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

专利查询2022-12-2  140



1.本技术涉及海洋监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


背景技术:

2.针对深水区域(通常指水下30m以下,深潜水人员很难到达的深度)的监测,通常需要借助于原位监测设备进行监测。而原位监测设备的安装则需要依托于海床基,以保证原位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
3.目前的水下原位监测海床基不易安装,特别是深水区域,海床基的安装具有不小的难度,且安装的可靠性也无法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以简单高效地实现海床基的可靠安装。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包括支架主体和多个支脚,所述支架主体用于承载外部的监测设备;多个支脚均匀布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四周,每个支脚上设有配重安装部,用于安装配重单元,每个支脚的末端为尖刺形,用于插入水底的底质中。
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海床基包括支架主体和多个支脚,支架主体用于承载外部的监测设备;多个支脚均匀布设于支架主体的四周,每个支脚上设有配重安装部,用于安装配重单元,每个支脚的末端为尖刺形,用于插入水底的底质中。通过为每个支脚安装配重单元进行配重,可以利用重力带动海床基沉降于底质上,而尖刺形的支脚的末端可以稳稳插入底质中,从而使得整个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的安装可以简单高效且可靠。
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配重单元为50~100kg的水泥柱。
9.在该实现方式中,每个配重单元为50~100kg的水泥柱,可以有效保证利用重力沉降安装海床基时的可靠性。
1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重安装部包括配重块承载件,所述每个所述配重单元为可拆卸式配重块,所述可拆卸式配重块包括配重主体和配重固定件,所述配重主体设有侧槽,通过所述侧槽将所述配重主体套设在所述支脚的杆体上,且所述配重块承载件承载所述配重主体;所述配重固定件安装于所述配重主体上,用于封闭所述侧槽。
11.在该实现方式中,每个配重单元为可拆卸式配重块,包括配重主体和配重固定件,配重主体设有侧槽,通过侧槽将配重主体套设在支脚的杆体上,且配重块承载件承载配重主体;配重固定件安装于配重主体上,用于封闭侧槽。这样的方式可以便于配重单元的安装于拆卸,同时也便于制造和运输,也能够保证配重单元安装的稳定性。
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重主体包括多块配重子件,每块配重子件的同一位置均开设有尺寸一致的侧槽。
13.在该实现方式中,配重主体包括多块配重子件,每块配重子件的同一位置均开设有尺寸一致的侧槽。这样可以减少单个配重子件的重量,便于搬运和安装。
14.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块配重子件的同一位置上均开设有尺寸一致的多边形通孔,对应的,所述配重固定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侧槽的尺寸一致,用于嵌入所述侧槽内;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多边形通孔的形状尺寸一致,用于插入每块配重子件的多边形通孔中,其中,第二支杆插入所述多边形通孔中时,所述第一支杆嵌入所述侧槽内以封闭所述侧槽。
15.在该实现方式中,每块配重子件的同一位置上均开设有尺寸一致的多边形通孔,配重固定件的第一支杆与侧槽的尺寸一致,配重固定件的第二支杆与多边形通孔的形状尺寸一致,第二支杆插入每块配重子件的多边形通孔中时,第一支杆嵌入侧槽内以封闭侧槽。这样可以通过多边形限制第二支杆的相对转动,从而使得嵌入侧槽的第一支杆保持位置相对固定,完成对侧槽的封闭,保证配重单元的稳定安装。
1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脚的数量为4,相邻两个支脚之间间隔90
°
设置。
1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重主体的主视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重主体的俯视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重固定件的示意图。
23.图标:100-海床基;110-支架主体;120-支脚;130-配重安装部;140-配重单元;141-配重主体;1411-配重子件;142-配重固定件;1421-第一支杆;1422-第二支杆;151-侧槽;152-多边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100的示意图。
28.在本实施例中,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100可以包括支架主体110和多个支脚120。支架主体110用于承载外部的监测设备;而多个支脚120则均匀布设于支架主体110的四周。
29.每个支脚120上设有配重安装部130,用于安装配重单元140,每个支脚120的末端为尖刺形,用于插入水底的底质中。
30.通过为每个支脚120安装配重单元140进行配重,可以利用重力带动海床基100沉降于底质上,而尖刺形的支脚120的末端可以稳稳插入底质中,从而使得整个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100的安装可以简单高效且可靠。
31.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配重单元140可以均为50~100kg的水泥柱,可以有效保证利用重力沉降安装海床基100时的可靠性。例如,浇筑在配重安装部130上且以支脚120的杆体为中心的水泥柱。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材质的配重单元140,但应当耐腐蚀,以保证海床基100在海水中的可靠性。
