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栀子幼苗施肥方法

专利查询2023-5-17  154



1.本发明属于植物施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栀子幼苗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2.栀子属于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是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栀子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主要生长在疏林坡地及丘陵地带。栀子叶绿如碧,花洁白如玉,秋季枝头挂满圆形红果似一颗颗小灯笼,喜庆又吉祥,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是道路、公园及庭院绿化的首选;栀子花芬芳四溢,花瓣香滑爽口,是优质的蜜源、烹饪食材及精油提取原料;栀子根、叶、花、果和树皮均可入药,具有护肝利胆、降压消炎等药用价值,是理想的中药材;研究还发现栀子油富含甾醇、角鲨烯等活性物质,且栀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达80%,其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接近1:1:1,稳定性好,抗氧化性强,具有较高的食用及保健价值;此外,从果实中提取的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蓝色素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及化妆品行业。栀子由于根系发达,适生能力强,又是丘陵坡地生态修复的先锋树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栀子作为药食赏同源及生态经济型植物,既能提高居民经济收入、满足人们对健康食材的需求,又能实现=生态修复,是=不可多得的多用途特色乡土植物。因此,栀子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关注度逐年提高,良种壮苗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3.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施可有效促进苗木生长,对培育良种壮苗十分关键。栀子也不例外,要培育栀子良种壮苗,合理施肥是必然途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目前与栀子相关的研究多以丰产栽培、扦插技术等无性繁殖、果实有效成分分析、遗传多样性以及药理学等方面为主,而栀子的配方施肥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通过比较分析栀子幼苗在不同配方施肥条件下的生理特性差异来优化苗木培育施肥方案,不仅能为栀子产业良种壮苗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能够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的动能。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栀子幼苗施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栀子幼苗施肥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栀子幼苗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s1:选取实验材料栀子幼苗,在塑料盆里进行培育,一盆一株;
8.步骤s2:设置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影响栀子幼苗生长的实验因素;
9.步骤s3:设置对照组,所述对照组中均未施加步骤s2中影响栀子幼苗生长的实验因素;
10.步骤s4:设置九组实验组,每个实验组中分别施加不同量的影响栀子幼苗生长的实验因素;
11.步骤s5:缓苗一个月后,采用浇灌施肥方法,所有实验组每30d施肥一次,共施肥4次;
12.步骤s6:栀子幼苗生长120d后,从各处理单元中随机选择3株栀子幼苗,测定栀子幼苗的指标;
13.步骤s7: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选取生长一致的一年生栀子幼苗,移植到规格为18cm
×
15cm
×
20cm的塑料盆里,一盆一株;育苗基质配方为珍珠岩和黄土按体积1:4进行混配,基质表面距离盆钵边缘1cm。
15.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实验组以不施肥为对照,共10个处理单元,每个处理单元重复3次,每个重复10株,共300盆。
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氮肥设置1g、2g和3g三个施肥水平,磷肥设置0.8g、1.6g和2.4g三个施肥水平,钾肥设置0.4g、0.8g和1.2g三个施肥水平。
17.进一步的,所述氮肥采用尿素,所述磷肥采用过磷酸钙,所述钾肥采用硫酸钾。
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用卷尺测量苗高,用游标卡尺测量地径;将幼苗冲洗干净,105℃杀青,80℃烘干至恒质量,分别称量根、茎、叶的干质量,计算生物量;测定栀子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sod活性和 pod活性。
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中,分别采用excel2019和spss26.0进行数据处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采用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20.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
21.反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
22.其中,xi为测定指标,xmin为指标最小值,xmax为指标最大值;负相关用反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4.该栀子幼苗施肥方法,本发明通过配比施肥,总体上提高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以及sod和pod的活性,减少了mda的含量,以此增强栀子幼苗的光合能力、抗氧化性和抗逆性,有助于苗木的生长。本试验中最佳的氮磷钾配比为3g: 0.8g:1.2g。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表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7.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栀子幼苗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步骤s1:选取实验材料栀子幼苗,在塑料盆里进行培育,一盆一株;
29.步骤s2:设置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影响栀子幼苗生长的实验因素;
30.步骤s3:设置对照组,所述对照组中均未施加步骤s2中影响栀子幼苗生长的实验因素;
31.步骤s4:设置九组实验组,每个实验组中分别施加不同量的影响栀子幼苗生长的
实验因素;
32.步骤s5:缓苗一个月后,采用浇灌施肥方法,所有实验组每30d施肥一次,共施肥4次;
33.步骤s6:栀子幼苗生长120d后,从各处理单元中随机选择3株栀子幼苗,测定栀子幼苗的指标;
34.步骤s7: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3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选取生长一致的一年生栀子幼苗,移植到规格为18cm
