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的投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洗衣机以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用于洗涤剂投放装置是洗衣机中用于向水流中添加洗涤剂,以增强洗衣效果的装置。现有的洗涤剂投放装置,一般包括一个洗涤剂盒,例如公开号为“cn212611483u”、名称为“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剂液位检测装置、洗涤剂盒及洗衣机”,其公开了一种洗涤剂盒,使用时,水源通过该洗涤剂盒并将洗涤剂盒中的洗涤剂冲走。这种洗涤剂盒只能装载一种洗涤剂,实际洗衣时,人们不仅需要使用普通清洗衣物的洗涤剂,可能还需要用到给衣物增香或软化衣物等专用洗涤剂,此时使用人员只能将多种不同的洗涤剂混合于同一洗涤剂盒内。这样每次清洗衣物时操作人员就得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洗涤剂到洗涤剂盒内,使用较为麻烦。而一些洗衣机中配有具有两个洗涤剂盒的洗涤剂投放装置,这种洗涤剂投放装置虽然将两种洗涤剂区分开来装载,但实际使用时两种洗涤剂还是同时混合入水中,操作人员需要手动控制是否需要加载两种洗涤剂以及洗涤剂的加入量,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控制洗涤剂投放量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一侧设有穿透进液管的进液孔,进液管的另一侧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出液孔,进液管内设有杆径小于进液管孔径的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多个用于分隔各进液孔与出液孔的密封圈,壳体上还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活塞杆上对应进液孔处还设有储液槽。
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所述进液孔和出液孔的数目分别两个,在过进液管中轴线的纵截面上,两个出液孔的投影位于两个进液孔的投影之间。
7.两个进液孔及两个出液孔的设置实现了对两种不同洗涤剂的输入功能。控制器可根据设定控制投入哪种洗涤剂及其投放量。
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还包括齿轮及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连接,齿轮与所述活塞杆啮合。
9.驱动电机及齿轮的设置实现了对活塞杆的直线位移驱动。
1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前半壳和后半壳,所述进液管与前半壳一体成型,所述进水口设置于前半壳,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后半壳。
11.将进液管与前半壳一体成型,方便了操作人员对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组装生产。
1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所述前半壳的内壁上设有从出液孔延伸至进水口处的两个第一导流板。
13.两个第一导流板的设置使得两个导流板之间包围形成第一导流通道,从进水口处输入的水通过该通道传输至出液孔处,从而冲刷由出液孔输入的洗涤剂,进而使其能够完全溶入输入的水中并跟随输入的水源输出至洗衣机的洗衣桶内,从而防止洗涤剂残留于壳体内。
1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所述前半壳的内壁上还设有从壳体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两个第二导流板,所述出水口为设置于及后半壳上的矩形出水口。
1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上设有沿竖向设置的多块分配板,两块第二导流板中,靠近出水口的第二导流板的一侧架设于分配板上,另一侧紧密贴合于后半壳上。
16.分配板及第二导流板的设置实现了对水源的导流作用。
17.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壳体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孔,另一侧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出液孔,进液管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用于分隔各进液孔和出液孔的密封圈,活塞杆上还设有与进液孔对应的储液槽。密封圈的设置,使得进液管上的进液孔与出液孔能够相互分隔并密封,外部的直线驱动装置能够通过驱动活塞杆在进液管内移动的方式,使对应的进液孔与出液孔连通。控制系统可通过控制活塞杆在进液管内的移动以使进液孔与对应的出液孔连通,并通过控制其连通的次数达到控制某种洗涤剂的投放量目的,相较于现有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结构简单且能够控制某种洗涤剂的投放量。
18.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够控制洗涤剂的投放量。
19.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0.图1是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21.图2是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的侧视图;
