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1-1  174



1.本实用新型属于位置定位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2.定位信息采集所应用的场合极为广泛,可用于导航、长途货物运输监控、农业、林业、水利、通讯、电力、石油、环保等行业。
3.目前,一方面传统的定位信息设备,通常采用的都是国外的gps进行定位信息采集,在特殊的情况下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其设备整体尺寸大、笨重,不便携带使用,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4.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其设计合理,解决现有定位信息设备所存在问题,其采用的是三频信号,消除高阶电离层的延迟影响,提高定位的及时性、精准性,同时设计小巧、美观,便于携带使用,采用指纹解锁使用,提高其实用性和安全性。
6.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包括通过若干个螺丝、若干个螺丝塞紧固连接的前壳体、后壳体,及分别卡入前壳体、后壳体上的前壳、后壳,及设置在前壳体、后壳体、前壳、后壳所构成腔体内的pcba基板、电池、圆指纹模组、高通4g soc芯片模组,高通4g soc芯片模组安装在pcba基板上,及设置在前壳体、前壳上的tp-lcm屏;所述pcba基板、高通4g soc芯片模组分别与电池连接,圆指纹模组、北斗天线、tp-lcm屏分别与高通4g soc芯片模组连接,其中,北斗天线贯穿后壳体与高通4g soc芯片模组连接。
7.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北斗定位智能终端,还包括设置在pcba基板上且与高通4g soc芯片模组连接使用的带补光灯摄像头,其中,后壳一端内设置有与带补光灯摄像头、圆指纹模组相配合使用的通槽。
8.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北斗定位智能终端,还包括设置在前壳体前壳、后壳体、后壳之间的密封圈,及设置在前壳体、后壳体、前壳、后壳所构成腔体一端内的type-c插头,其中,type-c插头与pcba基板连接。
9.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北斗定位智能终端,还包括设置在pcba基板两侧的柔性按键垫,及分别设置在后壳体两端且与柔性按键垫相配合使用的按键。
10.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前壳体、后壳体、前壳、后壳、北斗天线所构成的结构为长方形,且整体长度为206.3mm、厚度为38.7mm,前壳体、后壳体、前壳、后壳所构成的腔体为长方形结构,且整体长度为163.8mm、宽度为79.3mm、厚度为22.9m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的有益效果在于:
12.其设计合理,解决现有定位信息设备所存在问题,其采用的是三频信号,消除高阶电离层的延迟影响,提高定位的及时性、精准性,同时设计小巧、美观,便于携带使用,采用
指纹解锁使用,提高其实用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的爆炸部分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的俯视连接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的系统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的北斗天线的电路图;
17.图5是图2的左视图;
18.图6是图2的右视图;
19.图7是图2的主视图;
20.图8是图2的俯视图;
21.图9是图2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包括通过若干个螺丝9、若干个螺丝塞10紧固连接的前壳体1、后壳体7,及分别卡入前壳体1、后壳体7上的前壳15、后壳13,及设置在前壳体1、后壳体7、前壳15、后壳13所构成腔体内的pcba基板2、电池3、圆指纹模组5、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安装在pcba基板2上,及设置在前壳体1、前壳15上的tp-lcm屏14;pcba基板2、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分别与电池3连接,圆指纹模组5、北斗天线8、tp-lcm屏14分别与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连接,其中,北斗天线8贯穿后壳体7与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连接。
24.本结构的北斗定位智能终端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pcba基板2上且与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连接使用的带补光灯摄像头17,其中,后壳13一端内设置有与带补光灯摄像头17、圆指纹模组5相配合使用的通槽(图9中未标出)。
25.本结构的北斗定位智能终端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前壳体1前壳15、后壳体7、后壳13之间的密封圈6,及设置在前壳体1、后壳体7、前壳15、后壳13所构成腔体一端内的type-c插头4,其中,type-c插头4与pcba基板2连接。
26.本结构的北斗定位智能终端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pcba基板2两侧的柔性按键垫11,及分别设置在后壳体7两端且与柔性按键垫11相配合使用的按键12。
27.本结构的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前壳体1、后壳体7、前壳15、后壳13、北斗天线8所构成的结构为长方形,且整体长度为206.3mm、厚度为38.7mm,前壳体1、后壳体7、前壳15、后壳13所构成的腔体为长方形结构,且整体长度为163.8mm、宽度为79.3mm、厚度为22.9mm
28.本结构的北斗定位智能终端,采用北斗短报文、定位精准、 超长待机、信号稳定,同时全天候全星座的北斗双向报文通信功能,外置螺旋天线,实现厘米级、分米级、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
29.本结构的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可广泛应用于国土、地质勘察、测绘、农业、林业、水利、通讯、电力、石油、环保、交通、市政、探险等各行各业。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若干个螺丝(9)、若干个螺丝塞(10)紧固连接的前壳体(1)、后壳体(7),及分别卡入前壳体(1)、后壳体(7)上的前壳(15)、后壳(13),及设置在前壳体(1)、后壳体(7)、前壳(15)、后壳(13)所构成腔体内的pcba基板(2)、电池(3)、圆指纹模组(5)、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安装在pcba基板(2)上,及设置在前壳体(1)、前壳(15)上的tp-lcm屏(14);所述pcba基板(2)、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分别与电池(3)连接,圆指纹模组(5)、北斗天线(8)、tp-lcm屏(14)分别与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连接,其中,北斗天线(8)贯穿后壳体(7)与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定位智能终端,还包括设置在pcba基板(2)上且与高通4g soc芯片模组(16)连接使用的带补光灯摄像头(17),其中,后壳(13)一端内设置有与带补光灯摄像头(17)、圆指纹模组(5)相配合使用的通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定位智能终端,还包括设置在前壳体(1)前壳(15)、后壳体(7)、后壳(13)之间的密封圈(6),及设置在前壳体(1)、后壳体(7)、前壳(15)、后壳(13)所构成腔体一端内的type-c插头(4),其中,type-c插头(4)与pcba基板(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定位智能终端,还包括设置在pcba基板(2)两侧的柔性按键垫(11),及分别设置在后壳体(7)两端且与柔性按键垫(11)相配合使用的按键(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后壳体(7)、前壳(15)、后壳(13)、北斗天线(8)所构成的结构为长方形,且整体长度为206.3mm、厚度为38.7mm,前壳体(1)、后壳体(7)、前壳(15)、后壳(13)所构成的腔体为长方形结构,且整体长度为163.8mm、宽度为79.3mm、厚度为22.9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位置定位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包括通过若干个螺丝、若干个螺丝塞紧固连接的前壳体、后壳体,及分别卡入前壳体、后壳体上的前壳、后壳,及设置在前壳体、后壳体、前壳、后壳所构成腔体内的PCBA基板、电池、圆指纹模组、高通4G SOC芯片模组,高通4G SOC芯片模组安装在PCBA基板上,及设置在前壳体、前壳上的TP-LCM屏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北斗定位智能终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合理,解决现有定位信息设备所存在问题,其采用的是三频信号,消除高阶电离层的延迟影响,提高定位的及时性、精准性,同时设计小巧、美观,便于携带使用,采用指纹解锁使用,提高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提高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提高其实用性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焱坤 黄礼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漫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