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驱动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及应用驱动器的红外探测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红外探测器是智能安防报警系统中常用的探测器之一,红外探测器内部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包括pcb板,pcb板上设置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pcb板在长时间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大量的热量可能会造成pcb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发生损坏,影响驱动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提高pcb板的散热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及应用驱动器的红外探测器。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驱动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pcb板安装在安装槽内且靠近安装槽的槽口的一侧,所述安装槽内还安装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安装在安装槽的槽底与pcb板之间,且制冷片吸热的一侧靠近pcb板,所述制冷片与安装槽的槽底存在间隙,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与制冷片之间安装有排风扇,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排风扇上设置有驱动排风扇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控制模块与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制冷片将pcb板上的热量吸收到制冷片上,第一温度检测模块发送温度数据给控制模块,当控制模块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大于第一阈值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机启动,从而使排风扇工作对制冷片进行散热,通过通风孔进行内外空气交换,进而使制冷片更好对pcb板进行散热。
6.所述安装槽一对相对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设置有固定制冷片的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在卡接槽内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卡接槽的槽底,所述卡接槽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部分卡接块凸出于卡接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制冷片时,朝向安装槽的槽底推动制冷片,当制冷片的侧壁与卡接块接触时,卡接块会朝向卡接槽的内部移动;当制冷片位于安装槽的槽底与卡接块之间时,第一弹簧恢复形变,部分卡接球凸出处卡接槽,实现对制冷片进行限位,通过设置卡接球和卡接块便于实现对制冷板的安装和拆卸。
8.所述安装槽两个相对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靠近安装槽槽口的位置,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对pcb板进行压紧的压紧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压紧组件,实现对pcb的安装,从而便于pcb板的更换。
10.所述滑槽的槽底的宽度大于滑槽的槽口的宽度,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设置在滑槽内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槽相适配,所述滑动块远离第二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抵紧块,所述第二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抵紧块凸出于安装槽的内壁。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pcb板时,首先,朝向滑槽的侧壁推动抵紧块,当抵紧块完全位于滑槽内时,朝向安装槽的槽底推动pcb板,实现pcb板的安装,通过设置第二弹簧、滑动块和抵紧块便于实现对pcb板的快速安装于拆卸。
1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探测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红外探测器,包括检测盒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所述检测盒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驱动器安装在检测盒内,所述pcb板位于靠近底板一侧,所述底板包括一对挡板,所述挡板包括固定在侧板边沿处且水平设置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滑动连接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侧板之间设置有带动滑动部沿着侧板与连接板连线方向移动的传送组件;所述侧板上均安装有与传送组件连接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上固定连接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远离伺服电机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伺服电机电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模块接收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发送的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伺服电机转动,伺服电机使传送组件带动两个滑动部朝向相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两个滑动部之间存在开口,检测盒内外空气通过两个滑动部之间的开口交换,实现对检测盒内部的降温,在伺服电机转动的同时,固定在绕线轮上的扇叶也随之转动,扇叶转动时会产生一定的风,风在检测盒内部流动进一步对检测盒进行降温。
14.可选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安装在侧板上的定滑轮,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抵接在定滑轮靠近侧板一侧的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上,所述牵引线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位于牵引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靠近侧板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模块接收的温度数据高于第二阈值温度时,伺服电机开始正转,牵引线缠绕在绕线轴上,在定滑轮的作用下牵引线改变运动方向,牵引线拉动滑动部朝向相邻固定部的一侧移动,此时两个滑动部之间存在开口,检测盒内外的空气可通过两个滑动部之间的开口进行交换,从而对检测盒进行散热,进而提高检测盒的散热性能。
