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3d偏振膜的工艺技术,属于3d显示领域。
背景技术:
2.在3d显示中,核心关键指标在于3d左右串扰的均匀性,3d偏振技术无论立体技术、显示色彩还是佩戴的舒适性都要优于其他技术。目前市场上公开的3d偏振膜的主要工艺包括:左旋或者右旋偏光膜组成一组阵列,左旋或者右旋偏光膜组合1/2相位差补偿膜组成另一组阵列,两组阵列分别与助视眼镜左右匹配形成具有双眼视差的偏振图像,这种制作方式需要多种功能层反复贴合,具有多种粘结层,重复对位精度要求高,对位精度直接影响产品双眼舒适度。另一种就是通过左旋偏光片与右旋偏光片拼接组合形成,精度低、生产效率低下,也容易产生累计误差,3d舒适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制备3d偏振膜重复对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4.本发明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包括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和3d偏振膜形成部;
5.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左旋光基材输入部a-1、一号基底输入部a-2、一号衬底输入部a-3和一号基底回收部a-4,左旋光基材输入部a-1输出的左旋光基材与一号基底输入部a-2输出的一号基底通过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卷对卷覆合,覆合后由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等间距切割左旋光基材并剔除无效区域形成左旋光图案化基材,然后一号基底由一号基底回收部a-4同步回收,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异步转印至一号衬底输入部a-3输出的一号衬底上;
6.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右旋光基材输入部b-1、二号基底输入部b-2、二号衬底输入部b-3、二号基底回收部b-4、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和二号压合辊轮7-1;右旋光基材输入部b-1输出的左旋光基材与二号基底输入部b-2输出的二号基底通过二号压合辊轮7-1进行卷对卷覆合,覆合后由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等间距切割右旋光基材并剔除无效区域形成右旋光图案化基材,然后二号基底由二号基底回收部b-4同步回收,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异步转印至二号衬底输入部b-3输出的二号衬底上;
7.3d偏振膜形成部:三号压合辊轮12;转印至一号衬底的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和转印至二号衬底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同步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左旋光图案化基材与右旋光图案化基材相互压合形成左右旋光交替排布的偏振层,然后将一号衬底和二号衬底中粘性小的衬底剥离,形成3d偏振膜。
8.优选地,还包括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表面处理模具辊15、点胶机16、固化装置17、剥离机构18和3d偏振膜收卷装置20,
9.三号压合辊轮12输出的具有上下两层衬底的偏振层输入至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
和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之间,由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将粘性小的衬底剥离,然后由点胶机16对偏振层表面进行点胶进行防眩处理,再由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调节涂胶层厚度,偏振层的防眩表面由表面处理模具辊15经过固化装置17的uv光照固化,再经过剥离机构18剥离形成3d偏振膜,所述3d偏振膜由3d偏振膜收卷装置20收卷。
10.优选地,左旋光基材输入部a-1采用左旋光卷材装置4实现;一号基底输入部a-2由一号基底装置3输出一号基底经过四号导向轮3-1、五号导向轮3-2与左旋光基材一同进入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面覆合。
11.优选地,一号基底回收部a-4对左旋光图案化基材的一号基底进行剥离,剥离后的一号基底经二号纠偏辊轮2-2、三号导向轮2-1后再通过基底回收装置2进行回收;
12.一号衬底输入部a-3由一号衬底装置1先经过一号导向轮1-1,再经过一号纠偏辊轮1-2后再经由二号导向轮1-3进入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输出端位置,剥离一号基底后的左旋光图案化基材转印至一号衬底上。
13.优选地,右旋光基材输入部b-1采用右旋光卷材装置7实现;二号基底输入部b-2由二号基底装置8输出二号基底经过六号导向轮8-1、七号导向轮8-2与右旋光基材一同进入第二压合辊轮7-1进行面覆合。
14.优选地,二号基底回收部b-4对右旋光图案化基材的二号基底进行剥离,剥离后的二号基底经三号纠偏辊轮9-2、八号导向轮9-1后再通过基底回收装置9进行回收;
15.二号衬底输入部b-3由二号衬底装置10先经过九号导向轮10-1,再经过四号纠偏辊轮10-2后再经由十号导向轮10-3进入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输出端位置,剥离二号基底后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转印至二号衬底上。
16.优选地,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切刀工作位置点s3与三号压合辊轮12压合点s1之间的距离为d1,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切刀工作位置点s2与三号压合辊轮12压合点s1之间的距离为d2,距离d1、d2为沿基材走向的距离,当基材为直线时,距离d1、d2为直线距离;当基材为曲线时,距离d1、d2为曲线距离;且满足关系:距离d1、d2的差值为基材图案化时的切割宽度的整数倍。
17.优选地,还包括除尘装置5,除尘装置5用于对转印至二号衬底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进行除尘。
