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除尘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除尘器的种类繁多,结构形式不同,除尘效果不一。湿式除尘器俗称“水除尘器”,它是使含尘气体与水或其他液体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颗粒增大的装置。
3.相关的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主要由文丘里管和捕滴器组成,其中,文丘里管包括渐缩管、喉管和渐扩管。文丘里管湿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为:含灰尘的烟气进入渐缩管,流速沿管逐渐增大。水或其他液体由喉管处喷入,被高速气流所撞击而雾化。气体中的尘粒与液滴接触而被润滑。进入渐扩管后,流速逐渐减小,尘粒互相粘合,使颗粒增大而易除去。经过文丘里管预处理后的烟气切向引出捕滴器的下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与润滑的尘粒被抛至捕滴器的内壁上并向下流出器外,净制后的气体则由从捕滴器的顶部排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的喉管处的出水位置是保持不变的,难以控制水流在喉管处形成的水幕的流量均匀性,烟气与喷入喉管处的水幕发生撞击时,难以保障高速烟气对水流的良好雾化效果,继而雾滴与烟气中的尘粒结合效果较差,影响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包括文丘里管、喷水机构、捕滴器和循环供水机构,所述文丘里管与捕滴器连通,所述文丘里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渐缩管、喉管和渐扩管,所述渐缩管、喉管和渐扩管沿气体的进气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喉管的内腔设为雾化腔,所述喉管包括与渐缩管连接的前喉管以及与渐扩管连接的后喉管,所述喷水机构安装于前喉管和后喉管之间,所述喷水机构包括第一环壳、第二环壳和驱动件,所述第一环壳与前喉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环壳与后喉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壳和第二环壳之间相互配合,所述第一环壳和第二环壳之间形成有水环腔,所述第二环壳上开设有与水环腔连通的进水孔,所述循环供水机构通过进水孔向水环腔内通水,所述第一环壳上开设有若干与水环腔相连通的排水孔,所述水环腔通过排水孔与雾化腔连通,所述驱动件与第一环壳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环壳转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尘烟气依次流经渐缩管、喉管和渐扩管,烟气进入渐缩管时,烟气的流速逐渐增大,随后,高速烟气流入喉管内,此时,循环供水机构通过进水孔向水环腔内通水,水流通过沿第一环壳周向排布的排水孔排入到喉管的雾化腔内,与此同时,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环壳转动,排水孔在雾化腔的横截面的周侧转动,使得水流能够在雾化腔内形成均匀的水幕,从而当高速烟气通过喉管时,能够与水幕之间发生充分且均匀的撞
击,使得通入雾化腔的水流能够充分雾化,并与烟气中的尘粒充分结合,继而能够提高除尘效果。
8.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若干旋流片,所述旋流片位于雾化腔内,所述旋流片与第一环壳固定连接,所述旋流片沿第一环壳的周向排布。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速烟气经过喉管时,高速烟气流经旋流片,旋流片在高速烟气的高速风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环壳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环壳的旋转驱动,充分利用高速烟气的动能,不需额外配置动力元件对第一环壳进行驱动,降低能源消耗。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壳包括第一环板、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二环壳包括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与前喉管靠近后喉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固定在第一环板远离前喉管的一面,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共轴线,所述第二套环位于第一套环的内侧;所述第二环板固定在后喉管靠近前喉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远离第一环板的一端与第二环板抵接,所述进水孔开设于第二环板上,若干所述排水孔开设于第二套环上,所述水环腔位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
11.优选的,所述前喉管远离渐缩管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盘,所述第一环板靠近连接盘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条,所述连接环条与第一环板共轴线,所述连接盘上开设有供连接环条滑动的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环条位于连接环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环壳通过连接盘与前喉管转动连接,第一环板在连接盘上转动时,连接环条在连接环槽内转动,保障第一环壳转动过程的平稳性。
13.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壳还包括外套环,所述外套环固定在第二环板远离后喉管的一面,所述外套环与第一套环共轴线,所述第一套环和外套环之间设置有若干密封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套环和外套环之间设置密封件,提高第一环壳和第二环壳之间的密封性,水环腔内的水不易通过从第一套环和外套环之间的缝隙泄露到外部。
