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及其平整浇筑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0月前  42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技术涉及墙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及其平整浇筑工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建筑施工采用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方法,外墙体系的现场施工一般要经过支模、布钢筋、浇灌混凝体、拆模等工序,之后还要进行外墙保湿隔热层施工、外装饰层施工和内装修施工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这种施工方式周期长、需要大量人力、材料浪费严重、施工垃圾多。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预制墙板。
3.公告号为cn107989224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房屋墙角处的连接机构及其施工工艺,属于房屋建造技术领域,该连接结构包括两侧墙板及两者形成的墙角处的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外侧固定连接有角柱,角柱为直角形状,墙板和角柱分别设置有第一预埋铁板和第二预埋铁板,第一预埋铁板在墙板端部两侧端面上分别留有外侧连接端和内侧连接端,第二预埋铁板在角柱两端内侧面均留有外露端,所述角柱两端内侧面贴合于墙板端部外侧面,第二预埋铁板的外露端与第一预埋铁板的外侧连接端连接固定,所述的支撑单元为位于两侧墙板与角柱形成的空隙中的钢柱,第一预埋铁板的内侧连接端与钢柱之间借助连接件焊接固定。
4.拼装墙角时,操作人员将墙板和角柱安装完毕后支设模板,灌注c20细石混凝土,将钢柱浇筑固定,养护完毕拆模后形成成品墙角。
5.上述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操作人员需要先支设模板才能继续浇筑,浇筑完后还需要把模板拆掉,整个操作过程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方便两个墙板共同装配成墙角,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及其平整浇筑工艺。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包括两个墙板,还包括辅助块和驱动件,两个墙板分别为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上均开设有浇筑槽,当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拼装成墙角时,所述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相互抵接贴合在一起,两个浇筑槽共同形成浇筑腔,所述辅助块沿第一墙板的厚度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一墙板上,所述驱动件驱动辅助块在第一墙板上滑动,所述第一墙板上开设有与对应浇筑槽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辅助块上开设有第二通道,当驱动件驱动辅助块滑动至移出第一墙板时,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连通外界与第一通道,当对浇筑腔进行浇筑时,所述第二通道位于第一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二通道与外界的连通处开口朝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第二墙板倒在地面上,第一墙板呈竖直状态将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拼装成墙角,然后驱动件驱动辅助块移出第一墙板,使第二通道与
外界的连通处开口朝上,这时操作人员能够往第二通道开口处倒入混凝土砂浆,混凝土浆能够依次通过第二通道、第一通道流至浇筑腔中,从而将浇筑腔填满,浇筑完成后,操作人员再将辅助块推回第一墙板内,从而使第一墙板复原,能够方便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拼装和浇筑。
9.优选的,所述第二倾斜面上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两个滑槽分别位于对应浇筑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设有两个滑块,两个滑块分别位于对应浇筑槽的两侧,两个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上,当滑块沿对应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抵接在滑槽的底端端壁上时,所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拼装成墙角。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滑块对准对应滑槽,然后使第一墙板的倾斜面抵接在第二墙板的倾斜面上,当两个滑块进入两个滑槽内后,第一墙板能够沿着第二墙板的倾斜面逐渐沿倾斜向下的方向滑动,直到滑块沿对应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抵接在滑槽的底壁上,从而方便的实现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拼装。
