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22  17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2.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的前端设置有气囊,将气管插管置入患者呼吸道后,通过向气囊注气使气囊充盈,以此将气管插管固定在患者的气管内。
3.气囊传统的充气方法是采用注射器,人工使用注射器将空气注射到气囊内,使气囊充气压迫病人的气管壁。由于不同人群的体征不同,气管大小也有不同,因此气囊的注气量也不同,这就完全依赖医生个人经验进行判断。即使有外接的气囊压力检测器,也是常规每天检测3-5次,维持囊内压在25-35cmh2o,容积5-8ml,无法根据个体给予精准的压力保持。如果气囊注气量不足,则会导致气管插管滑落;如果气囊注气量过多,气囊压迫患者的气管壁,对患者的气管造成压力性损伤,发生压力性损伤会增加50%的护理量,也容易引起医患纠纷。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传统不能实时监控气囊内压力值和不能自动对气囊进行注气或放气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管体、设置在管体靠近尾端侧面的气囊和与气囊连通的注气管,还包括用于向气囊自动充气和放气的自动充放气装置,所述自动充放气装置包括:
6.压力传感器,布置在注气管内,用于实时检测气囊内的压力值;
7.呼吸机,与注气管相连;
8.充气泵,连接在呼吸机与注气管之间;
9.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电性连接。
10.手术前,医生根据患者的各项检查及相关体征得到患者气管的大小尺寸,从而计算出气囊的注气量。手术时,将气管插管置入到患者体内,通充气泵将呼吸机制备的氧气注入气囊,使气囊充盈完成气管插管与患者气管的固定。充入氧气的目的在于,即使气囊泄露,气囊内的气体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利。注气管内的压力传感器可实时、精确的监测气囊内的压力值,并将监测数据反馈到控制器。在气囊内的气压值达到预设的额定值时,充气泵停止工作;当气囊内的压力值高于额定值时,充气泵自动放气,以保证气囊内的压力值在合适的范围内。既保证了气管插管的有效固定,也可避免气囊压力过大对患者气道黏膜造成压力性损伤,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通过本装置可大大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痛楚,避免压力性损伤事件的发生。
11.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将压力传感器反馈
的压力数值显示在显示器上,可以让医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实时压力数值。
12.进一步的是,管体的尾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位移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移情况,气管插管发生位移说明气管插管滑过,从而提醒医护人员重新固定气管插管。
13.进一步的是,气囊的表面为波浪形,减小气囊与患者气管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气囊对患者造成压力性损伤。
14.进一步的是,管体上设置有刻度,便于医护人员直观的了解到气管插管置入患者体内的深度,使医护人员精确掌控气管插管的安装位置。
15.进一步的是,气囊上方的管体上设置有与人体声门相对应的药垫,管体上设置有与药垫相通的加药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全身麻醉后将气管插管经口腔置入到人体气管,以保障手术期间患者的良好通气;由于气管插管插入到病人的气管当中,而该气管插管需要经过人体声门位置,为了保障气管插管在经过声门的时候,减少对声门造成的损伤,通常需要对气管插管进行润滑或在声门施加麻药,使得声门处的肌肉麻醉松弛;但是当麻药失效之后,声门会重新恢复,其会发生闭合,此时气管插管仍然在气管当中,声门会夹住气管插管,导致人体声门受损。为此,本实用新型在管体上设置药垫,其在需要向着患者送入药液的时候,只需通过注射器将药液经加药管注入到药垫当中,然后再由药垫流入到声门位置处,对声门进行再度麻醉,使得声门处的肌肉麻醉松弛,保持声门处于打开的状态,保障人体声门不会因为受力而损伤;同时可以随时加入药液,患者在接收治疗过程中感受不到气管当中的不舒适性,进而患者能够保持舒适的,好的心态接收治疗,提高了对患者的治愈率;同时该加药方式简单,医护人员操作方便,节省了医护人员添加麻药的劳动。
16.进一步的是,药垫上设置有若干药液孔。通过设置药液孔,其在药液进入到药垫当中之后,随着药液的不断增加,药垫内部的压力增大时,药液孔会张开,此时药液会顺利的流入到气管内,从而对气管内壁起到润滑的效果;而在不加药的时候,药液孔会关闭,此时减少气体进入到药垫当中。
17.进一步的是,药垫的内侧设置有药棉;通过在药垫当中设置药棉,其在药液进入到药垫当中之后,药棉首先吸收药液,存储部分药液,在停止加药后,药垫仍局部鼓起,此时药垫受到气管压力之后,药垫内的药液会被挤压出来,从而实现再度补充药液到气管当中,并且药棉上的药液还能对出药孔起到液封的效果,减少气体进入。
18.进一步的是,加药管上设置有可让药液单向流到药垫上的单向阀。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保障药液在进入到加药管当中之后,药液不会反向流出,从而实现液封的效果,进而实现完全密封。