16.可选的,所述检测盒还包括设置在侧板上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与底板相对的一侧,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升降盒,所述升降盒内部设置有带动检测盒沿着检测盒与升降盒连线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组件调节升降盒与检测盒之间的间距,可改变检测盒的检测范围。
18.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升降盒内且竖直设置的升降管,所述升降管靠近顶板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齿轮,所述升降管内还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远离升降盒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管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电连接有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连接有移动设备。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设备控制第二电机的启动与关闭,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给电信号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电机启动,第二电机启动时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沿升降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升降盒与检测盒之间的距离调节,从而改变检测盒的检测范围。
20.可选的,所述齿条远离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沿齿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升降管内开设有供导向柱滑动的导向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沿升降管长度方向移动时,导向柱在导向槽内滑动,从而增强齿条在升降管内移动时的稳定性。
22.可选的,所述检测盒与升降盒之间设置有对检测盒稳定支撑的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升降盒内且竖直设置的套管,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沿套管长度方向移动的插接杆,所述插接杆远离套管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带动检测盒沿升降管长度方向移动时,插接杆在套管内移动,此时插接杆和套管能分担齿条支撑检测盒的一部分压力,从而增强检测盒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制冷片将pcb板上的热量吸收到制冷板上,第一温度检测模块发送温度数据给控制模块,当控制模块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大于第一阈值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机启动,从而使排风扇工作对制冷片进行散热,通过通风孔进行内外空气交换,进而使制冷片更好对pcb板进行散热;2.当控制模块接收的温度高于阈值温度且高于阈值时间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机启动,使第一电机带动风扇转动,从而进一步对检测盒进行降温;3.通过设置升降组件实现升降盒与检测盒之间的距离调节,从而改变检测盒的检测范围。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固定板和排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制冷板和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图2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8.图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检测单元的结构框图。
29.图5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滑槽和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检测盒和升降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本实施例中体现传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升降组件和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板;11、安装槽;12、pcb板;121、红外传感器;13、制冷片;14、
排风扇;141、第一电机;15、卡接槽;16、固定条;17、滑槽;18、通风孔;2、检测单元;21、第一温度检测模块;22控制模块;23、第二温度检测模块;24、无线收发模块;25、移动设备;3、卡接组件;31、第一弹簧;32、卡接块;4、压紧组件;41、第二弹簧;42、滑动块;43、抵紧块;5、检测盒;51、侧板;511、伺服电机;512、绕线轮;5121、扇叶;513、散热孔;52、底板;521、挡板;5211、固定部;5212、滑动部;52121、滑动槽;53、连接杆;54、连接板;541、连接环;55、顶板;6、升降盒;61、安装板;611、安装孔;7、传送组件;71、牵引线;72、定滑轮;73、第三弹簧;8、升降组件;81、升降管;811、导向槽;82、齿轮;83、齿条;831、导向柱;84、第二电机;9、加固组件;91、套管;92、插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参照图1和图2,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包括正方形状的固定板1,在固定板1上开设有正方形的安装槽11。
36.参照图2和图3,在安装槽11内安装有pcb板12,pcb板12位于靠近安装槽11的槽口一侧。pcb板12靠近安装槽11的槽口的一侧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21,在安装槽11内还安装有制冷片13,制冷片13位于安装槽11的槽底与pcb板12之间,制冷片13与安装槽11的槽底之间存在间隙,且制冷片13吸热的一侧靠近pcb板12,在安装槽11的槽底开设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通风孔18,用于制冷片13的散热。
37.参照图2和图4,在安装槽11的槽底与制冷板13之间安装有排风扇14,排风扇14上设置有驱动排风扇14转动的第一电机141。在固定板1上设置有检测单元2,检测单元2包括用于检测制冷片13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21,第一温度检测模块21电连接有控制模块22,控制模块22与第一电机141电连接。
38.pcb板12在长时间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大量的热量可能会造成pcb板12上的电子元器件发生损坏,影响驱动器的使用,通过设置制冷片13将pcb板12上的热量吸收到制冷片13上,第一温度检测模块21检测制冷片13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22,控制模块22预设有第一阈值温度,当控制模块22接收到温度数据高于第一阈值温度时,控制模块22控制第一电机141启动,从而对制冷片13进行散热,进而使制冷片13更好的对pcb板12散热。
