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0-20  113



1.本技术涉及电缆敷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


背景技术:

2.电缆敷设是指沿经勘查的路由布放、安装电缆以形成电缆线路的过程,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架空、地下、水底、墙壁和隧道等几种敷设方式。
3.目前,敷设地下电缆时,需要根据规范要求,在地面挖设电缆沟,并在电缆沟的沟底壁铺设砂石垫层,砂石垫层铺设完成后,将电缆敷设在砂石垫层上,然后在敷设好的电缆上铺设混凝土防水板,最后对电缆沟回填土壤。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夏季雨水较多时,地表水会通过下层土壤和砂石垫层渗透至电缆沟内并形成积水,进而导致电缆泡在积水中,容易造成电缆的绝缘保护层发胀变形,影响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电缆浸泡在积水中而容易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根据电缆敷设方案和现场场地条件,确定电缆的敷设路径,在地面层上挖设敷设槽;在敷设槽的槽底壁铺设碎石底层,在碎石底层上安装钢筋框架,钢筋框架由水平网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竖直网构成,水平网固定连接在两个竖直网的相对侧壁之间,水平网通过若干安装立柱固定插设在碎石底层上,安装柱的一端伸出水平网远离碎石底层的侧壁外,竖直网的侧壁与电缆沟的槽侧壁之间预留有抗渗空间,在抗渗空间内铺设抗渗碎石层;分别对水平网远离碎石底层的侧壁、竖直网远离抗渗碎石层的侧壁上进行抗渗混凝土层抹面施工,以形成电缆沟;将支撑箱固定安装在若干安装立柱上,支撑箱的顶壁设有用于承托电缆的弧形托槽,利用固定组件将电缆固定在弧形托槽内,弧形托槽的槽壁设有与支撑箱内部连通的若干排水孔,支撑箱的底壁设有若干泄水孔,支撑箱内设有用于封堵若干排水孔的抗渗组件;在电缆沟的顶部盖设沟盖板,以便封闭电缆沟;对电缆沟回填土壤,完成电缆的敷设。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抗渗碎石层、碎石底层和钢筋框架的组合,加强了电缆沟的结构强度,同时利用抗渗混凝土层,加强了对电缆沟沟侧壁和沟底壁的抗渗防水效果;若地下水渗透至电缆沟内时,随着电缆沟内的积水逐渐增多,积水通过若干排水孔渗透至支撑箱内,此时利用抗渗组件封堵若干排水孔,降低了积水通过排水孔渗透至弧形托槽内的概率,尽量避免电缆浸泡在积水中而发胀损坏,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节能环保。
8.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紧盖板,所述支撑箱的顶壁两侧且沿自身长度方向
均布设有若干橡胶插块,所述支撑箱的顶壁设有用于容纳橡胶插块的活动槽,所述压紧盖板的底壁设有供橡胶插块插入的插槽,所述支撑箱的侧壁设有用于将橡胶插块插入插槽内的伸缩件,所述压紧盖板朝向弧形托槽的侧壁设有与电缆相配合的压紧槽,所述压紧盖板的侧壁设有用于将橡胶插块固定在插槽内的螺栓。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压紧盖板盖设在支撑箱上,通过压紧槽和弧形托槽对电缆位于支撑箱上的位置起到定位作用,然后利用伸缩件驱动橡胶插块的部分侧壁插入插槽内,由于橡胶插块为橡胶材质,通过将橡胶插块的部分侧壁插入插槽内,将压紧盖板预先稳定固定在支撑箱上,然后再利用螺栓将橡胶插块固定在插槽内,以便将压紧盖板固定在支撑箱上,进而将电缆固定在弧形托槽内。
10.可选的,所述伸缩件包括拉板、拉杆、第一弹簧以及若干伸缩块,所述支撑箱的侧壁内设有与若干活动槽连通的伸缩槽,所述拉板设置在伸缩槽内,所述支撑箱的外壁设有与伸缩槽连通的拉孔,所述拉杆的一端通过拉柄抵接在支撑箱的外壁,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拉孔并伸入伸缩槽内与拉板相连,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拉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伸缩槽的槽壁相连,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拉板的侧壁相连,若干所述伸缩块设置在拉板远离拉杆的侧壁上,若干所述伸缩块分别与若干橡胶插块一一对应,所述伸缩块与橡胶插块之间滑移连接,所述伸缩块和橡胶插块的相对侧壁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滑移斜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人员首先通过拉柄拉动拉杆向支撑箱的外壁移动,此时第一弹簧被压缩,进而拉杆带动拉板向远离橡胶插块方向滑移,使得拉板通过伸缩块带动橡胶插块下移,以便将压紧盖板稳定盖设在支撑箱上;然后放开拉柄,利用第一弹簧的弹性浮力,使得拉板通过伸缩块推动橡胶插块上移,以便将橡胶插块的部分侧壁插入插槽内。