18.本发明还提供另一个技术方案:3d偏振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s1、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制备步骤:
20.a-a1.一号基底经过四号导向轮3-1、五号导向轮3-2与左旋光卷材一同进入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面覆合;
21.a-a2.覆合完成后在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进行图案化处理,等间距切割并剔除无效区域,然后在输出位置剥离一号基底,剥离后的一号基底经二号纠偏辊轮2-2、三号导向轮2-1通过基底回收装置2进行回收;
22.a-a3.在一号基底剥离过程中,一号衬底经一号导向轮1-1、一号纠偏辊轮1-2、二号导向轮1-3进入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
23.a-a4.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将剥离一号基底的、等间隙切断的左旋光卷材移印在一号衬底上并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
24.同步进行步骤s2:
25.s2、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制备步骤:
26.b-b1.二号基底经过六号导向轮8-1、七号导向轮8-2与右旋光卷材一同进入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面覆合;
27.b-b2.覆合完成后在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进行图案化处理,等间距切割并剔除无效区域,然后在输出位置剥离二号基底,剥离后的二号基底经三号纠偏辊轮9-2、八号导向轮9-1通过基底回收装置9进行回收;
28.b-b3.在二号基底剥离过程中,二号衬底经九号导向轮10-1,、四号纠偏辊轮10-2后、十号导向轮10-3进入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
29.b-b4.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将剥离二号基底的、等间隙切断的右旋光卷材移印在二号衬底上,再经由十一号导向轮21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
30.步骤s3、步骤s1输出的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和步骤s2输出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同步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处进行精密覆合,形成左右旋光交替排布的偏振层;
31.步骤s4、覆合完成后,对偏振层两侧衬底中粘性小的衬底进行剥离,并通过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进行回收;
32.步骤s5、剥离后表面通过点胶机16进行幅宽点胶,同时进入表面处理模具辊15处进行固化,所述的压合间隙通过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进行调节;
33.步骤s6、固化后通过剥离机构18将其从表面处理模具辊15剥离出来,再经过3d偏振膜收卷装置20进行卷收,完成整个3d膜的制备。
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5.(1)通过异步切刀将不同旋光材料卷对卷方式进行覆合得到匹配不同点距的3d偏振膜,整个制作流程简洁,表观效果很好,能够批量应用;
36.(2)卷对卷装置及配制相应的导向辊与纠偏辊,匹配精度更高,所要达到不同旋光材料在同一衬底完整嵌入的精度高,也便于后续表面处理工艺。
37.(3)所制备的材料层主要为不同旋光材料的组合成单层圆偏层+表面抗眩光层,材料覆合层更少,厚度更薄,3d显示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发明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实施方式一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是左旋光基材制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1.图4是右旋光基材制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2.a-1、左旋光基材输入部;a-2、一号基底输入部;a-3、一号衬底输入部;a-4、一号基底回收部;
43.b-1、右旋光基材输入部;b-2、二号基底输入部;b-3、二号衬底输入部;b-4、二号基底回收部;
44.1、一号衬底装置;1-1、一号导向轮;1-2、一号纠偏辊轮;1-3、二号导向轮;
45.2、基底回收装置;2-1、三号导向轮;2-2、二号纠偏辊轮;
46.3、一号基底装置;3-1、四号导向轮;3-2、五号导向轮;
47.4、左旋光卷材装置;4-1、一号压合辊轮;
48.5、除尘装置;
49.6、二号异步切刀机构;
50.7、右旋光卷材装置;7-1、二号压合辊轮;
51.8、二号基底装置;8-1、六号导向轮;8-2、七号导向轮;
52.9、基底回收装置;9-1、八号导向轮;9-2、三号纠偏辊轮;
53.10、二号衬底装置;10-1、九号导向轮;10-2、四号纠偏辊轮;10-3、十号导向轮;
54.11、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2、三号压合辊轮;13、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4、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5、表面处理模具辊;16、点胶机;17、固化装置;18、剥离机构;19、3d偏振膜;20、3d偏振膜收卷装置;21、十一号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55.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2~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包括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和3d偏振膜形成部;
56.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左旋光基材输入部a-1、一号基底输入部a-2、一号衬底输入部a-3和一号基底回收部a-4,左旋光基材输入部a-1输出的左旋光基材与一号基底输入部a-2输出的一号基底通过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卷对卷覆合,覆合后由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等间距切割左旋光基材并剔除无效区域形成左旋光图案化基材,然后一号基底由一号基底回收部a-4同步回收,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异步转印至一号衬底输入部a-3输出的一号衬底上;
