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中医望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望诊成像系统以及应用该望诊成像系统的望诊图像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2.对于中医诊断而言,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患者临床信息最基本的四种方法,主要依靠这四种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进而辩证施治。其中,望诊是医生第一时间接触患者时,所能采集到的最直观、最生动的临床信息,是医生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进而诊断疾病的方法。从传统意义上讲,望诊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是对全身神、色、形、态的观察,分部望诊包括望头颅、望五官、望皮肤、望舌等,是对患者的局部变化征象的了解和判断。
3.通常情况下,传统望诊判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主观评价,缺乏客观化数据支持,成为影响中医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厂家和研究人员通过相机等图像采集设备拍摄患者的照片和视频,由电脑分析获得望诊所需的颜色、纹理、光泽、血脉等特征信息,再结合中医理论得出诊断结果,实现中医望诊的智能化和客观化。
4.在中医望诊的智能化过程中,图像采集设备如何获取真实的人体望诊信息,是望诊智能化能否给出准确诊断的关键第一步,也是望诊智能化的基础。在现有的智能化望诊成像系统中,多采用高性能的图像采集设备,通过调整图像采集设备的成像参数,获得望诊图像。对于现有的望诊成像系统而言,由于具有高性能的图像采集设备,在获取纹理、血脉等特征信息时,可以取得明显效果。但是,在获取皮肤颜色等颜色信息时,会由于不同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的成像差异,导致不同的图像采集设备获取的望诊图像存在明显的差异,影响诊断结果。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望诊成像系统,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望诊成像系统,该望诊成像系统能够有效抑制望诊图像采集时,由于不同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的成像差异,导致采集到的望诊图像颜色信息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望诊成像系统,包括:光源模块,输出照明光束;匀光模块,对所述照明光束进行匀光,使得所述照明光束在成像区域形成均匀的光照环境,所述成像区域为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时,待成像物体所在区域;图像颜色校准卡,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位于所述成像区域;图像采集模块,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图
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并记录与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一一对应的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控制模块,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所述目标颜色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之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
7.可选的,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所述匀光模块包括第一匀光罩和第二匀光罩;其中,所述第一匀光罩环绕所述第二匀光罩,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外侧,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的两端,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一匀光罩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所述第二匀光罩覆盖所述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二匀光罩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
8.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调节单元和分析单元,所述调节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三光源的开启与关闭,并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所述分析单元判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是否相同;其中,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为24色色卡或标准人体肤色色卡。
9.可选的,所述第二匀光罩和所述第三光源贴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镜头上。
10.可选的,还包括运动导轨和驱动电机,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固定于所述运动导轨上,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以带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运动,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成像区域之间的距离。
11.一种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应用于望诊成像系统,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包括光源模块、匀光模块、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采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光源模块用于输出照明光束,所述匀光模块用于对所述照明光束进行匀光,使得所述照明光束在成像区域形成均匀的光照环境,所述成像区域为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时,待成像物体所在区域;该方法包括: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其中,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包括: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置于所述成像区域;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并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记录与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一一对应的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所述目标颜色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以完成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的调试;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后,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
12.可选的,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后,若仅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重启,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记录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时所述
光源模块的参数,利用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所述光源系统的参数,使得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时的参数。
13.可选的,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所述匀光模块包括第一匀光罩和第二匀光罩,所述第一匀光罩环绕所述第二匀光罩,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外侧,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的两端,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一匀光罩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所述第二匀光罩覆盖所述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二匀光罩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调节单元和分析单元;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包括:利用调节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三光源的开启与关闭,并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利用分析单元判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是否相同,若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不相同,利用所述调节单元继续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停止调节。
14.可选的,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包括运动导轨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固定于所述运动导轨上;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带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运动,以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成像区域的距离。
15.可选的,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后,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包括: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时,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光源模块输出照明光束;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不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时,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光源模块关闭,或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光源模块输出光束的光强降低。
16.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望诊成像系统,包括光源模块、匀光模块、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采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位于成像区域,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其真实颜色相同,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能够反应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并且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真实颜色相同,使得即便图像采集模块不同,同样能够采集到与图像颜色校准卡真实颜色相同的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从而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的颜色还原度与图像采集模块自身属性无关。
17.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之后,所述望诊成像系统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
