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
背景技术:
2.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
3.现有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大多结构简单,在需要对插箱内部的电力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需要人工逐一的内部电力设备取出,操作步骤繁琐,无法直接将多个电力设备同时取出,不便于人工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无法直接将多个电力设备同时取出,不便于人工进行使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包括正面敞口的插箱本体,所述插箱本体的底部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放置腿,所述插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与所述插箱本体正面的敞口相适配,所述插箱本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面均由前端至后端横向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插槽,多个所述固定插槽沿所述插箱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排列,所述插箱本体内腔的中部横向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均可活动地延伸至所述插箱本体的外部,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动把手,所述移动板的顶部与底部均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与所述移动板的正面均设置有防护垫,所述箱门的内侧面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所述箱门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簧,所述插箱本体的两侧面均由前端至后端横向开设有供所述移动板活动的活动口,所述移动板的一端通过一侧的活动口内部延伸至所述插箱本体的外部。
6.优选的,所述插箱本体两侧面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同侧的两个所述固定块的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移动板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适配的导向口。
7.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肋条,多个所述肋条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所述导向口的内壁面开设有与所述肋条相适配的限位槽。
8.优选的,所述插箱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相互均匀间隔分布排列。
9.优选的,所述插箱本体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插线口,所述插线口延伸至所述插箱本体内壁的背面。
10.优选的,所述插箱本体顶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所述插箱本体
的背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箱门上设置有开关。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通过人工将多个电力设备插入固定插槽的内部,将多个电力设备放入插箱本体的内部后,即可通过箱门将插箱本体正面的敞口进行封堵,封堵时通过夹持板与插箱本体内部的电力设备接触后,挤压弹簧收缩产生弹力,再通过弹簧的弹力反作用于夹持板,通过夹持板与移动板即可对插箱本体内部的电力设备进行夹持固定,使得人工携带箱体移动时,电力设备更加稳定放置于插箱本体的内部,提高对电力设备的保护,检修时,人工即可打开箱门接触对电力设备的夹持固定,通过人工手持拉动把手,拉动移动板移动,即可同时将多个电力设备拉出,便于人工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清理等操作,便于人工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插箱本体与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插箱本体与放置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板与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插箱本体,2、箱门,3、固定板,4、固定插槽,5、移动板,6、连接板,7、防护垫,8、活动口,9、拉动把手,10、固定块,11、导向口,12、导向杆,13、肋条,14、限位槽,15、固定把手,16、散热孔,17、插线口,18、开关,19、弹簧,20、夹持板,21、观察窗,22、放置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正面敞口的插箱本体1,插箱本体1的底部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放置腿22,插箱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箱门2,箱门2与插箱本体1正面的敞口相适配。
20.放置腿22便于人工对插箱本体1进行放置使用,提高对插箱本体1的保护,箱门2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即可对插箱本体1正面的敞口进行封堵,从而拼接为一个完整的箱体。
21.插箱本体1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两个固定板3的相对面均由前端至后端横向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插槽4,多个固定插槽4沿插箱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排列。
22.固定板3与固定插槽4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过多的赘述。
23.人工后期可将电力设备的安装插条插入固定插槽4的之间,通过固定板3与插箱本体1的连接,从而电力设备限位放置于插箱本体1的内部进行使用。
24.插箱本体1内腔的中部横向设置有移动板5,移动板5的两端均可活动地延伸至插箱本体1的外部,移动板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动把手9,移动板5的顶部与底部均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板6,连接板6的正面与移动板5的正面均设置有防护垫7。
25.人工将电力设备插入插箱本体1的内部后,电力设备的背面与移动板5与连接板6上的防护垫7接触,带动移动板5移动设置插箱本体1内腔的背部,防护垫7避免移动板5与连接板6对电力设备出现磕碰的情况出现。
26.箱门2的内侧面设置有夹持板20,夹持板20与箱门2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簧19。
27.箱门2转动对插箱本体1正面进行封堵时,夹持板20与电力设备的正面接触,使得弹簧19收缩产生弹力,箱门2对插箱本体1进行封堵后,弹簧19始终保持弹力状态。
28.插箱本体1的两侧面均由前端至后端横向开设有供移动板5活动的活动口8,移动板5的一端通过一侧的活动口8内部延伸至插箱本体1的外部。
29.通过人工将多个电力设备插入固定插槽4的内部,将多个电力设备放入插箱本体1的内部后,即可通过箱门2将插箱本体1正面的敞口进行封堵,封堵时通过夹持板20与插箱本体1内部的电力设备接触后,挤压弹簧19收缩产生弹力,再通过弹簧19的弹力反作用于夹持板20,通过夹持板20与移动板5即可对插箱本体1内部的电力设备进行夹持固定,使得人工携带箱体移动时,电力设备更加稳定放置于插箱本体1的内部,提高对电力设备的保护。
30.检修时,人工即可打开箱门2接触对电力设备的夹持固定,通过人工手持拉动把手9,拉动移动板5移动,即可同时将多个电力设备拉出,便于人工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清理等操作,便于人工进行使用。
