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5-9  129



1.本发明涉及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


背景技术:

2.目前骨科技术随着科技进步也在不断提升,但在脊柱、关节以及创伤等骨科手术领域,如何在术中监视内固定的位置、骨折复位效果等,仍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我们可以采用术中x光透视、术中ct、关节镜等解决了一部分术中监测问题,但仍有很多区域无法达到理想的监测效果。比如椎弓根置钉,x光透视并不能解决所有螺钉穿入椎管或椎动脉孔的问题,严重者引起截瘫、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甚至大出血等,术中ct大部分医院还无法配置;再比如骨折复位,经常无法看到关节面、骨折端的对侧等比较隐蔽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用以实现在骨科手术中能够利用术中监测内窥镜对手术部位进行实时监测或探测的目的,进而降低骨科手术中不能看清或预测到复杂病变部位或手术部位的情况,进一步实现对病变部位或手术部位进行实时监测或探测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情况,进而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成功率。
4.本发明提供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包括:内窥镜组件,所述内窥镜组件的其中一端为采集端,所述内窥镜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转接部,所述转接部分别连接水管或终端。
5.优选地,所述内窥组件上包括摄像模组和光源模组,所述摄像模组的采集端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信息,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端连接线缆,所述线缆通过管道连接转接部;
6.所述光源模组用于对所述摄像模组的采集端进行照明。
7.优选地,所述转接部用于将所述内窥组件采集的图像信息或视频信息传输至终端,所述终端为显示器。
8.优选地,所述管道内设置有多条通道,各所述通道分别用于冲水、排水或用于内窥组件的安装或活动。
9.优选地,所述管道内设置有多个内管,各所述内管分别一一设置有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用于线缆带着所述内窥组件在管内往复运动;
10.所述第二支管用于各所述第二支管在管内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支管与各内管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支管远离转接器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有喷头、吸头和注射头;
11.所述喷头用于对所述管道经过部位进行喷水或喷气,所述吸头用于对所述管道经过部位进行抽吸固体、液体或气体物;
12.所述注射头用于对所述管道经过的标记位置进行注射骨水泥。
13.优选地,所述转接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装载或混匀骨水泥的骨水泥混匀机构,所述骨水泥混匀机构通过内底板架设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14.所述骨水泥混匀机构上设置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与所述第二支管远离注射头的一端连通,并用于对所述注射头进行输出骨水泥。
15.优选地,所述内底板远离外壳内壁的一面设置有混匀桶,所述混匀桶的开口端用于放入骨水泥原料;
16.所述混匀桶的底面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其中一面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贯穿所述混匀桶,并用于驱动所述混匀桶内部的搅拌桨进行转动及搅拌;
17.所述第一转盘的另一面均布有多个拨块,各所述拨块位于所述第一转盘上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内底板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至少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延伸板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上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和所述拨块一一配合,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盘进行转动。
18.优选地,所述内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远离滑槽的一面固定连接混匀桶;
19.所述第一槽口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螺纹配合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杆,其中一个第一转杆的另一端连接滑板的侧壁,另一个所述第一转杆远离第一螺杆的一端贯穿外壳并连接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把手。
20.优选地,还包括输料桶,所述输料桶通过u型架架设在内底板上,所述u型架至少设置两个,所述u型架的u型开口为弧形结构的u型槽,所述u型槽用于所述输料桶转动配合;
21.所述输料桶靠近所述混匀桶的一侧通过柔性波纹管相互连通,所述输料桶的输入端和所述混匀桶的输出端均设置有电磁阀;
22.所述第二转杆的外壁还设置有第三螺杆,所述输料桶靠近第二转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第六转盘,所述第六转盘远离输料桶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拨块,所述拨块和所述第三螺杆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转杆靠近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
23.所述输料桶远离第六转盘的一面设置有设备仓,所述设备仓内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设备仓并延伸至所述输料桶内,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输料桶内设置的推板,所述推板和所述输料桶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圈,且所述推板用于将所述输料桶内的物料从上往下推出至注射管道,所述注射管道设在所述输料桶下方外侧壁,且所述注射管道从外壳向外延伸,并连接注射头;