集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作为望诊图像,使得所述望诊图像的颜色还原度较好。并且,由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的颜色还原度与图像采集模块自身属性无关,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采集到的望诊图像颜色不会受到不同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成像差异所影响,进而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能够抑制不同图像采集模块的成像差异,导致望诊图像颜色存在差异的问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望诊数据。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望诊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望诊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望诊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望诊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望诊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望诊图像采集方法中对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3.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提供一种望诊成像系统,能够有效抑制望诊图像采集时,由于不同图像采集设备所采用的算法以及不同图像采集设备硬件参数不一致,导致获取的图像信息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
24.已知图像采集设备如何获取真实的人体望诊信息,是望诊智能化能否给出准确诊断的关键第一步,也是望诊智能化的基础。现有的智能化望诊系统多采用高性能的图像采集设备,通过调整图像采集设备的成像参数,获得望诊图像,在获取纹理、血脉等特征信息时,可以取得明显效果。然而,现有望诊成像系统在获取皮肤颜色等颜色信息时,会由于不同光照环境,及不同图像采集设备之间,所采用的算法和硬件参数不一致,导致获取的望诊图像颜色存在明显的差异,影响诊断结果。
2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通过提供单一稳定的光照环境,来减小望诊图像的差异。例如,专利“中医望诊检测装置(cn 200910057863.1)”,该中医望诊检测装置包括光源系统,该光源系统能够形成类似于自然光的柔和且稳定均匀的光照环境,即形成了单一稳定的光照环境,排除了不同光照环境导致的望诊图像的差异,但是单一稳定的光照环境,不能解决相机、手机等不同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的成像差异,对望诊图像颜色的影响。再例如,专利“一种中医望诊用可调光源(cn201810777645.4 )”,该可调光源的光强可调,可以根据拍摄需求,实时调节光源的光强,并保持色温相对稳定,为后续自动白平衡进行有效且及时的预处理,但是该专利方案与上述专利方案相同,仅能解决光照环境对望诊图像的影响,并不能解决不同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的成像差异,对望诊图像颜色的影响。
26.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望诊成像系统,如图1所示,该望诊成像系统包括:光源模块10,所述光源模块10用于输出照明光束;匀光模块20,所述匀光模块20用于对所述照明光束进行匀光,使得所述照明光束在成像区域形成均匀的照明环境,所述成像区域为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时,待成像物体所在区域;图像颜色校准卡30,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30位于所述成像区域;图像采集模块40,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30的图像,并记录与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30的图像一一对应的所述光源模块10的参数,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每次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30的图像时,都会记录每次采集图像时对应的所述光源模块10的参数,以能够在后续所述望诊成像系统成像时,调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记录的光源模块的参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即为图像采集设备。
27.控制模块50,所述控制模块50分别与所述光源模块10以及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相连,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控制模块50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30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30的颜色为目标颜色,所述目标颜色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30的真实颜色;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为所述颜色校准卡在自然光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附图1仅是所述望诊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出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非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具体结构的限制。
28.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之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需要说明的是,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完成之后,若所述望诊系统的工作模式不变,仅进行了开启与关闭的操作,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望诊成像时,可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调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中记录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时的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并将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调节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时的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再对所述待成像物体进行图像采集,不需要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重新调试。但是若所述望诊成像系统的工作模式发生了的变化,为了保证图像质量,需要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重新调试。还需说明的是,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
完成之后,若所述望诊成像系统所处环境轻微变化,则不需要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重新调试,若所述望诊成像系统所处环境变化较大,则需要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重新调试,具体视情况而定。其中,所述望诊成像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目诊、面诊、舌诊、耳诊等。
29.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包括图像颜色校准卡,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位于成像区域,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真实颜色相同,使得调试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能够反应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并且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真实颜色相同,使得即便图像采集模块不同,同样能够采集到与图像颜色校准卡真实颜色相同的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从而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的颜色还原度与图像采集模块自身属性无关。
30.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之后,所述望诊成像系统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作为望诊图像,由于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能够反应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从而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之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得到的望诊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得到的望诊图像的颜色还原度较好。由于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中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的颜色还原度与图像采集模块自身属性无关,使得即便采集望诊图像时所使用的图像采集模块不同,均可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对光源模块的参数进行调节,使得采集到的所述望诊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从而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采集到的望诊图像颜色不会受到不同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成像差异所影响,进而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能够抑制不同图像采集模块的成像差异,导致望诊图像颜色存在差异的问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望诊数据。
31.并且,所述望诊成像系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对光源模块的参数进行调节,使得采集到的所述望诊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有助于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采集望诊图像时,消除不同照明环境对图像颜色的影响,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既有助于抑制不同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成像差异,对望诊图像颜色的影响,又有助于消除不同照明环境对望诊图像颜色的影响,从而使得所述述望诊成像系统能够得到高质量望诊图像,进而提供更准确的望诊数据。
32.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望诊成像系统得到高质量望诊图像的同时,对图像采集模块的性能并没有更高要求,使得低成本、经济型的图像采集模块也可以得到还原性较好的望诊图像,有助于降低所述望诊成像系统的成本。
3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11、第二光源12和第三光源(第三光源被第二匀光罩覆盖,在图2中没有示出),所述匀光罩包括第一匀光罩21和第二匀光罩22,其中,所述第一匀光罩21环绕所述第二匀光罩22,即所述第二匀光罩22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21所包围的区域内,所述第一光源11和所述第二光源12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21的外侧,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21的两端,使
