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5-6  117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2.显示技术发展至今,驱动芯片、柔性电路板等驱动器件所在的一侧依然会占用较大的边框空间。为了提高屏占比,在设计显示面板时,大多选择将驱动芯片、柔性电路板等驱动器件所在的一侧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面,以达到窄边框的目的。这种设计势必会形成一个弯折区,由于弯折区的特殊性,传统的走线设计一般都会在弯折区两侧进行换线,换线至中性层走线以防止断线。但是,随着显示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膜层数量越来越多,边框尺寸不断压缩,在弯折区两侧通过打孔的方式进行换线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
3.现有技术通常将触控层设置在封装层之上,将触控走线在弯折区两侧分别通过换线孔进行换线,在弯折区利用阵列层进行走线,在非弯折区利用触控层进行走线。这种设计首先需要将触控层的触控走线通过换线孔换线到阵列层,再从阵列层通过换线孔换到触控层。其中,换线孔的位置、大小均会影响显示区的封装效果以及信号的导通。在边框不断压缩的设计趋势下,封装层势必会盖到显示区靠近弯折区一侧的换线孔,造成换线不良,导致此处封装效果和导通效果无法兼顾。故,有必要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触控走线在弯折区需要通过换线孔换线,导致封装效果和信号的导通效果无法兼顾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弯折区以及绑定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连续的触控走线,多个所述触控走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弯折区,并且跨过所述弯折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6.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在所述弯折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和有机膜层组,所述有机膜层组位于所述柔性衬底上;其中,多个所述触控走线位于所述有机膜层组上,多个所述触控走线远离所述有机膜层组的一侧覆盖有保护层。
7.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层之间;其中,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俯视图方向上,位于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弯折区的一侧的所述触控走线的宽度大于位于所述封装层上的所述触控走线的宽度。
8.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层之间;其中,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弯折区的一侧设置有垫高层,所述垫高层靠近所述触控层的一侧具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接触,所述缓冲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有机膜层组远离所述柔性衬底的一侧表面接触。
9.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垫高层的材料为非导电材料。
10.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垫高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垫高层包括多个绝缘设置的垫高部,一个所述垫高部与一个所述触控走线对应设置。
11.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多个所述触控走线包括多个第一触控走线和多个第二触控走线,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异层设置。
12.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在所述弯折区内,每一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每一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之间。
13.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在所述弯折区内,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其中,所述绝缘层远离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一侧具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凹槽内。
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的显示模组,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组合为一体。
15.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弯折区以及绑定区,弯折区位于显示区和绑定区之间;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层,触控层位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触控层包括多个连续的触控走线,多个触控走线从显示区延伸至弯折区,并且跨过弯折区延伸至绑定区;本发明通过取消换线孔,将触控走线采用弯折区不换线,直接从显示区延伸至弯折区,并且跨过弯折区延伸至绑定区,可以避免换线孔被封装层盖住造成换线不良,提高封装可靠性,减小工艺难度,封装层也可以进一步向弯折区靠近,而不用顾及换线孔导通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屏占比,实现窄边框设计。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1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剖面图。
1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侧视图。
2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区的另一显示模组的剖面图。
2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区的又一显示模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附图中,为了清晰及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中绘示的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并未按照比例。
23.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俯视图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剖面图,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a1、弯折区a2以及绑定区a3,所述弯折区a2位于所述显示区a1和所述绑定区a3之间;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和触控层20,所述触控层2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所述触控层20包括多个连续
的触控走线201,多个所述触控走线201从所述显示区a1延伸至所述弯折区a2,并且跨过所述弯折区a2延伸至所述绑定区a3。
24.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显示模组展平状态的示意图,将绑定区a3通过弯折区a2弯折至显示区a1的背面,可以缩小显示模组的边框。其中,显示区a1包括显示面板10的发光区a11和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a12。
25.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a1的封装层30,所述封装层3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和所述触控层20之间。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0为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层(图未示),空气中的水蒸气或氧气入侵到有机发光层中,容易造成发光材料老化或显示不良,因此,需要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设置所述封装层30以防止空气中的水氧入侵。其中,所述封装层30的封装边界位于所述边框区a12中。
2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控层20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a1内的多个触控电极202(如图3),多个触控电极202通过多个所述触控走线201与位于绑定区a3的柔性电路板40电性连接,多个所述触控走线201用于传输触控电信号。