57.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右旋光基材输入部b-1、二号基底输入部b-2、二号衬底输入部b-3、二号基底回收部b-4、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和二号压合辊轮7-1;右旋光基材输入部b-1输出的左旋光基材与二号基底输入部b-2输出的二号基底通过二号压合辊轮7-1进行卷对卷覆合,覆合后由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等间距切割右旋光基材并剔除无效区域形成右旋光图案化基材,然后二号基底由二号基底回收部b-4同步回收,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异步转印至二号衬底输入部b-3输出的二号衬底上;
58.3d偏振膜形成部:三号压合辊轮12;转印至一号衬底的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和转印至二号衬底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同步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左旋光图案化基材与右旋光图案化基材相互压合形成左右旋光交替排布的偏振层,然后将一号衬底和二号衬底中粘性小的衬底剥离,形成3d偏振膜。
59.本实施方式针对左右旋光对位的措施是同步制备并进行压合,使其在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时已确定好,进入后左右交替排布,对位效果好,精度高。
60.在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时左旋光图案化基材携带一号衬底,右旋光图案化基材携带二号衬底,四层共同压合,一号衬底和二号衬底的粘性不同,这样,可以在后续将粘性小的衬底剥离,剥离后,在左右旋光交替排布的偏振层点胶处理形成3d偏振膜19。
61.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表面处理模具辊15、点胶机16、固化装置17、剥离机构18和3d偏振膜收卷装置20,
62.三号压合辊轮12输出的具有上下两层衬底的偏振层输入至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和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之间,由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将粘性小的衬底剥离,然后由点胶机
16对偏振层表面进行点胶进行防眩处理,再由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调节涂胶层厚度,偏振层的防眩表面由表面处理模具辊15经过固化装置17的uv光照固化,再经过剥离机构18剥离形成3d偏振膜19,所述3d偏振膜19由3d偏振膜收卷装置20收卷。
63.不同旋光材料的组合成单层圆偏层,再在其表面形成抗眩光层,材料覆合层更少,厚度更薄,3d显示效果更佳。
64.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的间隙将胶水的厚度控制在间隙范围内,形成抗眩光层。
65.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或二作进一步说明,左旋光基材输入部a-1采用左旋光卷材装置4实现;一号基底输入部a-2由一号基底装置3输出一号基底经过四号导向轮3-1、五号导向轮3-2与左旋光基材一同进入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面覆合。
66.一号基底回收部a-4对左旋光图案化基材的一号基底进行剥离,剥离后的一号基底经二号纠偏辊轮2-2、三号导向轮2-1后再通过基底回收装置2进行回收;
67.一号衬底输入部a-3由一号衬底装置1先经过一号导向轮1-1,再经过一号纠偏辊轮1-2后再经由二号导向轮1-3进入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输出端位置,剥离一号基底后的左旋光图案化基材转印至一号衬底上。
68.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或二作进一步说明,右旋光基材输入部b-1采用右旋光卷材装置7实现;二号基底输入部b-2由二号基底装置8输出二号基底经过六号导向轮8-1、七号导向轮8-2与右旋光基材一同进入第二压合辊轮7-1进行面覆合。
69.二号基底回收部b-4对右旋光图案化基材的二号基底进行剥离,剥离后的二号基底经三号纠偏辊轮9-2、八号导向轮9-1后再通过基底回收装置9进行回收;
70.二号衬底输入部b-3由二号衬底装置10先经过九号导向轮10-1,再经过四号纠偏辊轮10-2后再经由十号导向轮10-3进入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输出端位置,剥离二号基底后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转印至二号衬底上。
71.进一步,还包括除尘装置5,除尘装置5用于对转印至二号衬底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进行除尘。除尘后再与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复合。
72.具体实施方式五: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切刀工作位置点s3与三号压合辊轮12压合点s1之间的距离为d1,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切刀工作位置点s2与三号压合辊轮12压合点s1之间的距离为d2,距离d1、d2为沿基材走向的距离,当基材为直线时,距离d1、d2为直线距离;当基材为曲线时,距离d1、d2为曲线距离;且满足关系:距离d1、d2的差值为基材图案化时的切割宽度的整数倍。
73.本实施方式限定的方案是为了让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和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对齐,能恰好交替排布,排布精度高。
74.具体实施方式六:下面结合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5.s1、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制备步骤:
