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卫生吸收物品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吸收用品同时具备瞬吸、瞬干、健康、柔软、透气、环保、防漏等性能。然而,当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吸收物品吸液后依旧存在不干爽、不透气、侧漏、前漏、后漏且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等问题,因此急需一种具有液体下渗速度快、高吸收性、干爽性好、抑菌祛味并能有效防止侧漏、前漏、后漏的防漏吸收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提供一种液体下渗速度快、高吸收性、干爽性好、抑菌祛味并能有效防止侧漏、前漏、后漏的防漏吸收物品。
4.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
5.所述防漏吸收物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液性表层、导流层、吸收层、透气底层、底层无纺布;
6.所述防漏吸收物品还包括:橡筋立体护围和防漏部件;
7.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均设有高于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所述橡筋立体护围;
8.所述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防漏部件。
9.优选地,所述透液性表层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纯棉无纺布、竹纤维或竹炭-茶纤维面层;
10.更优选地,所述透液性表层为竹炭-茶纤维面层;
11.所述竹炭-茶纤维面层中竹炭纤维和茶纤维的质量之比为(0.5-2):(0.5-2)。
12.优选地,所述导流层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木浆水刺无纺布、泡沫棉、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打孔的无纺布或打孔的泡沫棉;
13.所述打孔的无纺布或所述打孔的泡沫棉的打孔结构的孔型为选自圆形、椭圆形、方形、波浪形、心形或星形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打孔结构的孔径为0.5~2.5mm。
14.更优选地,所述导流层为打孔的泡沫棉。
15.优选地,所述吸收层由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复合得到;
16.所述第一吸收层由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复合得到;
17.所述绒毛浆和所述高吸水树脂的质量比为(3-10):(2-6)。
18.优选地,所述高吸水树脂粒径为30~100目,保水能力不低于25g/g,通液能力不低于0.1ml/min。
19.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收层为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无尘纸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干法吸水纸、复合芯体、绒毛浆或包裹有高吸水树脂的无纺布。
20.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收层为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
21.优选地,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由两层原纸和高吸水树脂层复合得到;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20~300g/m2。
22.更优选地,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70~150g/m2。
23.优选地,所述透气底层为pe底膜。
24.优选地,所述底层无纺布为纺粘无纺布。
25.优选地,所述防漏部件由无纺布和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复合得到;
26.所述防漏部件的宽度不大于5cm,所述防漏部件的长度比所述宽度大1-3cm。
27.优选地,所述橡筋立体护围由无纺布和橡筋复合得到。
28.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防漏吸收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9.(1)将导流层与吸收层进行贴合,并在所述导流层的上层复合透液性表层,以及在所述吸收层的下层依次复合透气底层和底层无纺布;
30.(2)在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分别粘合橡筋立体护围,并在所述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分别粘合防漏部件,得到所述防漏吸收物品。
3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发明的防漏吸收物品具有液体下渗速度快、吸收速度快、能有效防止侧漏、前漏、后漏;此外,该防漏吸收物品透气性好、干爽性好同时能有效抑菌祛味,符合消费者对卫生吸收用品的需求。
33.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防漏吸收物品,透液性表层能够有效地祛味抑菌;导流层能有效地快速将液体传导至下层,并且回渗量较小。双吸收层结构既能在保证液体的快速下渗的同时,又能使防漏吸收物品柔软舒适。设置的立体护围和防漏部件能有效地防止侧漏和前漏、后漏。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漏吸收物的纵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防漏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透液性表层;2-导流层;3-吸收层;31-第一吸收层;32-第二吸收层;4-透气底层;5-底层无纺布;6-橡筋立体护围;7-防漏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第一方面,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
40.所述防漏吸收物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液性表层1、导流层2、吸收层3、透气底层4、底层无纺布5;
41.所述防漏吸收物品还包括:橡筋立体护围6和防漏部件7;
42.所述透液性表层1的横向两侧均设有高于所述透液性表层1的橡筋立体护围6;
43.所述透液性表层1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防漏部件7。