12.可选的,所述支撑箱的顶壁通过密封防水板与压紧盖板的底壁抵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防水板实现了压紧盖板和支撑箱侧壁之间的密封连接,降低了积水通过压紧盖板和支撑箱之间的缝隙渗入弧形托槽内的概率。
14.可选的,所述抗渗组件包括漂浮块,所述漂浮块的两侧壁均设有升降浮板,所述支撑箱的内侧壁且沿自身高度方向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浮板远离漂浮块的一端在升降槽内滑移,所述漂浮块的顶壁设有立杆,所述立杆远离漂浮块的一端设有弧形托板,所述弧形托板的两侧边壁均铰接连接有侧弧板,所述弧形托板的内弧壁朝向弧形托槽,所述升降浮板上设有用于驱动侧弧板远离铰接的一端向弧形托板方向转动的驱动件,所述侧弧板的内弧壁朝向弧形托槽,所述弧形托板的内弧壁和侧弧板的内弧壁均通过封堵件插设在排水孔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支撑箱内水位的上升,漂浮块和支撑浮板随着支撑箱内的水位同时上升,同时利用驱动件驱动侧弧板远离铰接的一端向弧形托板方向转动,直至支撑箱内的积水水位上升至一定高度后,通过弧形托板和两个侧弧板遮挡住支撑箱位于若干排水孔的内顶壁,并利用封堵件插设在排水孔内,实现了对排水孔的自动封堵,降低了积水通过排水孔渗透至弧形托槽内而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16.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储气囊,两个所述储气囊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浮板一一对应,所述储气囊胶粘设置在升降浮板顶壁和支撑箱的内顶壁之间,两个所述侧弧板的外弧壁和漂浮块的顶壁之间胶粘设有伸缩气囊,两个所述储气囊分别与两个伸缩气囊一
一对应,所述储气囊和伸缩气囊之间通过支管相互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支撑箱内水位的上移,升降浮板与支撑箱内顶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此时升降浮板对储气囊进行挤压,进而储气囊内的气源通过支管进入伸缩气囊内,以使伸缩气囊逐渐膨胀,进而通过伸缩气囊为侧弧板提供向弧形托板方向转动的力。
18.可选的,所述封堵件包括若干遇水膨胀止水柱,若干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柱分别与若干排水孔一一对应,所述弧形托板的内弧壁和侧弧板的内弧壁均设有海绵垫,相邻两个所述海绵垫之间通过密封柔性板相连,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柱设置在海绵垫的侧壁上,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柱用于插设在排水孔内,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柱的直径小于排水孔的孔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箱内的积水水位过高时,积水容易通过侧弧板与支撑箱内顶壁之间的缝隙渗透至海绵垫上,此时利用海绵垫吸水并将水源导向遇水膨胀止水柱,进而遇水膨胀止水柱遇水膨胀并堵塞排水孔,实现了对排水孔的自动封堵。
20.可选的,所述支撑箱的内顶壁设有用于为侧弧板上的海绵垫提供水源的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包括储水袋和破袋针,所述支撑箱的内顶壁设有导水孔,所述支撑箱的顶壁内部设有与导水孔连通的腔体,所述储水袋设置在腔体内,所述腔体内设有用于驱动破袋针向储水袋方向移动的自动滑移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箱内的水位过高时,利用自动滑移件驱动破袋针向储水袋方向移动,以便利用破袋针自动扎破储水袋,进而储水袋内的水源通过导水孔流向海绵垫,增加了海绵垫的吸水量,以便海绵垫为遇水膨胀止水柱提供水源。
