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机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30  15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杆通用机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机箱。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变革开始兴起,电力能源凭借其使用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石油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重点。在电力能源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电动车辆、特别是电动汽车开始在城市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3.类似于传统燃油车辆所使用的加油机,充电桩是与电动车辆相配套的、用于为电动车辆提供动力续航的供能装置,充电桩一般固定设置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及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的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不同型号的电动车辆提供充电服务。伴随着城市内电动车辆的日益普及,我国各城市中充电桩数量不足的局限开始凸显。在现阶段,充电桩的设置需要使用到一套独立、完整的供电箱,这些供电箱不仅使用成本、安装成本高昂,而且体积庞大,因此其设置时的局限性也很大,在目前的城市环境中很难实现系统化、规模化的网络覆盖。
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充电桩机箱,旨在现有的充电桩难以实现系统化、规模化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桩机箱,用于安装于电杆上,所述充电桩机箱包括:
7.底座;
8.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箱体的轴向上贯设有与所述电杆适配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通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周壁设置,并形成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供所述电杆进入所述安装孔内,以将所述第一箱体安装于所述电杆上;
9.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设于所述第一箱体上,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通孔;以及
10.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组设于所述第一箱体上,所述充电模组包括充电输出口,所述充电输出口可与充电车辆的充电口相连。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组包括充电枪和充电线缆和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充电枪通过所述充电线缆连接于所述充电模块上,所述充电输出口设于所述充电枪上。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处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充电枪固定座,所述充电线缆收容于所述充电桩机箱内,所述充电枪挂设于所述充电枪固定座上。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机箱外侧壁上设有充电枪固定座,所述充电枪挂设于
所述充电枪固定座上。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体的外周壁上设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用于人机交互和显示包括充电时间、二维码、电量及费用信息。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机箱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于所述第二箱体的上方,所述顶盖的外侧面具有沿所述箱体的中心线倾斜的倾斜侧面,所述倾斜侧面沿所述顶盖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呈远离所述箱体的中心线布置。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箱门,所述箱门铰接于所述安装口上,并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安装口,以形成容纳腔。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的周壁上设有多个容纳腔,所述箱门设置为多个,且每一所述箱门对应每一所述容纳腔设置,每一所述箱门与所述第一箱体铰接,并用于封闭和打开对应的所述容纳腔。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和多个所述箱门均对应设置有电磁锁,所述电磁锁用于远程上锁或解锁所述箱门。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机箱还包括电路组件,每一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所述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包括散热风扇、智能网关、接线盒、断路器、漏电防雷组件和智能控制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20.本实用新型充电桩机箱包括包括底座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充电模组,所述第一箱体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箱体的轴向上贯设有与所述电杆适配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通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周壁设置,并形成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供所述电杆进入所述安装孔内,以将所述第一箱体安装于所述电杆上;所述第二箱体设于所述第一箱体上,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通孔;所述充电模组设于所述第一箱体上,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输出口,所述充电输出口可与充电车辆的充电口相连。如此,通过将充电模组收纳于充电桩机箱内,然后将充电桩机箱安装于电杆上,实现了充电桩机箱与电杆二者的结合,节约了独立设置的空间,同时有效地利用了电杆的普及性,为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化、规模化的网络覆盖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桩机箱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桩机箱一实施例正视图;