27.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在边框区打孔,将位于发光区a11的触控走线201通过换线孔换线至显示面板10的阵列层,然后通过阵列层走线,跨过弯折区a2后再通过换线孔换线至触控层20,以避免断线,但在边框区a12不断压缩的设计趋势下,封装层30势必会盖到边框区a12的换线孔,造成换线不良,导致此处封装效果和导通效果无法兼顾。本发明通过取消换线孔,将触控走线201采用弯折区a2不换线,直接从显示区a1延伸至弯折区a2,并且跨过弯折区a2延伸至绑定区a3,可以避免换线孔被封装层30盖住造成换线不良,提高封装可靠性,减小工艺难度;当边框区a12被进一步压缩时,封装层30也可以进一步向弯折区a2靠近,而不用顾及换线孔导通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屏占比,实现窄边框设计,还能适用于全面屏产品。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边框区a12和绑定区a3的换线孔都取消,在显示区a1、弯折区a2以及绑定区a3都采用触控层20走线,通过在绑定区a3设置柔性电路板40对触控走线201进行绑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绑定区a3的换线孔保留,仅取消边框区a12的换线孔,触控走线201在弯折区a2不换线,跨过弯折区a2后在绑定区a3进行换线,从触控层20换线至显示面板10的阵列层,与显示面板10共用一个驱动芯片,触控层20不用额外设置驱动芯片,即可以节省一个驱动芯片。
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取消换线孔的方案不仅仅适用于触控走线201,还可以适用于位于封装层30上的其他金属导电层(图未示)。其中,触控走线201和其他位于封装层30上的金属导电层可以通过所述弯折区a2的任意位置连接显示区a1和绑定区a3,所述触控走线201和其他位于封装层30上的所述金属导电层在所述弯折区a2内交替设置。
3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201为柔软材质的金属,例如钛、铝等,可以减小弯折断线的风险。
31.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弯折区a2内,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柔性衬底101和有机膜层组102,所述有机膜层组102位于所述柔性衬底101上;其中,多个所述触控走线201位于所述有机膜层组102上,多个所述触控走线201远离所述有机膜层组102的一侧覆盖有保护层5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在多个触控走线201上覆盖保护层50,可以防止触控走线201被刮伤,降低弯折区a2断线的风险。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保护层50完全覆盖
触控走线201与触控走线201之间的缝隙。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层50还可以包括多个保护子层(图未示),其中,一个保护子层对应覆盖一个触控走线201。
32.继续参阅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俯视图方向上,位于所述封装层30靠近所述弯折区a2的一侧的所述触控走线201的宽度大于位于所述封装层30上的所述触控走线201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封装层30的封装边界位于边框区a12内,即边框区a12靠近发光区a11的一侧有封装层30,边框区a12靠近弯折区a2的一侧没有封装层30,因此,封装层30的封装边界处会存在一个段差,本实施例通过将位于所述封装层30靠近所述弯折区a2的一侧的所述触控走线201的宽度设置为大于位于所述封装层30上的所述触控走线201的宽度,使得封装层30的封装边界的段差处的触控走线201加宽,以减小段差,降低断线风险。
33.在一种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封装层30靠近所述弯折区a2的一侧的所述触控走线201可采用之字形走线,以减小段差,降低断线风险。
34.接下来,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侧视图,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a1、弯折区a2以及绑定区a3,所述弯折区a2位于所述显示区a1和所述绑定区a3之间。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和触控层20,所述触控层2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所述触控层2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202和多个连续的触控走线201,多个所述触控走线201从所述显示区a1延伸至所述弯折区a2,并且跨过所述弯折区a2延伸至所述绑定区a3。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a1的封装层30,所述封装层3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和所述触控层20之间;其中,所述封装层30靠近所述弯折区a2的一侧设置有垫高层60,所述垫高层60靠近所述触控层20的一侧具有缓冲结构70,所述缓冲结构70的一端与所述封装层3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接触,所述缓冲结构70的另一端与所述有机膜层组102远离所述柔性衬底101的一侧表面接触。
35.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封装层30的封装边界靠近弯折区a2的一侧存在一个段差,存在断线风险,本实施例通过在封装层30靠近弯折区a2的一侧设置垫高层60,垫高层60靠近触控层20的一侧具有缓冲结构70,所述缓冲结构70连接封装层30的上表面和有机膜层组102的上表面,触控走线201在经过封装层30的封装边界处的段差时,由于缓冲结构70的作用,使得段差的坡度变得更平缓,因此可以降低断线的风险。在图3中,所述缓冲结构70为一个斜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70还可以为一个弧面。
3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垫高层60的材料为非导电材料。具体的,所述垫高层60可以与显示区a1的支撑柱ps(图未示)一同制备,由于所述垫高层60为非导电材料,因此,不会对触控走线201的电信号造成干扰,也不会发生短路,因此,无需进行图案化。
37.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垫高层60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垫高层60包括多个绝缘设置的垫高部61,一个所述垫高部61与一个所述触控走线201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当垫高层60采用导电材料形成时,为避免触控走线201之间发生信号短路,因此,本实施例将垫高层60分为多个绝缘设置的垫高部61,一个垫高部61对应一个触控走线201设置,使得触控走线201在纵向上加宽,可以填补封装层30的封装边界造成的段差,减小断线的风险。
38.接下来,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区的另一显示模组的剖面图,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a1、弯折区a2以及绑定区a3,所述弯折区a2位于所述显示区a1和所述绑定区a3之间;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
面板10的出光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连续的触控走线201,多个所述触控走线201从所述显示区a1延伸至所述弯折区a2,并且跨过所述弯折区a2延伸至所述绑定区a3。
39.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控走线201包括多个第一触控走线2011和多个第二触控走线2012,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011与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012异层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触控走线201分两层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走线201还可以分为三层、四层及以上设置。
40.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弯折区a2内,每一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011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012之间;每一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012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01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触控走线201分为第一触控走线2011和第二触控走线2012,且第一触控走线2011和第二触控走线2012交替设置,可以平衡第一触控走线2011和第二触控走线2012之间的弯折应力,避免触控走线201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应力过大造成的断线。