39.参照图2和图3,在安装槽11一对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卡接槽15,且卡接槽15位于安装槽11内壁的中间位置,在卡接槽15内设置有对制冷板13进行限位的卡接组件3。卡接组件3包括设置在卡接槽15内的第一弹簧31,第一弹簧31的一端固定在卡接槽15的槽底,第一弹簧31的另一固定连接有卡接块32,卡接块32呈半球状,第一弹簧31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部分卡接块32凸出于卡接槽15。在卡接块32与安装槽11的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条16,且固定条16与卡接块32之间的间距等于制冷片13的厚度。
40.安装制冷片13时,首次将制冷片13于置于安装槽11的槽口,接着朝向安装槽11的槽底方向推动制冷片13,直至制冷片13与固定条16抵接;在制冷板13朝向安装槽11的槽底方向移动时,制冷板13的侧壁会与卡接块32接触,此时卡接块32会朝向卡接槽15的槽底移动;当制冷板13抵接到固定条16上时,第一弹簧31恢复形变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此时,卡接块32凸出于卡接槽15并将制冷片13抵紧在固定条16上。
41.参照图2和图3,在安装槽11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7,滑槽17与卡接槽15位于同一侧壁上,且滑槽17与卡接槽15的连线方向沿着安装槽11的槽深方向,滑槽17位于安装槽11的槽口处。滑槽17内设置有对pcb板12进行固定的压紧组件4,压紧组件4包括设置在滑槽17内的第二弹簧41,第二弹簧41的一端固定在滑槽17的内壁上,第二弹簧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滑动块42,在滑动块42远离第二弹簧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紧块43,第二弹簧41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抵紧块43凸出于安装槽11的内壁,且抵紧块43与卡接块32之间的距离等于pcb板12的厚度。
42.参照图5,滑槽17的槽底宽度大于滑槽17的槽口宽度,滑动块42的横截面呈t形,且滑动块42与滑槽17相适配。
43.安装pcb板12时,首先拨动抵紧块43朝向滑槽17的侧壁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41被压缩,当压紧块43完全位于滑槽17内时,朝向安装槽11的槽底方向推动pcb板12,当pcb板12抵接到卡接块32时,第二弹簧41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压紧块43凸出安装槽11内壁并将pcb板12固定在安装槽11内。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安装制冷板13时,首先向滑槽17的内壁推动抵紧块43,当抵紧块43完全位于滑槽17内时,朝向安装槽11的槽底的方向推动制冷板13;当制冷板13抵接在固定条16上时,卡接块32凸出于卡接槽15将制冷片13抵紧在固定条16上。
45.当制冷片13需要拆卸时,首先朝向卡接槽15的内部按动卡接块32,当卡接块32完全位于卡接槽15时,制冷板13会向下滑落,此时朝向滑槽17的内壁推动抵紧块43,使制冷板13完全脱离固定板1。
46.需要安装pcb板12时,向滑槽17的内壁推动抵紧块43,当抵紧块43完全位于滑槽17内时,朝向安装槽11的槽底的方向推动pcb板12;当pcb板12抵接在卡接块32上时,抵紧块32凸出于滑槽17,将pcb板12安装在安装槽11内。
47.需要拆卸需要安装pcb板12时,向滑槽17的侧壁推动抵紧块43,当抵紧块43完全位于滑槽17内时,pcb板12向下滑落,最终脱离固定板1。
48.第一温度检测模块21检测制冷板13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22,当控制模块22接收到温度数据高于第一阈值温度时,控制模块22控制第一电机141启动,从而使排风扇14对制冷板12进行散热。
49.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红外探测器,上述驱动器应用在红外探测器上。参照图6和图7,红外探测器包括呈长方体状的检测盒5,检测盒5上设置有呈长方体状的升降盒6,升降盒6远离检测盒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呈长方形状的安装板61,在安装板61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611,可通过紧固螺栓和安装孔611将红外探测器安装在墙壁或房顶上。
50.检测盒5包括固定在升降盒6上且竖直设置的四个侧板51,每两个侧板51相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侧板51远离升降盒6的一侧设置有底板52,驱动器安装在检测盒5内部,在固定板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3,固定板1通过连接杆53固定在侧板51上,固定板1与底板5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且pcb板12靠近底板52。
51.参照图6和图7,底板52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挡板521,且两个挡板521在同一平面内。挡板521包括固定在侧板51上且水平设置的固定部5211,固定部5211位于侧板51远离升降盒6一侧的边沿处,在固定部5211上滑动插接有滑动部5212,滑动部5212靠近固定部5211
的一侧开设有供固定部5211滑动的滑动槽52121,滑动部5212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54,且连接板54沿滑动部5212的长度方向设置。
52.连接板54与侧板51之间设置传送组件7,传送组件7带动滑动部5212沿连接板54与侧板51连线方向移动,在侧板51上安装有与传送组件7相连接的伺服电机511,伺服电机51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绕线轮512,且伺服电机511的输出轴能够正反转。绕线轮512远离伺服电机5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5121,且多个扇叶5121沿伺服电机511的周向等间隔分布。
53.在连接板54靠近固定部52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541,连接环541位于连接板54的中间位置,传送组件7包括设置在绕线轮512与连接环541之间牵引线71,牵引线71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512上,牵引线71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环541上,在侧板51上安装有定滑轮72,且滑轮72与连接环541在同一平面上,牵引线71抵接在定滑轮72靠近侧板51的一侧,连接板54位于牵引线7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弹簧73,第三弹簧73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54上,第三弹簧7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靠近固定部5211一侧的侧板51上。
54.参照图4和图7,检测单元2还包括用于检测检测盒5内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模块23,第一温度检测模块51和第二温度检测模块23可采用型号为max6509hauk‖t的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检测模块23电连接有控制模块22,控制模块22可采用51单片机,且控制模块22与伺服电机511电连接。
