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生活中很多物品在一些场合下需要把物品台面的某一部分打开;在另一些场合下又需要把它复原。如饭店的饭桌、公司会议室用的会议桌、茶桌等。
3.以饭桌为例,现有的饭店大部分都同时提供炒菜和火锅等多种就餐方式。现有的饭桌一般都是在桌台上开一方形或圆形的通孔,通孔上覆盖有盖板。当顾客需要吃火锅,服务员把覆盖在通孔上的盖板揭开,露出安装在饭桌下方的火锅炉,以供食客使用。在其他场合则把盖板盖上当普通饭桌使用。
4.公司用的会议桌也是同理。有些会议桌把投影仪内藏在会议桌的下方,在投影仪的正上方的台面上开一通孔,当要使用投影仪时,把通孔上的盖板手动提开,启动放置投影仪的升降平移机构,则投影仪从台面下升起以供使用。
5.专利号为201821443767.1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隐藏式升降茶几,包括茶几主体、茶盘以及升降平移机构。使用时,可以打开桌面上的盖板,使得茶盘通过升降平移机构升出茶几主体的上端面;不使用时,茶盘可通过升降平移机构缩回茶几主体内,盖上盖板。
6.通过在上述各种的桌子的桌面的通孔上设置盖板,以使桌子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桌面都是平整的,达到美观、大方、方便清洁的目的。
7.但无一例外地,上述的盖板都得采用手动揭取的方式。这种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盖板需手动打开,操作较繁琐;2、科技感不强,显得低端。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快速打开盖板,并且自动隐藏盖板的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
9.为达到上述功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包括框架、升降平移机构、引导件和电机;所述框架包括由横截面相同的铝合金型材加工而成的左梁、右梁、前梁和后梁;所述左梁、前梁、后梁和右梁通过榫卯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升降平移机构沿前后方向架设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升降平移机构左右滑动;所述升降平移机构包括安装座和2个滑动板,2个滑动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前后侧面,每个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2个以上的倒“z”字形引导孔,所述安装座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引导孔相配合的引导柱,所述引导柱可沿所述引导孔滑动;所述引导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引导件上开设有引导部,有1个所述引导
柱穿出所述引导孔并可沿所述引导部上下运动。
10.优选地,所述铝合金型材的一表面上设置有c型卡槽;所述前梁的c型卡槽的开口朝后,所述后梁的c型卡槽的开口朝前;所述滑动板上设有与所述c型卡槽相配合的滑槽或滚轮,2个滑动板分别与所述前梁和所述后梁的c型卡槽相配合。
11.优选地,所述铝合金型材的型腔内设置有卡板和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略小于卡板的厚度。
12.优选地,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卷绕机构,所述卷绕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框架的左右两端的从动轮和卷线轮,所述卷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并由所述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从动轮和所述卷线轮上套设有钢丝线;所述滑动板与所述钢丝线连接。
13.优选地,卷绕机构的数量为2套,2套卷绕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梁和所述后梁上且分别与升降平移机构的两个滑动板相连接;2套所述卷绕机构的2个所述卷线轮前后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由所述电机驱动转动。
14.优选地,所述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还包括2个微动开关,两个所述微动开关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
15.优选地,所述升降平移机构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升降平移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左右两端并相向滑动。
16.优选地,所述引导部为导向槽或引导孔。
17.优选地,所述左梁和所述右梁的c型卡槽的开口朝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电机驱动升降平移机构左右运动;2、通过在升降平移机构的滑动板上开设倒“z”字形引导孔,引导孔引导安装座上升和下降,把本发明安装到桌台之后,本发明能驱动盖板上升和下降;上升时,能使盖板封住桌台上的通孔;下降后,带动盖板左右运动把盖板隐藏到桌台下方,从而实现了盖板的自动打开和隐藏。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铝合金型材的横截面图;图3为左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后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升降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引导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两个卷线轮与电机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一的安装座上升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安装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8所示的一种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包括框架1、升降平移机构2、引导件3和电机4;升降平移机构2沿前后方向架设在框架1上,并由电机4驱动升降平移机构2左右滑动。框架1的整体呈方形,包括前梁11、后梁12、左梁13和右梁14。前梁11、后梁12、左梁13和右梁14由横截面相同的铝合金型材加工而成。图2所示的为铝合金型材的横截面图,铝合金型材的型腔内设置有卡板201和卡槽200,卡槽200的宽度略小于卡板201的厚度,从而使卡板201和卡槽200的配合为过盈配合;铝合金型材的的上表面上设置有c型卡槽202。