32.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安装部130包括配重块承载件。此处,配重块承载件可以是环设于支脚120的杆体上的一个或多个支撑杆,以对安装于其上的配重单元140进行支撑。配重块承载件也可以是套设于支脚120的杆体上的台形部件,承接配重单元140的一面可以是平面,以较好地承载配重单元140;而靠近支脚120末端的一面可以设计为弧形面,以减少海床基100的下沉阻力。
3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配重单元140可以为可拆卸式配重块,而可拆卸式配重块可以包括配重主体141和配重固定件142。
34.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重主体141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重主体141的俯视图。
35.示例性的,配重主体141整体上可以为圆形、矩形等形状,不作具体限定。而配重主体141上可以设有侧槽151(侧槽151的深度可以达到配重主体141的平面中心),从而可以通过侧槽151将配重主体141套设在支脚120的杆体上,且配重块承载件承载配重主体141。
36.示例性的,配重固定件142则可以安装于配重主体141上,用于封闭侧槽151,从而保证配重主体141不从支脚120的杆体上滑脱。
37.因此,每个配重单元140为可拆卸式配重块,包括配重主体141和配重固定件142,配重主体141设有侧槽151,通过侧槽151将配重主体141套设在支脚120的杆体上,且配重块承载件承载配重主体141;配重固定件142安装于配重主体141上,用于封闭侧槽151。这样的方式可以便于配重单元140的安装于拆卸,同时也便于制造和运输,也能够保证配重单元140安装的稳定性。
38.在本实施例中,配重主体141可以包括多块配重子件1411,每块配重子件1411的同一位置均开设有尺寸一致的侧槽151。这样可以减少单个配重子件1411的重量,便于搬运和安装。
39.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重固定件142的示意图。
40.在本实施例中,每块配重子件1411的同一位置上均开设有尺寸一致的多边形通孔152,对应的,配重固定件142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杆1421和第二支杆1422。
41.第一支杆1421可以与侧槽151的尺寸一致,用于嵌入侧槽151内。
42.第二支杆1422可以与多边形通孔152的形状尺寸一致,用于插入每块配重子件1411的多边形通孔152中。在第二支杆1422插入多边形通孔152中时,第一支杆1421则嵌入侧槽151内以封闭侧槽151。这样可以通过多边形限制第二支杆1422的相对转动,从而使得嵌入侧槽151的第一支杆1421保持位置相对固定,完成对侧槽151的封闭,保证配重单元140的稳定安装。
43.在本实施例中,支脚120的数量可以为4,相邻两个支脚120之间间隔90
°
设置。当然,支脚120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数量,例如3(对应的,相邻两个支脚120之间间隔120
°
设置)、6(对应的,相邻两个支脚120之间间隔60
°
设置)等,此处不作限定。
44.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100,海床基100包括支架主体110和多个支脚120,支架主体110用于承载外部的监测设备;多个支脚120均匀布设于支架主体110的四周,每个支脚120上设有配重安装部130,用于安装配重单元140,每个支脚120的末端为尖刺形,用于插入水底的底质中。通过为每个支脚120安装配重单元140进行配重,可以利用重力带动海床基100沉降于底质上,而尖刺形的支脚120的末端可以稳稳插入底质中,从而使得整个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100的安装可以简单高效且可靠。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和多个支脚,所述支架主体用于承载外部的监测设备;多个支脚均匀布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四周,每个支脚上设有配重安装部,用于安装配重单元,每个支脚的末端为尖刺形,用于插入水底的底质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配重单元为50~100kg的水泥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安装部包括配重块承载件,所述每个所述配重单元为可拆卸式配重块,所述可拆卸式配重块包括配重主体和配重固定件,所述配重主体设有侧槽,通过所述侧槽将所述配重主体套设在所述支脚的杆体上,且所述配重块承载件承载所述配重主体;所述配重固定件安装于所述配重主体上,用于封闭所述侧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主体包括多块配重子件,每块配重子件的同一位置均开设有尺寸一致的侧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每块配重子件的同一位置上均开设有尺寸一致的多边形通孔,对应的,所述配重固定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侧槽的尺寸一致,用于嵌入所述侧槽内;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多边形通孔的形状尺寸一致,用于插入每块配重子件的多边形通孔中,其中,第二支杆插入所述多边形通孔中时,所述第一支杆嵌入所述侧槽内以封闭所述侧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的数量为4,相邻两个支脚之间间隔90
°
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海床基包括支架主体和多个支脚,支架主体用于承载外部的监测设备;多个支脚均匀布设于支架主体的四周,每个支脚上设有配重安装部,用于安装配重单元,每个支脚的末端为尖刺形,用于插入水底的底质中。通过为每个支脚安装配重单元进行配重,可以利用重力带动海床基沉降于底质上,而尖刺形的支脚的末端可以稳稳插入底质中,从而使得整个适用于深水原位监测的海床基的安装可以简单高效且可靠。的海床基的安装可以简单高效且可靠。的海床基的安装可以简单高效且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超 郎尚昆 张剑 徐步欣 陈石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0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