55.预先在控制模块22设置第二阈值温度,例如第二阈值温度为30度,第二温度检测模块23将检测到的温度发送给控制模块22,控制模块22接收温度并与第二阈值温度相比较,当检测盒5内的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温度时,控制模块22控制伺服电机511启动。
56.伺服电机511启动时开始正转,绕线轮512随着伺服电机511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牵引线71缠绕在绕线轮512上,此时牵引线71在定滑轮72的作用下改变运动方向,拉动两个滑动部5212朝向相离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三弹簧73被压缩;当固定部5211抵接到滑动槽52121的槽底时,伺服电机511停止工作,此时两个滑动部521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检测盒5内外空气通过两个滑动部5212之间的开口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对检测盒5内部的散热;伺服电机511带动牵引线71运动的同时固定在绕线轮512上的扇叶5121也随之转动,扇叶5121转动时会产生风,风会在检测盒5内部流动,从而进一步检测盒5散热。
57.当控制模块22接收的温度降至第二阈值温度时,控制模块22控制伺服电机511反转,伺服电机511带动绕线轮512转动,从而使部分牵引线71脱离绕线轮512,牵引线71开始松弛,此时第三弹簧73发生形变恢复原状并且带动两个滑动部5212相向移动,当两个滑动部5212抵接时,伺服电机511停止工作。
58.在侧板51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513,使检测盒5内的热气通过散热孔513排出,增强检测盒5的散热效果。
59.参照图6和图8,在升降盒6内部设置有升降组件8,升降组件8带动检测盒5沿检测盒5与升降盒6连线方向移动,升降组件8包括固定在升降盒6顶部且竖直设置的升降管81,且升降管81的横截面呈矩形,升降管81靠近顶板55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齿轮82,在升降管81内部还设置有与齿轮82相啮合的齿条83,且齿条83沿着升降管81的长度方向移动。齿条83远离安装板61的一端与顶板55固定连接,在升降盒6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84,第二电机84的输出轴与齿轮82固定连接。
60.参照图4和图8,第二电机84与控制模块22电连接,控制模块22还电连接有无线收发模块24,无线收发模块24可采用型号为syn470r的无线收发传感器,无线收发模块24连接有移动设备25,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25可为手机。
61.用户可通过移动设备25启动第二电机84,从而改变检测盒5的探测范围。移动设备25通过无线收发模块24发送电信号给控制模块22,控制模块22接收电信号并控制第二电机84启动。第二电机84启动时带动齿轮82转动,此时与齿轮82相啮合的齿条83沿升降管81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调节升降盒6与检测盒之间的间距。
62.在齿条83远离齿轮8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831,导向柱831沿齿条83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升降管81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导向柱831滑动的导向槽811。齿条83沿升降管8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导向柱831在导向槽811内移动,从而增强齿条83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63.顶板55上位于升降管81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组件9,加固组件9包括固定在升降盒6顶部且竖直设置的套管91,在套管91内设置有沿套管91长度方向移动的插接杆92,插接杆92远离套管91的一端与顶板55固定连接。齿条83沿升降管8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插接杆92在套管91内滑动,此时插接杆92和套管91能分担齿条83支撑检测盒5的一部分压力,进而增强检测盒5与升降盒6之间的稳定性。
6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红外探测器的实施原理为:当控制模块22接收到的温度数据高于第二阈值温度时,控制模块22控制伺服电机511启动,使伺服电机511的输出轴开始正转,牵引线71缠绕在绕线轮512上,此时牵引线71带动两个滑动部5212朝向相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对检测盒5进行散热。
65.当检测盒5内的温度降至第二阈值温度时,控制模块22控制伺服电机511启动,使伺服电机511的输出轴开始反转,牵引线71发生松弛,此时第三弹簧73发生形变恢复原状带动两个滑动部5212朝向相向的方向移动。
66.需要调节检测盒5的检测范围时,移动设备25通过无线收发模块24与控制模块22进行无线通讯,此时控制模块22控制第二电机84启动,第二电机84启动时带动齿轮82转动,从而使与之啮合的齿条83沿升降管81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对检测盒5的位置调节。
6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包括pcb板(12),所述pcb板(12)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2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还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上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pcb板(12)安装在安装槽(11)内且靠近安装槽(11)的槽口的一侧,所述安装槽(11)内还安装有制冷片(13),所述制冷片(13)安装在安装槽(11)的槽底与pcb板(12)之间,且制冷片(13)吸热的一侧靠近pcb板(12),所述制冷片(13)与安装槽(11)的槽底存在间隙,所述安装槽(11)的槽底与制冷片(13)之间安装有排风扇(14),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检测单元(2),所述检测单元(2)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模块(21),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有控制模块(22),所述排风扇(14)上设置有驱动排风扇(14)转动的第一电机(141),所述控制模块(22)与第一电机(141)电连接,所述安装槽(11)的槽底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8)。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一对相对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接槽(15),所述卡接槽(15)内设置有固定制冷片(13)的卡接组件(3),所述卡接组件(3)包括设置在卡接槽(15)内的第一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一端固定在卡接槽(15)的槽底,所述卡接槽(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块(32),所述第一弹簧(31)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部分卡接块(32)凸出于卡接槽(15)。