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6-9  133


1.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


背景技术:

2.新时期,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将配式建筑应运而生,但目前一套完整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各阶段协同管理不存在,管理效率不高;且各环节无紧密联系,不易于推动建筑业产业化发展;政府、企业、地区、行业级的管理以及分析与决策数据无法共享以及分级化管理,无法形成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相互整合、集约优质一体化建筑模式,无法促进全新的产业链发展,以及无法对装配式建筑从招投标、设计、生产、安装、运维全过程监管机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所述的平台基于saas大数据技术体系,分为四层架构设计: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物理层;其中,
5.表现层为用户统一入口,也是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层,提供业务数据导入配置总线,通过不同类型的逻辑总线实现交互,支持底层应用数据主题管理数据的动向可视化呈现,构成“动态可视化呈现层”,同时该层进行数据提取也能直接深入底层数据层,进行数据抽取以及综合展现;
6.应用层提供基础数据层应用接口,按照业务及项目管理需要进行应用提取和预处理进入数据层和数据集市,当应用层将下层数据层依据一定标准过滤提取之后,将其向上转换为相应的业务数据,形成自身的“业务数据池”;
7.数据层是平台的核心基础层,是物联网与所有参与方的用户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提供所有业务及项目的it基础设施数据和物理数据,此层提供庞大的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利用处理分析,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也是构成整个系统平台的内核;
8.数据层经由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来源,又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二维码、gps、监控摄像、有源rfid、传感器、智能仪表、手持设备等感知终端;
9.物理层包含网络层和相关硬件设备,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电信网、互联网等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相关设备层包括服务器、存储器、通信网络设备等,服务于软件及互联网的硬件设施;
10.业务管理系统建设以跨部门、跨系统、跨单位的复杂问题为解决对象,建立平台标准、行业规则、企业管理机制、项目管理体系等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建立数据之间系统性联系,对业务数据的可检索、可分类、可追溯、更好的业务逻辑转换连接,实现横向与纵向的业务协同管理,实现资源的分类、权限、安全、共享管理;
11.用户应用系统建设聚焦于具体业务执行层面,涉及的政府、设计方、建造方、材料设备供应商、构件商、运输物流、运维等全产业链的用户业务执行,项目招采、设计、预制加
工、施工、物流、运维全项目周期的用户业务执行,也是为上层的业务管理系统提供有效的业务数据支撑,业务之间的衔接提供必要且充分的数据,同时提供空间集成、时序集成和信息集成等技术支持。
12.进一步的,所述的平台是按下述步骤构建的:
13.1)根据装配式建筑在政府部门的监管流程与监管内容,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在招投标、设计、安装、运营等各阶段的管理技术与标准,基于建设执行系统数据,通过城市的三维数字孪生表达、可视化进度、实时资源分析等功能推动建设期监管,形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数字化管控模式,对各阶段流程与执行过程信息进行控制与管理;
14.2)集成多方统一认证管理,所有数据可以监管,并可多渠道应用,实现了一套数据根据各方不同用途的多种展示形式,通过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实现个性化的工作台和接口规范,并制定形成平台标准;
15.3)根据云平台在装配式建筑招采、设计、生产、运输、安装、运维等各阶段过程节点,基于bim技术手段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线上数字化模型与线下实体构件节点的关联统一,实现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实施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与管理;
16.4)建设构件质量追溯体系,并建立构件编码标准,实现全专业构件的质量与过程追溯,确保建筑全方位的质量管控、过程追溯及安全体系;
17.5)建设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大数据动态监管管理系统,包括省市县各区域的全产业链动态产能分布,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各区域的产能资源配置设计,对各区域相关企业、项目、产能的监管及线下基础的集成管理。
18.本云平台技术实现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控,解决了装配式建筑产业集成融合度不高、信息割裂问题;实现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各方主体在建设各个阶段的执行过程信息管理与工作协同,解决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一体化不完整、配套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问题;实现了装配式建筑产业跨组织、跨地域的协调与管理,打破了装配式建筑招采、设计、生产、运输、安装、运维等环节割裂,数据传输信息集成问题;帮助政府、建筑企业、供应商实现企业、区域、行业监管、分析与决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实现装配式建筑质量品质提升,是产业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必经之路,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和社会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平台基于saas大数据技术体系,分为四层架构设计: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物理层。同时集成多方统一身份认证、各层级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安全标准、配置规划、业务规划及平台服务的全建设体系。