22.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23.图4是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24.图5是活塞杆的立体结构图;
25.图6是前半壳的立体结构图;
26.图7是前半壳的后视图;
27.图8是活塞杆右侧储液槽与进液管右侧出液孔连通时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的剖视图。
28.图中,壳体1,进液管2,进液孔3,出液孔4,活塞杆5,密封圈6,进水口7,出水口8,齿轮9,前半壳10,后半壳11,第一导流板12,第一导流通道13,第二导流板14,分配板15,第二导流通道16,储液槽17。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参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上设置有进液管2,进液管的一侧设有穿透进液管的进液孔3,进液管的另一侧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出液孔4,进液管内设有杆径小于进液管孔径的活塞杆5,活塞杆上设有多个用于分隔各进液孔与出液孔的密封圈6,壳体上还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进水口7和出水口8,活塞杆上对应进液孔处还设有储液槽17。
31.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壳体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孔,另一侧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出液孔,进液管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用于分隔各进液孔和出液孔的密封圈,活塞杆上还设有与进液孔对应的储液槽。密封圈的设置,使得进液管上的进液孔与出液孔能够相互分隔并密封,外部的直线驱动装置能够通过驱动活塞杆在进液管内移动的方式,使对应的进液孔与出液孔连通。控制系统可通过控制活塞杆在进液管内的移动以使进液孔与对应的出液孔连通,并通过控制其连通的次数达到控制某种洗涤剂的投放量目的,相较于现有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结构简单且能够控制某种洗涤剂的投放量。
32.以下为该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的工作原理。
33.初始状态时,活塞杆上的储液槽位于进液管的进液口处,此时储液槽与进液管上的出液口隔绝。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进液孔与出液孔相对设置,在进液孔与出液孔之间并过进液管中轴的纵截面上,进液孔与出液孔的投影沿进液管中轴线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密封圈位于各进液孔与出液孔之间。此时,各进液孔与出液孔相互分隔。当需要投放洗涤剂时,洗衣机的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驱动活塞杆在进液管内移动,以使活塞杆上的储液槽移动至对应的出液孔处,此时,出液槽内的洗涤剂可通过该出液孔输入至壳体内,从而完成洗涤剂的注入。洗涤剂注入的同时,外部的水源可通过进水口输入至壳体内,并连同壳体内的洗涤剂从壳体的出水口输出至洗衣机的洗衣桶中。洗涤剂输入完成后,活塞杆恢复至原位,此时储液槽与进液孔连通,储液槽由密封圈实现与对应的出液孔之间的密封,洗涤剂可通过相应的管路再次注入储液槽内,以待下一次投放。
34.相较于现有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其控制精度更高,结构也较为简单,制造成本低,实施时,进液孔的数目和出液孔的数目对应,可各为一个,同时为了便于对多种不同的洗涤输入的控制,出液孔和进液孔可分别对应的设置多个。为了实现不同洗涤剂的输入,控制器只需移动活塞杆至一定位置,以使该位置处的储液槽与对应的出液孔连通即可。
35.其中进液管可为单独设置于壳体上的管件,也可与壳体一体成型。储液槽为环形储液槽。
36.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进液孔和出液孔的数目分别两个,在过进液管中轴线的纵截面上,两个出液孔的投影位于两个进液孔的投影之间。
37.两个进液孔及两个出液孔的设置实现了对两种不同洗涤剂的输入功能。具体的,当需要输入其中一种洗涤剂时,中控器控制活塞杆向左侧移动,直至活塞杆右侧的储液槽与进液管右侧的出液孔连通,洗涤剂便可通过该出液孔注入壳体内。此时,活塞杆左侧的储液槽与进液管左侧的出液孔在密封圈的密封下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当该种洗涤剂注入完
成后,中控器控制活塞杆向右侧移动,直至活塞杆左侧的储液槽与进液管左侧的出液孔连通。此时进液管右侧原本连通的出液孔与活塞杆右侧的储液槽处于相互隔绝状态。活塞杆左侧储液槽内的另一洗涤剂便可过进液管左侧的出液孔输入至壳体内。当该洗涤剂注入完成后活塞杆便可恢复原位,以待下一次工作。
38.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还包括齿轮9及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连接,齿轮与活塞杆啮合。
39.驱动电机及齿轮的设置实现了对活塞杆的直线位移驱动。具体的,驱动电机在中控器的控制下转动,进而带动与其连接的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活塞杆啮合,随着齿轮的转动,与齿轮啮合的齿条便在进液管内移动,从而实现洗涤剂的注入。
