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及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0-10  137



1.本技术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2.当前的导通测试仪器一般情况下,需要2到3人通过使用对讲机通话来完成测试的全过程,若要减少测量人员的数量,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测量人员在接地引下线一端接好线路之后回到测试仪来查看数据的显示情况,由于两接地引下线接点的位置相对较远,由于地下引线导通电阻两个测试点之前的距离较远,一般在直径50-100米之间的测试范围,当前的导通测试仪连接线缆是通过普通收线盘延长使用,采用手工收线放线,整个过程需要至少两人配合,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及测试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导通测试仪连接线缆是通过普通收线盘延长使用,采用手工收线放线,整个过程需要至少两人配合,导致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包括:箱体和测试模组;
5.所述测试模组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
6.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电动线盘和自动排线机构,所述电动线盘用于放置测试线,且所述电动线盘通过电机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用于响应于所述测试模组下发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电动线盘以及所述自动排线机构的运作;
7.所述自动排线机构具体包括:排线滑块与双向螺杆,其中所述排线滑块由弹性材料制成;
8.所述双向螺杆通过两个轴承与所述箱体内侧壁活动连接,且与所述电动线盘的轴心平行;
9.所述双向螺杆为正反向半螺纹结构;
10.所述排线滑块中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测试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箱体上的线缆出口处,所述第二通孔内侧为与所述双向螺杆相匹配的正反向半螺纹结构。
11.优选地,所述电动线盘的两端均为圆盘结构,中间为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外围的圆盘部位上焊有空心杆围成圆柱体,形成线盘转筒;
12.所述空心轴的轴心部位插入有线盘转轴,所述线盘转轴通过螺杆与所述电机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面设置有滑轮机构。
14.优选地,所述箱体的第一侧面设置有伸缩拉杆。
15.优选地,所述测试模组具体包括:显示模块、电源插口以及试验端子。
16.优选地,所述试验端子具体为两组,其中,每一组试验端子对应一组地下引线导通
测试通道。
17.优选地,所述测试模组还包括:打印设备。
18.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系统,包括:手持终端以及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
19.所述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的测试模组以及所述手持终端中均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测试模组与所述手持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20.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具体为2.4g射频通信模块。
21.优选地,所述手持终端中还设置有二维码识别模块,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设置在试验点处的二维码图像,所述二维码图像中包含有所述二维码图像对应的试验点的信息。
22.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测试、放置、电动收放线缆于一体的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主机,该测试仪通过箱体内的电动线盘以及自动排线机构,当电机驱动机构驱动电动线盘收放线时,双向螺杆也会随着转动,排线滑块在螺杆的带动下从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当运动到末端时,因排线滑块被挡无法运动,排线滑块螺纹在压力的作用下出现塑性变形,滑入反螺纹,使滑块沿反方向运动。实现转轴单向转运,带动轴上滑块做往返直线运动,而线缆则穿过排线滑块上的圆孔,在滑块做往复动运过程动带动线缆平移,实现自动收放线以及自动排线,解决了现有的导通测试仪连接线缆是通过普通收线盘延长使用,采用手工收线放线,整个过程需要至少两人配合,导致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的双通道测试电路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系统的双通道测试示意图。
30.其中,附图中包含的附图标记定义如下:
31.1、箱体;2、显示模块;3、2.4g射频天线;4、试验端子;5、电源插座;6、打印机;7、伸缩拉杆;8、把手;9、滑轮机构;10、电动线盘;11、电机驱动机构;12、双向螺杆;13、排线滑块;14、线缆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及测试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导通测试仪连接线缆是通过普通收线盘延长使用,采用手工收线放线,整个过程需要至少两人配合,导致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33.为使得本技术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包括:箱体1和测试模组;
35.所述测试模组设置在所述箱体1顶部,其中,测试模组具体包括:显示模块2、电源插口以及试验端子4,用于实现地下引线导通电阻的数据测量;