24.所述第一槽口靠近输料桶的一侧内壁还设置有第一触发开关,所述第一滑板靠近所述输料桶的一侧设置有触杆,所述触杆用于配合所述第一触发开关进行打开或关闭。
25.优选地,还包括输料装置,所述输料装置位于所述注射管道靠近所述输料桶的一端,并用于将所述输料桶输出的物料均匀输送至注射头;注射头。
26.所述输料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所述第一输料管用于将从输料桶进入注射管道的骨水泥进行输送至壳体,所述第二输料管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骨水泥输出至注射管道靠近注射头的一端;
27.所述壳体内架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连接防凝组件,所述防凝组件为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防凝组件的搅拌轴用于连接第一转轴,并利用搅拌桨对经过的骨水泥进行搅拌;
28.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转盘,所述第四转盘的周向外壁均布有多个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转盘的其中一面,所述第三转盘的另一面均布有多个形成环形结构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三转盘设为环形结构,所述限位凸起和转动机构相互配合,并用于所述第三转盘进行转动;
29.所述第四转盘远离第一转轴的一面连接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用于将壳体流向第二输料管的骨水泥进行均匀输出至注射头。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31.本发明提供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包括:内窥镜组件,所述内窥镜组件的其中一端为采集端,所述内窥镜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转接部,所述转接部分别连接水管或终端。本发明用以实现在骨科手术中能够利用术中监测内窥镜对手术部位进行实时监测或探测的目的,进而降低骨科手术中不能看清或预测到复杂病变部位或手术部位的情况,进一步实现对病变部位或手术部位进行实时监测或探测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情况,进而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成功率。
3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3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3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35.在附图中:
3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发明的管道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发明的骨水泥混匀机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发明的输料桶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本发明的搅拌桨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本发明的外壳和添料口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转盘结构示意图;
43.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滑板结构示意图;
44.图9为本发明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45.图10为本发明的螺旋杆结构示意图。
46.其中,1-内窥组件,2-转接器,3-管道,4-水管,5-终端,6-喷头,7-注射头,8-内管,9-线缆,10-第一支管,11-第二支管,12-吸头,13-拨块,14-内底板,15-混匀桶,16-第一转盘,17-第一滑板,18-第一槽口,19-凸起块,20-第一转杆,21-第二转盘,22-把手,23-第一螺杆,24-第一滑槽,25-延伸板,26-第二螺杆,27-第二转杆,
47.28-输料桶,29-第六转盘,30-第三螺杆,31-立板,32-搅拌桨,33-搅拌轴,34-封盖,35-外壳,36-注射管道,37-u型架,38-u型槽,39-柔性波纹管,40-添料口,41-第一电机,42-设备仓,43-第二电机,44-推板,45-触杆,46-第一触发开关,
48.47-第三转盘,48-限位凸起,49-第一连杆,50-第四转盘,51-第一固定座,52-第一转轴,53-第二转轴,54-第二固定座,55-第五转盘,56-第一凸起柱,57-第二连杆,58-第二凸起柱,59-第二滑板,60-调节楔块,61-滑块,62-第二输料管,63-螺旋杆,64-壳体,65-第一输料管,66-防凝组件,67-第二滑槽,68-第二触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0.根据图1-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镜组件,所述内窥镜组件的其中一端为采集端,所述内窥镜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管道3连接转接部,所述转接部分别连接水管4或终端5。
51.目前骨科手术中所使用的监测技术如x光透视、术中ct、关节镜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完全避免因术中监测不到位引起的并发症。在脊柱、关节以及创伤等骨科手术领域,有各种各样的解剖部位,在术中操作的时候需要监视,如内固定的位置、骨折复位效果等,但目前尚没有相应的产品。
52.比如颈胸腰椎椎弓根置钉,其相邻部分都是重要的神经、血管,如有偏差,后果极其严重;再比如骨折复位,经常无法看到关节面、骨折端的对侧等比较隐蔽的位置。x光透视经常达不到准确评估,螺钉穿入椎管或椎动脉孔的问题,严重者引起截瘫、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甚至大出血等,术中ct大部分医院还无法配置;