×
15cm
×
20cm的塑料盆里,一盆一株;育苗基质配方为珍珠岩和黄土按体积1:4进行混配,基质表面距离盆钵边缘1cm。
3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每个所述实验组以不施肥为对照,共10个处理单元,每个处理单元重复3次,每个重复10株,共300盆。
3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氮肥设置1g、2g和3g三个施肥水平,磷肥设置0.8g、1.6g和2.4g三个施肥水平,钾肥设置0.4g、0.8g 和1.2g三个施肥水平。
3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氮肥采用尿素,所述磷肥采用过磷酸钙,所述钾肥采用硫酸钾。
3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6中,用卷尺测量苗高,用游标卡尺测量地径;将幼苗冲洗干净,105℃杀青,80℃烘干至恒质量,分别称量根、茎、叶的干质量,计算生物量;测定栀子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 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
4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7中,分别采用excel2019和 spss26.0进行数据处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采用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41.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
42.反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
43.其中,xi为测定指标,xmin为指标最小值,xmax为指标最大值;负相关用反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
44.具体实验方式:
45.供试材料为一年生栀子幼苗,选择苗高、地径、根系等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栀子幼苗于6月移植到规格为18cm
×
15cm
×
20cm(上口径
×
下口径
×
高)的塑料盆里,一盆一株;育苗基质配方为珍珠岩和黄土按体积1:4进行混配,基质表面距离盆钵边缘1cm左右;试验所用肥料氮肥:尿素(含n46%);磷肥:过磷酸钙(含p2o519%);钾肥:硫酸钾(含k53%)。
46.氮肥设置1g、2g和3g三个施肥水平;磷肥设置0.8g、1.6g和2.4g三个施肥水平;钾肥设置0.4g、0.8g和1.2g三个施肥水平;缓苗一个月后,采用浇灌施肥方法,于同年7-10月每30d施肥1次,共施肥4次,处理120d。对照组和实验组共10个处理单元,每个处理单元重复3次,每个重复10株,共300盆。
47.表1 l9(34)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
[0048][0049]
处理120d后,从各处理中随机选择3株栀子幼苗,测量苗高和地径;将幼苗冲洗干净,105℃杀青,80℃烘干至恒质量,计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方法分别采用 95%乙醇提取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氮蓝四唑比色法以及愈创木酚法。
[0050]
结果分析:
[0051]
(1)配比施肥对栀子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
[0052]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栀子苗高由高到低依次为:t5(56.3cm)、t7(55.8cm)、 t9(55.73cm)、t1(55.43cm)、t4(55.2cm)、t3(55.1cm)、t8(54.23)、 t6(52.43cm)、t2(51.13cm)、ck(33.67cm),与ck处理相比,t1-t9处理的栀子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在22.63cm-17.46cm,其中t5、 t7、t9和t1处理苗高生长量较高,与t2、t6、ck存在显著性差异。
[0053]
t1-t9处理的栀子幼苗的地径生长量由大到小依次为:t7(6.89mm)、t5 (6.83mm)、t2(6.66mm)、t6(6.64mm)、t8(6.57mm)、t9(6.55mm)、t4(6.47mm)、t3(6.46mm)、t1(6.46mm)、ck(5.81m),其中t7和 t5地径最大,与t1、t3和t4存在显著差异,t1、t3和t4较ck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0054]
(2)配比施肥对栀子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0055]
由表2可知,不同施肥处理苗木生物量差异较大,其中t7处理苗木生长量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与ck对比,不同施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栀子幼苗的生物量,从大到小排序为t7(15.54g)、t3(13.61g)、t4(13.89g)、t2 (13.41g)、t5(13.29g)、t6(13.07g)、t8(12.74g)、t9(12.62g)、t1 (12.55g)、ck(7.65g),其中t7最大,与ck处理相比提高了103.14%。
[0056]
(3)配比施肥对栀子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0057]
由表2可知,各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7与其他各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栀子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t7(19.04 mg
·
g-1
)、t3(18.58mg
·
g-1
)、t2(16.9mg
·
g-1
)、t1(16.79mg
·
g-1
)、t4(15.99 mg
·
g-1
)、t9(15.77mg
·
g-1
)、t5(15.35mg
·
g-1
)、t6(15.24mg
·
g-1
)、t8(13.53 mg
·
g-1
)、ck(9.45mg
·
g-1
),其中t7和
t3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达到19.04mg
·
g-1
和18.58mg
·
g-1
,分别比ck高出了101.48%和96.61%。
[0058]
(4)配比施肥对栀子幼苗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0059]
由表2可知,各施肥处理幼苗叶片mda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ck (18.63μmol
·
g-1
)、t6(18.21μmol
·
g-1
)、t5(18.21μmol
·
g-1
)、t8(17.84μmol
·
g-1
)、 t4(17.77μmol
·
g-1
)、t2(16.2μmol
·
g-1
)、t3(15.84μmol
·
g-1
)、t7(15.81μmol
·
g-1
)、 t9(15.65μmol
·
g-1
)、t1(15.09μmol
·
g-1
),与ck相比,其他各处理的栀子幼苗叶片mda含量均有所减小,其中t2、t3、t7、t9、t1处理的mda含量与其他处理的mda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与ck比较,降幅在13.04%-19.00%之间。
[0060]