22.可选的,所述自动滑移件包括电磁铁、永磁铁、第二弹簧以及位移传感器,所述电磁铁固定在腔体的腔壁上,所述永磁铁设置在破袋针远离储水袋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电磁铁和永磁铁的相对侧壁之间,所述永磁铁的侧壁设有滑块,所述腔体的腔壁上设有供滑块滑移的滑槽,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支撑箱的内底壁且位于导水孔的一侧,所述位移传感器与电磁铁电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升降浮板与支撑箱内顶壁之间的实际间距值,并将检测到的实际间距值传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对实际间距值与预设间距值进行比对,若实际间距值达到预设间距值,plc控制器发送信号至电磁铁的供电电路,切断对电磁铁的供电电路,此时电磁铁失去电磁场,进而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推动永磁铁向远离电磁铁方向滑移,进而永磁铁带动破袋针向储水袋方向移动,以便利用破袋针扎破储水袋,以便支撑箱内的水位上升到预设的水位高度时,自动扎破储水袋,以便海绵垫吸水,使得遇水膨胀止水柱膨胀并自动封堵排水孔。
24.可选的,所述腔体的腔壁上且位于导水孔的两侧均设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纵截面积由靠近导水孔的一侧向远离导水孔的一侧递增。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水袋被破袋针扎破后,利用导流块,对腔体内的水源流向导水孔起到导流的作用,加块了对海绵垫的供水效率。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随着电缆沟内的积水逐渐增多,积水通过若干排水孔渗透至支撑箱内,此时利用抗渗组件封堵若干排水孔,降低了积水通过排水孔渗透至弧形托槽内的概率,尽量避免电缆浸泡在积水中而发胀损坏,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节能环保;
漂浮块和支撑浮板随着支撑箱内的水位同时上升,同时利用驱动件驱动侧弧板远离铰接的一端向弧形托板方向转动,直至支撑箱内的积水水位上升至一定高度后,通过弧形托板和两个侧弧板遮挡住支撑箱位于若干排水孔的内顶壁,并利用封堵件插设在排水孔内,实现了对排水孔的自动封堵,降低了积水通过排水孔渗透至弧形托槽内而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切断对电磁铁的供电电路后,电磁铁失去电磁场,进而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推动永磁铁向远离电磁铁方向滑移,进而永磁铁带动破袋针向储水袋方向移动,以便利用破袋针扎破储水袋,以便支撑箱内的水位上升到预设的水位高度时,自动扎破储水袋,以便海绵垫吸水,使得遇水膨胀止水柱膨胀并自动封堵排水孔。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力电缆敷设工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箱与若干安装柱之间位置关系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沿图3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32.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33.图7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敷设槽;2、碎石底层;3、钢筋框架;31、水平网;32、竖直网;33、安装立柱;4、抗渗碎石层;5、抗渗混凝土抹面层;6、支撑箱;61、弧形托槽;62、排水孔;63、泄水孔;7、固定组件;71、压紧盖板;72、橡胶插块;73、活动槽;74、插槽;75、压紧槽;76、螺栓;77、密封防水板;8、伸缩件;81、拉板;82、拉杆;83、第一弹簧;84、伸缩块;85、伸缩槽;86、拉孔;87、滑移斜面;88、拉柄;9、抗渗组件;91、漂浮块;92、升降浮板;93、升降槽;94、立杆;95、弧形托板;96、侧弧板;10、驱动件;101、储气囊;102、伸缩气囊;103、支管;11、封堵件;111、遇水膨胀止水柱;112、海绵垫;113、柔性密封板;12、供水组件;121、储水袋;122、破袋针;123、导水孔;124、腔体;125、导流块;13、自动滑移件;131、电磁铁;132、永磁铁;133、第二弹簧;134、位移传感器;135、滑块;13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参照图1和图2,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电缆敷设方案和现场的场地条件,确定出电缆的敷设路径,并根据电缆的敷设路径,在地面层上挖设敷设槽1。
