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罐体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体焊接滚轮架。
背景技术:
2.罐体焊接滚轮架是一种用于罐体焊接的支撑旋转装置,主要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在罐体的焊接过程中借助待焊接罐体与主动轮的摩擦力,带动焊接罐体旋转,以完成环形焊缝的焊接。焊接速度可通过滚轮架上主动轮转速来调节。
3.现有的罐体焊接滚轮架在分别调节两个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之间的间距后,难以保证两个主动轮之间的间距与两个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一致,导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罐体焊接滚轮架在分别调节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间距后,难以保证主动轮之间的间距与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一致,导致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体焊接滚轮架,包括:固定底座、第一安装底座、第二安装底座、两个主动轮组件、两个从动轮组件、驱动机构和限位组件;
6.所述第二安装底座沿所述固定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固定底座上还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沿所述固定底座的宽度方向分布在所述固定底座的两端;
7.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槽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第一安装底座通过所述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平行设置;
8.两个所述主动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且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从动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且相对设置;所述主动轮组件与所述从动轮组件配合,用于支撑并旋转罐体;
9.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沿所述导槽来回移动;
10.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导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使用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紧固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之间的间距。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或者液压缸;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的一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一侧。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数量分别为两块;两块所述第一
连接板相对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两侧;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盖板配合形成第一罩体;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盖板配合形成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可移动地插设在所述第二罩体内;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配合,用于罩设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外侧。
13.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和主动轮支座;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主动轮支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并分别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从动轮和从动轮支座;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从动轮支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
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罐体焊接滚轮架包括固定底座、第一安装底座、第二安装底座、两个主动轮组件、两个从动轮组件、驱动机构和限位组件;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底座上,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平行设置,并将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所述从动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使得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所述从动轮组件分别相对设置,同时将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限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之间;需要调整所述主动轮组件及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直径罐体时,先取下所述紧固螺栓,然后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沿所述导槽移动至相应位置,使得至少有一个第一安装孔与一个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再将所述紧固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固定,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之间间距的调节,无需分别调节所述主动轮组件及所述从动轮组件之间的间距,避免了因分别调节所述主动轮组件及所述从动轮组件之间的间距导致难以保证所述主动轮组件及所述从动轮组件之间的间距一致的问题,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中罐体焊接滚轮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罐体焊接滚轮架的俯视图;
18.图3为图2中罐体焊接滚轮架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罐体焊接滚轮架中从动轮组件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1罐体焊接滚轮架中主动轮组件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1罐体焊接滚轮架中限位组件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图1中罐体焊接滚轮架上支撑有罐体8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固定底座;101、导槽;2、第一安装底座;201、滑块;3、第二安装底座;4、从动轮组件;401、从动轮支座;402、从动轮;5、主动轮组件;501、主动轮支座;502、主动轮;503、驱动电机;6、驱动机构;7、限位组件;701、第一连接板;702、第二连接板;703、紧固螺栓;704、第一安装孔;705、第二安装孔;706、第一盖板;707、第二盖板;8、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请参考图1至图3、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罐体焊接滚轮架,包括:固定底座1、第一安装底座2、第二安装底座3、两个主动轮组件5、两个从动轮组件4、驱动机构6和限位组件7;
26.第二安装底座3沿固定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固定底座1顶部,位于固定底座1的一侧;固定底座1上还设置有导槽101,导槽101沿固定底座1的宽度方向分布在固定底座1的两端;
27.第一安装底座2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导槽101配合使用的滑块 201;第一安装底座2通过滑块201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底座1上,并与第二安装底座3平行设置;
28.两个主动轮组件5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2和第二安装底座3上,两个主动轮组件5相对设置;两个从动轮组件4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2和第二安装底座3上,两个从动轮组件4相对设置;主动轮组件5 与从动轮组件4配合,用于支撑并旋转罐体8;每一个主动轮组件5和一个从动轮组件4组成一组支撑组件,共两组;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2和第二安装底座3上;
29.驱动机构6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2和第二安装底座3之间,用于驱动第一安装底座2沿导槽101来回移动;