(5)配比施肥对栀子幼苗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0061]
由表2可知,不同配比施肥对栀子幼苗叶片的sod活性的影响不同。ck 的叶片的sod活性最小,为370.32μmol
·
g-1
,与ck相比,t7(468.26μmol
·
g-1
)、 t9(445.28μmol
·
g-1
)、t2(444.94μmol
·
g-1
)、t1(440.2μmol
·
g-1
)处理的sod 活性显著增加,增幅在18.87%-26.45%之间,其中t7处理的sod活性增幅最大。
[0062]
(6)配比施肥对栀子幼苗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0063]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栀子幼苗叶片的pod活性存在一定差异。与ck(345.19μmol
·
g-1
)处理相比,t7(466.07μmol
·
g-1
)、t9(450.07μmol
·
g-1
)、 t3(441.04μmol
·
g-1
)、t2(437.33μmol
·
g-1
)、t1(397.93μmol
·
g-1
)的处理分别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在15.28%-35.02%之间,t4、t5和t6的pod活性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
[0064]
为了更全面的评价不同施肥配比对栀子幼苗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分析。由表3可知,不同配比施肥处理下,隶属度平均值由小到大排序为ck《t8《t6《t5《t4《t1《t2《t3《t9《t7,其中综合表现最好的为t7组,最差的为ck对照组。
[0065]
表2 不同配比施肥对栀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0066][0067][0068]
注: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水平在p<0.05水平上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0069]
表3 配比施肥对栀子幼苗影响的隶属函数模糊评价
[0070][0071]
结论:
[0072]
本发明通过比较分析得知,各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相比不施肥的对照组ck,各施肥组栀子幼苗的苗高、地径及苗木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 51.9%~67.2%、11.2%~18.6%和64.1%~103.1%;施肥组mda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t7、t9、t1的mda值最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均有所增加,其中t7最大,且与其他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配比施肥总体上提高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和pod的活性,减少了mda的含量,以此增强栀子幼苗的光合能力、抗氧化性和抗逆性,有助于苗木的生长。综合各指标以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来看,本试验中最佳的氮磷钾施肥处理为t7(氮磷钾配比为3g:0.8g:1.2g)。
[0073]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均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栀子幼苗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选取实验材料栀子幼苗,在塑料盆里进行培育,一盆一株;步骤s2:设置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影响栀子幼苗生长的实验因素;步骤s3:设置对照组,所述对照组中均未施加步骤s2中影响栀子幼苗生长的实验因素;步骤s4:设置九组实验组,每个实验组中分别施加不同量的影响栀子幼苗生长的实验因素;步骤s5:缓苗一个月后,采用浇灌施肥方法,所有实验组每30d施肥一次,共施肥4次;步骤s6:栀子幼苗生长120d后,从各处理单元中随机选择3株栀子幼苗,测定栀子幼苗的指标;步骤s7: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栀子幼苗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选取生长一致的一年生栀子幼苗,移植到规格为18cm
×
15cm
×
20cm的塑料盆里,一盆一株;育苗基质配方为珍珠岩和黄土按体积1:4进行混配,基质表面距离盆钵边缘1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栀子幼苗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实验组以不施肥为对照,共10个处理单元,每个处理单元重复3次,每个重复10株,共300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栀子幼苗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氮肥设置1g、2g和3g三个施肥水平,磷肥设置0.8g、1.6g和2.4g三个施肥水平,钾肥设置0.4g、0.8g和1.2g三个施肥水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栀子幼苗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肥采用尿素,所述磷肥采用过磷酸钙,所述钾肥采用硫酸钾。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栀子幼苗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用卷尺测量苗高,用游标卡尺测量地径;将幼苗冲洗干净,105℃杀青,80℃烘干至恒质量,分别称量根、茎、叶的干质量,计算生物量;测定栀子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栀子幼苗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分别采用excel2019和spss26.0进行数据处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采用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公式如下: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反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其中,xi为测定指标,xmin为指标最小值,xmax为指标最大值;负相关用反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

技术总结
本发明适用于植物施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栀子幼苗施肥方法,本发明通过配比施肥,总体上提高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以及SOD和POD的活性,减少了MDA的含量,以此增强栀子幼苗的光合能力、抗氧化性和抗逆性,有助于苗木的生长。本发明试验中最佳的氮磷钾配比为3g:0.8g:1.2g。1.2g。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 李昌珠 陈景震 尹梦雅 李培旺 李党训 李力 吉悦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21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