37.s2:在敷设槽1的槽底壁铺设碎石底层2,在碎石底层2上安装钢筋框架3,安装框架由水平网3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竖直网32一体成型制作成型,水平网31设置在两个竖直网32的相对侧壁之间,水平网31和竖直网32的长度方向均与敷设槽1的长度方向同向,水平网31的侧壁中部且沿自身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设有若干安装立柱33,安装立柱33竖直设置,安装立柱33固定穿设在水平网31的侧壁上,安装立柱33的底端伸出水平网31的底壁并插设在
碎石底层2内,进而通过若干安装立柱33将水平网31稳定搭接在碎石底层2上;本实施例中,两个竖直网32分别与敷设槽1的两侧长边竖直侧壁一一对应,竖直网32与敷设槽1的槽壁之间预留有抗渗空间,通过在抗渗空间内铺设抗渗碎石层4,进一步加强了钢筋框架3安装在碎石底层2上的稳定性,通过碎石底层2、钢筋框架3和抗渗碎石层4的设置,加强了敷设槽1的结构强度。
38.s3:分别对水平网31远离碎石层的底壁、竖直网32远离抗渗碎石层4的侧壁上进行抗渗混凝土层抹面施工,待抗渗混凝土层凝固成型,形成电缆沟,通过设置抗渗混凝土层,进一步加强了电缆沟的防渗水效果,尽量避免地下水渗入电缆沟内;s4:参照图2和图3,在电缆沟内放置支撑箱6,支撑箱6的长度方向与电缆沟的长度方向同向,利用若干安装立柱33对支撑箱6进行支撑,支撑箱6的底壁固定安装在安装立柱33的顶端;参照图3和图4,支撑箱6的顶壁且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弧形托槽61,弧形托槽61的纵截面呈弧形设置,弧形托槽61用于承托电缆,利用固定组件7将电缆固定在弧形托槽61内,弧形托槽61的槽壁且沿自身弧向阵列设有三个排水孔62,三个排水孔62构成孔组,孔组设置在弧形托槽61的槽壁上且沿支撑箱6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支撑箱6的底壁两侧且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泄水孔63,支撑箱6内设有用于封堵若干排水孔62的抗渗组件9;当地下水渗入电缆沟内时,随着电缆沟内的水位持续上升,进而电缆沟内的积水容易通过支撑箱6底壁上的若干排水孔62伸入支撑箱6内,若支撑箱6内渗入的积水量过多时,利用抗渗组件9封堵若干排水孔62,尽量避免积水通过排水孔62渗入弧形托槽61内,降低了电缆泡在积水中而导致电缆的绝缘保护层发胀变形,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节能环保。
39.s5:在电缆沟的顶部沟口处盖设沟盖板,尽量避免下雨天气时,雨水通过电缆沟的沟口而流向电缆,利用沟盖板起到封闭电缆沟的作用。
40.s6:对电缆沟回填土壤,以便将沟盖板稳定盖设在电缆沟的沟口处,以完成对电缆的敷设。
41.参照图4和图5,固定组件7包括压紧盖板71,压紧盖板71位于支撑箱6的上方,压紧盖板71的底壁设有与弧形托槽61相配合的压紧槽75;将压紧盖板71搭放在支撑箱6上,进而通过压紧槽75和弧形托槽61配合,实现了对电缆定位。
42.本实施例中,支撑箱6的顶壁两侧均设有若干橡胶插块72,若干橡胶插块72沿支撑箱6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支撑箱6的顶壁设有与若干橡胶插块72一一对应的活动槽73,活动槽73竖直设置,橡胶插块72在活动槽73内升降,压紧盖板71的底壁设有与若干活动槽73一一对应的插槽74,支撑箱6的侧壁设有用于驱动橡胶插块72升降的伸缩件8,利用伸缩件8驱动橡胶插块72上移,以便将橡胶插块72的部分侧壁插入插槽74内,压紧盖板71的侧壁设有将橡胶插块72固定在插槽74内的螺栓76,实现了压紧盖板71与支撑箱6之间的固定连接,以便将电缆稳定固定在支撑箱6上。
43.参照图5,伸缩件8包括拉板81、拉杆82、第一弹簧83以及若干伸缩块84,支撑箱6的箱壁内部设有与若干活动槽73连通的伸缩槽85,伸缩槽85的长度方向和拉板81的长度方向均与支撑箱6的长度方向同向,拉板81滑移设置在伸缩槽85内,支撑箱6的外壁设有与伸缩槽85远离活动槽73的一侧连通的拉孔86,拉杆82在拉孔86内滑移,拉杆82的一端穿过拉孔