20.表现层为用户统一入口,也是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层,提供业务数据导入配置总线,通过不同类型的逻辑总线实现交互,支持底层应用数据主题管理数据的动向可视化呈现,构成“动态可视化呈现层”,同时该层进行数据提取也能直接深入底层数据层,进行数据抽取以及综合展现。
21.应用层提供基础数据层应用接口,按照业务及项目管理需要进行应用提取和预处理进入数据层和数据集市,当应用层将下层数据层依据一定标准过滤提取之后,将其向上转换为相应的业务数据,形成自身的“业务数据池”。
22.数据层是平台的核心基础层,是物联网与所有参与方的用户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提供所有业务及项目的it基础设施数据和物理数据,此层提供庞大的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利用处理分析,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也是构成整个系统平台的内核。
23.数据层经由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来源,又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二维码、gps、监控摄像、有源rfid、传感器、智能仪表、手持设备等感知终端。
24.物理层包含网络层和相关硬件设备,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电信网、互联网等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相关设备层包括服务器、存储器、通信网络设备等,服务于软件及互联网的硬件设施。
25.业务管理系统建设以跨部门、跨系统、跨单位的复杂问题为解决对象,建立平台标准、行业规则、企业管理机制、项目管理体系等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建立数据之间系统性联系,对业务数据的可检索、可分类、可追溯、更好的业务逻辑转换连接,实现横向与纵向的业务协同管理,实现资源的分类、权限、安全、共享管理。
26.用户应用系统建设聚焦于具体业务执行层面,涉及的政府、设计方、建造方、材料设备供应商、构件商、运输物流、运维等全产业链的用户业务执行,项目招采、设计、预制加工、施工、物流、运维全项目周期的用户业务执行,也是为上层的业务管理系统提供有效的业务数据支撑,业务之间的衔接提供必要且充分的数据,同时提供空间集成、时序集成和信息集成等技术支持。
27.根据装配式建筑在政府部门的监管流程与监管内容,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在招投标、设计、安装、运营等各阶段的管理技术与标准,基于建设执行系统数据,通过城市的三维数字孪生表达、可视化进度、实时资源分析等功能推动建设期监管,形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数字化管控模式,对各阶段流程与执行过程信息进行控制与管理。
28.集成多方统一认证管理,所有数据可以监管,并可多渠道应用,实现了一套数据根据各方不同用途的多种展示形式,通过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实现个性化的工作台和接口规范,并制定形成平台标准。
29.根据云平台在装配式建筑招采、设计、生产、运输、安装、运维等各阶段过程节点,基于bim技术手段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线上数字化模型与线下实体构件节点的关联统一,实现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实施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与管理。
30.建设构件质量追溯体系,并建立构件编码标准,实现全专业构件的质量与过程追溯,确保建筑全方位的质量管控、过程追溯及安全体系。
31.建设云平台的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大数据动态监管管理系统,包括省市县各区域的全产业链动态产能分布,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各区域的产能资源配置设计,对各区域相关企业、项目、产能的监管及线下基础的集成管理。
32.通过梳理相关的业务环节和部门,根据业务流程,梳理和分析业务相关的信息,并且根据相关的信息资源描述规范和分类规范描述以及标识信息资源,编制面向业务的信息资源分类目录和共享目录,在目录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33.采用标准化工具完成基础信息资源的梳理,资源梳理工具的管理内容包括系统目标、组织结构、业务角色、用户视图等;对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进行管理,能够识别协同关系和信息共享需求,能够明确职责、整理和挖掘数据资源、规范数据表示;对数据逻辑、实体关系图、数据映射图、数据元标准、信息分类编码进行管理;通过梳理明确信息资源的出
口、入口、数据间关系;信息资源梳理的成果为数据交换提供数据来源、业务流程、资源目录、标准规范等服务支撑;在管理视角下进行系统编码字典、用户及权限管理、项目模块管理、系统设置等系统管理级别操作;在维护视角下对高阶导图、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需求管理等功能模块内容进行编辑和查询操作。
34.数据接入系统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跨网络、跨地域的统一接入,为数据资源的汇聚集中、标准化处理和数据资源池构建提供支撑,功能主要有数据抽取、数据库同步、文件导入、数据填报等。支持的数据采集方式需包含数据流采集、数据库采集、日志采集、接口采集、应用数据采集、网页爬取、文件交换等多种方式。
35.根据用户的业务规则和逻辑,业务人员可以根据质量检查报告及时修正原始的业务数据,提升业务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等质量问题,实现改善数据质量的目的。
36.将共享数据通过web页面快速封装成api接口,以api接口形式对外提供数据服务。通过实时统一的数据访问入口提供数据服务。
37.基于h5的可视化图形及交互引擎。支撑完成可视化组件构建、渲染、呈现及生命周期管理,支撑组件间消息通信、参数化、预警等基础功能。通过地图化的方式,可视化的展示,数据总量,数据类型,每种数据的来源等,提供了数据标注,及数据报警提示功能。
38.最终形成:政府监管工作台、认证管理工作台、流程管理工作台、系统管理工作台;形成核心功能模块包括:企业认证管理、产品认证管理、项目发布管理、项目分解管理;形成的平台管理模块包括:安全管理、权限管理、分布式管理、数据库管理;形成的政府监管接口包括:企业监管、产品监管、项目监管、产能监管、资源监管;涉及的相关子系统包括:内容管理子系统、消息通知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等,和相关第三方服务模块。主要解决问题分析如下:
39.(1)解决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信息化管控,基于大数据的装配式建筑全流程数字化监管;
40.(2)解决了基于政府管理视角,适合于装配式建筑在政府管理部门的全过程监管;
41.(3)解决装配式建筑在招投标、设计、生产、运输、安装、运维等各阶段的信息集成;
42.(4)解决了实现各管理主体在建设各阶段之间的信息、数据互通和工作协同;
43.(5)解决了传统地域及空间分割问题,实现跨组织、跨地域的可视化管理,标准化协同;
44.(6)解决了基于大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工作协同,实现企业、地区、行业级的管理、分析与决策;
45.(7)解决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技术,信息化分级管理。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基于saas大数据技术体系,分为四层架构设计: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物理层;其中,表现层为用户统一入口,也是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层,提供业务数据导入配置总线,通过不同类型的逻辑总线实现交互,支持底层应用数据主题管理数据的动向可视化呈现,构成“动态可视化呈现层”,同时该层进行数据提取也能直接深入底层数据层,进行数据抽取以及综合展现;应用层提供基础数据层应用接口,按照业务及项目管理需要进行应用提取和预处理进入数据层和数据集市,当应用层将下层数据层依据一定标准过滤提取之后,将其向上转换为相应的业务数据,形成自身的“业务数据池”;数据层是平台的核心基础层,是物联网与所有参与方的用户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提供所有业务及项目的it基础设施数据和物理数据,此层提供庞大的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利用处理分析,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也是构成整个系统平台的内核;数据层经由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来源,又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二维码、gps、监控摄像、有源rfid、传感器、智能仪表、手持设备等感知终端;物理层包含网络层和相关硬件设备,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电信网、互联网等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相关设备层包括服务器、存储器、通信网络设备等,服务于软件及互联网的硬件设施;业务管理系统建设以跨部门、跨系统、跨单位的复杂问题为解决对象,建立平台标准、行业规则、企业管理机制、项目管理体系等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建立数据之间系统性联系,对业务数据的可检索、可分类、可追溯、更好的业务逻辑转换连接,实现横向与纵向的业务协同管理,实现资源的分类、权限、安全、共享管理;用户应用系统建设聚焦于具体业务执行层面,涉及的政府、设计方、建造方、材料设备供应商、构件商、运输物流、运维等全产业链的用户业务执行,项目招采、设计、预制加工、施工、物流、运维全项目周期的用户业务执行,也是为上层的业务管理系统提供有效的业务数据支撑,业务之间的衔接提供必要且充分的数据,同时提供空间集成、时序集成和信息集成等技术支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是按下述步骤构建的:1)根据装配式建筑在政府部门的监管流程与监管内容,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在招投标、设计、安装、运营等各阶段的管理技术与标准,基于建设执行系统数据,通过城市的三维数字孪生表达、可视化进度、实时资源分析等功能推动建设期监管,形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数字化管控模式,对各阶段流程与执行过程信息进行控制与管理;2)集成多方统一认证管理,所有数据可以监管,并可多渠道应用,实现了一套数据根据各方不同用途的多种展示形式,通过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实现个性化的工作台和接口规范,并制定形成平台标准;3)根据云平台在装配式建筑招采、设计、生产、运输、安装、运维等各阶段过程节点,基于bim技术手段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线上数字化模型与线下实体构件节点的关联统一,实现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实施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与管理;
4)建设构件质量追溯体系,并建立构件编码标准,实现全专业构件的质量与过程追溯,确保建筑全方位的质量管控、过程追溯及安全体系;5)建设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大数据动态监管管理系统,包括省市县各区域的全产业链动态产能分布,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各区域的产能资源配置设计,对各区域相关企业、项目、产能的监管及线下基础的集成管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所述的平台基于SAAS大数据技术体系,分为四层架构设计: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物理层;表现层为用户统一入口,提供业务数据导入配置总线;应用层提供基础数据层应用接口,按照业务及项目管理需要进行应用提取和预处理进入数据层和数据集市;数据层是平台的核心基础层,是物联网与所有参与方的用户接口;数据层经由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来源,又各种传感器构成。本发明实现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控,解决了装配式建筑产业集成融合度不高、信息割裂问题;实现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各方主体在建设各个阶段的执行过程信息管理与工作协同,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和社会价值。的综合效益和社会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洋 王月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