44.需要说明的是,吸收层3由第一吸收层31和第二吸收层32复合得到,双吸收层设计在保证液体的快速下渗的同时,使防漏吸收物品柔软舒适。
45.在本发明中的图1中,各层结构层之间是相互剥离的,这是为了清晰的表明本发明各结构层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实际上各结构层之间是紧密贴合和/或部分贴合的。
46.本发明中提供的防漏吸收物品具有液体下渗速度快、防止侧漏、前漏、后漏、高吸收性、干爽性好、抑菌祛味等性能。
47.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液性表层1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纯棉无纺布、竹纤维或竹炭-茶纤维面层。
48.在本发明中,需要说明的是,竹炭-茶纤维面层由竹炭纤维和茶纤维复合得到。
49.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液性表层1为竹炭-茶纤维面层;
50.所述竹炭-茶纤维面层中竹炭纤维和茶纤维的质量之比为(0.5-2):(0.5-2)(例如,可以是0.5:0.5、0.5:1、0.5:1.5、0.5:2、1:0.6、1:0.8、1.5:0.5、2:0.5、2:1或2:1.5)。
51.在本发明中,竹炭-茶纤维面层能有效祛味抑菌。
52.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层2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木浆水刺无纺布、泡沫棉、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打孔的无纺布或打孔的泡沫棉;
53.所述打孔的无纺布或所述打孔的泡沫棉的打孔结构的孔型为选自圆形、椭圆形、方形、波浪形、心形或星形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打孔结构的孔径为0.5~2.5mm(例如,可以是0.5mm、0.8mm、1mm、1.3mm、1.8mm、2mm或2.5mm)。
54.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层2为打孔的泡沫棉。
55.在本发明中,导流层为打孔的泡沫棉能有效地快速将液体传导至下层,并且反渗量较小。
56.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收层3由第一吸收层31和第二吸收层32复合得到;所述第一吸收层31由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复合得到;
57.所述绒毛浆和所述高吸水树脂的质量比为(3-10):(2-6)(例如,可以是3:2、3:5、3:6、5:2、5:3、5:6、8:5、8:6、9:3、10:2或10:5);
58.所述高吸水树脂粒径为30~100目(例如,可以是30目、40目、50目、60目、70目、80目、90目或100目),保水能力不低于25g/g(例如,可以是25g/g、35g/g、40g/g、48g/g、50g/g、60g/g、70g/g或80g/g),通液能力不低于0.1ml/min(例如,可以是0.1ml/min、1ml/min、3ml/min、5ml/min、10ml/min、20ml/min、30ml/min、40ml/min、50ml/min或60ml/min)。
59.在本发明中,绒毛浆打碎后和高吸水树脂按质量比(3-10):(2-6)在轮毂中进行混合,通过定型罩进定型,得到第一吸收层。
60.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吸收层32为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无尘纸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干法吸水纸、复合芯体、绒毛浆或包裹有高吸水树脂的无纺布;
61.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20~300g/m2(例如,可以是20g/m2、60g/m2、80g/m2、140g/m2、180g/m2、200g/m2、250g/m2或300g/m2);
62.根据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吸收层32为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70~150g/m2(例如,可以是70g/m2、80g/m2、90g/m2、100g/m2、120g/m2、140g/m2或150g/m2)。
63.需要说明的是,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的克重为20~300g/m2,当吸水纸的克重低于20g/m2时,高吸水树脂的添加量较少,则吸水纸的吸液效果不佳;当吸水纸的克重高于300g/m2时,为了保证纸张质量和吸水效果,高吸水树脂的添加量较多,则会使得高吸水树脂吸水纸的整体重量较大,降低卫生吸收用品的轻便性;因此,在保证吸水纸高吸水性的基础上,吸水纸更加轻薄,本发明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的克重优选为上述范围。
64.在本发明中,吸收层由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复合得到;双吸收层设计既能使得防漏吸收物品柔软,又能保证液体的快速下渗。
65.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气底层4为pe底膜。
66.在本发明中,所述pe底膜透气不透水,既可以保证透气,又可以防止液体渗出。
67.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层无纺布为纺粘无纺布。
68.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漏部件由无纺布和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复合得到;
69.所述防漏部件的宽度不大于5cm(例如,可以是1cm、2cm、3cm、4cm或5cm),所述防漏部件的长度比所述宽度大1-3cm(例如,可以是1cm、1.5cm、2cm、2.5cm或3cm)。
70.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橡筋立体护围由无纺布和橡筋复合得到。
71.在本发明中,所述防漏部件由无纺布包裹的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得到,并贴合在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
7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漏吸收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3.(1)将导流层与吸收层进行贴合,并在所述导流层的上层复合透液性表层,以及在所述吸收层的下层依次复合透气底层和底层无纺布;
74.(2)在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分别粘合橡筋立体护围,并在所述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分别粘合防漏部件,得到所述防漏吸收物品。