41.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弯折区a2内,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011与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0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80。
42.接下来,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区的又一显示模组的剖面图,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a1、弯折区a2以及绑定区a3,所述弯折区a2位于所述显示区a1和所述绑定区a3之间;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连续的触控走线201,多个所述触控走线201从所述显示区a1延伸至所述弯折区a2,并且跨过所述弯折区a2延伸至所述绑定区a3。
4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控走线201包括多个第一触控走线2011和多个第二触控走线2012,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011与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012异层设置。在所述弯折区a2内,每一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011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012之间;每一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012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011之间。
44.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弯折区a2内,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011与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0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80,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011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012之间;其中,所述绝缘层80远离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011的一侧具有多个凹槽90,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012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凹槽90内。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在绝缘层80远离第一触控走线2011的一侧设置凹槽90,将第二触控走线2012设置在凹槽90内,不仅可以平衡第一触控走线2011和第二触控走线2012之间的弯折应力,还可以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使显示模组更加轻薄。
4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的显示模组,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组合为一体。所述显示模组的基本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5及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机、数码相机、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46.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弯折区以及绑定区,弯折区位于显示区和绑定区之间;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层,触控层位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触控层包括多个连续的触控走线,多个触控走线从显示区延伸至弯折区,并且跨过弯折区延伸至绑定区;本发明通过取消换线孔,将触控走线采用弯折区不换线,直接从显示区延伸至弯折区,并且跨过弯折区延伸至绑定区,可以避免换线孔被封装层盖住造成换
线不良,提高封装可靠性,减小工艺难度,封装层也可以进一步向弯折区靠近,而不用顾及换线孔导通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屏占比,实现窄边框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触控走线在弯折区需要通过换线孔换线,导致封装效果和信号的导通效果无法兼顾的技术问题。
47.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弯折区以及绑定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连续的触控走线,多个所述触控走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弯折区,并且跨过所述弯折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和有机膜层组,所述有机膜层组位于所述柔性衬底上;其中,多个所述触控走线位于所述有机膜层组上,多个所述触控走线远离所述有机膜层组的一侧覆盖有保护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层之间;其中,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俯视图方向上,位于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弯折区的一侧的所述触控走线的宽度大于位于所述封装层上的所述触控走线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层之间;其中,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弯折区的一侧设置有垫高层,所述垫高层靠近所述触控层的一侧具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接触,所述缓冲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有机膜层组远离所述柔性衬底的一侧表面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层的材料为非导电材料。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垫高层包括多个绝缘设置的垫高部,一个所述垫高部与一个所述触控走线对应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走线包括多个第一触控走线和多个第二触控走线,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异层设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区内,每一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每一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之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区内,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其中,所述绝缘层远离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一侧具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凹槽内。10.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组合为一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弯折区以及绑定区,弯折区位于显示区和绑定区之间;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层,触控层位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触控层包括多个连续的触控走线,多个触控走线从显示区延伸至弯折区,并且跨过弯折区延伸至绑定区;本发明通过取消换线孔,将触控走线采用弯折区不换线,直接从显示区延伸至弯折区,并且跨过弯折区延伸至绑定区,可以避免换线孔被封装层盖住造成换线不良,提高封装可靠性,减小工艺难度,封装层也可以进一步向弯折区靠近,而不用顾及换线孔导通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屏占比,实现窄边框设计。实现窄边框设计。实现窄边框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于雪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