53.为此,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用以实现在骨科手术中能够利用术中监测内窥镜对手术部位进行实时监测或探测的目的,进而降低骨科手术中不能看清或预测到复杂病变部位或手术部位的情况,进一步实现对病变部位或手术部位进行实时监测或探测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情况,进而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成功率。
54.具体的,使用时,根据手术经过的路径,所述内窥组件1利用管道3进行送入,进一步所述内窥组件1在途径上述路径的过程中会对途径路径进行图像或视频信息的采集,从而实现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路径或手术部位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减少在手术过程中因手术部位的视野受到遮挡而影响手术进度或手术效果的情况。
55.该发明解决了目前骨科手术中监测设备的不足,更直观地看到术中正常情况下无法看到的部分,延伸了手术医生的视野,减少术中操作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56.该内窥组件1结构简单,术中方便操作,不增加患者的医源性损伤。
5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窥组件1上包括摄像模组和光源模组,所述摄像模组的采集端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信息,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端连接线缆9,所述线缆9通过管道3连接转接部;所述光源模组用于对所述摄像模组的采集端进行照明。
58.所述转接部用于将所述内窥组件1采集的图像信息或视频信息传输至终端5,所述终端5为显示器。
59.该实施例中,所述内窥组件1通过光源模块对手术途径路径进行照明,实现摄像模组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准确采集图像或视频信息的目的,进一步将采集到的图像或视频信息里有线缆9传输给显示器,经显示器将手术途径路径中的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为医护人员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
6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3内设置有多条通道,各所述通道分别用于冲水、排水或用于内窥组件1的安装或活动。
61.所述管道3内设置有多个内管8,各所述内管8分别一一设置有第一支管10或第二支管11,所述第一支管10用于线缆9带着所述内窥组件1在管内往复运动;
62.所述第二支管11用于各所述第二支管11在管内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支管11与各内管8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支管11远离转接器2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有喷头6、吸头12和注射头7;
63.所述喷头6用于对所述管道3经过部位进行喷水或喷气,所述吸头12用于对所述管道3经过部位进行抽吸固体、液体或气体物;
64.所述注射头7用于对所述管道3经过的标记位置进行注射骨水泥。
65.该实施例中,在实际骨外科手术过程中,尤其是针对脊柱位置进行手术过程中,会存在内窥组件1的摄像模组外表被污染的情况,因此通过利用喷头6或吸头12对内窥组件1经过的位置进行喷水或抽吸,实现被污染的摄像模组进行表面清洁的目的;即,在手术过程中,内窥组件1在手术路径中一旦被血液或其他柔性软组织遮挡时,可利用喷水或抽吸的目的对被污染的内窥组件1进行外表面清洁的目的,从而保证内窥组件1的图像或视频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同理,还可以对光源模组进行外表面清理。
6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部包括外壳35,所述外壳35内设置有装载或混匀骨水泥的骨水泥混匀机构,所述骨水泥混匀机构通过内底板14架设在所述外壳35的内部;
67.所述骨水泥混匀机构上设置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与所述第二支管11远离注射头7的一端连通,并用于对所述注射头7进行输出骨水泥。
68.所述内底板14远离外壳35内壁的一面设置有混匀桶15,所述混匀桶15的开口端用于放入骨水泥原料;
69.所述混匀桶15的底面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16,所述第一转盘16的其中一面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贯穿所述混匀桶15,并用于驱动所述混匀桶15内部的搅拌桨32进行转动及搅拌;
70.所述第一转盘16的另一面均布有多个拨块13,各所述拨块13位于所述第一转盘16上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内底板14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伸板25,所述延伸板25至少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延伸板25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杆27,所述第二转杆27上设置有第二螺杆26,所述第二螺杆26和所述拨块13一一配合,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盘16进行转动。
71.所述内底板14上还设置有第一槽口18,所述第一槽口18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板17,所述第一滑板17远离滑槽的一面固定连接混匀桶15;
72.所述第一槽口18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起块19,所述凸起块19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螺纹配合第一螺杆23,所述第一螺杆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杆20,其中一个第一转杆2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滑板17的侧壁,另一个所述第一转杆20远离第一螺杆23的一端贯穿外壳35并连接第二转盘21,所述第二转盘21的外表面设置有把手22。
73.该实施例中,当需要注射骨水泥时,可以通过在混匀桶15中对骨水泥原料进行混匀,进而经由注射头7将骨水泥注入手术所需位置,从而减少复杂位置进行多点位切口或切口较大的情况。例如,在脊柱压缩骨折外科手术时,若存在多个间隔的压缩性骨折的情况