75.本发明对防漏吸收物品各层的长度、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采用现有常规的长度、厚度即可。
76.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77.实施例1:
78.1)将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粒径为30~100目,保水能力为35g/g,通液能力不低于30ml/min)按质量比5:3在轮毂中进行混合,通过定型罩进定型,得到第一吸收层;然后将该第一吸收层与第二吸收层(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100g/m2)复合,得到吸收层;
79.2)将导流层(打孔的泡沫棉,圆形孔,孔径为2.5mm)与吸收层进行贴合;
80.3)在导流层的上层复合透液性表层(竹炭-茶纤维面层,其中竹炭纤维和茶纤维质量比为1:1),并在吸收层的下层依次复合透气底层(pe底膜)和底层无纺布(纺粘无纺布);
81.4)将由无纺布和橡筋复合得到的橡筋立体护围,分别粘合在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
82.5)将由无纺布和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100g/m2)复合得到的防漏部件(宽度为5cm,长度为8cm),分别贴合在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得到防漏吸收物品。
83.实施例2:
84.1)将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粒径为30~100目,保水能力为35g/g,通液能力不低于30ml/min)按质量比5:3在轮毂中进行混合,通过定型罩进定型,得到第一吸收层;然后将该第一吸收层与第二吸收层(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100g/m2)复合,得到吸收层;
85.2)将导流层(打孔的泡沫棉,圆形孔,孔径为1.5mm)与吸收层进行贴合;
86.3)在导流层的上层复合透液性表层(热风无纺布),并在吸收层的下层依次复合透气底层(pe底膜)和底层无纺布(纺粘无纺布);
87.4)将由无纺布和橡筋复合得到的橡筋立体护围,分别粘合在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
88.5)将由无纺布和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150g/m2)复合得到的防漏部件(宽度为5cm,长度为8cm),分别贴合在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得到防漏吸收物品。
89.实施例3:
90.1)将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粒径为30~100目,保水能力为25g/g,通液能力不低于30ml/min)按质量比3:2在轮毂中进行混合,通过定型罩进定型,得到第一吸收层;然后将该第一吸收层与第二吸收层(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150g/m2)复合,得到吸收层;
91.2)将导流层(打孔的无纺布,方形孔,孔径为0.5mm)与吸收层进行贴合;
92.3)在导流层的上层复合透液性表层(纺粘无纺布),并在吸收层的下层依次复合透气底层(pe底膜)和底层无纺布(纺粘无纺布);
93.4)将由无纺布和橡筋复合得到的橡筋立体护围,分别粘合在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
94.5)将由无纺布和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200g/m2)复合得到的防漏部件(宽度为4cm,长度为6cm),分别贴合在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得到防漏吸收物品。
95.实施例4:
96.1)将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粒径为30~100目,保水能力为50g/g,通液能力不低于30ml/min)按质量比2:1在轮毂中进行混合,通过定型罩进定型,得到第一吸收层;然后将该第一吸收层与第二吸收层(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150g/m2)复合,得到吸收层;
97.2)将导流层(纺粘无纺布)与吸收层进行贴合;
98.3)在导流层的上层复合透液性表层(竹炭-茶纤维面层,其中竹炭纤维和茶纤维质量比为0.5:2),并在吸收层的下层依次复合透气底层(pe底膜)和底层无纺布(纺粘无纺布);
99.4)将由无纺布和橡筋复合得到的橡筋立体护围,分别粘合在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
100.5)将由无纺布和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300g/m2)复合得到的防漏部件(宽度为5cm,长度为8cm),分别贴合在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得到防漏吸收物品。
101.对比例1:
102.对比例1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无橡筋立体护围、防漏部件。
103.对比例2:
104.对比例2与对比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吸收层为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的复合物,导流层为热风无纺布。
105.对比例3:
106.对比例3与对比例2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透液性表层为纺粘无纺布。
107.本发明中对实施例1-4及对比例1-3的防漏吸收物品分别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108.测试方法一:取动物血液2次,每次5ml,2次间隔10分钟,记录每次吸收完成的时间为吸收速度,单位s;反渗是防漏吸收物品每吸收完5ml动物血液5min后,将10g滤纸置于卫生吸收用品上面,用1.2kg砝码压1min,称量滤纸增加的克重,单位g。
109.测试方法二:将上述防漏吸收物品贴合至u型槽底部中,并分别于纵向上倾斜30
°
、纵向下倾斜30
°
、纵向左倾斜30
°
和纵向右倾斜30
°
的四种情况下进行加液测试。具体的加液测试为:取动物血液2次,每次5ml,2次间隔10分钟,通过托盘接收每次加液后上述各种情况下漏出的动物血液并称重记录漏出量(包括侧漏量、前漏量、后漏量),单位为g,判定防漏效果。
110.测试方法三:选用20名女性用户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3制作的防漏吸收物品进行试用,根据用户的使用体验判定其抑菌祛味效果。其中,将使用体验良好的判定为抑菌祛味效果良好。
111.表1