24.图3为图1的爆炸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桩机箱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0028][0029]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2]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桩机箱。
[003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充电桩机箱10包括底座11第一箱体12、第二箱体13和充电模组15,所述第一箱体12设于所述底座11上,所述第一箱体12的轴向上贯设有与所述电杆适配安装的安装孔121,所述安装孔121贯通所述第一箱体12的一侧周壁设置,并形成有安装口122,所述安装口122供所述电杆进入所述安装孔121内,以将所述第一箱体12安装于所述电杆上;所述第二箱体13设于所述第一箱体12上,所述第二箱体13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21相对应的安装通孔131;所述充电模组15设于所述第一箱体12上,所述充电模组15包括充电输出口1521,所述充电输出口1521可与充电车辆的充电口相连。
[0035]
具体而言,所述充电桩机箱10,能够以环抱的方式、套设的方式等固定于电杆上,所述电杆可以是智能杆、电线杆、路灯杆、监控杆等。多功能电动单车充电充电桩机箱10内可通过电线杆、路灯杆、监控杆等的电路线连入家庭电网,以作为微基站建设的配套电源柜、落地小型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挂杆小型电源柜使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电桩机箱10也可用于工具存放等其他功能。
[003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机箱10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对所述充电桩机箱10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所述底座11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充电桩机箱10安装电杆的安装开口,这样可以方便将所述底座11与电杆配合安装。所述底座11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这样可以方便对电动汽车充电,同时还可以将所述充电桩机箱10抬高防止雨水浸泡,对所述充电桩机箱10起保护作用。
[0037]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充电桩机箱10包括第一箱体12,所述第一箱体12设于所述底座11上,所述第一箱体12的主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大致呈u形的钣金机构,所述第一箱体12的下端与所述底座11可以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2的轴向上贯设有与所述电杆适配安装的安装孔121,所述安装孔121贯通所述第一箱体12的一侧周壁设置,并形成有安装口122,所述安装口122供所述电杆进入所述安装孔121内,以将所述第一箱体12安装于所述电杆上;其中,设置所述安装口122以供电杆进入安装孔121内,以将第一箱体12安装于电杆上,通过在第一箱体12上开设有安装孔121,且在安装孔121周壁设置有安装口122,即可以实现在电杆底部的平面上进行推拉即可方便、快速将所述充电桩机箱10安装在电杆上,而不必改变现有电杆的空间结构和形状结构。
[0038]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充电桩机箱10还包括第二箱体13,所述第二箱体13呈环形设置,设于所述第一箱体12上端,且所述第二箱体13的轴向上设有轴向贯通安装通孔131,以便所述第二箱体13安装于电杆上,具体地,所述第二箱体13沿中轴可以分为第一安装部132和第二安装部133,如此可以方便所述第二箱体13与电杆之间的配合安装,提高安装效率。所述第一安装部13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33可以同过卡扣或者铰链的形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箱体1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箱体12的上端连接,如此可以将所述第一箱体12固定连接
于电杆上,所述第二箱体13对所述第一箱体12起固定保护作用。也可以提高所述充电桩机箱10的可利用空间,方便所述充电桩机箱10电气元件的设置。
[003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机箱10还包括充电模组15,所述充电模组15设于所述第一箱体12上,所述充电模组15可以通过所述充电桩机箱10上设置的电力线与智能杆、电线杆、路灯杆、监控杆等的电路线连接,以提供充电所需的电源。然后,所述充电模组15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充电模组15上的充电输出口1521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连接,从而完成对电动车辆的充电。所述充电输出口1521可以是插座或者是充电枪152等设备,在此不做特殊限制。
[0040]
本实用新型充电桩机箱10包括包括底座11第一箱体12、第二箱体13和充电模组15,所述第一箱体12设于所述底座11上,所述第一箱体12的轴向上贯设有与所述电杆适配安装的安装孔121,所述安装孔121贯通所述第一箱体12的一侧周壁设置,并形成有安装口122,所述安装口122供所述电杆进入所述安装孔121内,以将所述第一箱体12安装于所述电杆上;所述第二箱体13设于所述第一箱体12上,所述第二箱体13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21相对应的安装通孔131;所述充电模组15设于所述第一箱体12上,所述充电模块151包括充电输出口1521,所述充电输出口1521可与充电车辆的充电口相连。如此,通过将充电模组15收纳于充电桩机箱10内,然后将充电桩机箱10安装于电杆上,实现了充电桩机箱10与电杆二者的结合,节约了独立设置的空间,同时有效地利用了电杆的普及性,为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化、规模化的网络覆盖提供了条件。