11.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齿条、两个第一转轴、两个第二转轴、两个第一轮、两个内棘轮齿轮和两个传动带,两个齿条分别固定在辅助块的底面两端,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墙板的厚度方向,所述齿条沿平行于第一墙板的厚度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一墙板上,两个第一轮分别同轴固定在两个第一转轴上,两个内棘轮齿轮分别同轴固定在两个第二转轴上,两个第一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上,所述第一轮的端部伸出滑块并用于抵接在滑槽底壁上,所述第二转轴与内棘轮齿轮均转动连接在第一墙板内,两个内棘轮齿轮分别啮合连接在两条齿条上,两个传动带与两个第一转轴以及两个第二转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所述传动带绕卷在对应第一转轴与对应第二转轴上,当第一轮跟随滑块从滑槽的顶端滑动至滑槽底端时,所述齿条带动辅助块移出第一墙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拼装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时,操作人员将滑块对准滑槽顶端放入滑槽内,使滑块滑动至滑槽底端完成拼装的过程中,第一轮在滑块的移动下会抵接在滑槽上滚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再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再带动内棘轮齿轮转动,内棘轮齿轮转动带动啮合连接在内棘轮齿轮上的齿条在第一墙板内滑动,齿条再带动辅助块滑动至移出第一墙板,从而在拼装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过程中,能够自动使辅助块移出第一墙板,从而方便浇筑腔的浇筑。
13.优选的,所述内棘轮齿轮包括第一齿轮、棘轮、棘爪和第一弹簧,所述棘轮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轮的一侧侧面中心开设有中心槽,所述棘轮位于中心槽的中心,所述棘爪转动连接在中心槽的周向侧壁上,所述棘爪转动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中心槽的周向侧壁上以及棘爪上,所述棘爪啮合连接在棘轮上,假设第一轮跟随滑块从滑槽的顶端滑动至滑槽底端时第一轮的转动方向为正转,当第一齿轮正转时,所述棘轮带动棘爪一起运动,当第一齿轮反转时,所述棘轮不带动棘爪运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轮正转时,棘轮带动棘爪一起运动使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辅助块移出第一墙板,当浇筑完成后,操作人员需要将辅助块按压回第一墙板,此时齿条的移动会带动第一齿轮反转,此时棘轮不会带动棘轮运动,从而使第一墙板在
不移动的情况下,实现辅助块的复位。
15.优选的,所述滑槽远离浇筑槽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隐藏槽,所述隐藏槽上沿隐藏槽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上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抵接块上以及隐藏槽底壁上,所述第二弹簧用来驱动抵接块移动至滑槽内,所述抵接块与滑槽顶端之间留有与滑块匹配的定位槽,所述抵接块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抵接块的拉绳,所述拉绳的端部伸出第二墙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主要起到定位作用,使得滑块能够对准滑槽顶端放置,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抽动拉绳,使抵接块移动至隐藏槽,从而使滑块在第一墙板的重力作用下滑动至滑槽底端,实现第一轮的有效转动,从而使辅助块能够顺利移出第一墙板。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墙板远离第二墙板的一侧侧面开设容纳槽,所述辅助块沿平行于第一墙板的厚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容纳槽上,当辅助块滑动至辅助块远离容纳槽底壁的一侧侧面与第一墙板外侧壁齐平时,所述容纳槽底壁与辅助块之间留有浇筑空间,所述第二通道朝向浇筑空间的内壁顶端开设有与浇筑空间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浇筑空间内壁顶端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道。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混凝土砂浆倒入第二通道的过程中,混凝土砂浆会先从第一通道流至浇筑腔,等浇筑腔填满后,混凝土砂浆会从第三通槽流至浇筑空间,然后将辅助块推回至容纳槽的过程中,浇筑空间的体积变小,浇筑空间内容不下的混凝土砂浆会从第四通道被压出去,从而能够增加混凝土砂浆与辅助块的接触面积,使辅助块能够更好的固定在第一墙板内。
19.优选的,所述辅助块朝向浇筑空间的一侧侧面固定有多根第一钢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筋能够增加辅助块与浇筑空间内混凝土砂浆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辅助块与第一墙板的连接强度,同时当辅助块完全推回容纳槽内时,第一钢筋与混凝土砂浆之间存在摩擦,辅助块不易再次从容纳槽中移出。
