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16  139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护理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2.目前,气溶胶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效率最高的传播途径之一。理论上,病毒或细菌可以通过气溶胶长距离传播,能达到数十米乃至数百米,从而对患者周围人群及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大多数的新冠患者,仍然采用简单的口罩来进行防护,显然措施简陋,防护效果极差。而对于临床上的一些需持续佩戴呼吸面罩的新冠患者,在佩戴呼吸面罩期间,又显然无法进行正常的病菌隔离;同时,该类新冠患者又大多伴随咳痰等现象,咳痰产生的飞沫会喷溅到呼吸面罩的出气孔,部分飞沫会直接沿毫无保护的出气口直接逸散至外部环境,引发病毒传播,从而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防喷溅呼吸面罩,其能隔绝气溶胶的对外传播路径,从而避免因气溶胶飞溅而可能出现的病毒传播状况,利于临床使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包括可扣戴在患者口鼻部的防护罩以及用于将防护罩固定在患者口鼻部处的固定件,所述防护罩处布置连通罩体内腔与外部气源的进气管以及用于排气的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该呼吸面罩还包括用于过滤呼出气体和防气溶胶沿排气口向外喷溅的呼气过滤层;所述呼气过滤层可拆卸的安装在排气口处,从而隔离防护罩内腔与外部环境。
6.优选的,所述呼气过滤层包括外框架和布置在外框架所围合形成的空间内的隔离片;所述外框架的外壁处布置扣件,从而与排气口内壁处预设的卡口间形成可拆卸的卡接配合。
7.优选的,排气口为两组以上,且所述呼气过滤层数目与排气口数目相对应;防护罩上还设置可绕既定轴线产生回转动作的转片,所述转片外形呈贴合防护罩内壁的片板状;所述转片为一组且转片的转轴贯穿防护罩罩体并伸出防护罩外,转轴的伸出防护罩外的部分形成转柄;在垂直转片板面上,单个转片的投影面积大于单个排气口的投影面积;当排气口数目为n时,转片旋转到位后,可遮挡的排气口数目n满足以下公式:0<m<n,其中m及n为正整数。
8.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位于防护罩的中心处,转轴外形呈套筒状且同轴的回转配合在进气管外壁处;转轴的伸入防护罩内腔的部分径向沿防护罩内壁延伸从而形成所述转片。
9.优选的,所述转片外形呈与所述呼气过滤层外形吻合的扇形板状;在转轴周向上,相邻的两组呼气过滤层之间的防护罩内壁区域布置悬臂板状的防护板,以使得防护板与防
护罩内壁之间存有可供转片容纳的“u”字槽状的夹层,该夹层的开口指向转轴所在方向。
10.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外端同轴的回转配合在“l”型的转向管上,转向管连接至外部气源。
11.优选的,沿进气管的轴向,在转向管管壁处贯穿开设有可启闭的吸痰口。
12.优选的,进气管内布置单向进气的单向呼吸阀。
13.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用于接触患者皮肤的罩边布置密封胶条构造或气囊构造的防护垫。
14.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系带。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针对临床现有的呼吸面罩缺少有效的隔离和屏蔽措施,导致新冠等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使用时存在传染风险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专用的防喷溅呼吸面罩。实际操作时,通过在常规的排气口处布置用于隔绝气溶胶和过滤呼出气体的呼气过滤层,即可起到物理防护效果;呼气过滤层的具体构造可参照常规的无菌面罩或pm2.5面罩的防护等级即可。此外,对于呼吸面罩而言,其通常要求一周甚至更多天更换一次,而呼气过滤层的工作寿命相对较低;因此,呼气过滤层可以通过卡扣、螺纹甚至是胀紧等方式可拆卸的固定在排气口处,以确保可更换性,提升其使用效果。
17.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能隔绝气溶胶的对外传播路径,从而避免因气溶胶飞溅而可能出现的病毒传播状况,利于临床使用。