[0041]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组15包括充电枪152和充电线缆和充电模块151,所述充电模块151设于所述第一箱体12内,所述充电枪152通过所述充电线缆连接于所述充电模块151上,所述充电输出口1521设于所述充电枪152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电模组15完成充电的方式是通过将充电模组15与所述充电桩机箱10的电源进行连接,然后充电枪152通过充电线缆完成与所述充电模块151的电性连接,用户在需要充电时,可以直接取下所述充电枪152来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连接,从而完成对电动车辆的充电,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组15也可以只是插座,用户可以自带的充电装置来完成对电动车辆的充电,这样可以解决对不同电动车辆以及不同型号之间的充电口不一致的充电问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电模块151上可以设置多个所述充电枪152,以供多个用电动车辆进行同时充电,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004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安装口122处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充电枪152固定座,所述充电线缆收容于所述充电桩机箱10内,所述充电枪152挂设于所述充电枪152固定座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充电模组15具有一定的体积,在对其进行设置时,通常采用挂设的方式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箱体12的主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大致呈u形的钣金机构,为了方便设置,可以在所述安装口122处设置安装板以供设置所述充电枪152固定座,而所述充电枪152固定座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将充电枪152进行收纳,防止充电枪152随意放置时受到损坏,同时也可以方便用户取用,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0043]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机箱10外侧壁上设有充电枪152固定座,所述充电枪152挂设于所述充电枪152固定座上。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充电桩机箱10体积较小或者室内的情况下,可以将所述充电枪152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机箱10外侧壁上,这样可以有利于所述充电桩机箱10的设置,也可以实现充电桩机箱10利用率最大化的设置。具
体可以是第一箱体12的外侧壁也可以是第二箱体13的外侧壁上,在此不做特殊限制。
[0044]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体13的外周壁上设有显示装置16,所述显示装置16用于人机交互和显示包括充电时间、二维码、电量及费用信息。如此,通过设置所述显示装置16,用户只需操作显示装置16,即可完成充电前期动作,例如,扫描支付,显示装置16的二维码会进行实时更新,并且分配空闲的充电枪152进行充电等。并能够直观的了解相关信息,更具有人性化,本设计构思合理,结构简单,使用便利,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且满足日常需求,一物多用。
[004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桩机箱10还包括顶盖14,所述顶盖14设于所述第二箱体13的上方,所述顶盖14的外侧面具有沿所述箱体的中心线倾斜的倾斜侧面,所述倾斜侧面沿所述顶盖14的第一端141至第二端142方向呈远离所述箱体的中心线布置。本实施例中,可设置一顶盖14,所述顶盖14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的密封通孔143,所述顶盖14也可以沿所述密封通孔143的轴心分成两部分以便所述充电桩机箱10的安装。所述顶盖14的外侧面具有沿所述充电桩机箱10的中心线倾斜的倾斜侧面,所述倾斜侧面沿所述顶盖14的第一端141至第二端142方向呈远离所述箱体的中心线布置,如此,以便于对雨水进行导流,防止雨水或者灰尘等大量堆积于所述顶盖14表面,同时,为了防止雨水等液体顺着电杆的表面流至充电桩机箱10的内部,可在密封通孔143的孔口位置增设密封件,当电杆设置于所述密封通孔143内后,所述密封件密封于电杆的表面与密封通孔143上端的孔壁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将所述顶盖14上端与电杆紧密连接。
[0046]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12还包括箱门123,所述箱门123铰接于所述安装口122上,并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安装口122,以形成容纳腔124。通过设置所述箱门123可以方便对容纳腔124内的电路设置,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箱门123上可以设置通风孔1231,所述通风孔1231用于对充电桩机箱10内部进行通风,防止充电模组15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空气无法排出,对所述充电桩机箱10的电气元件造成损坏或者加速老化等。
[0047]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12的周壁上设有多个容纳腔124,所述箱门123设置为多个,且每一所述箱门123对应每一所述容纳腔124设置,每一所述箱门123与所述第一箱体12铰接,并用于封闭和打开对应的所述容纳腔124。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箱体12大致可以大致呈立方体、圆柱体、长方体或者球形等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以圆柱体进行阐述,但不以此不做为限制。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充电桩机箱10的自身的利用率,可在所述第一箱体12的侧壁上设置多个所述容纳腔124,多个所述容纳腔124以安装孔121的轴线为中心线,并绕轴线环周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第一箱体12侧壁上。
[0048]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12和多个所述箱门123均对应设置有电磁锁125,所述电磁锁125用于远程上锁或解锁所述箱门123。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远程操作,箱门123转动设置在容纳槽的槽口边缘,例如箱门123的侧边与容纳腔124的边缘铰接,并在容纳腔124内安置电磁锁125,以便于远程上锁或解锁箱门123,从而方便用户取放所述充电枪152或者插接充电头,以及远程可控箱门123打开方便进行维修等,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便利性。
[0049]
如图3至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机箱10还包括电路组件17,每一所述容纳腔124内设置有所述电路组件17,所述电路组件17包括散热风扇、智能网关、接线盒
171、断路器173、漏电防雷组件172和智能控制模块174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电桩机箱10在为电动车辆提供充电服务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空气,如果长期散不出去,会对所述充电桩机箱10内的电气原件产生影响设置发生安全事故,所述设置所述散热风扇可以将充电桩机箱10内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箱门123上设置有通风孔1231,与外界交换,达到降温的目的。
[0050]