76.a-a1.一号基底经过四号导向轮3-1、五号导向轮3-2与左旋光卷材一同进入一号
压合辊轮4-1进行面覆合;
77.a-a2.覆合完成后在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进行图案化处理,等间距切割并剔除无效区域,然后在输出位置剥离一号基底,剥离后的一号基底经二号纠偏辊轮2-2、三号导向轮2-1通过基底回收装置2进行回收;
78.a-a3.在一号基底剥离过程中,一号衬底经一号导向轮1-1、一号纠偏辊轮1-2、二号导向轮1-3进入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
79.a-a4.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将剥离一号基底的、等间隙切断的左旋光卷材移印在一号衬底上并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
80.同步进行步骤s2:
81.s2、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制备步骤:
82.b-b1.二号基底经过六号导向轮8-1、七号导向轮8-2与右旋光卷材一同进入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面覆合;
83.b-b2.覆合完成后在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进行图案化处理,等间距切割并剔除无效区域,然后在输出位置剥离二号基底,剥离后的二号基底经三号纠偏辊轮9-2、八号导向轮9-1通过基底回收装置9进行回收;
84.b-b3.在二号基底剥离过程中,二号衬底经九号导向轮10-1,、四号纠偏辊轮10-2后、十号导向轮10-3进入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
85.b-b4.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将剥离二号基底的、等间隙切断的右旋光卷材移印在二号衬底上,再经由十一号导向轮21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
86.步骤s3、步骤s1输出的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和步骤s2输出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同步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处进行精密覆合,形成左右旋光交替排布的偏振层;
87.步骤s4、覆合完成后,对偏振层两侧衬底中粘性小的衬底进行剥离,并通过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进行回收;
88.步骤s5、剥离后表面通过点胶机16进行幅宽点胶,同时进入表面处理模具辊15处进行固化,所述的压合间隙通过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进行调节;
89.步骤s6、固化后通过剥离机构18将其从表面处理模具辊15剥离出来,再经过3d偏振膜收卷装置20进行卷收,完成整个3d膜的制备。
技术特征:
1.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和3d偏振膜形成部;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左旋光基材输入部(a-1)、一号基底输入部(a-2)、一号衬底输入部(a-3)和一号基底回收部(a-4),左旋光基材输入部(a-1)输出的左旋光基材与一号基底输入部(a-2)输出的一号基底通过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卷对卷覆合,覆合后由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等间距切割左旋光基材并剔除无效区域形成左旋光图案化基材,然后一号基底由一号基底回收部(a-4)同步回收,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异步转印至一号衬底输入部(a-3)输出的一号衬底上;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右旋光基材输入部(b-1)、二号基底输入部(b-2)、二号衬底输入部(b-3)、二号基底回收部(b-4)、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和二号压合辊轮(7-1);右旋光基材输入部(b-1)输出的左旋光基材与二号基底输入部(b-2)输出的二号基底通过二号压合辊轮(7-1)进行卷对卷覆合,覆合后由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等间距切割右旋光基材并剔除无效区域形成右旋光图案化基材,然后二号基底由二号基底回收部(b-4)同步回收,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异步转印至二号衬底输入部(b-3)输出的二号衬底上;3d偏振膜形成部:三号压合辊轮(12);转印至一号衬底的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和转印至二号衬底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同步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左旋光图案化基材与右旋光图案化基材相互压合形成左右旋光交替排布的偏振层,然后将一号衬底和二号衬底中粘性小的衬底剥离,形成3d偏振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表面处理模具辊(15)、点胶机(16)、固化装置(17)、剥离机构(18)和3d偏振膜收卷装置(20),三号压合辊轮(12)输出的具有上下两层衬底的偏振层输入至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和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之间,由三号衬底回收装置(14)将粘性小的衬底剥离,然后由点胶机(16)对偏振层表面进行点胶进行防眩处理,再由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调节涂胶层厚度,偏振层的防眩表面由表面处理模具辊(15)经过固化装置(17)的uv光照固化,再经过剥离机构(18)剥离形成3d偏振膜,所述3d偏振膜由3d偏振膜收卷装置(20)收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旋光基材输入部(a-1)采用左旋光卷材装置(4)实现;一号基底输入部(a-2)由一号基底装置(3)输出一号基底经过四号导向轮(3-1)、五号导向轮(3-