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5-17  107


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光伏幕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


背景技术:

2.光伏发电也称作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由于具有无环境污染、无枯竭危险、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以及能源质量高等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利用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满足建筑物对电力的要求即为太阳能建筑,太阳能建筑将成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3.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4.将光伏技术与幕墙结合成为光伏幕墙,已经成为当下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为了保证光伏幕墙的可用度,往往会在光伏幕墙外加装一层透光玻璃,然而,以现有的经验,加装透光玻璃后,尤其是在阳光强烈的时候,会产生很严重的光污染,这样一来对环境带来相当恶劣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指出的缺点,即现有的光伏幕墙在阳光强烈的时候里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光污染现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6.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以建筑层为单位进行区域划分,每一层的光伏幕墙包括光伏组件、被划分为上中下三段的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中段且设置有若干开口的玻璃外墙、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段的透光玻璃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下段的背板,其中,所述框架的中段竖直、上段与下段相对于中段呈倾斜状态,所述开口中设置工作框,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框内;所述工作框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工作框顶部的第一旋转轴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中点处的第二旋转轴;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块、外空心板以及内空心板,所述光伏板块上端的中点处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所述外空心板以及所述内空心板的形状与所述光伏板块一致,所述外空心板由透光玻璃构成,所述内空心板由非透光材料构成,所述外空心板设置于所述光伏板块的外侧,所述内空心板设置于所述光伏板块的内侧,所述外空心板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以及所述内空心板内部分别充满水,所述第一内腔内部设置第一振荡器,所述第二内
腔内部设置第二振荡器,所述第一振荡器与所述第二振荡器分别连接所述光伏板块;其中,所述光伏板块向所述第一振荡器以及所述第二振荡器供给电能,所述第一振荡器用于使得第一内腔中的水产生振荡,所述第二振荡器用于使得第二内腔中的水产生振荡,所述第一振荡器以及所述第二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所述光伏板块提供的电能决定;所述光伏板块提供的电能越高时,所述第一振荡器以及所述第二振荡器振荡频率越高,反之越低。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振荡器与所述第二振荡器的初始振荡频率不同,所述光伏板块对所述第一振荡器以及第二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调整为在初始振荡频率上提高振荡频率,即,在同一时间,所述第一振荡器与所述第二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同;其中,提高的振荡频率由所述光伏板块的光伏效应决定。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的横向宽度以及纵向高度一致,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厚度不同。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的排布方式分为两种,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光伏板块相邻的排布方式记为第一排布方式,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光伏板相邻的排布方式记为第二排布方式,对于整体光伏幕墙,所述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在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上皆以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二排布方式交替的方式设置。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一层的所述光伏幕墙还包括第一光反应板以及第二光反应板,所述第一光反应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里侧,所述第二光反应板设置于所述工作框里侧,所述第一光反应板设置为透光的板块,所述第一光反应板接收所述透光玻璃以及所述玻璃外墙透射的阳光,所述第一光反应板以及所述第二光反应板分别设置若干条状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用于通风,所述第二光反应板设置为反射镜片,所述第二光反应板用于将部分照射到第二光反应板上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光反应板上。