86并伸入伸缩槽85内,拉杆82的一端与拉板81远离活动槽73的侧壁固定连接,拉杆82的轴向垂直于拉板81的轴向,拉杆82的另一端伸出支撑箱6的外壁并一体成型设有拉柄88,拉柄88与支撑箱6的外侧壁抵接,第一弹簧83套设在拉杆82位于伸缩槽85内的侧壁上,第一弹簧83的一端与拉板81位于拉杆8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83的另一端与伸缩槽85的槽壁相连,利用第一弹簧83弹力,为拉板81提供向活动槽73方向滑移的力。
44.本实施例中,若干伸缩块84均布设置在拉板81朝向活动槽73的侧壁,若干伸缩块84均与拉板81一体成型设置,若干伸缩块84与若干橡胶插块72一一对应,伸缩块84水平设置,伸缩块84的轴向垂直于橡胶插块72的轴向,伸缩块84与橡胶插块72滑移连接,伸缩块84的侧壁设有燕尾块,橡胶插块72的侧壁设有供燕尾块滑移的燕尾槽,伸缩块84和橡胶插块72的相对侧壁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滑移斜面87,进而随着伸缩块84在伸缩槽85内滑移,通过滑移斜面87、燕尾块和燕尾槽的配合,带动橡胶插块72升降。
45.参照图4和图5,支撑箱6的顶壁胶粘设有密封防水板77;将压紧盖板71盖设在支撑箱6的顶壁后,利用密封防水板77紧密贴合在压紧盖板71的底壁,实现了压紧盖板71与支撑箱6顶壁之间缝隙的密封,降低了积水通过缝隙渗入弧形托槽61内的概率,实现了对电缆的防水保护作用。
46.参照图4和图6,抗渗组件9包括位于支撑箱6内的漂浮块91,漂浮块91的两侧壁均设有升降浮板92,支撑箱6的两侧内壁且沿自身高度方向设有升降槽93,升降浮板92远离漂浮块91的一端在升降槽93内滑移,升降槽93的槽壁嵌设有若干滚珠并与升降浮板92的侧壁抵接;当支撑箱6内有积水时,随着积水的水位逐渐上移,漂浮块91和升降浮板92随着水位逐渐上移,同时升降浮板92在升降槽93内滑移,升降槽93对升降浮板92的升降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若干滚珠的设置,减小了升降浮板92与升降槽93槽壁之间的摩擦力,以便升降浮板92能够稳定升降。
47.漂浮块91的顶部固定设有竖直设置的立杆94,立杆94的底端与漂浮块91的顶壁相连,立杆94的顶端设有弧形托板95,弧形托板95的外弧壁与立杆94固定连接,弧形托板95的内弧壁朝向支撑箱6的内顶壁,本实施例中,支撑箱6位于若干排水孔62的内顶壁也设有与弧形托板95的弧向一致的弧形凸面,以便弧形托板95的内弧壁能够与支撑箱6的内顶壁相互贴合。
48.弧形托板95的两侧边壁均铰接连接有侧弧板96,当侧弧板96的外弧壁没有外界支持力时,侧弧板96受自身重力向靠近漂浮块91的顶壁转动;本实施例中,升降浮板92上设有用于驱动侧弧板96远离铰接的一端向弧形托板95方向转动的驱动件10;当支撑箱6内水位的上升时,利用驱动件10为侧弧板96提供支持力,通过弧形托板95和两个侧弧板96与支撑板位于弧形凸面的内顶壁抵接,以便通过弧形托板95和两个侧弧板96自动挡住若干排水孔62;本实施例中,弧形托板95的内弧壁和侧弧板96的内弧壁均通过封堵件11插设在排水孔62内,有助于防止积水通过排水孔62渗入弧形托槽61内,尽量避免电缆泡在积水中而发胀变形,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49.参照图4和图6,驱动件10包括两个储气囊101以及两个伸缩气囊102,两个储气囊101分别与两个升降浮板92一一对应,储气囊101胶粘固定连接在升降浮板92的顶壁和支撑箱6的内顶壁之间,两个伸缩气囊102分别与两个侧弧板96一一对应,伸缩气囊102胶粘固定连接在侧弧板96的外弧壁和漂浮块91的顶壁之间,本实施例中,两个储气囊101分别与两个
伸缩气囊102一一对应,储气囊101和伸缩气囊102之间通过支管103相互连通;随着支撑箱6内的水位上升,漂浮块91和升降浮板92上移,此时升降浮板92与支撑箱6内顶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利用升降浮板92挤压储气囊101,进而储气囊101被压缩,储气囊101内的气源通过支管103流动至伸缩气囊102内,随着伸缩气囊102内的气源逐渐增多,伸缩气囊102膨胀,进而通过伸缩气囊102为侧弧板96提供向弧形托板95方向转动的力,以便将侧弧板96与支撑箱6的内顶壁的抵接;该驱动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实现了对排水孔62的自动遮挡,节能环保。
50.参照图4和图6,封堵件11包括若干海绵垫112以及若干遇水膨胀止水柱111,本实施例中,若干海绵垫112的数量为第三个,三个海绵垫112分别与弧形托板95和两个侧弧板96一一对应,三个海绵垫112分别胶粘固定在弧形托板95的内弧壁和两个侧弧板96的内弧壁,相邻两个海绵垫112的相对侧壁之间通过柔性密封板113相连,利用柔性密封板113遮挡住侧弧板96与弧形托板95之间的铰接连接处,尽量避免积水由弧形托板95和侧弧板96之间的铰接连接处的缝隙渗透至排水孔62内。