2)与左旋光基材一同进入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面覆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号基底回收部(a-4)对左旋光图案化基材的一号基底进行剥离,剥离后的一号基底经二号纠偏辊轮(2-2)、三号导向轮(2-1)后再通过基底回收装置(2)进行回收;一号衬底输入部(a-3)由一号衬底装置(1)先经过一号导向轮(1-1),再经过一号纠偏辊轮(1-2)后再经由二号导向轮(1-3)进入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输出端位置,剥离一号基底后的左旋光图案化基材转印至一号衬底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右旋光基材输入部(b-1)采用右旋光卷材装置(7)实现;二号基底输入部(b-2)由二号基底装置(8)输出二号基底经过六号导向轮(8-1)、七号导向轮(8-2)与右旋光基材一同进入二号压合辊轮(7-1)进行面
覆合。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二号基底回收部(b-4)对右旋光图案化基材的二号基底进行剥离,剥离后的二号基底经三号纠偏辊轮(9-2)、八号导向轮(9-1)后再通过基底回收装置(9)进行回收;二号衬底输入部(b-3)由二号衬底装置(10)先经过九号导向轮(10-1),再经过四号纠偏辊轮(10-2)后再经由十号导向轮(10-3)进入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输出端位置,剥离二号基底后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转印至二号衬底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切刀工作位置点s3与三号压合辊轮(12)压合点s1之间的距离为d1,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切刀工作位置点s2与三号压合辊轮(12)压合点s1之间的距离为d2,距离d1、d2为沿基材走向的距离,当基材为直线时,距离d1、d2为直线距离;当基材为曲线时,距离d1、d2为曲线距离;且满足关系:距离d1、d2的差值为基材图案化时的切割宽度的整数倍。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装置(5),除尘装置(5)用于对转印至二号衬底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进行除尘。9.3d偏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制备步骤:a-a1.一号基底经过四号导向轮(3-1)、五号导向轮(3-2)与左旋光卷材一同进入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面覆合;a-a2.覆合完成后在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进行图案化处理,等间距切割并剔除无效区域,然后在输出位置剥离一号基底,剥离后的一号基底经二号纠偏辊轮(2-2)、三号导向轮(2-1)通过基底回收装置(2)进行回收;a-a3.在一号基底剥离过程中,一号衬底经一号导向轮(1-1)、一号纠偏辊轮(1-2)、二号导向轮(1-3)进入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a-a4.一号异步切刀机构(11)将剥离一号基底的、等间隙切断的左旋光卷材移印在一号衬底上并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同步进行步骤s2:s2、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制备步骤:b-b1.二号基底经过六号导向轮(8-1)、七号导向轮(8-2)与右旋光卷材一同进入一号压合辊轮(4-1)进行面覆合;b-b2.覆合完成后在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进行图案化处理,等间距切割并剔除无效区域,然后在输出位置剥离二号基底,剥离后的二号基底经三号纠偏辊轮(9-2)、八号导向轮(9-1)通过基底回收装置(9)进行回收;b-b3.在二号基底剥离过程中,二号衬底经九号导向轮(10-1),、四号纠偏辊轮(10-2)后、十号导向轮(10-3)进入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b-b4.二号异步切刀机构(6)将剥离二号基底的、等间隙切断的右旋光卷材移印在二号衬底上,再经由十一号导向轮(21)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步骤s3、步骤s1输出的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和步骤s2输出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同步进入三号压合辊轮(12)处进行精密覆合,形成左右旋光交替排布的偏振层;步骤s4、覆合完成后,对偏振层两侧衬底中粘性小的衬底进行剥离,并通过三号衬底回
收装置(14)进行回收;步骤s5、剥离后表面通过点胶机(16)进行幅宽点胶,同时进入表面处理模具辊(15)处进行固化,所述的压合间隙通过压合间隙传动辊轮(13)进行调节;步骤s6、固化后通过剥离机构(18)将其从表面处理模具辊(15)剥离出来,再经过3d偏振膜收卷装置(20)进行卷收,完成整个3d膜的制备。
技术总结
3D偏振膜的制备装置及方法,属于3D显示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制备3D偏振膜重复对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和3D偏振膜形成部;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制备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并异步转印至一号衬底输入部输出的一号衬底上;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形成部:制备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并异步转印至二号衬底输入部输出的二号衬底上;3D偏振膜形成部:第三压合辊轮;转印至一号衬底的左旋光图案化基材和转印至二号衬底的右旋光图案化基材同步进入第三压合辊轮,左旋光图案化基材与右旋光图案化基材相互压合形成左右旋光交替排布的偏振层,然后将一号衬底和二号衬底中粘性小的衬底剥离,形成3D偏振膜。形成3D偏振膜。形成3D偏振膜。
技术研发人员:孙宝铎 董家亮 鲜成波 王华波 顾开宇 杨枫 魏厚伟 韩岩辉 洪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