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框架以及所述工作框皆由若干金属管道构成,所述工作框连接所述框架,所述金属管道内部镂空。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内腔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蒸气出口,所述第二内腔的顶面设置有第二进水口以及第二蒸气出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有第一进水管道,所述一蒸气出口连接有第一蒸气管道,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有第二进水管道,所述第二蒸气出口连接有第二蒸气管道,所述第一进水管道、第一蒸气管道、第二进水管道以及第二蒸气管道通过所述框架以及所述工作框的金属管道在光伏幕墙中排布。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空心板的顶部设置第三进水口以及第三蒸气出口,所述第三进水口连接有第三进水管道,所述三蒸气出口连接有第三蒸气管道,所述第三进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蒸气管道通过所述框架以及所述工作框的金属管道在光伏幕墙中排布,所述第三进水口设置进水阀,所述进水阀连接所述光伏板块,所述光伏板块向所述进水阀提供电能,所述进水阀的进水效率由所述光伏板控制,即,所述光伏板提供的电能越高,所述进水阀进水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内腔以及所述第二内腔中分别设置若干可悬浮于水中的悬浮物件。
15.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 本技术的光伏幕墙反射阳光后产生光污染的连带效果被进一步的降低,保证
一定的安全性,并且,由于设置了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并且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的厚度不同,因此增加了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的波动产生的折射面以及反射面,使得从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中反射出去的阳光会在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中消耗部分强度,从而使得反射出去的阳光不会很刺眼,进一步降低光污染带来的影响。
16.2. 第一振荡器与第二振荡器的实时振荡频率不同,从而导致第一内腔中水的波动频率和第二内腔中水的波动频率产生差异,即第一内腔中的水的波动起伏状态与第二内腔中水的波动起伏状态不同,从而使得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中水对光的反射折射面所在的相切面互相之间并不是平行的,从而使得反射光之间大多数不是平行的、折射光之间大多数不是平行的,从使得最终反射出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的光大多是不平行的,从而达到一种漫反射的效果,从而使得光污染进一步减小。
17.3. 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的排布方式设置为两个不同的排布方式,从而使得相邻的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的反射光在宏观角度上能够产生更多平行光的概率减小,进一步的控制光污染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的结构剖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的框架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的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的第一种排列方式图。
22.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的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的第二种排列方式图。
23.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的第一内腔内部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的第二内腔内部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的内空心板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在此描述了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然而,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公开的以下实施例仅为示例,并且其他实施例可采用多种和替代的形式。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可夸大或最小化一些特征以示出特定组件的细节。因此,在此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解释为限制,而仅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多种形式使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参照任一附图示出和描述的多种特征可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中示出的特征组合,以产生未明确示出或描述的实施例。示出的特征的组合提供用于典型应用的代表性实施例。然而,与本发明公开的教导一致的特征的多种组合和修改可被期望用于特定的应用或实施方式。
28.实施例一参考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以建筑层为单位
