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

专利查询2023-3-4  125



1.本发明涉及气力混合输送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粉体物料输送领域,有很多利用气力输送的方式进行输送,气力输送是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粉粒状物料,是流态化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现有的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一般是对一种粉体物料进行气力输送,在对两种粉体物料进行混合输送时,需要先对两种粉料进行混合,然后再对其混合后的物料进行输送,且在对粉体物料进行输送时,不能对装置内的粉体物料进行搅拌,容易使粉体物料沾附在装置的内壁,造成粉体物料的浪费,而且易造成粉体物料的堆积,影响输送的效率,所以亟于制作一种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用于两种粉体物料的搅拌混合及气力输送。
4.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5.一种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
6.所述底板的上侧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的下端,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物料桶的一侧下端,两个所述物料桶的上侧一端分别固定连接v形板的下侧,所述v形板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u形板的下侧,所述u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皮带轮的中心处,所述主皮带轮的下侧中心处固定连接圆杆的上端端部,所述圆杆的上端穿过并活动连接在所述v形板的中部,所述主皮带轮分别通过皮带与对应的皮带轮相连接;
7.两个所述皮带轮的下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转杆的上端端部,两个所述转杆的上端分别穿过并活动连接在所述v形板的两端中部,两个所述转杆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物料桶内,两个所述转杆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搅拌杆的一端,每个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刮板的上侧中部,每个所述刮板的下侧分别贴合对应的所述物料桶的内壁下侧;
8.所述圆杆的下端穿过并活动连接在方板的中部,所述方板的下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壳体的上侧两端边缘处,所述圆杆的下端端部固定连接l形转杆的一端,所述l形转杆的圆轴端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槽设置在连板的端部,所述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形板的内侧中部,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转板的两端,所述弧形转板设置在所述弧形壳体内,所述弧形转板分别设有两个储料孔;
9.所述弧形壳体的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通出料阀的一端,两个所述出料阀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通出料管的下端,两个所述出料管的上端分别固定连通对应的所述物料桶的下
侧中部开口处。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弧形壳体的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通两个进气管的下端。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进气管的上端分别固定连通y形管的上侧横管的下侧。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y形管的下侧横管分别固定连通两个出气管的下端。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出气管的上端分别固定连通所述弧形壳体的下侧两端。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y形管的下侧横管的端部固定连通输送管的一端。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弧形壳体的下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竖板的上端。
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竖板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上侧中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8.1、本装置可以实现由于弧形挡板带动对应的储料孔往复移动,使两个储料孔不间歇的进行交替移动,使两个物料桶内的粉体物料被交替输送到输送管内,在输送管内被混合进行输送,完成粉体物料的气力输送。
19.2、本装置可以实现每个搅拌杆分别对物料桶内的粉体物料进行搅拌,同时每个搅拌杆分别带动对应的刮板转动,使每个刮板对沾附在物料桶内壁的粉体物料进行刮除,有效防止粉体物料的堆积在物料桶的底部,造成堵塞。
20.3、本装置可以实现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实现两种粉体物料的输送。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3.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24.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25.图5为本发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26.图6为本发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四。
27.图7为本发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五。
28.图8为本发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六。
29.图9为本发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七。
30.图10为本发明的物料桶2剖切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31.图11为本发明的弧形壳体6剖切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32.图中:1、输送管,2、物料桶,3、支撑板,4、底板,6、弧形壳体,7、y形管,8、转杆,9、v形板,10、皮带轮,11、皮带,12、u形板,13、电机,14、搅拌杆,15、刮板,16、储料孔,17、弧形转板,18、弧形板,19、圆杆,20、l形转杆,22、竖板,23、方板,24、滑槽,25、连板,26、出气管,27、
进气管,28、出料阀,29、主皮带轮,30、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34.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包括底板4,
35.所述底板4的上侧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3的下端,两个所述支撑板3的一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物料桶2的一侧下端,两个所述物料桶2的上侧一端分别固定连接v形板9的下侧,所述v形板9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u形板12的下侧,所述u形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皮带轮29的中心处,所述主皮带轮29的下侧中心处固定连接圆杆19的上端端部,所述圆杆19的上端穿过并活动连接在所述v形板9的中部,所述主皮带轮29分别通过皮带11与对应的皮带轮10相连接;
36.两个所述皮带轮10的下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转杆8的上端端部,两个所述转杆8的上端分别穿过并活动连接在所述v形板9的两端中部,两个所述转杆8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物料桶2内,两个所述转杆8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搅拌杆14的一端,每个所述搅拌杆1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刮板15的上侧中部,每个所述刮板15的下侧分别贴合对应的所述物料桶2的内壁下侧;