时,可以利用探针探索后,通过管道3一次性通过注射头7依次对骨折部位注射骨水泥,减少多个手术切口或切口较大的情况。
74.具体的,使用时,首先将物料和混合液置入混匀桶15中,接着启动所述第一电机41,所述第一电机41工作后就会带着第二螺杆26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螺杆26转动后就会与第一转盘16上均布的环形结构的拨块13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利用蜗杆原理带着第一转盘16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转盘16远离拨块13的一面设置的搅拌轴33通过立板31架设在第一滑板17表面,通过所述搅拌轴33带动所述混匀桶15内搅拌桨32的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混匀桶15内物料和混合液进行混匀形成骨水泥的目的,所述骨水泥为药用级pvp(polyvinyl pyrrolidone),化学名称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当混匀后,将混匀的物料进行输出至注射管道36,即可实现骨水泥通过注射头7进行注射至手术部位的目的。
75.另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在制作骨水泥液体过程中,其为具有刺激性的易燃液体,对呼吸道、皮肤和眼睛都存在刺激情况,因此通过将所述混匀桶15设置在转接器2的外壳35内,同时,所述转接器2架设在终端5的侧壁,从而实现骨水泥在制作过程中不需要人工调配,且调配过程中将混匀桶15置入外壳35内,利用混匀桶15和外壳35的双层防护,减少所述骨水泥在制备过程中对手术室内人员造成刺激的情况。
76.进一步,所述混匀桶15还可设置软管,利用软管将刺激气味进行排出至手术室的排风管,进而实现刺激气味或刺激物对室内人员造成身体不适的情况,提高手术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77.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料桶28,所述输料桶28通过u型架37架设在内底板14上,所述u型架37至少设置两个,所述u型架37的u型开口为弧形结构的u型槽38,所述u型槽38用于所述输料桶28转动配合;
78.所述输料桶28靠近所述混匀桶15的一侧通过柔性波纹管39相互连通,所述输料桶28的输入端和所述混匀桶15的输出端均设置有电磁阀;
79.所述第二转杆27的外壁还设置有第三螺杆30,所述输料桶28靠近第二转杆27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第六转盘29,所述第六转盘29远离输料桶28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拨块13,所述拨块13和所述第三螺杆30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转杆27靠近所述第三螺杆30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41,
80.所述输料桶28远离第六转盘29的一面设置有设备仓42,所述设备仓42内设置有第二电机43,所述第二电机43的输出端贯穿所述设备仓42并延伸至所述输料桶28内,且所述第二电机43的输出端连接输料桶28内设置的推板44,所述推板44和所述输料桶28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圈,且所述推板44用于将所述输料桶28内的物料从上往下推出至注射管道36,所述注射管道36设在所述输料桶28下方外侧壁,且所述注射管道36从外壳35向外延伸,并连接注射头7;
81.所述第一槽口18靠近输料桶28的一侧内壁还设置有第一触发开关46,所述第一滑板17靠近所述输料桶28的一侧设置有触杆45,所述触杆45用于配合所述第一触发开关46进行打开或关闭。
82.所述混匀桶15在工作过程中,手动利用把手22转动第二转盘21,所述第二转盘21通过第一转杆20带着第一螺杆23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螺杆23转动就会在凸起块19上的螺孔进行螺纹配合,从而推动第一滑板17在第一槽口18设置的第一滑槽24内往复运动;所述外
壳35的上顶面设置有添料口40,所述添料口40用于所述混匀桶15的开口端进行打开并放入骨水泥原料;
83.具体的,利用所述第二转盘21的转动实现混匀桶15到达添料口40后,打开所述混匀桶15上方的封盖34,并将骨水泥原料置入混匀桶15内,再将封盖34封闭;之后再次转动把手22,使得第二转盘21的转动实现混匀桶15离开添料口40并朝向输料桶28进行移动;同时,所述混匀桶15和所述输料桶28的电磁阀打开,所述混匀桶15内制备好的骨水泥液经柔性波纹管39流向输料桶28;
84.当所述第一滑板17在图6视图中从右向左运动时,所述第一滑板17上设置的触杆45就会触发所述第一槽口18内壁设置的第一触发开关46,所述第一触发开关46被触发之后,就会启动所述设备仓42内的第二电机43,所述第二电机43就会带着推板44在输料桶28内从上向下移动,所述推板44和所述输料桶28内移动过程中形成活塞结构,从而实现输料桶28内的骨水泥液能够被推出至注射管道36,最后经注射管道36流向注射头7,实现注射骨水泥目的。所述封盖34和所述外壳35上均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用于医护人员对骨水泥的搅拌情况进行监控;
85.所述输料桶28在工作过程中,所述注射管道36可以设置在柱形结构的中心,可以在所述输料桶28的下底面,且所述注射管道36为柔性结构,能够实现在所述第六转盘29连接的转轴转动过程中缠绕在转轴上,或从转轴上松开的目的,使得注射管道36在使用时进行松开,不使用时进行卷收。
86.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料装置,所述输料装置位于所述注射管道36靠近所述输料桶28的一端,并用于将所述输料桶28输出的物料均匀输送至注射头7。
87.所述输料装置包括:壳体64,所述壳体64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输料管65和第二输料管62,所述第一输料管65用于将从输料桶28进入注射管道36的骨水泥进行输送至壳体64,所述第二输料管62用于将所述壳体64内的骨水泥输出至注射管道36靠近注射头7的一端;
88.所述壳体64内架设有第一固定座51,所述第一固定座5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52,所述第一转轴52的其中一端连接防凝组件66,所述防凝组件66为搅拌轴33和搅拌桨32,所述防凝组件66的搅拌轴33用于连接第一转轴52,并利用搅拌桨32对经过的骨水泥进行搅拌;
89.所述第一转轴52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转盘50,所述第四转盘50的周向外壁均布有多个第一连杆49,所述第一连杆49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转盘47的其中一面,所述第三转盘47的另一面均布有多个形成环形结构的限位凸起48,所述第三转盘47设为环形结构,所述限位凸起48和转动机构相互配合,并用于所述第三转盘47进行转动;