进行区域划分,每一层的光伏幕墙包括光伏组件1、被划分为上中下三段的框架2、设置于该框架2中段且设置有若干开口3的玻璃外墙4、设置于该框架2上段的透光玻璃5以及设置于该框架2下段的背板6,其中,该框架2的中段竖直、上段与下段相对于中段呈倾斜状态,该开口3中设置工作框7,该光伏组件1设置于该工作框7内;该工作框7包括横向设置于该工作框7顶部的第一旋转轴8以及垂直设置于该第一旋转轴8的轴中点处的第二旋转轴9。
29.该光伏组件1包括光伏板块10、外空心板11以及内空心板12,该光伏板块10上端的中点处连接该第二旋转轴9,该外空心板11以及该内空心板12的形状与该光伏板块10一致,该外空心板11由透光玻璃5构成,该内空心板12由非透光材料构成,该外空心板11设置于该光伏板块10的外侧,该内空心板12设置于该光伏板块10的内侧,该外空心板11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该第一内腔13、第二内腔14以及该内空心板12内部分别充满水,该第一内腔13内部设置第一振荡器15,该第二内腔14内部设置第二振荡器16,该第一振荡器15与该第二振荡器16分别连接该光伏板块10。
30.其中,该光伏板块10向该第一振荡器15以及该第二振荡器16供给电能,该第一振荡器15用于使得第一内腔13中的水产生振荡,该第二振荡器16用于使得第二内腔14中的水产生振荡,该第一振荡器15以及该第二振荡器16的振荡频率由该光伏板块10提供的电能决定;该光伏板块10提供的电能越高时,该第一振荡器15以及该第二振荡器16振荡频率越高,反之越低。
31.优选地,该第一振荡器15与该第二振荡器16的初始振荡频率不同,该光伏板块10对该第一振荡器15以及第二振荡器16的振荡频率的调整为在初始振荡频率上提高振荡频率,即,在同一时间,该第一振荡器15与该第二振荡器16的振荡频率不同。
32.其中,提高的振荡频率由该光伏板块10的光伏效应决定。
33.优选地,该第一内腔13与该第二内腔14的横向宽度以及纵向高度一致,该第一内腔13与该第二内腔14的厚度不同。
34.优选地,该第一内腔13与该第二内腔14的排布方式分为两种,该第一内腔13与该光伏板块10相邻的排布方式记为第一排布方式,该第二内腔14与该光伏板相邻的排布方式记为第二排布方式,对于整体光伏幕墙,该光伏组件1中,该第一内腔13与该第二内腔14在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上皆以该第一排布方式与该第二排布方式交替的方式设置。
35.具体实施过程中,光伏幕墙的光伏组件1接收太阳光,从而进行光伏发电的反应,光伏发电的产生的电能一部分会供给光伏幕墙本身使用,保证光伏幕墙能够能量自给自足,另一部分会接入光伏幕墙安装的建筑,向建筑提供电能。
36.光伏组件1设置控制芯片,并且在光伏板块10上设置光强感应芯片,控制芯片控制第一旋转轴8以第一单位角度的方式进行转动,控制芯片在初始状态下控制第一旋转轴8向外转动,使得光伏组件1随着第一旋转轴8转动而转动,从而能够在不同的角度接收阳光照射,光强感应芯片会感应到当前照射到光伏板块10上的太阳光的光强,并将感应结果传输至控制芯片。
37.在第一旋转轴8不断的转动的过程中,控制芯片不断的接收到感应到的光强的大小,并且实时对比当前的光强与前一时刻的光强的大小,在当前的光强大于前一时刻的光强时,控制芯片依旧控制第一旋转轴8向外转动,在当前的光强小于前一时刻的光强时,控制芯片控制第一旋转轴8向内转动一个第一单位角度。
38.当第一旋转轴8固定好转动后的位置后,控制芯片控制第二旋转轴9以第二单位角度的方式进行转动,控制芯片在初始状态下控制第二旋转轴9向面向太阳的一面转动,使得光伏组件1随着第二旋转轴9转动,从而能够在不同的角度接收阳光照射,光强感应芯片会感应到当前照射到光伏板块10上的太阳光的光强,并将感应结果传输至控制芯片。
39.在第二旋转轴9不断的转动的过程中,控制芯片不断的接收到感应到的光强大小,并且实施对比当前的光强与前一时刻的光强的大小,在当前的光强大于前一刻的光强时,控制芯片依旧控制第二旋转轴9向面向太阳的方向转动,在当前的光强小于前一时刻的光强时,控制芯片控制第二旋转轴9向背对太阳的方向转动一个第二单位角度。
40.对于第一旋转轴8以及第二旋转轴9,都具有一个旋转的最大角度,控制芯片控制第一旋转轴8以及第二旋转轴9旋转到最大角度后便不能再往更大的角度转动。
41.光伏板块10在进行光伏发电的反应时会发热,设置在光伏板块10内侧的内空心板12盛满水,水会对光伏板块10进行降温。而对于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中的水,在光伏板块10发生光伏发电的反应后,一部分的电能会进入第一内腔13的第一振荡器15和第二内腔14的第二振荡器16,从而使得第一振荡器15以及第二振荡器16获得电能并开始对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中的水进行振荡,使得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中的水产生波动,众所周知,水面会反射部分的阳光,而水面产生波动后对阳光的反射,会让水面在强光照射下产生波光粼粼的效果,从而能够更好的提示其他人此处是水面,而运用到光伏幕墙中就会出现整个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中的水因为第一振荡器15以及第二振荡器16的振荡效果出现一定的波动,进而反射的光中也出现类似波光粼粼的效果,从而提示此处是一个建筑物。
42.在强光的照射下,光伏幕墙反射阳光后产生光污染的连带效果被进一步的降低,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并且,由于设置了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并且第一内腔13与第二内腔14的厚度不同,因此增加了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的波动产生的折射面以及反射面,从而使得从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中反射出去的阳光会在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中消耗部分强度,从而使得反射出去的阳光不会很刺眼,进一步降低光污染带来的影响。
43.进一步的,第一振荡器15与第二振荡器16的实时振荡频率不同,从而导致第一内腔13中水的波动频率和第二内腔14中水的波动频率产生差异,即第一内腔13中的水的波动起伏状态与第二内腔14中水的波动起伏状态不同,使得第一内腔13与第二内腔14中水对光的反射折射面所在的相切面互相之间并不是平行的,从而使得反射光之间大多数不是平行的、折射光之间大多数不是平行的,从而使得最终反射出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的光大多是不平行的,从而达到一种漫反射的效果,使得光污染进一步减小。