得所述第一光源11和所述第二光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21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光源11和所述第二光源12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一匀光罩21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使得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的照明光束来源较多,有利于对所述成像区域的光照环境的调节,并且所述第一光源11和所述第二光源12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一匀光罩21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光源11和所述第二光源12输出的光束在所述照明区域分布均匀,形成均匀的照明环境。所述第二匀光罩22覆盖所述第三光源,使得所述第三光源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二匀光罩22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使得所述第三光源输出的光束在所述成像区域分布均匀,形成均匀的照明环境。
3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匀光罩环绕所述第二匀光罩,即所述第二匀光罩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所包围的区域内,并且所述第一匀光罩覆盖所述第三光源,使得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束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输出光束的光束孔径,从而所述第三光源输出的光束适于对体积较小的待成像物体进行图像采集的工作模式,例如目诊。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11和所述第二光源12输出的光束传输方向相反,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具有外壳(在图2中没有示出),所述第一光源11和所述第二光源12输出的光束被外壳反射之后,透过所述第一匀光罩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有利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在所述成像区域均匀分布。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匀光罩外侧具有两个照明光源,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匀光罩外侧可以具有至少三个照明光源,具体视情况而定。
3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模块50包括调节单元51和分析单元52,其中,所述调节单元51与所述光源模块10相连,调节所述第一光源11、所述第二光源12以及所述第三光源13的开启与关闭,即调节所述光源模块10中的光源组合,并且所述调节单元51调节所述第一光源11、所述第二光源12以及所述第三光源13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进而使得所述调节单元调节所述光源模块10的参数,所述分析单元52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相连,判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30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是否相同,若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30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不相同,所述调节单元继续调节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30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相同,停止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节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的光强与色温,并非同时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而是根据所述光源模块的不同光源组合,调节光源模块中处于开启状态光源的光强与色温。并且,所述照明光束为所述光源模块中处于开启状态的光源输出的光束。
36.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所述调节单元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的开启与关闭,并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控制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进而控制所述光源模块在所述成像区域的照明环境。并且每调节一次光源模块的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便采集一次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所述分析单元判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
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是否相同,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
37.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为24色色卡或标准人体肤色色卡,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3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匀光罩22与所述第三光源贴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的镜头上,使得所述第三光源能够为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提供照明,有助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图像采集。
3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处于目诊、面诊、舌诊、耳诊等不同工作模式时,由于待成像部分面积不同,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中的图像采集模块与成像区域的距离不同,从而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处于不同工作模式时,需要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成像区域的距离。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还包括运动导轨60和驱动电机70,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固定于所述运动导轨60上,所述驱动电机70控制所述运动导轨60,以带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运动,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与所述成像区域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
40.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处于目诊、面诊、舌诊、耳诊等不同工作模式时,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中的图像采集模块与成像区域的距离不同。因此,面诊时,由于面部面积较大,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距离成像区域较远,舌诊时,舌部面积小于面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距离成像区域较近,目诊时,由于眼部面积非常小,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成像区域非常接近。以此类推,可以根据待成像物体的面积,通过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成像区域之间的距离,获取人体诸多部分的望诊图像,例如手、鼻等部分的望诊图像。
41.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望诊成像系统,如图1所示,该成像系统包括光源模块10、匀光模块20、图像颜色校准卡30、图像采集模块40以及控制模块50,其中,所述光源模块10用于输出照明光束,所述匀光模块20用于对所述照明光束进行匀光,使得所述照明光束在成像区域形成均匀的光照环境,所述成像区域为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时,待成像物体所在区域;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s1: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其中,如图6所示,调整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包括:s11: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置于所述成像区域;s12: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并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记录与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一一对应的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s13: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模块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所述目标颜色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以完成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的调试;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为所述颜色校准卡在自然光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s2: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后,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
42.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包括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相同,使得调试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能够反应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并且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真实颜色相同,使得即便图像采集模块不同,同样能够采集到与图像颜色校准卡真实颜色相同的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从而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的颜色还原度与图像采集模块自身属性无关。
43.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之后,所述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作为望诊图像,由于所述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包括对望诊系统进行调试,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能够反应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从而使得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之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得到的望诊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使得利用所述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得到的望诊图像的颜色还原度较好。由于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中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的颜色还原度与图像采集模块自身属性无关,使得即便采集望诊图像时所使用的图像采集模块不同,均可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对光源模块的参数进行调节,使得采集到的所述望诊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从而使得采集到的望诊图像颜色不会受到不同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成像差异所影响,进而使得所述望诊图像采集方法能够抑制不同图像采集模块的成像差异,导致望诊图像颜色存在差异的问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望诊数据。