18.2)、实际操作时,排气口通常为对称的一左一右布置的两组;当然也不否认存在更多组的现象,此时,呼气过滤层只需准备相应数目并逐一安装即可。而在更换呼气过滤层时,一旦原有的呼气过滤层拆除,势必导致罩内空间与外部环境直接连通,此时必然存在病菌外溢和传染的可能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单独设置了可动作的转片,利用转片先阻断排气口的进气端,使得该排气口的内腔形成独立空间,之后再拆卸呼气过滤层;待新的呼气过滤层安装完毕后,再移走转片从而打开该排气口形成通路。转片的数目可以任意设计,但是一定至少要比全部的排气口少一个,目的在于在更换相应排气口处呼气过滤层时,至少要有一组排气口处于具备呼气过滤层的常规导通状态,以便于维持患者由内而外的气流呼出效果。
19.3)、对于转片而言,其通过与进气管同轴的转轴加以驱动,以实现转片的回转和相对指定排气口的端部堵塞功能。转片和呼气过滤层,乃至是排气口,均可以设计为扇形片状,也可以设计为其他指定外形,只需能实现转片的封闭功能和呼气过滤层的拆装功能即可。
20.4)、防护板的设计,使得转片在闲置时,能被暂存在夹层内,从而避免气溶胶由患者口鼻外喷时直接喷洒在转片上。这样,当转片转出并用来封闭排气口的进气端时,转片能尽可能保证自身的整洁度,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在两组排气口的常规呼吸面罩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21.5)、进一步的,一方面,进气管外端可以布置转向管,从而方便外部气源所携带的呼吸管路放置的随意性,避免管路牵拉扭曲,并能有效提升患者氧疗的舒适度。同时,转向管上也可以布置吸痰口,起到兼容吸痰功能的目的,避免吸痰时患者产生缺氧问题。另一方面,进气管内布置单向呼吸阀,可避免病菌沿进气管进入外部气源的状况发生。此外的,防
护罩的贴合患者皮肤的接触面可以进行结构改良,可以采用气囊结构或密封胶条结构等,以便提高与皮肤之间的封闭性,也利于提供密封环境来提升氧疗效果,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23.图2为防护罩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4.图3为图2的左视图;
25.图4为转片隐藏在防护板后时,图3所示结构的动作状态图。
26.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27.a-台阶导向孔
28.10-防护罩 11-排气口 12-防护板
29.20-固定件 30-进气管
30.40-呼气过滤层 41-扣件 51-转片 52-转轴 53-转柄
31.60-转向管 70-单向呼吸阀 80-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33.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参照图1-4所示,其包括作为结构主体的防护罩10,防护罩10通过构成固定件20的系带固定在患者头部,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其中:
34.防护罩10上布置进气管30及排气口11,进气管30位于防护罩10的中心位置,从而回转配合在l型管状的转向管60处,再通过转向管60连接外部气源。在进气管30的外壁处,同轴的套接配合有转轴52。转轴52的位于防护罩10外的部分构成带有防滑纹路的转柄53,以起到动力输入功能;转轴52的位于防护罩10内的部分,如图2-4所示的径向延伸有转片51。
35.在图2-4的具体实施例中,转片51为扇形弧片状,以适配防护罩10的内壁。当转动转轴52时,转片51可绕转轴52轴心而产生回转动作。在图2-4所示的具备两组排气口11及对应的两组呼气过滤层40的具体实施例中,转片51可在遮挡排气口11进气端和打开排气口11进气端之间来回调节。当转片51如图3所示的遮挡其中一组排气口11的进气端后,即能起到隔离该组排气口11内腔与防护罩10内腔的功能,此时可通过呼气过滤层40处的扣件41与排气口11处预设的卡口之间的快拆构造来实现便捷拆装更换目的。当新的呼气过滤层40更换完毕后,可重新动作转片51,直至转片51打开该排气口11的进气端,该排气口11实现正常气流导通功能。
36.当然,当转片51处于闲置状态时,需尽可能的避免其直面患者口鼻处喷溅出的气溶胶;因此,如图2-4所示的,防护罩10的内壁处应当布置由防护板12和防护罩10内壁所配合形成的夹层。转片51处于闲置状态时,能如图4所示的进入夹层内,从而起到保护转片51的功能。此外的,为保证转片51的回转准确性,可以考虑如图3所示的在防护罩10内壁同轴凹设台阶导向孔a,转片51可在台阶导向孔a内作回转动作;此时,防护板12由台阶导向孔a的孔端径向延伸,从而形成悬臂板状构造。