90.所述第四转盘50远离第一转轴52的一面连接螺旋杆63,所述螺旋杆63用于将壳体64流向第二输料管62的骨水泥进行均匀输出至注射头7;
91.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滑板59,所述第二滑板59的其中一面设置有滑块61,所述滑块61滑动设置在壳体64的内壁,所述第二滑板59的另一面间隔设置有两个调节楔块60,所述调节楔块60相对设置,且所述调节楔块60的平面分布于所述第二滑板59上,所述调节楔块60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斜切面;两个所述调节楔块60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均通过斜切面与限位凸起48相互配合,并实现所述第三转盘47进行转动;
92.所述第二滑板59远离调节楔块60的一端设置向外凸起的第二凸起柱58,所述第二凸起柱58上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7,所述第二连杆5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凸起柱56,所述第一凸起柱56设置在第五转盘55的其中一面,且所述第一凸起柱56和第五转盘55的轴心间隔设置;
93.所述第五转盘55的另一面连接第二转轴53,所述第二转轴53通过第二固定座54架设在壳体64的内壁,且所述第二转轴53远离第二固定座54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64连接驱动电机;
94.所述壳体64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槽67,所述第二滑槽67的端部设有第二触发开关68,所述第二触发开关68通过所述第二滑板59的往复运动进行触发式启动或关闭。
95.该实施例中,由于骨水泥在注射使用时为牙膏状形态,便于注入时能够迅速凝结形成所需要的形状,减少流体状态注入手术部位出现乱流的情况,进而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减少液态骨水泥乱流导致其固化后手术部位其他位置被骨水泥进行固化等情况;因此,在使用过过程中,首先经由柱塞原理下,利用推板44将输料桶28内的骨水泥向外挤压排出至注射管道36;接着启动所述注射管道36内的输料装置,利用输料装置实现膏状骨水泥能够均匀输出至注射头7的目的;
96.具体的,首先启动所述壳体64外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就会带着第二转轴53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轴53转动后就会实现第五转盘55的转动,所述第五转盘55进一步带着第二连杆57进行摆动,所述第二连杆57利用第二凸起柱58拉动第二滑板59在第二滑槽67内往复运动,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会将第二滑槽67端部设置的第二触发开关68进行启动,从而实现第二触发开关68关闭喷头6,打开输料桶28的出料阀;此时出料桶内的骨水泥就会向注射管道36流入,当骨水泥进入第一输料管65时,所述第一输料管65内的防凝组件66会对经过的骨水泥进行搅拌,减少其在第一输料管65内出现凝结的情况;同时,在输料桶28内压力作用下,骨水泥进一步经过壳体64进入第二输料管62,从而利用第二输料管62将骨水泥均匀输出至注射头7的目的;
97.所述第二滑板59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还会带着两个调节楔块60进行往复运动,由于两个调节楔块60上下左右都设置有活动间隙,且两个调节楔块60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斜切面,该斜切面在来回活动的过程中就会与第三转盘47上设置的限位凸起48相互配合,并利用两个调节楔块60的高度差往复切换的插入相邻两个限位凸起48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实现将第三转盘47进行转动的目的,进而实现第三转盘47转动带着第四转盘50转动,第四转盘50转动带着第二转轴53转动的目的,所述第二转轴53转动就会带着防凝组件66和螺旋杆63进行转动,所述螺旋杆63能够均匀的将骨水泥向外输出;
98.另外,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二触发开关68能够实现当骨水泥注射过程中只开启吸头12不开启喷头6的目的,减少喷头6喷出液体对骨水泥造成稀释的情况。
9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镜组件,所述内窥镜组件的其中一端为采集端,所述内窥镜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转接部,所述转接部分别连接水管或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组件上包括摄像模组和光源模组,所述摄像模组的采集端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信息,所述摄像模组的另一端连接线缆,所述线缆通过管道连接转接部;所述光源模组用于对所述摄像模组的采集端进行照明。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用于将所述内窥组件采集的图像信息或视频信息传输至终端,所述终端为显示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内设置有多条通道,各所述通道分别用于冲水、排水或用于内窥组件的安装或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内设置有多个内管,各所述内管分别一一设置有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用于线缆带着所述内窥组件在管内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支管用于各所述第二支管在管内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支管与各内管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支管远离转接器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有喷头、吸头和注射头;所述喷头用于对所述管道经过部位进行喷水或喷气,所述吸头用于对所述管道经过部位进行抽吸固体、液体或气体物;所述注射头用于对所述管道经过的标记位置进行注射骨水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