40.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壳体包括前半壳10和后半壳11,进液管与前半壳一体成型,进水口设置于前半壳,出水口设置于后半壳。
41.将进液管与前半壳一体成型,方便了操作人员对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组装生产。
42.本实施例中,进水口为圆形进水口,出水口为设于后半壳上的两个矩形出水口。
43.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前半壳的内壁上设有从出液孔延伸至进水口处的两个第一导流板12。
44.两个第一导流板的设置使得两个导流板之间包围形成第一导流通道13,从进水口处输入的水通过该通道传输至出液孔处,从而冲刷由出液孔输入的洗涤剂,进而使其能够完全溶入输入的水中并跟随输入的水源输出至洗衣机的洗衣桶内,从而防止洗涤剂残留于壳体内。
45.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前半壳的内壁上还设有从壳体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两个第二导流板14,出水口为设置于及后半壳上的矩形出水口。
46.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前半壳的内壁上设有沿竖向设置的多块分配板15,两块第二导流板中,靠近出水口的第二导流板的一侧架设于分配板上,另一侧紧密贴合于后半壳上。
47.分配板及第二导流板的设置实现了对水源的导流作用,具体的,两块第二导流板包围形成第二导流通道16。由进水口输入的水源一部分通过第一导流通道输入至出液孔,以冲刷出液孔处的洗涤剂,使洗涤剂完全溶入水流中,另一部分水流通过第二导流通道输出并与由第一导流通道输出的水流混合,最终通过位于下方的第二导流板与前半壳之间的间隙传输至后半壳的出水口处输出。由于出水口为矩形出水口,纵向设置的分配板使得水流能够均匀地输出至矩形出水口处,从而实现水流的平稳输出。
48.其中,分配板呈上部较宽、下部较窄的三角形板件,以配合壳体具有较窄宽度的下部。较窄宽度的壳体下部能够使水流更快速地从输出口处输出。
49.此外,第一导流板包括弧形部分及横向部分,同时,与第二导流板相邻的第一导流板横向设置的部分可与第一导流板一体成型。
5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51.此外,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
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上设置有进液管(2),进液管的一侧设有穿透进液管的进液孔(3),进液管的另一侧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出液孔(4),进液管内设有杆径小于进液管孔径的活塞杆(5),活塞杆上设有多个用于分隔各进液孔与出液孔的密封圈(6),壳体上还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进水口(7)和出水口(8),活塞杆上对应进液孔处还设有储液槽(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和出液孔的数目分别两个,在过进液管中轴线的纵截面上,两个出液孔的投影位于两个进液孔的投影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9)及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连接,齿轮与所述活塞杆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半壳(10)和后半壳(11),所述进液管与前半壳一体成型,所述进水口设置于前半壳,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后半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壳的内壁上设有从出液孔延伸至进水口处的两个第一导流板(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壳的内壁上还设有从壳体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两个第二导流板(14),所述出水口为设置于及后半壳上的矩形出水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半壳的内壁上设有沿竖向设置的多块分配板(15),两块第二导流板中,靠近出水口的第二导流板的一侧架设于分配板上,另一侧紧密贴合于后半壳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一侧设有穿透进液管的进液孔,进液管的另一侧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出液孔,进液管内设有杆径小于进液管孔径的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多个用于分隔各进液孔与出液孔的密封圈,壳体上还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活塞杆上对应进液孔处还设有储液槽。本实用新型的双液体自动投放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够控制洗涤剂投放量。量。量。
技术研发人员:曹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尔惬(无锡)家电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