[0112][011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吸收速度、第二次吸收速度、第一次反渗、第一次反渗性能的测试参考测试方法一;侧漏量、前漏量和后漏量的测试参考测试方法二;祛味效果好人数测试参考测试方法三。
[0114]
通过以上对比数据,实施例1的动物血吸收速度快,干爽性好,防漏效果好,祛味效
果好。
[0115]
通过以上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与对比例1-3相比,实施例1-4中防漏吸收物品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动物血的吸收速度快,防漏效果好;实施例1中防漏吸收物品透液性表层为竹炭-茶纤维面层,抑菌祛味效果好;对比例1中,因未设置橡筋立体护围、防漏部件,防漏性能差,其他性能与实施例1相差不大;对比例2中虽透液性表层为能有效祛味抑菌的竹炭-茶纤维面层,但由于导流层为热风无纺布,导流速度较慢,导致透液性表层不能在短时间内保持干爽,进而影响竹炭-茶纤维面层祛味抑菌效果;对比例2和对比例3中吸收层为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的复合物,吸收性能较差;导流层为热风无纺布,使得导流速度变慢,导致反渗性能较差;此外,对比例3中透液性表层为纺粘无纺布,不能有效祛味抑菌。
[0116]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011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11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吸收物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液性表层、导流层、吸收层、透气底层、底层无纺布;所述防漏吸收物品还包括:橡筋立体护围和防漏部件;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均设有高于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所述橡筋立体护围;所述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防漏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液性表层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纯棉无纺布、竹纤维或竹炭-茶纤维面层,优选为竹炭-茶纤维面层;所述竹炭-茶纤维面层中竹炭纤维和茶纤维的质量之比为(0.5-2):(0.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层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木浆水刺无纺布、泡沫棉、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打孔的无纺布或打孔的泡沫棉,优选为打孔的泡沫棉;所述打孔的无纺布或所述打孔的泡沫棉的打孔结构的孔型为选自圆形、椭圆形、方形、波浪形、心形或星形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打孔结构的孔径为0.5~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层由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复合得到;所述第一吸收层由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复合得到;所述绒毛浆和所述高吸水树脂的质量比为(3-10):(2-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水树脂粒径为30~100目,保水能力不低于25g/g,通液能力不低于0.1ml/min。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收层为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无尘纸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干法吸水纸、复合芯体、绒毛浆或包裹有高吸水树脂的无纺布,优选为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由两层原纸和高吸水树脂层复合得到;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克重为20~300g/m2;优选地,所述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的克重为70~150g/m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底层为pe底膜;和/或所述底层无纺布为纺粘无纺布。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部件由无纺布和湿法造高吸水树脂吸水纸复合得到;所述防漏部件的宽度不大于5cm,所述防漏部件的长度比所述宽度大1-3cm;和/或所述橡筋立体护围由无纺布和橡筋复合得到。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防漏吸收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导流层与吸收层进行贴合,并在所述导流层的上层复合透液性表层,以及在所述
吸收层的下层依次复合透气底层和底层无纺布;(2)在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分别粘合橡筋立体护围,并在所述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分别粘合防漏部件,得到所述防漏吸收物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漏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应用于卫生用品技术领域,防漏吸收物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液性表层、导流层、吸收层、透气底层、底层无纺布;防漏吸收物品还包括:橡筋立体护围和防漏部件;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均设有高于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橡筋立体护围;透液性表层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防漏部件。本发明制造的防漏吸收物品液体下渗速度快、高吸收性、干爽性好、抑菌祛味并能有效防止侧漏、前漏、后漏。后漏。后漏。
技术研发人员:荣育凤 焦红岩 田春兰 崔象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诺宸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8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