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飞速发展,磁吸无线充电技术也随之兴起。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多数充电设备要么只能用于无线充电,要么只能用于有线充电,却无法兼容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提供一种旨在兼容无线充电和接触式充电的充电设备。
4.本公开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其中包括:
5.壳体、用于向待充电设备提供充电磁场的无线充电模块、接触式连接件以及磁吸组件,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接触式连接件以及所述磁吸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
6.所述接触式连接件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接触连接;
7.待充电设备充电时,所述磁性组件与待充电设备磁吸配合。
8.可选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磁屏蔽材料体和线圈,所述磁屏蔽材料体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9.所述磁吸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磁体,沿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周向布置于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外侧。
10.可选的,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中部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接触式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
11.可选的,所述磁吸组件还包括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嵌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二磁体的中部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接触式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或
12.所述磁吸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磁体,所述多个第二磁体嵌沿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周向贴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内壁;所述多个第二磁体围合形成一第二收容槽,所述接触式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13.可选的,所述磁屏蔽材料体呈环形结构,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凸起部。
14.可选的,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壁围合形成所述环形凹槽。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径向尺寸。
16.可选的,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中部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接触式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
17.可选的,所述磁吸组件还包括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嵌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二磁体的中部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接触式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或
18.所述磁吸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磁体,所述多个第二磁体嵌沿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周向贴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内壁;所述多个第二磁体围合形成一第二收容槽,所述接触式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19.可选的,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线路板,设于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底部,所述接触式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线路板连接。
20.本公开提供的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无线充电模块、接触式连接件及磁吸组件。接触式连接件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接触连接。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磁吸组件与待充电设备磁吸配合。如此设置,使待充电设备可以同时接收无线充电能量和接触式充电能量,实现二合一充电方式,且降低成本。
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3.图1所示为本公开的充电设备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的沿a-a线剖视图;
25.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在无线充电场景中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充电设备在无线充电场景中的沿a-a线剖视图;
27.图5所示为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在接触式充电场景中的俯视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6所示为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在接触式充电场景中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0.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1.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2.本公开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无线充电模块、接触式连接件以及磁吸组件。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向待充电设备提供充电磁场。无线充电模块、接触式连接件以及磁吸组件均设于壳体内。接触式连接件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接触连接。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磁吸组件与待充电设备磁吸配合。
33.本公开提供的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无线充电模块、接触式连接件及磁吸组件。接触式连接件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接触连接。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磁吸组件与待充电设备磁吸配合。如此设置,使待充电设备可以同时接收无线充电能量和接触式充电能量,实现二合一充电方式,且降低成本。
34.图1所示为本公开的充电设备1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1的沿a-a线剖视图。结合图1、图2,充电设备1包括壳体2、用于向待充电设备提供充电磁场的无线充电模块3、接触式连接件4以及磁吸组件5。无线充电模块3、接触式连接件4以及磁吸组件5均设于壳体2内。接触式连接件4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接触连接。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磁吸组件5与待充电设备磁吸配合。充电设备1是作为待充电设备连接市电的载体。待充电设备通过连接充电设备1进行充电。在相关技术中,充电设备1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或通过有线接触充电。然而,市面上还没有可兼容无线充电和接触式充电的充电设备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充电设备1内设置磁吸组件5,与待充电设备磁吸配合。具体的,待充电设备内部设有磁铁,通过该磁铁与充电设备1内的磁吸组件5磁吸配合,使待充电设备可以同时接收无线充电能量和接触式充电能量,实现二合一充电方式,且降低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吸组件5包括磁铁。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移动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35.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1在无线充电场景中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充电设备1在无线充电场景中的沿a-a线剖视图。结合图3、图4,无线充电模块3包括磁屏蔽材料体31和线圈32。磁屏蔽材料体31设有环形凹槽33。线圈32绕设于环形凹槽33内。磁吸组件5包括多个第一磁体51,沿磁屏蔽材料体31的周向布置于磁屏蔽材料体31的外侧。此实施例中,线圈32设于环形凹槽33内,用于产生电磁场,进而产生电能。通过待充电设备内的磁铁与多个第一磁体51磁吸配合,使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设备1连接进行无线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32绕制呈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的尺寸与环形凹槽33的尺寸匹配,使线圈32放置于环形凹槽33的效果好。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屏蔽材料体31的中部设有第一收容槽34。此实施例中,第一收容槽34用于放置接触式连接件4。待充电设备充电时,接触式连接件4的接触管脚与待充电设备的接触管脚连接,以使待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式充电。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式连接件4设于第一收容槽34内。以便于与待充电设备电连接,使待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式充电。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吸组件5还包括第二磁体52,第二磁体52嵌设于第一收容槽34