44.进一步的,在光照较强时,才需要上述过程,而光照较小时,反射光本身就并不足以造成严重的光污染,因此,光照较小时,便不需要那么强烈的波动,即第一振荡器15以及第二振荡器16可以不需要那么强烈的振荡,因此,光伏板块10提供的电能控制着第一振荡器15以及第二振荡器16的工作频率,而光伏板块10的电能是由当天光照强度决定的,因此形成了一个逻辑上的闭环,从而保证了光伏幕墙的工作效果。
45.同时,对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的排布方式设置为两个不同的排布方式,若只以一个排布方式排布,会使得宏观上每个工作框7之间必定存在大量的平行光,因此,以
两种方式排列从而使得相邻的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的反射光在宏观角度上能够产生更多平行光的概率减小,进一步的控制光污染带来的影响。
46.实施例二参考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描述内容的基础上,优选地,每一层的该光伏幕墙还包括第一光反应板17以及第二光反应板18,该第一光反应板17设置于该框架2的里侧,该第二光反应板18设置于该工作框7里侧,该第一光反应板17设置为透光的板块,该第一光反应板17接收该透光玻璃5以及该玻璃外墙4透射的阳光,该第一光反应板17以及该第二光反应板18分别设置若干条状的通风口,该通风口用于通风,该第二光反应板18设置为反射镜片,该第二光反应板18用于将部分照射到第二光反应板18上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光反应板17上。
47.优选地,该框架2以及该工作框7皆由若干金属管道构成,该工作框7连接该框架2,该金属管道内部镂空。
48.优选地,该第一内腔13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9以及第一蒸气出口20,该第二内腔14的顶面设置有第二进水口21以及第二蒸气出口22,该第一进水口19连接有第一进水管道,该一蒸气出口连接有第一蒸气管道,该第二进水口21连接有第二进水管道,该第二蒸气出口22连接有第二蒸气管道,该第一进水管道、第一蒸气管道、第二进水管道以及第二蒸气管道通过该框架2以及该工作框7的金属管道在光伏幕墙中排布。
49.优选地,该内空心板12的顶部设置第三进水口27以及第三蒸气出口28,该第三进水口27连接有第三进水管道,该三蒸气出口连接有第三蒸气管道,该第三进水管道以及该第三蒸气管道通过该框架2以及该工作框7的金属管道在光伏幕墙中排布,该第三进水口27设置进水阀,该进水阀连接该光伏板块10,该光伏板块10向该进水阀提供电能,该进水阀的进水效率由该光伏板控制,即,该光伏板提供的电能越高,该进水阀进水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50.优选地,该第一内腔13以及该第二内腔14中分别设置若干可悬浮于水中的悬浮物件。
51.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光伏幕墙整体而言,是需要有一定的透光能力的,透光玻璃5和玻璃外墙4能够使得阳光透过向内照射,从而可以从第一光反应板17中透过,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透视镜,总是会对光产生一定的反射的,因此,第一光反应板17上被照射到的部分会将一部分的阳光再向外反射,而第二光反应板18会将部分反射的光再次反射回第一光反应板17上,另一部分则会透光第二光反应板18,而第一光反应板17还会将光反射到玻璃外墙4上,玻璃外墙4也会将一部分的光反射回第一光反应板17上、另一部分的光透过玻璃外墙4透射至外界,从而能够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保证室内的亮度,同时通过多次的反射和透射,使得照射到内部的光线的强度不是太大,同时在多次反射、折射和透射后使得光线变得发散,进一步的使得光伏幕墙实际上反射的太阳光变得发散,能够有效的降低光污染带来的影响。
52.对于光伏幕墙而言,框架2以及工作框7皆由若干金属管道构成,工作框7连接框架2,金属管道内部镂空,第一内腔13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9以及第一蒸气出口20,第二内腔14的顶面设置有第二进水口21以及第二蒸气出口22,第一进水口19连接有第一进水管道,一蒸气出口连接有第一蒸气管道,第二进水口21连接有第二进水管道,第二蒸气出口22
连接有第二蒸气管道,第一进水管道、第一蒸气管道、第二进水管道以及第二蒸气管道通过框架2以及工作框7的金属管道在光伏幕墙中排布。
53.对于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第一蒸气管道以及第二蒸气管道会接收被太阳光照射后蒸发成水蒸气的水,并且,第一蒸气管道以及第二蒸气管道会接入一个蒸气回收的装置,从而使得蒸气再次转变为水,并通过第一进水管道以及第二进水管道、第一进水口19以及第二进水口21回流至第一内腔13以及第二内腔14中。
54.而对于内空心板12,同样会有水过热蒸发成蒸气的情况,也同样通过第三蒸气管道回收至蒸汽回收装置中,进一步的,光伏板块10提供电能给进水阀,光越强烈,光伏板块10发热越快温度越高,从而使得内空心板12中的水位下降越快,但是光伏板块10的光伏发电效果也更好,从而光伏板块10向进水阀提供的电能也越大,从而使得进水阀的进水效率越高,从而进一步保证内空心板12内水量的充足,进水阀的进水效率、光伏板块10的发电效率、内空心板12中水的丧失率是互相关联的。
55.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56.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以建筑层为单位进行区域划分,每一层的光伏幕墙包括光伏组件、被划分为上中下三段的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中段且设置有若干开口的玻璃外墙、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段的透光玻璃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下段的背板,其中,所述框架的中段竖直、上段与下段相对于中段呈倾斜状态,所述开口中设置工作框,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框内;所述工作框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工作框顶部的第一旋转轴