同时,为了方便所述充电模组15的电性连接以及对所述充电模组15的电路保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路组件17可以包括断路器173和漏电防雷组件172,所述断路器173和所述漏电防雷组件172可以分别设置不同容置腔内。设置所述断路的主要目的是切断电源与所述充电模块151的连接,当充电桩机箱10的内部产生短路或其他故障时,能够保证短路器及时切断电路连接,避免进一步的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由于,所述电充电桩机箱10大多为露天设置,设置所述漏电防雷组件172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所述充电桩机箱10被击中以及击中后产生漏电的危险。
[005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和图4所示,所述充电桩机箱10还包括智能控制模块174,所述智能控制模块174与所述充电模块151连接,用于远程控制所述充电模组15的电路接通与断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模块174设于所述容纳腔124内,与所述充电模组15连接,已实现对所述充电模组15的电路断开和闭合,所述智能控制模块174还可以实现远程对所述充电模组15的电路的开关进行控制。以方便对所述充电桩机箱10的充电模组15进行管理。同时,所述智能控制模块174还可以与所述电磁锁125连接,如此,在用户进行扫描支付后,可通过智能控制模块174对电磁锁125进行解锁,以使得用户可以从充电桩机箱10内取出充电枪152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服务。
[0052]
当然,所述充电桩机箱10还可以包括防水盒,所述防水盒可以设置成多个,所述断路器173组件、所述漏电防雷组件172和所述智能控制模块174等可以设置所述防水盒内,从而更好的保护所述充电桩机箱10的电气元件,降低其受水汽以及所述第一箱体12进水时发生短路的风险。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桩机箱,用于安装于电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机箱包括:底座;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箱体的轴向上贯设有与所述电杆适配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通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周壁设置,并形成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供所述电杆进入所述安装孔内,以将所述第一箱体安装于所述电杆上;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设于所述第一箱体上,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通孔;以及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组设于所述第一箱体上,所述充电模组包括充电输出口,所述充电输出口可与充电车辆的充电口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组包括充电枪和充电线缆和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充电枪通过所述充电线缆连接于所述充电模块上,所述充电输出口设于所述充电枪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处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充电枪固定座,所述充电线缆收容于所述充电桩机箱内,所述充电枪挂设于所述充电枪固定座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机箱外侧壁上设有充电枪固定座,所述充电枪挂设于所述充电枪固定座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外周壁上设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用于人机交互和显示包括充电时间、二维码、电量及费用信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机箱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于所述第二箱体的上方,所述顶盖的外侧面具有沿所述箱体的中心线倾斜的倾斜侧面,所述倾斜侧面沿所述顶盖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呈远离所述箱体的中心线布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箱门,所述箱门铰接于所述安装口上,并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安装口,以形成容纳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桩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周壁上设有多个容纳腔,所述箱门设置为多个,且每一所述箱门对应每一所述容纳腔设置,每一所述箱门与所述第一箱体铰接,并用于封闭和打开对应的所述容纳腔。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桩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和多个所述箱门均对应设置有电磁锁,所述电磁锁用于远程上锁或解锁所述箱门。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桩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机箱还包括电路组件,每一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所述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包括散热风扇、智能网关、接线盒、断路器、漏电防雷组件和智能控制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电桩机箱包括底座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充电模组,第一箱体设于底座上,第一箱体的轴向上贯设有与电杆适配安装的安装孔,安装孔贯通第一箱体的一侧周壁设置,并形成有安装口,安装口供电杆进入安装孔内,以将第一箱体安装于电杆上;第二箱体设于第一箱体上,第二箱体上设有与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通孔;充电模组设于箱体上,充电模组包括充电输出口,充电输出口可与充电车辆的充电口相连。本实用新型充电桩机箱通过将充电模组收纳于充电桩机箱内,然后将充电桩机箱安装于电杆上,实现了充电桩机箱与电杆二者的结合,节约了独立设置的空间,同时有效地利用了电杆的普及性,为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化、规模化的网络覆盖提供了条件。覆盖提供了条件。覆盖提供了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朱龙建 陈民勇 杨红权 刘洪波 钟文祥 郑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合创永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