51.本实施例中,若干遇水膨胀止水柱111分别与若干排水孔62一一对应,遇水膨胀止水柱111固定在海绵垫112的侧壁上,遇水膨胀止水柱111的直径小于排水孔62的孔径,便于将遇水膨胀止水柱111远离海绵垫112的一端插设在排水孔62内;当支撑箱6内的积水上升时,首先利用弧形托板95和两个侧弧板96延长积水渗入排水孔62内的流动路径,若积水量过多时,积水从两个侧弧板96远离铰接的一端与支撑箱6的内顶壁之间渗透至海绵垫112上,通过海绵垫112,将积水导向遇水膨胀止水柱111,由于遇水膨胀止水柱111遇水即自动膨胀,此时通过遇水膨胀止水柱111发生膨胀并堵塞排水孔62,实现了对排水孔62的自动封堵。
52.参照图4和图7,支撑箱6的内顶壁设有用于为侧弧板96上的海绵垫112提供水源的供水组件12,供水组件12包括储水袋121和破袋针122,支撑箱6朝向侧弧板96的内顶壁设有导水孔123,支撑箱6的顶壁内部设有与导水孔123连通的腔体124,储水袋121设置在腔体124内,储水袋121内装有水源,破袋针122设置在腔体124内且位于储水袋121的一侧,腔体124内设有用于驱动破袋针122向储水袋121方向移动的自动滑移件13;利用自动滑移件13驱动破袋针122向储水袋121方向移动,以便利用破袋针122扎破储水袋121,进而储水袋121内的水源通过导水孔123流向海绵垫112,增大了海绵垫112的吸水量,以便水源通过海绵垫112向若干遇水膨胀止水柱111提供水源。
53.本实施例中,腔体124的腔壁且位于导水孔123的两侧均设有导流块125,导流块125的纵截面积由靠近导水孔123的一侧向远离导水孔123的一侧递增;当储水袋121被扎破后,通过导流块125将水源导向导水孔123,以便水源快速流向海绵垫112,提高了遇水膨胀止水柱111发生膨胀并堵住排水孔62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电缆受积水浸泡而发生损坏的概率。
54.参照图7,自动滑移件13包括电磁铁131和永磁铁132,电磁铁131固定设置在腔体124的一侧腔壁上,永磁铁132设置在破袋针122且远离储水袋121的侧壁上,电磁铁131和永磁铁132的相对侧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33连接,第二弹簧133的伸缩方向与破袋针122的轴向同向,永磁铁132的侧壁设有滑块135,腔体124的腔壁上且沿破袋针122的轴向设有供滑块135滑移的滑槽136,滑块135和滑槽136的设置,实现了永磁铁132与腔体124的腔壁之间
的滑移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箱6正对升降浮板92的内顶壁设有位移传感器134,位移传感器134与电磁铁131电连接。
55.利用位移传感器134实时检测升降浮板92与支撑箱6内顶壁之间的间距,当支撑箱6内的水位上升,升降浮板92上移,当升降浮板92与支撑箱6内顶壁之间的实际间距值达到预设间距值时,预设值可以为支撑箱6内的积水水位达到较高水位时,升降浮板92与支撑箱6内顶壁之间的预设间距值,进而位移传感器134将检测到的实际间距值传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对实际间距值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实际间距值与预设间距值进行比对,若实际间距值达到预设间距值,plc控制器发送信号至电磁铁131的供电电路,切断对电磁铁131的供电电路,此时电磁铁131失去电磁场,进而利用第二弹簧133的弹力,推动永磁铁132向远离电磁铁131方向滑移,进而永磁铁132带动破袋针122向储水袋121方向移动,以便利用破袋针122扎破储水袋121,以便支撑箱6内的水位上升到预设的水位高度时,自动扎破储水袋121,以便海绵垫112吸水,使得遇水膨胀止水柱111膨胀并自动封堵排水孔62。