2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及其平整浇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浇筑模箱成型,根据待成型的墙板尺寸成型浇筑模箱;s2,钢筋网搭建,在浇筑模箱的内搭建钢筋笼;s3,安装模管;s4,浇筑浆料,将制备墙板的浆料倒入浇筑模箱内,填充浇筑模箱,等待浆料凝固;s5,拆除浇筑模箱。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驱动件,拼装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时,能够自动使辅助块移出第一墙板,从而方便浇筑腔的浇筑;通过设置抵接块和定位槽,定位槽主要起到定位作用,使得滑块能够对准滑槽顶端放置,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抽动拉绳,使抵接块移动至隐藏槽,从而使滑块在第一墙板的重力作用下滑动至滑槽底端,实现第一轮的有效转动,从而使辅助块能够顺利移出第一墙板。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27.图5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28.图6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墙板;11、第一倾斜面;12、滑块;13、辅助块;131、第二通道;132、第三通道;14、第一通道;15、浇筑空间;16、第四通道;17、第一钢筋;18、容纳槽;2、第二墙板;21、第二倾斜面;211、浇筑槽;22、浇筑腔;23、第二钢筋;24、滑槽;241、隐藏槽;242、定位槽;25、抵接块;251、第二轮;252、拉绳;3、驱动件;31、第一转轴;32、第一轮;33、传动带;34、第二转轴;35、齿条;36、内棘轮齿轮;361、第一齿轮;362、中心槽;363、棘轮;364、棘爪;365、第一弹簧;4、墙角。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
32.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的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包括两个墙板,两个墙板分别为第一墙板1和第二墙板2,第一墙板1的一侧侧面开设有第一倾斜面11,第二墙板2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21,第一倾斜面11与第一墙板1的倾斜夹角为45
°
,第二倾斜面21与第二墙板2的倾斜夹角为45
°
,第一倾斜面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墙板1的高度方向,第二倾斜面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墙板2的高度方向。当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装配成墙角4时,第一倾斜面11与第二倾斜面21完全相贴合,此时第一墙板1垂直于第二墙板2设置。
33.参照图1、图2,第一倾斜面11和第二倾斜面21上均开设有浇筑槽211,浇筑槽2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对应第一倾斜面11的长度方向或者对应第二倾斜面21的长度方向。当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拼装成墙角4时,第一浇筑槽211与第二浇筑槽211共同形成密闭的浇筑腔22。
34.参照图1、图3,第二倾斜面21上开设有两个滑槽24,两个滑槽24分别位于对应浇筑槽211的两侧,滑槽2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倾斜面21的宽度方向,也就是第二倾斜面21的倾斜方向。第一倾斜面11上固定有两个滑块12,两个滑块12分别位于对应浇筑槽211的两侧。当第一倾斜面11与第二倾斜面21相抵,两个滑块12分别进入对应滑槽24时,两个滑块12分别沿滑槽24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24上。
35.参照图2、图3,将第二墙板2放倒,使第二墙板2厚度方向的一侧侧面贴合在地面上,此时第二倾斜面21朝向远离地面一侧设置,此时将第一墙板1使用起重机起吊或者操作人员搬动第一墙板1,使第一墙板1呈竖直设置,使两个滑块12分别对准两个滑槽24,然后放下第一墙板1。假设滑槽24长度方向靠近第二墙板2中心的一端为滑槽24的顶端,滑槽24长度方向远离第二墙板2中心的一端为滑槽24的底端,在第二倾斜面21的倾斜作用下以及第一墙板1的重力作用下,第一墙板1会沿第二墙板2滑动至滑块12抵接在滑槽24底端的一端端壁上,此时第一倾斜面11与第二倾斜面21完全贴合,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拼接成直角墙角4。
36.参照图3,浇筑槽211底壁上分别固定有多个第二钢筋23,在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拼接的过程中,两个浇筑槽211上的第二钢筋23互不影响。
37.参照图2、图3,第一墙板1厚度方向远离第二墙板2的一侧侧面开设有容纳槽18,容纳槽1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对应浇筑槽211的长度方向,容纳槽18上沿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辅助块13。第二墙板2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4,第一通道14位于浇筑腔22与辅助块13之间,第一通道14的一端连通第一墙板1上的浇筑槽211,第一通道14的另一端靠近辅助块13设置。辅助块13上开设有第二通道131,当辅助块13完全位于容纳槽18内时,第二通道131不与外界以及第一通道14连通,当辅助块13移出容纳槽18时,第二通道131的顶端与低端分别与外界以及第一通道14连通。第二通道131与外界的连通处位于辅助块13顶面上。第一墙板1内设有驱动件3,驱动件3驱动辅助块13移出容纳槽18。
38.操作人员使用驱动件3驱动辅助块13移出容纳槽18,操作人员往第二通道131与外界的连通处倒入混凝土砂浆,混凝土砂浆依次通过第二通道131、第一通道14流至浇筑腔22中,从而将浇筑腔22填满,浇筑完成后,操作人员再将辅助块13推回第一墙板1内,从而使第一墙板1复原,能够方便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浇筑。
