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车载充电装置包括散热基座和盖板,散热基座和盖板间连接多采用螺丝紧固,紧密排布,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3.1.组装费时,还增加成本;
4.2.需要预留螺丝安装法兰,占用充电机空间;
5.3.基座多为压铸件,压铸件内部不可避免会有气孔,而基座上需要为螺丝钻孔,钻孔时遇到气孔会使得螺丝的锁附力不足,且会导致整体气密性也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现有车载充电装置螺丝固定结构存在组装费时增加成本,占用空间,螺丝锁附力不足,整体气密性不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包括散热基座和盖板,在所述散热基座边沿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盖板压着密封圈盖置在散热基座上,在盖板边沿上设置有若干卡扣,在散热基座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对应的卡勾,卡扣扣合在卡勾上将盖板与散热基座相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卡扣式无螺丝固定结构,将散热基座与盖板进行扣合固定,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机器散热基座和盖板件的组装效率和紧固可靠性,且卡扣结构更容易进行拆卸,方便后期进行维护和更换部件。在盖板与散热基座之间设置密封圈,盖板通过压紧密封圈盖置在散热基座上,且无需对散热基座进行钻孔,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气密性。
8.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扣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第一弹臂连接在盖板边沿,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在第一弹臂前端且向下延伸,在第二弹臂上开设有扣孔,扣孔扣合在卡勾上。本方案中卡扣由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连接构成的l型结构,第一弹臂为水平设置,一端与盖板边沿连接,第一弹臂在竖直方向上能进行变形,第二弹臂则在水平方向上能进行变形。第二弹臂上开孔形成扣孔,用于扣在卡勾上。
9.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勾包括端面和连接在端面上下侧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侧面为倾斜状与散热基座侧壁过渡连接,下侧面为水平状与散热基座侧壁垂直相连。本方案中卡勾形成屋檐状,上侧面倾斜连接在散热基座侧壁与端面之间,卡扣在扣合过程中方便的沿着上侧面向外弹开,下侧面为水平面垂直与散热基座侧壁连接,卡扣在滑过端面后扣孔扣在卡勾上,扣孔下边沿扣牢在下侧面上。
10.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扣孔的下边沿端面为外凸的圆弧面。本方案中在扣孔下边沿端面设置成圆弧面即端面设置成圆角,使得扣孔下边沿能更好的滑入卡勾下侧面,同时也能减少卡扣内部应力集中,增加使用寿命。
11.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二弹臂前端内侧沿边缘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截面为三角形状,卡块表面从第二弹臂前端朝向散热基座侧倾斜设置。本方案中在第二弹臂前端内侧设置截面呈三角形状的卡块,卡块由第二弹臂前端向上逐渐增厚,卡块形成前端朝向散热基座侧倾斜的斜面。在卡扣进行扣合时卡块能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卡扣顺利扣合,在卡扣扣合在卡勾上后,卡块顶在散热基座侧面上,由于该卡块表面为倾斜状,在第二弹臂前端与散热基座之间形成一个可供手指插入的空间,便于操作者向外扳动卡扣,对盖板进行拆卸。
12.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弹臂前端向外翘起形成有扳动部。本方案中在第二弹臂前端外翘形成扳动部,在卡扣进行扣合时卡块能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卡扣顺利扣合,另外扳动部也方便使用者在对盖板拆卸时扳动卡扣。
13.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扣与盖板连接处两侧分别设有弹性槽。本方案在卡扣与盖板连接的根部两侧开槽,增加了卡扣形变性能。
14.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散热基座边沿端面的内侧开设有一圈凹沿,所述密封圈嵌入在凹沿内。本方案在边沿端面内侧开设凹沿,密封圈嵌入在凹沿内,盖板扣合后在盖板与凹沿侧壁之间形成密封,使得装置气密性更好。
15.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散热基座边沿端面上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密封圈嵌入在凹槽内,密封圈上部突出在凹槽外。本方案中在边沿的端面中间设置有凹槽,密封圈嵌入在凹槽内,且密封圈上部有一部分突出在凹槽外,这样在盖板扣合时能够挤压密封圈,使得密封性更好。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7.1. 采用卡扣式无螺丝固定结构,将散热基座与盖板进行扣合固定,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机器散热基座和盖板件的组装效率和紧固可靠性。
18.2. 卡扣结构更容易进行拆卸,方便后期进行维护和更换部件。
19.3. 在盖板与散热基座之间设置密封圈,盖板通过压紧密封圈盖置在散热基座上,且无需对散热基座进行钻孔,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气密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卡扣卡勾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扣合处的第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扣合处的第二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扣合处的第三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扣合处的第四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6.1-盖板
ꢀꢀ
2-散热基座
ꢀꢀ
3-密封圈
ꢀꢀ
4-pcb板组件
ꢀꢀ
5-卡扣
ꢀꢀ
6-卡勾
ꢀꢀ
101-第一弹臂
ꢀꢀ
102-第二弹臂
ꢀꢀ
103-下边沿
ꢀꢀ
104-扣孔
ꢀꢀ
105-卡块
ꢀꢀ
106-扳动部
ꢀꢀ
107-弹性槽
ꢀꢀ
201-上侧面
ꢀꢀ
202-下侧面
ꢀꢀ
203-端面
ꢀꢀ
204-凹沿
ꢀꢀ