5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的实施原理为:当电缆沟内的积水通过泄水孔63渗透至支撑箱6内时,随着支撑箱6内的水位逐渐上升,漂浮块91和升降浮板92同步上移,随着升降浮板92的上移,升降浮板92挤压储气囊101,并将储气囊101内的气源通过支管103送入伸缩气囊102内,此时伸缩气囊102膨胀并驱动侧弧板96向弧形托板95转动;升降浮板92上移的同时,利用位移传感器134将检测到的实际间距值传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对实际间距值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实际间距值与预设间距值进行比对,若实际间距值达到预设间距值,plc控制器发送信号至电磁铁131的供电电路,切断对电磁铁131的供电电路,此时电磁铁131失去电磁场,进而利用第二弹簧133的弹力,推动永磁铁132向远离电磁铁131方向滑移,进而永磁铁132带动破袋针122向储水袋121方向移动,以便利用破袋针122扎破储水袋121,以便支撑箱6内的水位上升到预设的水位高度时,自动扎破储水袋121,以便海绵垫112吸水,使得遇水膨胀止水柱111膨胀并自动封堵排水孔62,有助于防止积水通过排水孔62渗透至弧形托槽61内,尽量避免电缆受积水浸泡而发胀损坏,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节能环保。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电缆敷设方案和现场场地条件,确定电缆的敷设路径,在地面层上挖设敷设槽(1);在敷设槽(1)的槽底壁铺设碎石底层(2),在碎石底层(2)上安装钢筋框架(3),钢筋框架(3)由水平网(3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竖直网(32)构成,水平网(31)固定连接在两个竖直网(32)的相对侧壁之间,水平网(31)通过若干安装立柱(33)固定插设在碎石底层(2)上,安装柱的一端伸出水平网(31)远离碎石底层(2)的侧壁外,竖直网(32)的侧壁与电缆沟的槽侧壁之间预留有抗渗空间,在抗渗空间内铺设抗渗碎石层(4);分别对水平网(31)远离碎石底层(2)的侧壁、竖直网(32)远离抗渗碎石层(4)的侧壁上进行抗渗混凝土层抹面施工,以形成电缆沟;将支撑箱(6)固定安装在若干安装立柱(33)上,支撑箱(6)的顶壁设有用于承托电缆的弧形托槽(61),利用固定组件(7)将电缆固定在弧形托槽(61)内,弧形托槽(61)的槽壁设有与支撑箱(6)内部连通的若干排水孔(62),支撑箱(6)的底壁设有若干泄水孔(63),支撑箱(6)内设有用于封堵若干排水孔(62)的抗渗组件(9);在电缆沟的顶部盖设沟盖板,以便封闭电缆沟;对电缆沟回填土壤,完成电缆的敷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压紧盖板(71),所述支撑箱(6)的顶壁两侧且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橡胶插块(72),所述支撑箱(6)的顶壁设有用于容纳橡胶插块(72)的活动槽(73),所述压紧盖板(71)的底壁设有供橡胶插块(72)的部分侧壁插入的插槽(74),所述支撑箱(6)的侧壁设有用于将橡胶插块(72)插入插槽(74)内的伸缩件(8),所述压紧盖板(71)朝向弧形托槽(61)的侧壁设有与电缆相配合的压紧槽(75),所述压紧盖板(71)的侧壁设有用于将橡胶插块(72)固定在插槽(74)内的螺栓(7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8)包括拉板(81)、拉杆(82)、第一弹簧(83)以及若干伸缩块(84),所述支撑箱(6)的侧壁内设有与若干活动槽(73)连通的伸缩槽(85),所述拉板(81)设置在伸缩槽(85)内,所述支撑箱(6)的外壁设有与伸缩槽(85)连通的拉孔(86),所述拉杆(82)的一端通过拉柄(88)抵接在支撑箱(6)的外壁,所述拉杆(82)的另一端穿过拉孔(86)并伸入伸缩槽(85)内与拉板(81)相连,所述第一弹簧(83)套设在拉杆(82)上,所述第一弹簧(83)的一端与伸缩槽(85)的槽壁相连,所述第一弹簧(83)的另一端与拉板(81)的侧壁相连,若干所述伸缩块(84)设置在拉板(81)远离拉杆(82)的侧壁上,若干所述伸缩块(84)分别与若干橡胶插块(72)一一对应,所述伸缩块(84)与橡胶插块(72)之间滑移连接,所述伸缩块(84)和橡胶插块(72)的相对侧壁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滑移斜面(8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6)的顶壁通过密封防水板(77)与压紧盖板(71)的底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渗组件(9)包括漂浮块(91),所述漂浮块(91)的两侧壁均设有升降浮板(92),所述支撑箱(6)的内侧壁且沿自身高度方向设有升降槽(93),所述升降浮板(92)远离漂浮块(91)的一端在升降槽(93)内滑移,所述漂浮块(91)的顶壁设有立杆(94),所述立杆(94)远离漂浮块(91)的一端设有弧形