30.限位组件7包括第一连接板701、第二连接板702和紧固螺栓703;第一连接板70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2上;第一连接板7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704,用于安装紧固螺栓703;第一安装孔704沿导槽101的长度方向呈线性分布;第二连接板702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安装底座3上;第二连接板702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安装孔704配合使用的第二安装孔705;第二安装孔705沿导槽101的长度方向呈线性分布;第一连接板701与第二连接板702通过紧固螺栓703可拆卸连接;紧固螺栓703、第一连接板701和第二连接板702配合,用于限定第一安装底座 2与第二安装底座3之间的间距。
31.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槽101的数量为四条;四条导槽101 平行设置;每两条导槽101为一组,共两组;两组导槽101分布在固定底座1的两端;相应地,滑块201的数量为四块;每两块滑块201为一组,共两组;两组滑块201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2的底部两端。
32.具体地,驱动机构6包括气缸或者液压缸;驱动机构6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底座2的一侧,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底座3的一侧。
33.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为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固定在第二安装底座3的一侧,所述气缸的推杆与第一安装底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
34.参考图1和图6,第一连接板701和第二连接板702的数量分别为两块;两块第一连接板701相对设置在驱动机构6的两侧,并分别垂直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2的一侧;两块第二连接板702相对设置在驱动机构6 的两侧,并分别垂直设置在第二安装底座3的一侧;第一连接板701位于第二连接板702之间;第一连接板70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706,第一盖板70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70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70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盖板707,第二盖板707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702转动连接;通过将第一盖板706和第二盖板707可转动地设置
在第一连接板701和第二连接板702上,方便维修人员对驱动机构6进行检修;第一连接板 701和第一盖板706配合形成第一罩体;第二连接板702和第二盖板707 配合形成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可移动地插设在所述第二罩体内;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配合,用于罩设在驱动机构6的外侧,实现对驱动机构6的保护。
35.参考图4和图5,主动轮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03、主动轮502和主动轮支座501;主动轮502通过主动轮支座501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2和第二安装底座3上;驱动电机503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2和第二安装底座3上,并分别与主动轮502传动连接;从动轮组件4 包括从动轮402和从动轮支座401;从动轮402通过从动轮支座401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2和第二安装底座3上;位于第一安装底座2上的主动轮502和从动轮402同轴设置;位于第二安装底座3上的主动轮502和从动轮402同轴设置;使用时,驱动电机503驱动主动轮 502转动,从而带动罐体8转动。
36.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罐体焊接滚轮架的使用方法如下:
37.需要调整主动轮组件5及从动轮402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直径罐体8时,先取下紧固螺栓703;然后通过驱动机构6驱动第一安装底座2 沿导槽101移动至相应位置,使得至少有一个第一安装孔704与一个第二安装孔705同轴设置;再将紧固螺栓703安装在第一安装孔704与第二安装孔705内,实现第一连接板701与第二连接板702的固定,从而完成第一安装底座2与第二安装底座3之间间距的调节;最后将罐体8 放置在主动轮502与从动轮402上,通过驱动电机503驱动主动轮502 转动即可带动罐体8转动。
38.以上未涉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39.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40.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罐体焊接滚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第一安装底座、第二安装底座、两个主动轮组件、两个从动轮组件、驱动机构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安装底座沿所述固定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固定底座上还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沿所述固定底座的宽度方向分布在所述固定底座的两端;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槽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第一安装底座通过所述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平行设置;两个所述主动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且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从动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且相对设置;所述主动轮组件与所述从动轮组件配合,用于支撑并旋转罐体;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沿所述导槽来回移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导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使用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紧固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焊接滚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或者液压缸;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的一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体焊接滚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数量分别为两块;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两侧;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盖板配合形成第一罩体;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盖板配合形成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可移动地插设在所述第二罩体内;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配合,用于罩设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焊接滚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和主动轮支座;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主动轮支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并分别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焊接滚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从动轮和从动轮支座;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从动轮支座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体焊接滚轮架,涉及罐体焊接技术领域;罐体焊接滚轮架包括:固定底座、第一安装底座、第二安装底座、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驱动机构和限位组件;第二安装底座设置在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上还设置有导槽;第一安装底座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块;第一安装底座通过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底座上;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安装底座沿导槽来回移动;限位组件用于限定第一安装底座与第二安装底座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因分别调节主动轮组件及从动轮组件之间的间距导致难以保证主动轮组件及从动轮组件之间的间距一致的问题,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薛家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世纪伟业防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7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