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中点处的第二旋转轴;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块、外空心板以及内空心板,所述光伏板块上端的中点处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所述外空心板以及所述内空心板的形状与所述光伏板块一致,所述外空心板由透光玻璃构成,所述内空心板由非透光材料构成,所述外空心板设置于所述光伏板块的外侧,所述内空心板设置于所述光伏板块的内侧,所述外空心板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以及所述内空心板内部分别充满水,所述第一内腔内部设置第一振荡器,所述第二内腔内部设置第二振荡器,所述第一振荡器与所述第二振荡器分别连接所述光伏板块;其中,所述光伏板块向所述第一振荡器以及所述第二振荡器供给电能,所述第一振荡器用于使得第一内腔中的水产生振荡,所述第二振荡器用于使得第二内腔中的水产生振荡,所述第一振荡器以及所述第二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所述光伏板块提供的电能决定;所述光伏板块提供的电能越高时,所述第一振荡器以及所述第二振荡器振荡频率越高,反之越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荡器与所述第二振荡器的初始振荡频率不同,所述光伏板块对所述第一振荡器以及第二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调整为在初始振荡频率上提高振荡频率,即,在同一时间,所述第一振荡器与所述第二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同;其中,提高的振荡频率由所述光伏板块的光伏效应决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的横向宽度以及纵向高度一致,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厚度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的排布方式分为两种,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光伏板块相邻的排布方式记为第一排布方式,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光伏板相邻的排布方式记为第二排布方式,对于整体光伏幕墙,所述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在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上皆以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二排布方式交替的方式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每一层的所述光伏幕墙还包括第一光反应板以及第二光反应板,所述第一光反应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里侧,所述第二光反应板设置于所述工作框里侧,所述第一光反应板设置为透光的板块,所述第一光反应板接收所述透光玻璃以及所述玻璃外墙透射的阳光,所述第一光反应板以及所述第二光反应板分别设置若干条状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用于通风,所述第二光反应板设置为反射镜片,所述第二光反应板用于将部分照射到第二光反应板上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光反应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以及所述工作框皆由若干金属管道构成,所述工作框连接所述框架,所述金属管道内部镂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蒸气出口,所述第二内腔的顶面设置有第二进水口以及第二蒸气出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有第一进水管道,所述一蒸气出口连接有第一蒸气管道,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有第二进水管道,所述第二蒸气出口连接有第二蒸气管道,所述第一进水管道、第一蒸气管道、第二进水管道以及第二蒸气管道通过所述框架以及所述工作框的金属管道在光伏幕墙中排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空心板的顶部设置第三进水口以及第三蒸气出口,所述第三进水口连接有第三进水管道,所述三蒸气出口连接有第三蒸气管道,所述第三进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蒸气管道通过所述框架以及所述工作框的金属管道在光伏幕墙中排布,所述第三进水口设置进水阀,所述进水阀连接所述光伏板块,所述光伏板块向所述进水阀提供电能,所述进水阀的进水效率由所述光伏板控制,即,所述光伏板提供的电能越高,所述进水阀进水效率越高,反之越低。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以及所述第二内腔中分别设置若干可悬浮于水中的悬浮物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波纹的3D光伏幕墙,包括光伏组件、框架、玻璃外墙、设置有若干开口的透光玻璃以及背板,开口中设置工作框,光伏组件设置于工作框内;工作框包括第一旋转轴以及第二旋转轴;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块、外空心板以及内空心板,外空心板设置于光伏板块的外侧,内空心板设置于光伏板块的内侧,外空心板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及内空心板内部分别充满水,第一内腔内部设置第一振荡器,第二内腔内部设置第二振荡器,第一振荡器与第二振荡器分别连接光伏板块,光伏板块向第一振荡器以及第二振荡器供给电能,第一振荡器用于使得第一内腔中的水产生振荡,第二振荡器用于使得第二内腔中的水产生振荡。水产生振荡。水产生振荡。


技术研发人员:陶玉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陶玉兰
技术研发日:2021.12.2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