托板(95),所述弧形托板(95)的两侧边壁均铰接连接有侧弧板(96),所述弧形托板(95)的内弧壁朝向弧形托槽(61),所述升降浮板(92)上设有用于驱动侧弧板(96)远离铰接的一端向弧形托板(95)方向转动的驱动件(10),所述侧弧板(96)的内弧壁朝向弧形托槽(61),所述弧形托板(95)的内弧壁和侧弧板(96)的内弧壁均通过封堵件(11)插设在排水孔(62)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0)包括两个储气囊(101),两个所述储气囊(101)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浮板(92)一一对应,所述储气囊(101)胶粘设置在升降浮板(92)顶壁和支撑箱(6)的内顶壁之间,两个所述侧弧板(96)的外弧壁和漂浮块(91)的顶壁之间胶粘设有伸缩气囊(102),两个所述储气囊(101)分别与两个伸缩气囊(102)一一对应,所述储气囊(101)和伸缩气囊(102)之间通过支管(103)相互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11)包括若干遇水膨胀止水柱(111),若干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柱(111)分别与若干排水孔(62)一一对应,所述弧形托板(95)的内弧壁和侧弧板(96)的内弧壁均设有海绵垫(112),相邻两个所述海绵垫(112)之间通过密封柔性板相连,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柱(111)设置在海绵垫(112)的侧壁上,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柱(111)用于插设在排水孔(62)内,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柱(111)的直径小于排水孔(62)的孔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6)的内顶壁设有用于为侧弧板(96)上的海绵垫(112)提供水源的供水组件(12),所述供水组件(12)包括储水袋(121)和破袋针(122),所述支撑箱(6)的内顶壁设有导水孔(123),所述支撑箱(6)的顶壁内部设有与导水孔(123)连通的腔体(124),所述储水袋(121)设置在腔体(124)内,所述腔体(124)内设有用于驱动破袋针(122)向储水袋(121)方向移动的自动滑移件(1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滑移件(13)包括电磁铁(131)、永磁铁(132)、第二弹簧(133)以及位移传感器(134),所述电磁铁(131)固定在腔体(124)的腔壁上,所述永磁铁(132)设置在破袋针(122)远离储水袋(121)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133)设置在电磁铁(131)和永磁铁(132)的相对侧壁之间,所述永磁铁(132)的侧壁设有滑块(135),所述腔体(124)的腔壁上设有供滑块(135)滑移的滑槽(136),所述位移传感器(134)设置在支撑箱(6)的内底壁且位于导水孔(123)的一侧,所述位移传感器(134)与电磁铁(131)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24)的腔壁上且位于导水孔(123)的两侧均设有导流块(125),所述导流块(125)的纵截面积由靠近导水孔(123)的一侧向远离导水孔(123)的一侧递增。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涉及电缆敷设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挖设敷设槽;在敷设槽的槽底壁铺设碎石底层,在碎石底层上安装钢筋框架,在钢筋框架的竖直网的侧壁与电缆沟的槽侧壁之间铺设抗渗碎石层;分别对钢筋框架的水平网侧壁、竖直网侧壁上进行抗渗混凝土层抹面施工,以形成电缆沟;将支撑箱固定安装在若干安装立柱上,利用固定组件将电缆固定在支撑箱顶壁的弧形托槽内,弧形托槽的槽壁设有与支撑箱内部连通的若干排水孔,支撑箱的底壁设有若干泄水孔,支撑箱内设有用于封堵若干排水孔的抗渗组件;盖设沟盖板,以便封闭电缆沟;对电缆沟回填土壤。本申请具有助于防止电缆受积水浸泡而影响使用寿命的效果,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阚真浪 奚杏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苏秦电力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