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两个相对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17),且滑槽(17)靠近安装槽(11)槽口的位置,所述滑槽(17)内设置有对pcb板(12)进行压紧的压紧组件(4)。4.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7)的槽底的宽度大于滑槽(17)的槽口的宽度,所述压紧组件(4)包括设置在滑槽(17)内的第二弹簧(41),所述第二弹簧(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17)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弹簧(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42),所述滑动块(42)与滑动槽(52121)相适配,所述滑动块(42)远离第二弹簧(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抵紧块(43),所述第二弹簧(41)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抵紧块(43)凸出于安装槽(11)的内壁。5.一种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盒(5)以及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所述检测盒(5)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侧板(51),两个所述侧板(51)之间设置有底板(52);所述驱动器安装在检测盒(5)内,所述pcb板(12)位于靠近底板(52)一侧,所述底板(52)包括一对挡板(521),所述挡板(521)包括固定在侧板(51)边沿处且水平设置的固定部(5211),所述固定部(5211)上滑动连接有滑动部(5212),所述滑动部(5212)上设置有连接板(54),所述连接板(54)与侧板(51)之间设置有带动滑动部(5212)沿着侧板(51)与连接板(54)连线方向移动的传送组件(7);所述侧板(51)上均安装有与传送组件(7)连接的伺服电机(511),所述伺服电机(511)上固定连接有绕线轮(512),所述绕线轮(512)远离伺服电机(5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5121),所述检测单元(2)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模块(23),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23)与控制模块(22)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2)与伺服电机(511)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7)包括安装在侧板(51)上的定滑轮(72),所述传送组件(7)还包括抵接在定滑轮(72)靠近侧板(51)一侧的牵引线(71),所述牵引线(71)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512)上,所述牵引线(71)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54)上,所述连接板(54)位于牵引线(7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弹簧(73),所述第三
弹簧(73)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54)上,所述第三弹簧(73)的另一端固定在靠近侧板(51)上。7.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盒(5)还包括设置在侧板(51)上的顶板(55),所述顶板(55)位于与底板(52)相对的一侧,所述顶板(55)上设置有升降盒(6),所述升降盒(6)内部设置有带动检测盒(5)沿着检测盒(5)与升降盒(6)连线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8)。8.根据权利要求7的一种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8)包括固定在升降盒(6)内且竖直设置的升降管(81),所述升降管(81)靠近顶板(55)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齿轮(82),所述升降管(81)内还设置有与齿轮(82)相啮合的齿条(83),所述齿条(83)远离升降盒(6)的一端与顶板(55)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管(81)上安装有第二电机(84),所述第二电机(84)与齿轮(8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84)与控制模块(22)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2)还电连接有无线收发模块(24),所述无线收发模块(24)连接有移动设备(25)。9.根据权利要求8的一种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83)远离齿轮(8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831),所述导向柱(831)沿齿条(8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升降管(81)内开设有供导向柱(831)滑动的导向槽(811)。10.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盒(5)与升降盒(6)之间设置有对检测盒(5)稳定支撑的加固组件(9),所述加固组件(9)包括固定连接在升降盒(6)内且竖直设置的套管(91),所述套管(91)内部设置有沿套管(91)长度方向移动的插接杆(92),所述插接杆(92)远离套管(91)的一端与顶板(55)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及应用驱动器的红外探测器,属于驱动器的技术领域,其包括PCB板,PCB板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驱动器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安装槽,PCB板安装在安装槽内且靠近安装槽的槽口的一侧,安装槽内还安装有制冷片,制冷片安装在安装槽的槽底与PCB板之间,且制冷片吸热的一侧靠近PCB板,制冷片与安装槽的槽底存在间隙,安装槽的槽底与制冷片之间安装有排风扇,固定板上设置有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有控制模块,排风扇上设置有驱动排风扇转动的第一电机,控制模块与第一电机电连接,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本申请具有提高PCB板的散热性能的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如君 多英全 李兴华 马大庆 于立见 陈秀梅 郭乐乐 张圣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伟瑞迪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08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