19.进一步的是,加药管与管体相连的部分布置在管体的夹层内,注气管与管体相连的部分布置在管体的夹层内;避免加药管和注气管裸露在管体外侧对患者造成不适。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既能实现气囊内压力值实时、精确的检测,又能完成气囊的自动充气和放气;大大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痛楚,避免气囊压力过大对患者气道黏膜造成压力性损伤。
22.2、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患者声门的保护,并可随时补充局部麻醉药到患者声门周围,从而缓解患者因气管插管操作和气管导管留置引起的咽喉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
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节省了医护人员添加麻药的劳动。
23.3、本实用新型的位移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移情况,气管插管发生位移说明气管插管滑过,从而提醒医护人员重新固定气管插管。
24.4、本实用新型的药棉可存储部分药液,并将其再度补充药液到气管当中,并且药棉上的药液还能对出药孔起到液封的效果,减少气体进入。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27.图3是药垫的剖视图。
28.图中标记为:1、管体;2、气囊;3、注气管;4、呼吸机;5、充气泵;6、控制器;7、显示器;8、位移传感器;9、刻度;10、药垫;11、药液孔;12、加药管;13、药棉。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正面”、“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一
33.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管体1、设置在管体靠近尾端侧面的气囊2和与气囊2连通的注气管3,还包括用于向气囊自动充气和放气的自动充放气装置,所述自动充放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呼吸机4、充气泵5和控制器6;压力传感器布置在注气管3内,用于实时检测气囊内的压力值;呼吸机4与注气管3相连;充气泵5连接在呼吸机4与注气管3之间;控制器6与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电性连接。手术前,医生根据患者的各项检查及相关体征得到患者气管的大小尺寸,从而计算出气囊的注气量。手术时,将气管插管置入到患者体内,通充气泵将呼吸机制备的氧气注入气囊,使气囊充盈完成气管插管与患者气管的固定。充入氧气的目的在于,即使气囊泄露,气囊内的气体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利。注气管内的压力传感器可实时、精确的监测气囊内的压力值,并将监测数据反馈到控制器。在气囊内的气压值达到预设的额定值时,充气泵停止工作;当气囊内的压力值高于额定值时,充气泵自动放气,以保证气囊内的压力值在合适的范围内。既保证了气管插管的有效固定,也可避免气囊压力过大对患者气道黏膜造成压力性损伤,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通过本装置可大大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痛楚,避免压力性损伤事件的发生。
34.参照图1,本实施例还包括显示器7,显示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将压力传感
器反馈的压力数值显示在显示器上,可以让医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实时压力数值。
35.参照图1,本实施例在管体的尾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8,位移传感器8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位移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移情况,气管插管发生位移说明气管插管滑过,从而提醒医护人员重新固定气管插管。
36.本实施例气囊的表面为波浪形,减小气囊与患者气管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气囊对患者造成压力性损伤。
37.参照图1,本实施例在管体1上设置有刻度9,便于医护人员直观的了解到气管插管置入患者体内的深度,使医护人员精确掌控气管插管的安装位置。
38.实施例二
39.参照图1和图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气囊上方的管体上设置有与人体声门相对应的药垫10,管体上设置有与药垫10相通的加药管12。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全身麻醉后将气管插管经口腔置入到人体气管,以保障手术期间患者的良好通气;由于气管插管插入到病人的气管当中,而该气管插管需要经过人体声门位置,为了保障气管插管在经过声门的时候,减少对声门造成的损伤,通常需要对气管插管进行润滑或在声门施加麻药,使得声门处的肌肉麻醉松弛;但是当麻药失效之后,声门会重新恢复,其会发生闭合,此时气管插管仍然在气管当中,声门会夹住气管插管,导致人体声门受损。为此,本实用新型在管体上设置药垫,其在需要向着患者送入药液的时候,只需通过注射器将药液经加药管注入到药垫当中,然后再由药垫流入到声门位置处,对声门进行再度麻醉,使得声门处的肌肉麻醉松弛,保持声门处于打开的状态,保障人体声门不会因为受力而损伤;同时可以随时加入药液,患者在接收治疗过程中感受不到气管当中的不舒适性,进而患者能够保持舒适的,好的心态接收治疗,提高了对患者的治愈率;同时该加药方式简单,医护人员操作方便,节省了医护人员添加麻药的劳动。