36.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电动线盘10和自动排线机构,所述电动线盘10用于放置测试线,且所述电动线盘10通过电机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电机驱动机构11用于响应于所述测试模组下发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电动线盘10以及所述自动排线机构的运作;
37.所述自动排线机构具体包括:排线滑块13与双向螺杆12,其中所述排线滑块13由弹性材料制成;
38.所述双向螺杆12通过两个轴承与所述箱体1内侧壁活动连接,且与所述电动线盘10的轴心平行;
39.所述双向螺杆12为正反向半螺纹结构;
40.所述排线滑块13中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测试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箱体1上的线缆出口14处,所述第二通孔内侧为与所述双向螺杆12相匹配的正反向半螺纹结构。
4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仪安装的电机驱动机构11,其中包括直流电机、线盘动轮、排线器动轮、线盘皮带、排线皮带、电源模块及电池、控制电路板等,其中直流电机通过4个螺杆与主机壳连接,电动轴连接有电机动轮、设有2个双槽轮,槽上倒梯形结构,用于安装三角传动皮带,由电机轴带动转动,双槽轮一条槽通过皮带带动线盘动轮转动,另一槽通过皮带带动排线器动轮转动,而线盘动轮与线盘转轴通过插销键连接,线盘转轴通过两轴承与机箱连接,排线器动轮与双向螺杆12固定连接,双向螺杆12通过两轴承与机箱连接。动轮上设有倒梯型皮带槽。因此、直流电机转动时,通过转轴带动双槽轮转动,而双槽轮转动通过皮带分别带动线盘动轮及排线器动轮,三个转动轮通过轮的直径比来实现减速及增大线盘的力矩。
42.从图2可以看到线缆出口14、排线滑块13、双向螺杆12等结构,线缆出口14嵌入有软件胶垫、避免机箱割伤线缆,双向螺杆12为加工有正反向半螺纹丝结构,排线滑块13为塑料结构,中间为同样为正反向半螺纹结构,与双向螺杆12螺纹连接,当双向螺杆12转动时,排线滑块13在螺杆的带动下从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当运动到末端时,因排线滑块13被挡无法运动,排线滑块13螺纹在压力的作用下出现塑性变形,滑入反螺纹,使滑块沿反方向运动。实现转轴单向转运,带动轴上滑块做往返直线运动,而线缆则穿过排线滑块13上的圆孔,在滑块做往复动运过程动带动线缆,实现自动排线功能。
4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在以上实施例的内容基础上,还进一步包括:
44.进一步地,所述电动线盘10的两端均为圆盘结构,中间为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外围
的圆盘部位上焊有空心杆围成圆柱体,形成线盘转筒;
45.所述空心轴的轴心部位插入有线盘转轴,所述线盘转轴通过螺杆与所述电机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46.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的底面设置有滑轮机构9。
4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的第一侧面设置有伸缩拉杆7。
48.进一步地,所述试验端子4具体为两组,其中,每一组试验端子4对应一组地下引线导通测试通道。
49.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模组还包括:打印设备。
50.测试仪主机采用质轻铝合金6061材料作为机箱主机,底部设有2个定向轮及2个万向轮,配合背面的伸缩拉杆7、便于移动,两侧设有搬运抬起的把手8。前盖板及右侧盖板为可拆装部件,用于安装内部部件,通过螺栓与主机壳连接,上方设置一个30度斜面体及水平面体,斜面用于安装7寸全触显示模块2、用于显示试验数据,历史数据查询、数据曲线分析显示等。顶部平台用于安装打印机6、电源插座5、试验端子4等测试模组组件。
5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地下引线导通电阻的测试使用四线制电压电流测试法、其通过两个开关电源恒流源模块,采用共地连接法,10a恒流电源分别连接两测试点与参考点之间形成闭合回路,通过两霍尔电流传感器进行电流采样;并分别对两测试点进行电压采样,通过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计算出对应测试回路两点之间的导通电阻。
52.以上内容便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下面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53.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系统,包括:手持终端以及如上述第一个实施例或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
54.所述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的测试模组以及所述手持终端中均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测试模组与所述手持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55.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具体为2.4g射频通信模块。
56.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终端中还设置有二维码识别模块,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设置在试验点处的二维码图像,所述二维码图像中包含有所述二维码图像对应的试验点的信息。
5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终端包含有一般移动终端包含的单片机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以及电池电源管理模块等基本模块,同时还包括:二维码识别模块以及无线通讯模块。单片机模块以arm cortex-m4为内核的32位微处理器为核心,通过串行接口与二维码识别模块、人机交互模块、通过spi接口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通过io口控制管理电池充放模块,采用低功耗设计。
