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3-7-12  129



1.本发明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2.化学品船的管路非常密集,被称为移动的“管子博物馆”,主甲板几乎所有管路都会从机械室下方穿过,高度方向布置有三层,而机械室下方仅有不到2m的高度,常规建造时采用先建造机械室的船体结构,再安装管子横梁和各类管子。
3.现有技术中没有专用的结构性单元建造方法,此时在安装机械室下方管子时具有以下不足:
4.一、机械室船体结构先搭载完成,造成其下方的管子安装空间狭小,建造时需要将管子一根一根的穿进去,施工周期长。
5.二、管子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法兰焊接和对接,这些工作均需在下方狭小的空间内进行,人员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施工效率低下。
6.三、在船坞阶段安装时,存在多工种同时工作的情况,如主甲板结构装配、火工、铁舾件安装、打磨等,施工环境复杂,交叉作业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本发明通过提前进行机械师下方船体结构和管束单元的一体化建造,在上船前将两者建造完成,再整体进行搭载,从而优化作业流程,改善作业环境,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造周期。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一、将第一分段的第一垂向支柱、第一分段的第一斜向支柱、第二分段的第二斜向支柱、第二分段的第二斜向支柱、管子横梁进行正态装配焊接,依次安装临时加强、临时支撑梁、临时支腿形成一体式框架结构;
11.步骤二、将管子逐一吊装到框架结构的管子横梁上,利用管夹将管子与管子横梁进行固定,完成管子的安装;
12.步骤三、反态建造第一分段的第一平台组立与第二分段的第二平台组立,建造完成后上门架搁墩进行冲砂、涂装;
13.步骤四、利用第一平台组立上的第一吊装眼板与第二平台组立上第二吊装眼板,将第一平台组立、第二平台组立翻身180度,依次合拢到一体式框架结构上,进行焊接、打磨、涂装,形成结构性单元;
14.步骤五、将结构性单元整体吊装上船,完成搭载。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6.s1、在地面划线,建造胎架;
17.s2、在胎架上依次拼装第一垂向支柱、第一斜向支柱、第二垂向支柱、第二斜向支
柱;
18.s3、在第一垂向支柱、第一斜向支柱、第二垂向支柱、第二斜向支柱形成的框架结构的两个横面安装横向临时加强,两个纵面安装纵向临时加强;
19.s4、在两个横面分别安装临时延伸梁及来临时支撑腿,临时支撑腿的一端与第一垂向支柱或第二垂向支柱连接,另一端与临时支撑腿连接。
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垂向支柱的下口、第二垂向支柱的下口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临时加强的位置比最高点下口的位置高100-150mm。
2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临时延伸梁的安装高度比横向临时加强的高度高200-300mm。
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临时支撑腿的下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临时支撑腿下口比最低点下口低50-100mm。
2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临时支撑腿与第一横向垂直支撑柱交错设置,偏移距离为100mm,临时支撑腿与横向临时加强焊接连接。
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横向临时加强与纵向临时加强的安装高度相同。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6.(1)本发明的结构性单元采用平地建造法,避免在船上高空作业的各类风险,避免交叉作业,大幅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安全性更高。
27.(2)本发明的结构性单元属于敞开式建造,避免了先搭载机械室结构再在机械室结构下方狭小空间安装管子的尴尬情况,施工效率明显提高。
28.(3)本发明先将机械室结构与管系组成结构性单元,再将结构性单元进行整体吊装搭载,吊装次数明显减少,大大释放了船坞吊车资源。
29.(4)本发明的管子横梁先和结构的垂向支柱、斜向支柱拼装形成框架结构,然后安装管子,最后合拢平台组立,施工顺序人性化,在形成结构性单元的同时也完成了该区域的结构建造、管子建造,施工周期大幅缩短。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发明结构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
33.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第一分段1、第一垂向支柱11、第一斜向支撑12、第一平台组立13、第一吊装眼板14、第二分段2、第二垂向支柱21、第二斜向支撑22、第二平台组立23、第二吊装眼板24、横向临时加强3、临时延伸梁4、临时支撑腿5、管子横梁6、纵向临时加强7、管子8、门架搁墩a、第一垂向支柱的下口111、第二垂向支柱的下口211。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本实施例所指船舶结构性单元包括第一分段1、第二分段2、横向临时加强3、纵向临时加强7、临时延伸梁4、临时支撑腿5、管子横梁6、管子8,第一分段1由第一平台组立13、第一垂向支柱11、第一斜向支柱12、第一吊装眼板14焊接而成,第二分段2由第二平台组立23、第二垂向支柱21、第二斜向支柱22、第二吊装眼板24焊接而成,所述管子横梁6与第一垂向支柱11、第二垂向支柱21、第一斜向支柱12、第二斜向支柱22焊接,管子8安装在管子横梁6上方,通过管夹固定。第一垂向支柱的下口111、第二垂向支柱的下口211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临时加强的位置比最高点下口的位置高100-150mm。临时延伸梁4的安装高度比横向临时加强3的高度高200-300mm。临时支撑腿5的下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临时支撑腿5下口比最低点下口低50-100mm。临时支撑腿5与第一横向垂直支撑柱交错设置,偏移距离为100mm,临时支撑腿5与横向临时加强3焊接连接。横向临时加强3与纵向临时加强7的安装高度相同。