39.参照图3、图4,驱动件3包括两个齿条35、两个第一转轴31、两个第二转轴34、两个第一轮32、两个内棘轮363齿轮36和两个传动带33。两个齿条35分别固定在辅助块13的底面长度方向的两端,齿条3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辅助块13的宽度方向,齿条35沿平行于辅助块13的滑动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一墙板1上。两个第一转轴31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12上,第一转轴31的轴线方向平行于辅助块13的长度方向,两个第一轮32分别同轴固定在两个第一转轴31上,第一轮32的端部伸出滑块12并位于滑块12远离第一墙板1的一侧,当滑块12在滑槽24上滑动时,第一轮32的端部抵接在滑槽24底壁上并跟随滑块12的滑动而转动。内棘轮363齿轮36同轴连接在齿条35上,第二转轴34与内棘轮363齿轮36共同转动连接在第一墙板1内,第二转轴34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一转轴31的轴线方向,第二转轴34位于第一转轴31上方且位于齿条35的下方,两个内棘轮363齿轮36分别啮合连接在两条齿条35上。两个传动带33与两个第一转轴31以及两个第二转轴34一一对应,传动带33绕卷在对应第一转轴31与对应第二转轴34上。
40.参照图3、图4,内棘轮363齿轮36包括第一齿轮361、棘轮363、多个棘爪364和多个第一弹簧365,棘轮363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34上,第一齿轮361同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34上,第一轮32远离辅助块13的一侧侧面中心开设有中心槽362,中心槽362的竖截面为圆形,棘轮363位于中心槽362的中心位置。棘爪364转动连接在中心槽362的内壁上,棘爪364转动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二转轴34的轴线方向,多个棘爪364沿中心槽362的周向内壁均匀分布,多个第一弹簧365与多个棘爪364一一对应,第一弹簧36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中心槽362的周向侧壁上以及对应棘爪364远离棘轮363的一侧侧面上,多个棘爪364均啮合连接在棘轮363上。
41.假设第一轮32跟随滑块12从滑槽24的顶端滑动至滑槽24底端时第一轮32的转动方向为正转,第一轮32正转通过传动带33带动第一齿轮361正转,当第一齿轮361正转时,棘轮363带动棘爪364一起运动,此时第一齿轮361正转;当第一齿轮361反转时,棘轮363不带动棘爪364运动,此时第一齿轮361不转动。
42.当第一轮32跟随滑块12从滑槽24的顶端滑动至滑槽24底端时,第一轮32在滑块12的移动下会抵接在滑槽24上滚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31转动,第一转轴31通过传动带33带动第二转轴34转动,第二转轴34再带动内棘轮363齿轮36转动,内棘轮363齿轮36转动带动
啮合连接在内棘轮363齿轮36上的齿条35在第一墙板1内滑动,齿条35再带动辅助块13滑动至移出第一墙板1,从而在拼装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的过程中,能够自动使辅助块13移出第一墙板1,从而方便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的浇筑。
43.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浇筑完成后,操作人员手动将辅助块13推回容纳槽18中,此时辅助块13移动带动第一齿轮361反转,第一齿轮361反转不会带动和棘轮363进行转动,所以辅助块13复位的过程中不会对第一轮32、传动带33等结构造成影响,从而能够顺利的实现辅助块13的复位。
44.参照图2、图3,当辅助块13滑动至辅助块13远离容纳槽18底壁的一侧侧面与第一墙板1远离第二墙板2的一侧外壁齐平时,容纳槽18底壁与辅助块13之间留有浇筑空间15。第二通道131朝向浇筑空间15的一侧侧壁开设有与浇筑空间15连通的第三通道132,第三通道132与第二通道131的连通处位于第二通道131的顶端。浇筑空间15远离辅助块13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道16,第四通道16与浇筑空间15的连通处位于浇筑空间15的顶端。
45.参照图2,为了增加辅助块13与第一墙板1的连接强度,辅助块13朝向容纳槽18底壁的一侧侧面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一钢筋17,多根第一钢筋17均匀分布在辅助块13的侧面上。
46.在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的浇筑过程中,将混凝土砂浆倒入第二通道131,混凝土砂浆会先通过第一通道14流至浇筑腔22,等浇筑腔22填满后,混凝土砂浆再从第三通槽流至浇筑空间15。等待浇筑完成后,浇筑空间15会有部分混凝土砂浆,然后将辅助块13推回至容纳槽18内,浇筑空间15的体积变小,浇筑空间15内容不下的混凝土砂浆会从第四通道16被压出去,操作人员将第四通道16压出的混凝土砂浆清理掉或者回收利用掉均可。能够增加混凝土砂浆与辅助块13以及第一钢筋17的接触面积,使辅助块13能够更好的固定在第一墙板1内。