20.左梁13、前梁11、后梁12和右梁14依次通过榫卯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由于前梁11和后梁12镜像对称,左梁13和右梁14镜像对称,因此下文以左梁13和后梁12的连接榫卯来对框架1的连接进行说明。
21.如图3所示,左梁13的右侧面加工后形成榫眼131,榫眼131内具有卡板201。如图4所示,后梁12的左侧加工后形成榫头121,榫头121中去除卡板201部分,剩下卡槽200部分。组装时,左梁13的c型卡槽202朝上,后梁12逆时针旋转90度使c型卡槽202的开口朝前,然后把后梁12的榫头121与左梁13的榫眼131对齐进行榫接,使榫眼131中的卡板201卡入榫头121的卡槽200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产品在使用时前后方向不受力且卡板201与卡槽200为过盈配合,所以左梁13和后梁12能可靠地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由于采用榫卯的连接方式,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一些场合,如果框架1的前后方向在使用时有受力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在连接处采用焊接或自攻螺丝连接进行加固。
22.如图5所示,每个升降平移机构2包括安装座21和2个滑动板22,两个滑动板22分别设置在安装座21的前后侧面。滑动板22上开设有2个以上的倒“z”字形引导孔221,在本实施例中,引导孔221的数量为2个,引导孔221的数量可根据盖板的面积和重量做相应地增加。安装座21的侧面设置有与引导孔221相配合的引导柱211,引导柱211为圆柱可沿引导孔221滑动。
23.如图1所示,引导件3固定安装在框架1上。如图6所示,引导件3上开设有引导部31,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部31为矩形孔,当然,引导部31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矩形槽。如图2所示,多个引导柱211中有1个引导柱211的长度要比其它引导柱211的长度长。其原因是长度较长的引导柱211通过滑动板22的引导孔221后,需进入引导件3的引导部31与引导部31配合并沿引导部31上下运动,而其它引导柱211只需与引导孔221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右部的引导柱211的长度比位于左部的要长。
24.如图5所示,2个滑动板22分别与前梁11和后梁12的c型卡槽202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板22上设有与导轨15相配合的滑槽222。为使滑动板22在滑动时更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板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开设有滑槽222。在实际使用中,滑槽222也可替换为滚轮等。
25.如图1所示,框架1的前梁11和后梁12的上分别设置有卷绕机构,卷绕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框架1的左右两端的从动轮5和卷线轮6。在本实施例中,以安装在后梁12的卷绕机构为例进行说明,从动轮5通过安装在后梁12中的轴承可转动连接,卷线轮6与通过减速箱7与电机4连接,并由电机4驱动转动;从动轮5和卷线轮6上套设有钢丝线8;钢丝线8的两
端分别固定在卷线轮6上。为了便于区分,我们把位于从动轮5上方和下方的钢丝线8分别称为上钢丝线81和下钢丝线82。滑动板22与上钢丝线81或下钢丝线82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升降平移机构2上的两个滑动板22分别与位于前梁11和后梁12的钢丝线8的上钢丝线81或下钢丝线82固定连接,且同一升降平移机构2上的两个滑动板22只能同时接上钢丝线81或下钢丝线82,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板22与上钢丝线81固定连接。
26.如图7所示,前后两个卷线轮6分别固定安装在连接杆9的前后两端上,连接杆9由电机4驱动转动,实现电机4同时同步驱动两个卷线轮6转动。
27.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包括2个微动开关10,两个微动开关10分别固定安装在框架1的后梁12下方的左右两侧,升降平移机构2运动到最左端或最右端时,固定在滑动板22底部的触发件223分别会触发位于框架1左侧或右侧的微动开关10,从而使电机4停止转动,阻止升降平移机构2进一步运动。
28.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启动电机4,电机4正转时,此时,钢丝线8带动升降平移机构2向左运动,安装座21此时做向左的运动;当长度最长的引导柱211运动到引导件3的引导部31,被矩形孔的左侧面阻挡无法继续向左运动,此时虽然升降平移机构2的滑动板22在继续往左运动,但安装座21在引导柱211的引导下,沿滑动板22的倒“z”字形引导孔221,缓慢向上升运动,上升运动结束后,安装座21的引导柱211落在倒“z”字形引导孔221的上方平台上,升降平移机构2触发位于左侧的微动开关10,电机4停止转动,此时安装座21完成向左移动和上升运动。要使安装座21下降和向右移动时,只需启动电机4反转,电机4反转的过程中,安装座21的运动与电机4正转时相反,不再赘述。
29.实施例二: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体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平移机构2的数量为2个,2个升降平移机构2分别设置在框架1的左右两端并相向滑动。