44.并且,所述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对光源模块的参数进行调节,使得采集到的所述望诊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有助于使得利用所述望诊成像系统采集望诊图像时,消除不同照明环境对望诊图像颜色的影响,使得所述望诊图像采集方法既有助于抑制不同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成像差异,对望诊图像颜色的影响,又有助于消除不同照明环境对望诊图像颜色的影响,从而能够得到高质量望诊图像,进而提供更准确的望诊数据。
45.需要说明的是,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完成之后,由于某种原因将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关闭,当所述望诊成像系统重新工作时,若仅对所述望诊系统进行重启,并不改变其工作模式等,可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调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中记录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时的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并将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调节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时的参数。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后,若仅将所述望诊成像系统重启,但是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工作模式等不变,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之前,该方法还包括:s14:根据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记录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时的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利用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所述光源系统的参数,使得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时的参数。
46.还需说明的是,若所述望诊成像系统的工作模式发生了的变化,为了保证图像质量,需要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重新调试。并且,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完成之
后,若所述望诊成像系统所处环境轻微变化,则不需要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重新调试,若所述望诊成像系统所处环境变化较大,则需要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重新调试,具体视情况而定。其中,所述望诊成像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目诊、面诊、舌诊、耳诊等。
4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11、第二光源12和第三光源(第三光源被第二匀光罩覆盖,故而在图2中没有示出),所述匀光罩包括第一匀光罩21和第二匀光罩22,其中,所述第一匀光罩21环绕所述第二匀光罩22,所述第一光源11和所述第二光源12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21的外侧,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21的两端,所述第一光源11和所述第二光源12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一匀光罩21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所述第二匀光罩22覆盖所述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二匀光罩22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模块50包括调节单元51和分析单元52;在步骤s13中,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包括:s131:利用调节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三光源的开启与关闭,并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节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并非同时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而是根据所述光源模块的不同光源组合,调节光源模块中处于开启状态光源的输出光束光强与色温;s132:利用分析单元判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是否相同,若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不相同,利用所述调节单元继续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停止调节。
48.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利用所述调节单元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的开启与关闭,并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进而控制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控制所述光源模块在所述成像区域形成的照明环境。并且每调节一次光源模块的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便采集一次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所述分析单元判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是否相同,若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不相同,利用所述调节单元继续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
4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处于目诊、面诊、舌诊、耳诊等不同工作模式时,由于待成像部分面积不同,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中的图像采集模块与成像区域的距离不同,从而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处于不同工作模式时,需要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成像区域的距离。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还包括运动导轨60和驱动电机70,其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0固定于所述运动导轨60上;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0:利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带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运动,以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成像区域的距离,进而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
50.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处于目诊、面诊、舌诊、耳诊等不同工作模式时,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中的图像采集模块与成像区域的距离不同。因此,面诊时,由于面部面积较大,利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距离成像区域较远,舌诊时,舌部面积小于面部,利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距离成像区域较近,目诊时,由于眼部面积非常小,利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成像区域非常接近。以此类推,可以根据待成像物体的面积,利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成像区域之间的距离,获取人体诸多部分的望诊图像,例如手、鼻等部分的望诊图像。
51.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望诊图像采集时,照明光束长时间高强度照射人体,可能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影响,尤其目诊时,若照明光束长时间照射人眼,会对人眼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避免照明光束长时间高强度照射人体,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后,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包括:s21: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时,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光源模块输出照明光束;s22: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不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时,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光源模块关闭,或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光源模块的光强降低,以避免照明光束长时间高强度照射人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不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的情况包括望诊成像系统关闭、图像预处理和对焦等,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52.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望诊成像系统以及望诊图像采集方法,该望诊成像系统包括光源模块、匀光模块、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采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位于成像区域,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真实颜色相同,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能够反应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并且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真实颜色相同,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的颜色还原度与图像采集模块自身属性无关。
53.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之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作为望诊图像,使得所述望诊图像的颜色还原度较好。并且,由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的颜色还原度与图像采集模块自身属性无关,使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望诊图像颜色不会受到不同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成像差异所影响,进而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能够抑制不同图像采集模块的成像差异,导致望诊图像颜色存在差异的问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望诊数据。