内。第二磁体52的中部设有第二收容槽53,接触式连接件4设于第二收容槽53内。此实施例中,第二磁体52设于第一收容槽34内。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第二磁体52与待充电设备内的磁铁吸附,使接触式连接件4的接触管脚与待充电设备的接触管脚连接,从而使充电电路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充电。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吸组件5还包括多个第二磁体52,多个第二磁体52嵌沿第一收容槽34的周向贴设于第一收容槽34的内壁。多个第二磁体52围合形成一第二收容槽53,接触式连接件4设于第二收容槽53内。此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磁体52与接触式连接件4均设于第一收容槽34内。多个第二磁体52围合于接触式连接件4的附近,用于待充电设备充电时,与待充电设备内的磁铁吸附,使接触式连接件4的接触管脚与待充电设备的接触管脚的连接效果好,进而使充电电路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磁体52还可以设于接触式连接件4的上表面。
40.结合图3、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屏蔽材料体31呈环形结构,磁屏蔽材料体31的外侧壁311和内侧壁312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凸起部35。磁屏蔽材料体31设置呈环形结构,有益于线圈32绕置于环形凹槽33内。磁屏蔽材料体31的外侧壁311和\或内侧壁312形成有凸起部35,有利于充电设备1在无线充电工作时,使线圈32产生的电磁场更加集中在环形凹槽33内,加强无线充电磁场耦合,有效提升无线充电效率。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屏蔽材料体31的外侧壁311形成有第一凸起部351,磁屏蔽材料体31的内侧壁312形成有第二凸起部352,第一凸起部351的内壁与第二凸起部352的外壁围合形成环形凹槽33。此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起部351和第二凸起部352围合形成环形凹槽33,以便于绕置线圈32,且有利于该线圈32产生的电磁场更加集中在环形凹槽33内,加强无线充电磁场耦合,有效提升无线充电效率。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35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凸起部352的径向尺寸。第一凸起部351可以包围第二凸起部352,使能够围合形成环形凹槽33。
43.图5所示为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1在接触式充电场景中的俯视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磁屏蔽材料体31的中部设有第一收容槽34,接触式连接件4设于第一收容槽34内。此实施例中,仅限定接触式充电场景中。第一收容槽34用于放置接触式连接件4。待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式充电时,接触式连接件4的接触管脚与待充电设备的接触管脚连接,使充电电路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式充电。
44.需要说明的是,在仅限定接触式充电场景中的接触式连接件4、第一收容槽34、第二磁体52及第二收容槽53等技术特征的位置分布情况,与上述中在无线充电场景下的接触式连接件4、第一收容槽34、第二磁体52及第二收容槽53的位置分布情况相似。因此,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线路板6,设于磁屏蔽材料体31的底部。此实施例中,线路板6用于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和\或接触式充电连接电源。具体的,线路板6内设有无线发送电路。待充电设备内设有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时,待充电设备内的磁铁与多个第一磁体51吸附,并通过无线发送电路向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提供电能,以使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线路板6设有充电电路。待充电设备接触式充电时,通过接触式连接件4的接触管脚与待充电设备的接触管脚连接,使充电电路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而实现待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式充电。
46.图6所示为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1在接触式充电场景中的部分剖视图。如图6所示,接触式连接件4的一端与线路板6连接。此实施例中,线路板6与接触式连接件4电连接,用于接通接触式连接件4,从而电连接待充电设备进行接触式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式连接件4为磁吸多点接触连接器。
47.本公开各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互为补充。
48.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49.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用于向待充电设备提供充电磁场的无线充电模块、接触式连接件以及磁吸组件,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接触式连接件以及所述磁吸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接触式连接件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接触连接;待充电设备充电时,所述磁吸组件与待充电设备磁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磁屏蔽材料体和线圈,所述磁屏蔽材料体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磁吸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磁体,沿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周向布置于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中部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接触式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还包括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嵌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二磁体的中部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接触式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或所述磁吸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磁体,所述多个第二磁体嵌沿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周向贴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内壁;所述多个第二磁体围合形成一第二收容槽,所述接触式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屏蔽材料体呈环形结构,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凸起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壁围合形成所述环形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径向尺寸。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线路板,设于所述磁屏蔽材料体的底部,所述接触式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线路板连接。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的充电设备,其中包括壳体、无线充电模块、接触式连接件及磁吸组件。接触式连接件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接触连接。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磁吸组件与待充电设备磁吸配合。如此设置,使待充电设备可以同时接收无线充电能量和接触式充电能量,实现二合一充电方式,且降低成本。且降低成本。且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7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