20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28.实施例:
29.本实施例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散热基座2和盖板1,在散热基座边沿上设置有密封圈3,盖板压着密封圈盖置在散热基座上,在盖板边沿上设置有若干卡扣5,在散热基座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对应的卡勾6,卡扣扣合在卡勾上将盖板与散热基座相固定。本实施例中卡扣和卡勾组合设置有六对,在散热基座和盖板长边上分别均匀间隔设置有三对,为了使得连接更加紧固,在散热基座和盖板短边上也可以设置有一对。
30.如图2所示,卡扣5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臂102,第一弹臂连接在盖板1边沿,为了增加卡扣形变性能,第一弹臂根部两侧在盖板边沿上分别设有弹性槽107,第二弹臂连接在第一弹臂前端且向下延伸,在第二弹臂上开设有扣孔104,扣孔的下边沿103端面为外凸的圆弧面,扣孔扣合在卡勾6上。
31.如图3所示,卡勾6包括端面203和连接在端面上下侧的上侧面201和下侧面202,上侧面为倾斜状与散热基座侧壁过渡连接,下侧面为水平状与散热基座侧壁垂直相连。卡勾形成屋檐状,卡扣在滑过端面后扣孔扣在卡勾上,扣孔下边沿扣牢在下侧面上。
32.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对卡扣进行拆卸,第二弹臂102前端内侧沿边缘设置有卡块105,卡块截面为三角形状,卡块表面从第二弹臂前端朝向散热基座侧倾斜设置。在卡扣进行扣合时卡块能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卡扣顺利扣合,在卡扣扣合在卡勾上后,卡块顶在散热基座侧面上,由于该卡块表面为倾斜状,在第二弹臂前端与散热基座之间形成一个可供手指插入的空间,便于操作者向外扳动卡扣,对盖板进行拆卸。
33.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第二种结构来实现方便对卡扣进行拆卸,如图6所示,第二弹臂前端向外翘起形成有扳动部106。扳动部在卡扣进行扣合时卡块能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卡扣顺利扣合,另外扳动部也方便使用者在对盖板拆卸时扳动卡扣。
34.如图3所示,散热基座2边沿端面的内侧开设有一圈凹沿204,密封圈3嵌入在凹沿内。盖板扣合后在盖板与凹沿侧壁之间形成密封,使得装置气密性更好。
35.如图4所示,给出了密封圈设置的第二种结构,散热基座边沿端面上设有一圈凹槽205,密封圈3嵌入在凹槽内,且密封圈上部突出在凹槽外。在盖板扣合时能够挤压密封圈,使得密封性更好。
36.本实施例安装过程为:将盖板预放在散热基座上,用工装按压盖板,工装按压头压在盖板第一弹臂上,盖板向下运动,下压过程中第二弹臂顺着散热基座上卡勾上侧面斜面向外张开,直至散热基座边沿端面与盖板接触,工装押头机械下压,盖板整体不再向下运动,盖板第一弹臂弯曲变形,直至盖板卡扣扣孔下边沿端面超过卡勾下侧面,第二弹臂回弹到无变形状态,工装压头撤回,盖板第一弹臂失去压力回弹,但仍处于变形状态,通过改变卡扣第一弹臂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压力压合密封圈,达到在无螺丝锁附时盖板和散热基座之间的无间隙锁附。
3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8.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盖板、散热基座、密封圈、pcb板组件、卡扣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包括散热基座和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基座(2)边沿上设置有密封圈(3),所述盖板压着密封圈盖置在散热基座上,在盖板边沿上设置有若干卡扣(5),在散热基座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对应的卡勾(6),卡扣扣合在卡勾上将盖板与散热基座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扣(5)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臂(102),第一弹臂连接在盖板(1)边沿,所述第二弹臂连接在第一弹臂前端且向下延伸,在第二弹臂上开设有扣孔(104),扣孔扣合在卡勾(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勾(6)包括端面(203)和连接在端面上下侧的上侧面(201)和下侧面(202),上侧面为倾斜状与散热基座侧壁过渡连接,下侧面为水平状与散热基座侧壁垂直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扣孔(104)的下边沿(103)端面为外凸的圆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二弹臂(102)前端内侧沿边缘设置有卡块(105),所述卡块截面为三角形状,卡块表面从第二弹臂前端朝向散热基座侧倾斜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弹臂(102)前端向外翘起形成有扳动部(106)。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扣(5)与盖板(1)连接处两侧分别设有弹性槽(107)。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散热基座(2)边沿端面的内侧开设有一圈凹沿(204),所述密封圈嵌入在凹沿内。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散热基座(2)边沿端面上设有一圈凹槽(205),所述密封圈嵌入在凹槽内,密封圈上部突出在凹槽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扣式固定的车载充电装置。解决了现有车载充电装置螺丝固定结构存在组装费时增加成本,占用空间,螺丝锁附力不足,整体气密性不良的问题。装置包括散热基座和盖板,在散热基座边沿上设置有密封圈,盖板压着密封圈盖置在散热基座上,在盖板边沿上设置有若干卡扣,在散热基座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对应的卡勾,卡扣扣合在卡勾上将盖板与散热基座相固定。本实用新型将散热基座与盖板进行扣合固定,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机器散热基座和盖板件的组装效率和紧固可靠性。更容易进行拆卸,方便后期进行维护和更换部件。无需对散热基座进行钻孔,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气密性。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气密性。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气密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岩锋 张淑亭 陈宁池 王健 鲍秉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