37.所述圆杆19的下端穿过并活动连接在方板23的中部,所述方板23的下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壳体6的上侧两端边缘处,所述圆杆19的下端端部固定连接l形转杆20的一端,所述l形转杆20的圆轴端设置在滑槽24内,所述滑槽24设置在连板25的端部,所述连板2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形板18的内侧中部,所述弧形板1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转板17的两端,所述弧形转板17设置在所述弧形壳体6内,所述弧形转板17分别设有两个储料孔16;
38.所述弧形壳体6的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通出料阀28的一端,两个所述出料阀2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通出料管30的下端,两个所述出料管30的上端分别固定连通对应的所述物料桶2的下侧中部开口处。
39.所述弧形壳体6的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通两个进气管27的下端。
40.两个所述进气管27的上端分别固定连通y形管7的上侧横管的下侧。
41.所述y形管7的下侧横管分别固定连通两个出气管26的下端。
42.两个所述出气管26的上端分别固定连通所述弧形壳体6的下侧两端。
43.所述y形管7的下侧横管的端部固定连通输送管1的一端。
44.所述弧形壳体6的下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竖板22的上端。
45.两个所述竖板2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4的上侧中部。
46.本发明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工作人员把y形管7的一端与外设气泵相连接,并打开外设气泵的开关,接着把输送管1的一端与外设盛放装置相连接,然后工作人员打开电机13,使装置运作,并把两种粉体物料分别倒入对应的物料桶2内,打开电机13带动主皮带轮29转动,主皮带轮29通过皮带11带动两个皮带轮10转动,两个皮带轮10分别带动对应的转杆8转动,两个转杆8分别带动对应的搅拌杆14转动,使每个搅拌杆14分别对物料桶2内的粉体物料进行搅拌,同时每个搅拌杆14分别带动对应的刮板15转动,使每个刮
板15对沾附在物料桶2内壁的粉体物料进行刮除,有效防止粉体物料的堆积在物料桶2的底部,造成堵塞,同时主皮带轮29带动圆杆19转动,圆杆19带动l形转杆20的轴杆在滑槽24内转动,同时l形转杆20的轴杆带动滑槽24往复摆动,滑槽24带动连板25往复摆动,连板25带动弧形板18往复转动,弧形板18带动弧形转板17在弧形壳体6内往复转动,弧形转板17分别带动对应的储料孔16往复移动,当对应的一个储料孔16移动到与对应的一个出料阀28相对应时,此时对应的一个物料桶2内的粉体物料依次通过对应的一个出料管30进入到对应的一个出料阀28、对应的一个储料孔16内,同时对应的相邻一个进气管27被弧形转板17阻挡,当对应的一个盛满物料的储料孔16往回转动移动至对应的一个进气管27下侧时,使对应的一个储料孔16内的粉体物料被外设气泵的气体,依次通过y形管7的上侧横管吹入到对应的一个进气管27、对应的一个出气管26、y形管7的下侧横管、输送管1、外设盛放装置内,此时对应的另一个储料孔16移动到对应的另一个出料阀28的下侧,此时对应的另一个物料桶2内的粉体物料依次通过对应的另一个出料管30进入到对应的另一个出料阀28、对应的另一个储料孔16内,同时对应的另一个进气管27被弧形转板17阻挡,当对应的另一个储料孔16往回转动时,使对应的另一个被阻挡的进气管27打开,使对应的另一个储料孔16移动到与对应的另一个进气管27、对应的另一个出气管26相对应,使对应的另一个储料孔16内的粉体物料被外设气泵的气体依次通过y形管7的上侧横管吹入到对应的一个进气管27、对应的另一个出气管26、y形管7的下侧横管、输送管1、外设盛放装置内,由于弧形挡板17带动对应的储料孔16往复移动,使两个储料孔16不间歇的进行交替移动,使两个物料桶2内的粉体物料被交替输送到输送管1内,在输送管1内被混合进行输送,完成粉体物料的气力输送,当粉体物料被气力输送完毕之后,关闭电机13及外设气泵即可。
47.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包括底板(4),其特征是:所述底板(4)的上侧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3)的下端,两个所述支撑板(3)的一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物料桶(2)的一侧下端,两个所述物料桶(2)的上侧一端分别固定连接v形板(9)的下侧,所述v形板(9)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u形板(12)的下侧,所述u形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皮带轮(29)的中心处,所述主皮带轮(29)的下侧中心处固定连接圆杆(19)的上端端部,所述圆杆(19)的上端穿过并活动连接在所述v形板(9)的中部,所述主皮带轮(29)分别通过皮带(11)与对应的皮带轮(10)相连接;两个所述皮带轮(10)的下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转杆(8)的上端端部,两个所述转杆(8)的上端分别穿过并活动连接在所述v形板(9)的两端中部,两个所述转杆(8)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物料桶(2)内,两个所述转杆(8)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搅拌杆(14)的一端,每个所述搅拌杆(1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刮板(15)的上侧中部,每个所述刮板(15)的下侧分别贴合对应的所述物料桶(2)的内壁下侧;所述圆杆(19)的下端穿过并活动连接在方板(23)的中部,所述方板(23)的下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壳体(6)的上侧两端边缘处,所述圆杆(19)的下端端部固定连接l形转杆(20)的一端,所述l形转杆(20)的圆轴端设置在滑槽(24)内,所述滑槽(24)设置在连板(25)的端部,所述连板(2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形板(18)的内侧中部,所述弧形板(1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转板(17)的两端,所述弧形转板(17)设置在所述弧形壳体(6)内,所述弧形转板(17)分别设有两个储料孔(16);所述弧形壳体(6)的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通出料阀(28)的一端,两个所述出料阀(2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通出料管(30)的下端,两个所述出料管(30)的上端分别固定连通对应的所述物料桶(2)的下侧中部开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壳体(6)的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通两个进气管(27)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进气管(27)的上端分别固定连通y形管(7)的上侧横管的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y形管(7)的下侧横管分别固定连通两个出气管(26)的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出气管(26)的上端分别固定连通所述弧形壳体(6)的下侧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y形管(7)的下侧横管的端部固定连通输送管(1)的一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壳体(6)的下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竖板(22)的上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竖板(2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4)的上侧中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的下端,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物料桶的一侧下端,两个所述物料桶的上侧一端分别固定连接V形板的下侧,所述V形板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U形板的下侧,所述U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电机,本发明涉及气力混合输送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粉体物料气力混合输送装置。本装置可以实现由于弧形挡板带动对应的储料孔往复移动,使两个储料孔不间歇的进行交替移动,使两个物料桶内的粉体物料被交替输送到输送管内,在输送管内被混合进行输送,完成粉体物料的气力输送。力输送。力输送。


技术研发人员:段广彬 刘宗明 钟文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2.2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