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

专利查询2022-10-18  17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


背景技术:

2.在被动式建筑中,窗户一般采用外挂式安装,通过人工进行开关,窗户本身的开关方式单一,可调性差,另外对于年纪较大的老人来说,当窗户的位置较高时或是窗前放置杂物时,开关窗户较为不便,存在操作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老人操作,调节方式多样的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被动式建筑中,为确保建筑的气密性,窗户一般采用外挂式安装,通过人工进行开关,窗户本身的开关方式单一,可调性差,另外对于年纪较大的老人来说,开关窗户较为不便,存在操作风险。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包括主框,所述主框的左右两侧壁内侧设置有滑槽,一侧的滑槽顶部设有滑轮,两个滑槽之间滑动连接升降窗,所述升降窗顶部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绕过滑轮并穿出主框在端部设置缠绕机构,所述升降窗外侧,所述主框内顶部转动设置有翻窗,所述翻窗一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主框并在端部设置有转动机构。
5.优选的,所述主框的左右两侧壁内侧设置有呈“c”字形的立杆,形成滑槽。
6.优选的,所述立杆外侧设置有环体,所述翻窗两侧设置有连接轴,相应一侧的连接轴内套转动连接于一侧的环体,其中一侧连接轴端部连接连接杆。
7.优选的,所述主框一侧设置有控制柜,所述缠绕机构和转动机构设置于控制柜内,所述控制柜内侧设置有控制缠绕机构和转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开关。
8.优选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与拉线一端固定,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杆连接。
9.优选的,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翻窗开关和升降窗开关,所述翻窗开关与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并外接有电池,所述升降窗开关与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并外接有电池。
10.优选的,所述翻窗和升降窗的高度相当,均为主框内部高度的二分之一。
11.优选的,所述主框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轴承。
12.优选的,所述主框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周设置有若干滚珠,所述拉线穿过第二通孔与滚珠接触。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适于老人操作,放置老人操作时造成危险,并且调节方式多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具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立杆2、升降窗3、翻窗4、拉线5、滑轮6、控制柜7、控制开关8、第一驱动电机9、转轮10、第二驱动电机11、连接杆12、环体13、主框14、轴承15、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包括呈矩形的主框13,所述主框13的左右两侧壁内侧设置有滑槽,一侧的滑槽顶部设有滑轮5,两个滑槽之间滑动连接升降窗2,所述升降窗2顶部连接有拉线4,所述拉线4绕过滑轮5并穿出主框13在端部设置缠绕机构,所述升降窗2外侧,所述主框13内顶部转动设置有翻窗3,所述翻窗3一侧连接有连接杆11,此处的连接杆11与翻窗3的转动方向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11穿过主框13并在端部设置有转动机构。
19.具体使用时,有两种开启方式,一种是通过启动转动机构控制翻窗3转动,此时主框13上部分通过翻窗3打开一定角度,实现开窗,并且翻窗还能够用于雨天遮雨,一定程度上避免雨水进入屋内,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启动缠绕机构带动拉线4拉动升降窗2,升降窗2上升,从而打开主框13下部分,实现开窗,此时开窗无遮挡,并且能够能够获得较好的视野;同时通过控制转动机构和缠绕机构能够大大方便开窗,便于老人使用。
20.优选的,所述主框13的左右两侧壁内侧设置有呈“c”字形的立杆1,形成滑槽,所述立杆1外侧设置有环体12,所述翻窗3两侧设置有连接轴,相应一侧的连接轴内套转动连接于一侧的环体12,其中一侧连接轴端部连接连接杆11,实现翻窗3的转动结构。
21.优选的,所述主框13一侧设置有控制柜6,所述缠绕机构和转动机构设置于控制柜6内,所述控制柜6内侧设置有控制缠绕机构和转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开关7;通过控制开关7控制缠绕机构和转动机构,简单方便。
22.优选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轮9,所述转轮9与拉线4一端固定,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与连接杆11连接;所述控制开关7包括翻窗开关和升降窗开关,所述翻窗开关与第二驱动电机10电连接并外接有电池,所述升降窗开关与第一驱动电机8电连接并外接有电池,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便于控制。
23.优选的,所述翻窗3和升降窗2的高度相当,均为主框13内部高度的二分之一,此处大体相当,不需要完全等于,能够较平均地设置翻窗3和升降窗2,空间利用合理。
24.优选的,所述主框13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轴承14,所述连接杆11转动连接于轴承14,辅助转动翻窗3同时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25.优选的,所述主框13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周设置有若干滚珠15,所述拉线4穿过第二通孔与滚珠15接触,能够引导拉线4,控制拉线4的位置。
2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13),所述主框(13)的左右两侧壁内侧设置有滑槽,一侧的滑槽顶部设有滑轮(5),两个滑槽之间滑动连接升降窗(2),所述升降窗(2)顶部连接有拉线(4),所述拉线(4)绕过滑轮(5)并穿出主框(13)在端部设置缠绕机构,所述升降窗(2)外侧,所述主框(13)内顶部转动设置有翻窗(3),所述翻窗(3)一侧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穿过主框(13)并在端部设置有转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13)的左右两侧壁内侧设置有呈“c”字形的立杆(1),形成滑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外侧设置有环体(12),所述翻窗(3)两侧设置有连接轴,相应一侧的连接轴内套转动连接于一侧的环体(12),其中一侧连接轴端部连接连接杆(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13)一侧设置有控制柜(6),所述缠绕机构和转动机构设置于控制柜(6)内,所述控制柜(6)内侧设置有控制缠绕机构和转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开关(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轮(9),所述转轮(9)与拉线(4)一端固定,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与连接杆(1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7)包括翻窗开关和升降窗开关,所述翻窗开关与第二驱动电机(10)电连接并外接有电池,所述升降窗开关与第一驱动电机(8)电连接并外接有电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窗(3)和升降窗(2)的高度相当,均为主框(13)内部高度的二分之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13)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轴承(14),所述连接杆(11)转动连接于轴承(1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13)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周设置有若干滚珠(15),所述拉线(4)穿过第二通孔与滚珠(15)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智能窗,其包括主框,所述主框的左右两侧壁内侧设置有滑槽,一侧的滑槽顶部设有滑轮,两个滑槽之间滑动连接升降窗,所述升降窗顶部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绕过滑轮并穿出主框在端部设置缠绕机构,所述升降窗外侧,所述主框内顶部转动设置有翻窗,所述翻窗一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主框并在端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适于老人操作,放置老人操作时造成危险,并且调节方式多样。并且调节方式多样。并且调节方式多样。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莉 赵青 郭芳华 王保民 程骞 李蒙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阳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0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