47.参照图5、图6,为了使滑块12能够顺利的从滑槽24顶端滑动至滑槽24底端,滑槽24远离浇筑槽21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隐藏槽241,隐藏槽24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滑槽24的长度方向,隐藏槽241上沿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抵接块25,抵接块25上固定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抵接块25朝向隐藏槽241的一侧侧壁上以及隐藏槽241底壁上,第二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抵接块25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移动至抵接在滑槽24远离隐藏槽241的一侧侧面上。抵接块2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滑槽24的长度方向,抵接块25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轮251,第二轮251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滑槽24底壁所在的平面设置。抵接块25朝向隐藏槽241底壁的一侧侧面固定有拉绳252,拉绳252的一端固定在抵接块25上,拉绳252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墙板1。抵接块25与滑槽24顶端之间留有与滑块12匹配的定位槽242。
48.定位槽242主要起到定位作用,使得滑块12能够对准滑槽24顶端放置,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抽动拉绳252,使抵接块25从滑槽24移动至隐藏槽241,在抵接块25移动的过程中,抵接块25两端的第二轮251分别抵接并滚动在滑块12上以及滑槽24的底端内壁上,能够使抵接块25的移动更加省力。然后滑块12在第一墙板1的重力作用下滑动至滑槽24底端,从而实现第一轮32的有效转动,使辅助块13能够顺利移出第一墙板1。
4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操作人员将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拼接在一起,然后往
辅助块13的第二通道131中倒入混凝土砂浆,待浇筑完成后,操作人员将辅助块13压回容纳槽18内,然后等待混凝土砂浆凝结,使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共同形成墙角4。
50.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及其平整浇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浇筑模箱成型,根据待成型的墙板尺寸成型浇筑模箱;s2,钢筋网搭建,在浇筑模箱的内搭建钢筋笼;s3,安装模管;s4,浇筑浆料,将制备墙板的浆料倒入浇筑模箱内,填充浇筑模箱,等待浆料凝固;s5,拆除浇筑模箱。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包括两个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块(13)和驱动件(3),两个墙板分别为第一墙板(1)和第二墙板(2),所述第一墙板(1)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11),所述第二墙板(2)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21),所述第一倾斜面(11)和第二倾斜面(21)上均开设有浇筑槽(211),当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拼装成墙角(4)时,所述第一倾斜面(11)与第二倾斜面(21)相互抵接贴合在一起,两个浇筑槽(211)共同形成浇筑腔(22),所述辅助块(13)沿第一墙板(1)的厚度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一墙板(1)上,所述驱动件(3)驱动辅助块(13)在第一墙板(1)上滑动,所述第一墙板(1)上开设有与对应浇筑槽(211)连通的第一通道(14),所述辅助块(13)上开设有第二通道(131),当驱动件(3)驱动辅助块(13)滑动至移出第一墙板(1)时,所述第二通道(131)分别连通外界与第一通道(14),当对浇筑腔(22)进行浇筑时,所述第二通道(131)位于第一通道(14)的上方,所述第二通道(131)与外界的连通处开口朝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面(21)上开设有两个滑槽(24),所述滑槽(2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倾斜面(21)的倾斜方向,两个滑槽(24)分别位于对应浇筑槽(211)的两侧,所述第一倾斜面(11)上设有两个滑块(12),两个滑块(12)分别位于对应浇筑槽(211)的两侧,两个滑块(1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24)上,当滑块(12)沿对应滑槽(24)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抵接在滑槽(24)的底端端壁上时,所述第一墙板(1)与第二墙板(2)拼装成墙角(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包括两个齿条(35)、两个第一转轴(31)、两个第二转轴(34)、两个第一轮(32)、两个内棘轮(363)齿轮(36)和两个传动带(33),两个齿条(35)分别固定在辅助块(13)的底面两端,所述齿条(3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墙板(1)的厚度方向,所述齿条(35)沿平行于第一墙板(1)的厚度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一墙板(1)上,两个第一轮(32)分别同轴固定在两个第一转轴(31)上,两个内棘轮(363)齿轮(36)分别同轴固定在两个第二转轴(34)上,两个第一转轴(31)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12)上,所述第一轮(32)的端部伸出滑块(12)