三,所述滑块三端部设有指示块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一顶部设有凸块一,所述滑块二顶部设有凸块二,所述滑块三顶部设有凸块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三组,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和套杆,所述杆体连接中心固定块,所述套杆连接扇形测量单体,所述套杆套设于杆体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针头部为三角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皮下注射定位尺,本实用新型包括:中心固定块、圆环测量盘和连接杆,圆环测量盘通过连接杆连接中心固定块,中心固定块上固设有指针,圆环测量盘包括七组同心设置的扇形测量单体,扇形测量单体上设置有滑槽一、滑槽二和滑槽三,滑槽一、滑槽二和滑槽三沿着扇形测量单体半径向外方向依次设置,滑槽一内设有滑块一,滑块一内设有定位孔一,滑块一端部设有指示块一,滑槽二内设有滑块二,滑块二内设有定位孔二,滑块二端部设有指示块二,滑槽三内设有滑块三,滑块三内设有定位孔三,滑块三中部设有指示块三,有效避免长时间在患者的同一处注射,减少患者出现红肿、硬结和瘀斑等不良反应的几率。的几率。的几率。


技术研发人员:盛卯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盐县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14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