装载或混匀骨水泥的骨水泥混匀机构,所述骨水泥混匀机构通过内底板架设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骨水泥混匀机构上设置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与所述第二支管远离注射头的一端连通,并用于对所述注射头进行输出骨水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板远离外壳内壁的一面设置有混匀桶,所述混匀桶的开口端用于放入骨水泥原料;所述混匀桶的底面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其中一面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贯穿所述混匀桶,并用于驱动所述混匀桶内部的搅拌桨进行转动及搅拌;所述第一转盘的另一面均布有多个拨块,各所述拨块位于所述第一转盘上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内底板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至少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延伸板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上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和所述拨块一一配合,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盘进行转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远离滑槽的一面固定连接混匀桶;所述第一槽口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螺纹配合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杆,其中一个第一
转杆的另一端连接滑板的侧壁,另一个所述第一转杆远离第一螺杆的一端贯穿外壳并连接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把手。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料桶,所述输料桶通过u型架架设在内底板上,所述u型架至少设置两个,所述u型架的u型开口为弧形结构的u型槽,所述u型槽用于所述输料桶转动配合;所述输料桶靠近所述混匀桶的一侧通过柔性波纹管相互连通,所述输料桶的输入端和所述混匀桶的输出端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二转杆的外壁还设置有第三螺杆,所述输料桶靠近第二转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第六转盘,所述第六转盘远离输料桶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拨块,所述拨块和所述第三螺杆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转杆靠近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所述输料桶远离第六转盘的一面设置有设备仓,所述设备仓内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设备仓并延伸至所述输料桶内,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输料桶内设置的推板,所述推板和所述输料桶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圈,且所述推板用于将所述输料桶内的物料从上往下推出至注射管道,所述注射管道设在所述输料桶下方外侧壁,且所述注射管道从外壳向外延伸,并连接注射头;所述第一槽口靠近输料桶的一侧内壁还设置有第一触发开关,所述第一滑板靠近所述输料桶的一侧设置有触杆,所述触杆用于配合所述第一触发开关进行打开或关闭。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料装置,所述输料装置位于所述注射管道靠近所述输料桶的一端,并用于将所述输料桶输出的物料均匀输送至注射头;所述输料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所述第一输料管用于将从输料桶进入注射管道的骨水泥进行输送至壳体,所述第二输料管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骨水泥输出至注射管道靠近注射头的一端;所述壳体内架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连接防凝组件,所述防凝组件为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防凝组件的搅拌轴用于连接第一转轴,并利用搅拌桨对经过的骨水泥进行搅拌;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转盘,所述第四转盘的周向外壁均布有多个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转盘的其中一面,所述第三转盘的另一面均布有多个形成环形结构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三转盘设为环形结构,所述限位凸起和转动机构相互配合,并用于所述第三转盘进行转动;所述第四转盘远离第一转轴的一面连接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用于将壳体流向第二输料管的骨水泥进行均匀输出至注射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骨科术中监测内窥镜,包括:内窥镜组件,所述内窥镜组件的其中一端为采集端,所述内窥镜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转接部,所述转接部分别连接水管或终端。本发明用以实现在骨科手术中能够利用术中监测内窥镜对手术部位进行实时监测或探测的目的,进而降低骨科手术中不能看清或预测到复杂病变部位或手术部位的情况,进一步实现对病变部位或手术部位进行实时监测或探测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情况,进而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成功率。进而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成功率。进而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崔永锋 张金喜 郭剑栋 董鑫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