并用于抵接在滑槽(24)底壁上,所述第二转轴(34)与内棘轮(363)齿轮(36)均转动连接在第一墙板(1)内,两个内棘轮(363)齿轮(36)分别啮合连接在两条齿条(35)上,两个传动带(33)与两个第一转轴(31)以及两个第二转轴(34)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二转轴(34)的轴线方向,所述传动带(33)绕卷在对应第一转轴(31)与对应第二转轴(34)上,当第一轮(32)跟随滑块(12)从滑槽(24)的顶端滑动至滑槽(24)底端时,所述齿条(35)带动辅助块(13)移出第一墙板(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棘轮(363)齿轮(36)包括第一齿轮(361)、棘轮(363)、棘爪(364)和第一弹簧(365),所述棘轮(363)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34)上,所述第一齿轮(361)同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34)上,所述第一轮(32)的一侧侧面中心开设有中心槽(362),所述棘轮(363)位于中心槽(362)的中心,所述棘爪(364)转动连接在中心槽(362)的周向侧壁上,所述棘爪(364)转动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二转轴(34)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弹簧(36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中心槽(362)的周向侧壁上以及棘爪(364)上,所述棘爪(364)啮合连接在棘轮(363)上,假设第一轮(32)跟随滑块(12)从滑槽(24)的顶端滑动至滑槽(24)底端时第一轮(32)的转动方向为正转,当第一齿轮(361)正转时,所述棘轮(363)带动棘爪(364)一起运动,当第一齿轮(361)反转时,所述棘轮
(363)不带动棘爪(364)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4)远离浇筑槽(21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隐藏槽(241),所述隐藏槽(241)上沿隐藏槽(241)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抵接块(25),所述抵接块(25)上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抵接块(25)上以及隐藏槽(241)底壁上,所述第二弹簧用来驱动抵接块(25)移动至滑槽(24)内,所述抵接块(25)与滑槽(24)顶端之间留有与滑块(12)匹配的定位槽(242),所述抵接块(25)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抵接块(25)的拉绳(252),所述拉绳(252)的端部伸出第二墙板(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板(1)远离第二墙板(2)的一侧侧面开设容纳槽(18),所述辅助块(13)沿平行于第一墙板(1)的厚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容纳槽(18)上,当辅助块(13)滑动至辅助块(13)远离容纳槽(18)底壁的一侧侧面与第一墙板(1)外侧壁齐平时,所述容纳槽(18)底壁与辅助块(13)之间留有浇筑空间(15),所述第二通道(131)朝向浇筑空间(15)的内壁顶端开设有与浇筑空间(15)连通的第三通道(132),所述浇筑空间(15)内壁顶端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道(1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块(13)朝向浇筑空间(15)的一侧侧面固定有多根第一钢筋(17)。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及其平整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s1,浇筑模箱成型,根据待成型的墙板尺寸成型浇筑模箱;s2,钢筋网搭建,在浇筑模箱的内搭建钢筋笼;s3,安装模管;s4,浇筑浆料,将制备墙板的浆料倒入浇筑模箱内,填充浇筑模箱,等待浆料凝固;s5,拆除浇筑模箱。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包括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还包括辅助块和驱动件,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分别开设有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上均开设有浇筑槽,当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拼装成墙角时,两个浇筑槽共同形成浇筑腔,驱动件驱动辅助块在第一墙板上滑动,第一墙板上开设有与对应浇筑槽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辅助块上开设有第二通道,当驱动件驱动辅助块滑动至移出第一墙板时,第二通道分别连通外界与第一通道。操作人员拼装成墙角后,驱动件驱动辅助块移出第一墙板,往第二通道开口处倒入混凝土砂浆,最后操作人员再将辅助块推回第一墙板内,能够方便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拼装和浇筑。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拼装和浇筑。一墙板与第二墙板的拼装和浇筑。


技术研发人员:陆铖 朱晨超 李欣 陈家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东部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