3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图1-2中的转向管60上也可以布置吸痰口,起到兼容吸痰功能的目的,避免吸痰时患者产生缺氧问题。同时,进气管30内布置单向呼吸阀70,可避免病菌沿进气管30进入外部气源的状况发生。此外,防护罩10的贴合患者皮肤的接触面可以进行结构改良,可以采用如气囊结构或密封胶条结构等形成防护垫80,以便提高与皮肤之间的封闭性,也利于提供密封环境来提升氧疗效果,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
38.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0.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包括可扣戴在患者口鼻部的防护罩(10)以及用于将防护罩(10)固定在患者口鼻部处的固定件(20),所述防护罩(10)处布置连通罩体内腔与外部气源的进气管(30)以及用于排气的排气口(11),其特征在于:该呼吸面罩还包括用于过滤呼出气体和防气溶胶沿排气口(11)向外喷溅的呼气过滤层(40);所述呼气过滤层(40)可拆卸的安装在排气口(11)处,从而隔离防护罩(10)内腔与外部环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过滤层(40)包括外框架和布置在外框架所围合形成的空间内的隔离片;所述外框架的外壁处布置扣件(41),从而与排气口(11)内壁处预设的卡口间形成可拆卸的卡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排气口(11)为两组以上,且所述呼气过滤层(40)数目与排气口(11)数目相对应;防护罩(10)上还设置可绕既定轴线产生回转动作的转片(51),所述转片(51)外形呈贴合防护罩(10)内壁的片板状;所述转片(51)为一组且转片(51)的转轴(52)贯穿防护罩(10)罩体并伸出防护罩(10)外,转轴(52)的伸出防护罩(10)外的部分形成转柄(53);在垂直转片(51)板面上,单个转片(51)的投影面积大于单个排气口(11)的投影面积;当排气口(11)数目为n时,转片(51)旋转到位后,可遮挡的排气口(11)数目n满足以下公式:0<m<n,其中m及n为正整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0)位于防护罩(10)的中心处,转轴(52)外形呈套筒状且同轴的回转配合在进气管(30)外壁处;转轴(52)的伸入防护罩(10)内腔的部分径向沿防护罩(10)内壁延伸从而形成所述转片(5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片(51)外形呈与所述呼气过滤层(40)外形吻合的扇形板状;在转轴(52)周向上,相邻的两组呼气过滤层(40)之间的防护罩(10)内壁区域布置悬臂板状的防护板(12),以使得防护板(12)与防护罩(10)内壁之间存有可供转片(51)容纳的“u”字槽状的夹层,该夹层的开口指向转轴(52)所在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0)的外端同轴的回转配合在“l”型的转向管(60)上,转向管(60)连接至外部气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沿进气管(30)的轴向,在转向管(60)管壁处贯穿开设有可启闭的吸痰口。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进气管(30)内布置单向进气的单向呼吸阀(70)。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0)的用于接触患者皮肤的罩边布置密封胶条构造或气囊构造的防护垫(80)。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0)为系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护理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喷溅呼吸面罩。本实用新型包括可扣戴在患者口鼻部的防护罩以及用于将防护罩固定在患者口鼻部处的固定件,所述防护罩处布置连通罩体内腔与外部气源的进气管以及用于排气的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该呼吸面罩还包括用于过滤呼出气体和防气溶胶沿排气口向外喷溅的呼气过滤层;所述呼气过滤层可拆卸的安装在排气口处,从而隔离防护罩内腔与外部环境。本实用新型能隔绝气溶胶的对外传播路径,从而避免因气溶胶飞溅而可能出现的病毒传播状况,利于临床使用。临床使用。临床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项海青 梅丽曼 刘碧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