40.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药垫10上设置有若干药液孔11;通过设置药液孔,其在药液进入到药垫当中之后,随着药液的不断增加,药垫内部的压力增大时,药液孔会张开,此时药液会顺利的流入到气管内,从而对气管内壁起到润滑的效果;而在不加药的时候,药液孔会关闭,此时减少气体进入到药垫当中。
41.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药垫的内侧设置有药棉13通过在药垫当中设置药棉,其在药液进入到药垫当中之后,药棉首先吸收药液,存储部分药液,在停止加药后,药垫仍局部鼓起,此时药垫受到气管压力之后,药垫内的药液会被挤压出来,从而实现再度补充药液到气管当中,并且药棉上的药液还能对出药孔起到液封的效果,减少气体进入。
42.本实施例在加药管上设置有可让药液单向流到药垫上的单向阀(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保障药液在进入到加药管当中之后,药液不会反向流出,从而实现液封的效果,进而实现完全密封。
43.本实施的加药管与管体相连的部分布置在管体的夹层内,注气管与管体相连的部分布置在管体的夹层内;避免加药管和注气管裸露在管体外侧对患者造成不适。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管体(1)、设置在管体靠近尾端侧面的气囊(2)和与气囊(2)连通的注气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气囊自动充气和放气的自动充放气装置,所述自动充放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布置在注气管(3)内,用于实时检测气囊内的压力值;呼吸机(4),与注气管(3)相连;充气泵(5),连接在呼吸机(4)与注气管(3)之间;控制器(6),与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器(7),显示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尾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8),位移传感器(8)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表面为波浪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刻度(9)。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上方的管体上设置有与人体声门相对应的药垫(10),管体上设置有与药垫(10)相通的加药管(12)。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垫(10)上设置有若干药液孔(1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垫的内侧设置有药棉(13)。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上设置有可让药液单向流到药垫上的单向阀。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与管体相连的部分布置在管体的夹层内,注气管与管体相连的部分布置在管体的夹层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管体、设置在管体靠近尾端侧面的气囊和与气囊连通的注气管,还包括用于向气囊自动充气和放气的自动充放气装置,所述自动充放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呼吸机、充气泵和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布置在注气管内,用于实时检测气囊内的压力值;呼吸机与注气管相连;充气泵连接在呼吸机与注气管之间;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电性连接;注气管内的压力传感器可实时、精确的监测气囊内的压力值,并将监测数据反馈到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既能实现气囊内压力值实时、精确的检测,又能完成气囊的自动充气和放气;大大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痛楚,避免气囊压力过大对患者气道黏膜造成压力性损伤。伤。伤。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娟 林芳 吴小玲 王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亚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13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