30.为使两个升降平移机构2实现相向滑动,位于左侧的升降平移机构2的滑动板22与下钢丝线82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升降平移机构2的滑动板22与上钢丝线81固定连接。
31.实施例三: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办公桌,包括桌台100和桌腿101,桌台100上开设有开口,办公桌还包括盖板和上述的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20。桌台下表面开口的左右两侧平行并列安装有两条安装轨。如图11所示,自功螺丝通过安装轨上的螺纹通孔300把安装轨拧紧到桌台100的背面,安装轨的横截面呈“凸”形,通过安装轨的突出部分与左梁13和右梁14上的c型卡槽202相配合。安装时,把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20推入两条安装轨中,并在安装轨的前后方拧上自攻螺丝以防止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20滑落,从而把它固定安装在桌台100的下表面,盖板1001固定安装在的安装座21上。盖板1001的形状与开口相同,大小比开口略小,从而盖板1001可通过开口并遮住开口。本实施例的办公桌可与升降台配合使用,使用时升降台(图中未示出)置于桌台100的开口的正下方,升降台上可安装投影仪。
32.使用过程中,盖板1001可运动到开口正下方并上升,使盖板1001的上表面与桌台100的上表面相平齐;盖板1001也可以下降,并向左或右运动从而隐藏到桌台100的下方,露出开口,此时位于开口下方的升降台把投影仪上升到桌台100上,以供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升降平移机构、引导件和电机;所述框架包括由横截面相同的铝合金型材加工而成的左梁、右梁、前梁和后梁;所述左梁、前梁、后梁和右梁通过榫卯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升降平移机构沿前后方向架设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升降平移机构左右滑动;所述升降平移机构包括安装座和2个滑动板,2个滑动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前后侧面,每个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2个以上的倒“z”字形引导孔,所述安装座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引导孔相配合的引导柱,所述引导柱可沿所述引导孔滑动;所述引导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引导件上开设有引导部,有1个所述引导柱穿出所述引导孔并可沿所述引导部上下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型材的一表面上设置有c型卡槽;所述前梁的c型卡槽的开口朝后,所述后梁的c型卡槽的开口朝前;所述滑动板上设有与所述c型卡槽相配合的滑槽或滚轮,2个滑动板分别与所述前梁和所述后梁的c型卡槽相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型材的型腔内设置有卡板和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略小于卡板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卷绕机构,所述卷绕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框架的左右两端的从动轮和卷线轮,所述卷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并由所述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从动轮和所述卷线轮上套设有钢丝线;所述滑动板与所述钢丝线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绕机构的数量为2套,2套卷绕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梁和所述后梁上且分别与升降平移机构的两个滑动板相连接;2套所述卷绕机构的2个所述卷线轮前后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由所述电机驱动转动。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还包括2个微动开关,两个所述微动开关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移机构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升降平移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左右两端并相向滑动。8.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为导向槽或导向孔。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梁和所述右梁的c型卡槽的开口朝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榫卯式移动升降装置;包括框架、升降平移机构、引导件和电机;框架包括由横截面相同的铝合金型材加工而成的左梁、右梁、前梁和后梁;左梁、前梁、后梁和右梁通过榫卯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升降平移机构沿前后方向架设在框架上,电机驱动升降平移机构左右滑动和升降;本发明通过电机驱动升降平移机构左右运动,并通过在升降平移机构的滑动板上开设倒“Z”字形引导孔,引导孔引导安装座上升和下降,从而实现了盖板的自动打开和隐藏。的自动打开和隐藏。的自动打开和隐藏。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琴 刘强 舒雨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21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