54.并且,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望诊成像系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对光源模块的参数进行调节,有助于消除不同照明环境对图像颜色的影响,使得所述望诊成像系统既有助于抑制不同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成像差异,对望诊图像颜色的影响,又有助于消除不同照明环境对望诊图像颜色的影响。
55.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望诊成像系统得到高质量望诊图像的同时,对图像采集模块的性能并没有更高要求,使得低成本、经济型的图像采集模块也可以得到还原性较好的望诊图像,有助于降低所述望诊成像系统的成本。
56.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并列和递进相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5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望诊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块,输出照明光束;匀光模块,对所述照明光束进行匀光,使得所述照明光束在成像区域形成均匀的光照环境,所述成像区域为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时,待成像物体所在区域;图像颜色校准卡,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位于所述成像区域;图像采集模块,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并记录与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一一对应的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控制模块,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时,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所述目标颜色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调试之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望诊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所述匀光模块包括第一匀光罩和第二匀光罩;其中,所述第一匀光罩环绕所述第二匀光罩,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外侧,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的两端,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一匀光罩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所述第二匀光罩覆盖所述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二匀光罩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望诊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调节单元和分析单元,所述调节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三光源的开启与关闭,并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所述分析单元判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是否相同;其中,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为24色色卡或标准人体肤色色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望诊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匀光罩和所述第三光源贴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镜头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望诊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动导轨和驱动电机,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固定于所述运动导轨上,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以带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运动,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成像区域之间的距离。6.一种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望诊成像系统,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包括光源模块、匀光模块、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采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光源模块用于输出照明光束,所述匀光模块用于对所述照明光束进行匀光,使得所述照明光束在成像区域形成均匀的光照环境,所述成像区域为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时,待成像物体所在区域;该方法包括: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其中,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包括: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置于所述成像区域;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并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记录与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一一对应的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
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所述目标颜色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真实颜色,以完成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的调试;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后,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后,若仅对所述望诊成像系统进行重启,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记录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时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利用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所述光源系统的参数,使得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为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时的参数。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所述匀光模块包括第一匀光罩和第二匀光罩,所述第一匀光罩环绕所述第二匀光罩,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外侧,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匀光罩的两端,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一匀光罩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所述第二匀光罩覆盖所述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输出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二匀光罩传输至所述成像区域;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调节单元和分析单元;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包括:利用所述调节单元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三光源的开启与关闭,并调节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输出光束的光强与色温;利用所述分析单元判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是否相同,若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与所述目标颜色不相同,利用所述调节单元继续调节所述光源模块的参数,直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颜色校准卡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停止调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望诊成像系统包括运动导轨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固定于所述运动导轨上;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运动导轨,带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运动,以调节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成像区域的距离。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望诊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试所述望诊成像系统之后,利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包括: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时,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光源模块输出照明光束;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不采集所述待成像物体的图像时,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光源模块关闭,或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光源模块输出光束的光强降低。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望诊成像系统及望诊图像采集方法,该系统包括:光源模块、匀光模块、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采集模块及控制模块,对该系统进行调试时,图像颜色校准卡位于成像区域,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图像颜色校准卡图像,控制模块根据采集的图像,调节光源模块参数,直至图像采集模块得到的图像颜色为目标颜色,使得采集到的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并使得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图像颜色与其自身属性无关。调试之后,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待成像物体图像,作为望诊图像,使得望诊图像颜色还原度较好。并且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图像颜色还原度与其自身属性无关,使得该系统能够抑制不同图像采集模块的成像差异,导致望诊图像颜色存在差异的问题。在差异的问题。在差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勇 李航 骆学荣 张家亮 候建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