31.进一步的,插箱本体1两侧面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同侧的两个固定块10的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2,移动板5的表面开设有与导向杆12相适配的导向口11。
32.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杆12穿过导向口11的内部,通过导向杆12对移动板5移动的过程中进行导向限位,使得移动板5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33.进一步的,导向杆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肋条13,多个肋条13沿导向杆12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导向口11的内壁面开设有与肋条13相适配的限位槽14。
34.在本实施方式中,肋条13穿过限位槽14的内部,通过肋条13与限位槽14的限位,使得每一端的拉动把手9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35.进一步的,插箱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6,多个散热孔16相互均匀间隔分布排列。
36.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散热孔16便于对插箱本体1内腔中的电力设备进行散热,提高对电力设备的保护,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37.进一步的,插箱本体1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插线口17,插线口17延伸至插箱本体1内壁的背面。
38.在本实施方式中,插箱本体1内部的电力设备连接线可通过插线口17的内部延伸至插箱本体1的外部,便于电力设备的连接使用。
39.进一步的,插箱本体1顶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15,插箱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观察窗21,箱门2上设置有开关18。
40.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把手15便于人工携带插箱本体1进行位置移动,观察窗21便于人工查看电力设备的接线稳定性,开关18便于箱门2对插箱本体1进行封闭后进行锁紧。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人工将多个电力设
备插入固定插槽4的内部,通过固定板3的限位固定,将电力设备放置于插箱本体1的内部后,即可通过箱门2将插箱本体1正面的敞口进行封堵,封堵时通过夹持板20与插箱本体1内部的电力设备接触后,挤压弹簧19收缩产生弹力,再通过弹簧19的弹力反作用于夹持板20,通过夹持板20与移动板5即可对插箱本体1内部的电力设备进行夹持固定,检修时,人工即可打开箱门2接触对电力设备的夹持固定,通过人工手持拉动把手9,拉动移动板5移动,即可同时将多个电力设备拉出,便于人工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清理等操作。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敞口的插箱本体(1),所述插箱本体(1)的底部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放置腿(22),所述插箱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箱门(2),所述箱门(2)与所述插箱本体(1)正面的敞口相适配,所述插箱本体(1)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两个所述固定板(3)的相对面均由前端至后端横向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插槽(4),多个所述固定插槽(4)沿所述插箱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排列,所述插箱本体(1)内腔的中部横向设置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的两端均可活动地延伸至所述插箱本体(1)的外部,所述移动板(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动把手(9),所述移动板(5)的顶部与底部均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正面与所述移动板(5)的正面均设置有防护垫(7),所述箱门(2)的内侧面设置有夹持板(20),所述夹持板(20)与所述箱门(2)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簧(19),所述插箱本体(1)的两侧面均由前端至后端横向开设有供所述移动板(5)活动的活动口(8),所述移动板(5)的一端通过一侧的活动口(8)内部延伸至所述插箱本体(1)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箱本体(1)两侧面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同侧的两个所述固定块(10)的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2),所述移动板(5)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杆(12)相适配的导向口(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肋条(13),多个所述肋条(13)沿所述导向杆(12)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所述导向口(11)的内壁面开设有与所述肋条(13)相适配的限位槽(1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箱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6),多个所述散热孔(16)相互均匀间隔分布排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箱本体(1)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插线口(17),所述插线口(17)延伸至所述插箱本体(1)内壁的背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箱本体(1)顶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15),所述插箱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观察窗(21),所述箱门(2)上设置有开关(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包括正面敞口的插箱本体,所述插箱本体的底部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放置腿,所述插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与所述插箱本体正面的敞口相适配,所述插箱本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板。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插箱,通过弹簧的弹力反作用于夹持板,通过夹持板与移动板即可对插箱本体内部的电力设备进行夹持固定,使得人工携带箱体移动时,提高对电力设备的保护,检修时,人工即可打开箱门接触对电力设备的夹持固定,通过人工手持拉动把手,拉动移动板移动,即可同时将多个电力设备拉出,便于人工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清理等操作。操作。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鲁华玉 姜洪华 王一琳 王宏亮 郝俊楠 耿海翔 刘博 邹佳宇 李昂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鲁华玉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