58.手持终端作为测试仪主机的远程桌面,其显示内容实现与主机同步。两者通过2.4g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交互。2.4g无线通讯模块是基于nrf24l01p为核心的超小尺寸、最大发射功率为100mw的2.4ghz贴片式无线模块。理想条件下,通信距离可达2km;支持全球免许可ism 2.4ghz频段;支持2mbps、1mbps和250kbps空中速率;通过spi接口与mcu连接,速率0~10mbps;由于为现有模块,在此不详述。
59.需要说明的是,本系统的测试应用原理具体为:如图5所示,测试仪主机放置在良好接点参考点上,夹上公共端试验夹,相对测试仪主机为近端点,一般在2米范围内。试验人
员分别牵引远端试验夹,通过远程手持终端遥控启动电机实现电动放线,当达到远端试验点后,遥控停止电机,夹上远端试验点。通过远程手持终端对测试点上的二维码进行扫码,识别该试验点编号信号,并通过无线模块传送至测试仪主机,通过远程手持终端操作测试仪主机启动电流源进行导通电阻测试,手持终端与测试仪主机同步显示测试结果。两个手持终端可以同时操作,测试仪主机按队列分时测试并分屏显示2测试通道试验结果,并将试验结果进行存储,完成一个测试点的试验。如此反复完成其它测试点的试验。
6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1.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2.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测试模组;所述测试模组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电动线盘和自动排线机构,所述电动线盘用于放置测试线,且所述电动线盘通过电机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用于响应于所述测试模组下发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电动线盘以及所述自动排线机构的运作;所述自动排线机构具体包括:排线滑块与双向螺杆,其中所述排线滑块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双向螺杆通过两个轴承与所述箱体内侧壁活动连接,且与所述电动线盘的轴心平行;所述双向螺杆为正反向半螺纹结构;所述排线滑块中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测试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箱体上的线缆出口处,所述第二通孔内侧为与所述双向螺杆相匹配的正反向半螺纹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线盘的两端均为圆盘结构,中间为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外围的圆盘部位上焊有空心杆围成圆柱体,形成线盘转筒;所述空心轴的轴心部位插入有线盘转轴,所述线盘转轴通过螺杆与所述电机传动机构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面设置有滑轮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第一侧面设置有伸缩拉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模组具体包括:显示模块、电源插口以及试验端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端子具体为两组,其中,每一组试验端子对应一组地下引线导通测试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模组还包括:打印设备。8.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终端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所述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的测试模组以及所述手持终端中均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测试模组与所述手持终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具体为2.4g射频通信模块。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终端中还设置有二维码识别模块,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设置在试验点处的二维码图像,所述二维码图像中包含有所述二维码图像对应的试验点的信息。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及测试系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测试、放置、电动收放线缆于一体的地下引线导通测试仪,该测试仪通过箱体内的电动线盘以及自动排线机构,当电机驱动机构驱动电动线盘收放线时,双向螺杆也会随着转动,排线滑块在螺杆的带动下从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当运动到末端时,因排线滑块被挡无法运动,排线滑块螺纹在压力的作用下出现塑性变形,滑入反螺纹,使滑块沿反方向运动,带动轴上滑块做往返直线运动,而线缆则穿过排线滑块上的圆孔,在滑块做往复动运过程动带动线缆平移,实现自动收放线以及自动排线,解决了现有的导通测试仪连接线缆是通过普通收线盘延长使用,采用手工收线放线,导致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孙俊劲 黄汉贤 姜志彬 林钰灵 谢观成 刘茂健 刘志联 黄毓华 李辰 刘廷祥 潘玉兰 叶雅 张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技术研发日:2021.12.07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