36.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37.步骤一、将第一分段1的第一垂向支柱11、第一分段1的第一斜向支柱12、第二分段2的第二斜向支柱22、第二分段2的第二斜向支柱22、管子横梁6进行正态装配焊接,依次安装临时加强、临时支撑梁、临时支腿形成一体式框架结构;
38.步骤二、将管子8逐一吊装到框架结构的管子横梁6上,利用管夹将管子8与管子横梁6进行固定,完成管子8的安装;
39.步骤三、反态建造第一分段1的第一平台组立13与第二分段2的第二平台组立23,建造完成后上门架a搁墩进行冲砂、涂装;
40.步骤四、利用第一平台组立13上的第一吊装眼板14与第二平台组立23上第二吊装眼板24,将第一平台组立13、第二平台组立23翻身180度,依次合拢到一体式框架结构上,进行焊接、打磨、涂装,形成结构性单元;
41.步骤五、将结构性单元整体吊装上船,完成搭载。
42.其中,步骤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3.s1、在地面划线,建造胎架;
44.s2、在胎架上依次拼装第一垂向支柱11、第一斜向支柱12、第二垂向支柱21、第二斜向支柱22;
45.s3、在第一垂向支柱11、第一斜向支柱12、第二垂向支柱21、第二斜向支柱22形成的框架结构的两个横面安装横向临时加强3,两个纵面安装纵向临时加强7;
46.s4、在两个横面分别安装临时延伸梁4及来临时支撑腿5,临时支撑腿5的一端与第一垂向支柱11或第二垂向支柱21连接,另一端与临时支撑腿5连接。
47.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发明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第一分段的第一垂向支柱、第一分段的第一斜向支柱、第二分段的第二斜向支柱、第二分段的第二斜向支柱、管子横梁进行正态装配焊接,依次安装临时加强、临时支撑梁、临时支腿形成一体式框架结构;步骤二、将管子逐一吊装到框架结构的管子横梁上,利用管夹将管子与管子横梁进行固定,完成管子的安装;步骤三、反态建造第一分段的第一平台组立与第二分段的第二平台组立,建造完成后上门架搁墩进行冲砂、涂装;步骤四、利用第一平台组立上的第一吊装眼板与第二平台组立上第二吊装眼板,将第一平台组立、第二平台组立翻身180度,依次合拢到一体式框架结构上,进行焊接、打磨、涂装,形成结构性单元;步骤五、将结构性单元整体吊装上船,完成搭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地面划线,建造胎架;s2、在胎架上依次拼装第一垂向支柱、第一斜向支柱、第二垂向支柱、第二斜向支柱;s3、在第一垂向支柱、第一斜向支柱、第二垂向支柱、第二斜向支柱形成的框架结构的两个横面安装横向临时加强,两个纵面安装纵向临时加强;s4、在两个横面分别安装临时延伸梁及来临时支撑腿,临时支撑腿的一端与第一垂向支柱或第二垂向支柱连接,另一端与临时支撑腿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垂向支柱的下口、第二垂向支柱的下口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临时加强的位置比最高点下口的位置高100-15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临时延伸梁的安装高度比横向临时加强的高度高200-300mm。5.如权利要3所述的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临时支撑腿的下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临时支撑腿下口比最低点下口低50-100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临时支撑腿与第一横向垂直支撑柱交错设置,偏移距离为100mm,临时支撑腿与横向临时加强焊接连接。7.如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横向临时加强与纵向临时加强的安装高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结构性单元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第一分段的第一垂向支柱、第一分段的第一斜向支柱、第二分段的第二斜向支柱、第二分段的第二斜向支柱、管子横梁进行正态装配焊接,依次安装临时加强、临时支撑梁、临时支腿形成一体式框架结构;步骤二、将管子逐一吊装到框架结构的管子横梁上;步骤三、反态建造第一分段的第一平台组立与第二分段的第二平台组立;步骤四、将第一平台组立、第二平台组立翻身180度,依次合拢到一体式框架结构上,进行焊接、打磨、涂装,形成结构性单元;步骤五、将结构性单元整体吊装上船,完成搭载。本发明的结构性单元采用平地建造法,避免在船上高空作业的各类风险,避免交叉作业,大幅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安全性更高。高。高。


技术研发人员:戴伟 钱振华 喇孝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7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