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相电抗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
背景技术:
2.单相电抗器是指在电路中起到阻抗的作用的器件。常见的单相电抗器一般采用一组电感线圈。在电力系统中,单相电抗器的应用也比较多。然而,在补偿回路中串联现有的单相电抗器,虽然能够起到抑制高次谐波、限制合闸涌流等效果,但同时也会对电路产生不必要的感性负载,并由此产生了无功功率,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能够减少产品本身对电路产生的不必要感性负载。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包括围成框形结构的上铁轭、下铁轭、左铁轭及右铁轭,所述框形结构的中心设置有芯柱,所述芯柱与所述上铁轭、所述下铁轭、所述左铁轭和所述右铁轭之间构成闭合磁路;
7.所述芯柱上套设有骨架,所述骨架上绕制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上下隔开设置并串联连接,其中一个为左绕向,另一个为右绕向。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的匝数一致。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输入端靠近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输出端设置。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上下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上铁轭的两侧设置有上夹件;所述下铁轭的两侧设置有下夹件;所述左铁轭的两侧及所述右铁轭的两侧均设置有压条,所述压条的上端位于所述上夹件与所述上铁轭之间,下端位于所述下夹件及所述下铁轭之间;
12.两个所述上夹件、各所述压条及所述上铁轭之间通过穿心螺杆锁紧连接;两个所述下夹件、各所述压条及所述下铁轭之间通过穿心螺杆锁紧连接;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上夹件及所述下夹件之间通过两个拉杆连接。
13.更进一步地,斜对角设置的两个所述拉杆的顶端螺接有吊环。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通过在芯轴上套设骨架,并在骨架上绕制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使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上下隔开设置并串联连接,并且其中一个为左绕向,另一个为右绕向。如此,第一线圈的电感值与第二线圈的电感值进行互补。将该电抗器应用于无功补偿装置中,不仅能够起到电路谐波的吸收及补偿电容的浪涌电流保护的作用,还可减少电抗器本身对电路产生的不必要感性负载,降低不必要的
损耗。
16.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可减少电抗器本身的铁芯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上铁轭;2-下铁轭;3-左铁轭;4-右铁轭;5-芯柱;6-骨架;71-第一线圈;711-第一输出端;72-第二线圈;721-第二输入端;81-上夹件;82-下夹件;83-压条;84-拉杆;9-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1.如图1至2所示,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包括上铁轭1、下铁轭2、左铁轭3、右铁轭4、芯柱5、骨架6、第一线圈71及第二线圈72。
22.具体的,该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中,上铁轭1、下铁轭2、左铁轭3及右铁轭4围成框形结构,芯柱5位于该框形结构的中心,并与上铁轭1、下铁轭2、左铁轭3和右铁轭4之间构成闭合磁路。
23.骨架6套设在芯柱5上,第一线圈71及第二线圈72均绕制在骨架的外周侧,上下隔开设置并串联连接。第一线圈71及第二线圈72中,其中一个为左绕向,另一个为右绕向。其中,第一线圈71及第二线圈72的匝数一致。
24.为了便于串联连接第一线圈71及第二线圈72,可使第二线圈72的第二输入端721靠近第一线圈71的第一输出端711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711与第二输入端721上下设置。第一线圈71的输入端与第二线圈72的输出端也上下设置。
25.该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中,上铁轭1的两侧设置有上夹件81;下铁轭2的两侧设置有下夹件82;左铁轭3的两侧及右铁轭4的两侧均设置有压条83,这些压条83的上端位于上夹件81与上铁轭1之间,下端位于下夹件82及下铁轭2之间;其中,两个上夹件81、各压条83及上铁轭1之间通过穿心螺杆锁紧连接;两个下夹件82、各压条83及下铁轭2之间也通过穿心螺杆锁紧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上夹件81及下夹件82之间通过两个拉杆84连接。
26.进一步地,斜对角设置的两个拉杆84的顶端螺接有吊环9,以便于吊装搬运该电抗器。
27.本实用新型的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由于采用了绕向不同且串联连接的第一线圈71及第二线圈72,第一线圈71的电感值与第二线圈72的电感值进行互补,使得该电抗器不仅能够起到电路谐波的吸收及补偿电容的浪涌电流保护的作用,还可减少电抗器本身对电路产生的不必要感性负载,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另外,采用该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还可减少电抗器本身的铁芯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2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
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成框形结构的上铁轭(1)、下铁轭(2)、左铁轭(3)及右铁轭(4),所述框形结构的中心设置有芯柱(5),所述芯柱(5)与所述上铁轭(1)、所述下铁轭(2)、所述左铁轭(3)和所述右铁轭(4)之间构成闭合磁路;所述芯柱(5)上套设有骨架(6),所述骨架(6)上绕制有第一线圈(71)及第二线圈(72);所述第一线圈(71)及所述第二线圈(72)上下隔开设置并串联连接,其中一个为左绕向,另一个为右绕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71)及所述第二线圈(72)的匝数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72)的第二输入端(721)靠近所述第一线圈(71)的第一输出端(711)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711)与所述第二输入端(721)上下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铁轭(1)的两侧设置有上夹件(81);所述下铁轭(2)的两侧设置有下夹件(82);所述左铁轭(3)的两侧及所述右铁轭(4)的两侧均设置有压条(83),所述压条(83)的上端位于所述上夹件(81)与所述上铁轭(1)之间,下端位于所述下夹件(82)及所述下铁轭(2)之间;两个所述上夹件(81)、各所述压条(83)及所述上铁轭(1)之间通过穿心螺杆锁紧连接;两个所述下夹件(82)、各所述压条(83)及所述下铁轭(2)之间通过穿心螺杆锁紧连接;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上夹件(81)及所述下夹件(82)之间通过两个拉杆(84)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斜对角设置的两个所述拉杆(84)的顶端螺接有吊环(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相电抗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该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包括围成框形结构的上铁轭、下铁轭、左铁轭及右铁轭,框形结构的中心设置有芯柱,芯柱与上铁轭、下铁轭、左铁轭和右铁轭之间构成闭合磁路;芯柱上套设有骨架,骨架上绕制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上下隔开设置并串联连接,其中一个为左绕向,另一个为右绕向。该无功补偿用单相正反串联电抗器能够减少产品本身对电路产生的不必要感性负载。产生的不必要感性负载。产生的不必要感性负载。
技术研发人员:葛绍志 朱靖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雷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