15.优选的,所述第二环板上固定有若干分流条,所述分流条沿第二环板的周向排布,所述分流条位于第二套环远离第一套环的一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环壳在旋流片的带动下发生转动时,水环腔内的水通过排水孔排入到雾化腔内,第一环壳在转动过程中,排水孔不断从各分流条经过,从而分流条不断改变水流的喷水方向,继而水流能够充分与高速烟气之间碰撞接触,水流的雾化更充分,进而保障除尘效果。
17.优选的,所述捕滴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洗涤机构,所述洗涤机构包括洗涤管和若干雾化喷嘴,所述洗涤管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洗涤管的一端穿出壳体并与循环供水机构连接,所述雾化喷嘴与洗涤管连接,所述雾化喷嘴沿洗涤管的长度方向排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文丘里管预处理后的烟气切向排入到捕滴器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与润滑的尘粒被抛至捕滴器的内壁上并向下流出捕滴器外,净制后的气体则由从捕滴器的顶部排出;洗涤机构通过洗涤管以及洗涤管上的雾化喷嘴向筒体内喷洒水雾,水雾对通过壳体内的烟气进一步进行吸附捕捉,进一步提高除尘净化效果。
19.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捕滴进口,所述文丘里管通过捕滴进口与壳体连通,所述洗涤机构还包括若干旋转叶片,所述洗涤管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叶片位于壳体内,所述旋转叶片与洗涤管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片沿洗涤管的周向排布,所述旋转叶片与壳
体内腔的底面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气通过捕滴进口流入到壳体内时,旋转叶片在烟气的风力作用下转动,继而旋转叶片带动洗涤管转动,从而有效提高洗涤管喷洒的水雾的覆盖范围,水雾喷洒更加均匀,进而提高对于烟气的除尘效果,且旋转叶片在转动时,对于壳体底部的污渍起到刮除效果,减少壳体内污渍的堆积。
21.优选的,所述循环供水机构包括沉降池、供水箱以及循环泵,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壳体通过排污口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远离排污口的一端与沉降池连通,所述沉降池与供水箱之间连通有给水管,所述供水箱上连接有供水管,所述循环泵设置在供水管上,所述供水管远离供水箱的一端连接有洗涤进管和喷水进管,所述喷水进管远离供水管的一端与第一环壳的进水孔连通,所述洗涤进管远离供水管的一端与洗涤管连通。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烟气除尘后产生的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到沉降池中,污水在沉降池中沉降,沉降池中的上层清液通过给水管排入供水箱内,供水箱通过供水管将水排入到喉管和壳体内,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
2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壳体靠近排气口安装有除雾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除尘净化后的洁净烟气通过排气口排出,除雾器用于分离排出的洁净烟气中的携带的液滴,保障排出的烟气的干燥洁净。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排水孔在喉管内的位置不断转动改变,使得喷水机构能够在喉管内形成均匀全面水幕喷洒效果,当高速烟气通过喉管时,能够与水幕之间发生充分且均匀的撞击,使得通入喉管内的水流能够充分雾化,并与烟气中的尘粒进行充分结合,能够提高除尘效果,且相较于现有的文丘里管,降低了对于烟气的流速的要求,提高该除尘装置的实用性;2.通过设置分流条,第一环壳在转动过程中,排水孔不断从各分流条经过,从而分流条不断改变水流的喷水方向,继而水流能够充分与高速烟气之间碰撞接触,水流的雾化更充分,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3.通过设置旋转叶片,烟气流入到壳体内时,旋转叶片在烟气的风力作用下转动,旋转叶片带动洗涤管转动,从而有效提高洗涤管喷洒的水雾的覆盖范围,水雾喷洒更加均匀,进而提高对于烟气的除尘效果,且旋转叶片在转动时,对于壳体底部的污渍起到刮除效果,减少壳体内污渍的堆积。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文丘里管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文丘里管的爆炸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环壳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捕滴器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文丘里管;11、渐缩管;12、喉管;121、前喉管;122、连接盘;1221、连接环槽;123、后喉管;124、雾化腔;13、渐扩管;2、喷水机构;21、第一环壳;211、第一环板;
2111、连接环条;212、第一套环;213、第二套环;2131、排水孔;214、水环腔;22、第二环壳;221、第二环板;2211、进水孔;222、分流条;223、外套环;224、密封件;225、密封环槽;23、驱动件;231、旋流片;3、捕滴器;31、壳体;311、捕滴进口;312、排气口;313、排污口;314、除雾器;32、洗涤机构;321、洗涤管;322、雾化喷嘴;323、旋转叶片;4、循环供水机构;41、沉降池;42、供水箱;43、循环泵;44、排污管;45、给水管;46、供水管;47、喷水进管;48、洗涤进管;5、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包括安装支架5、文丘里管1、喷水机构2、捕滴器3和循环供水机构4,文丘里管1和捕滴器3安装在安装支架5上,文丘里管1与捕滴器3连接,文丘里管1包括依次焊接固定的渐缩管11、喉管12和渐扩管13,渐缩管11、喉管12和渐扩管13沿气体的进气方向依次排布,渐扩管13远离喉管12的一端与捕滴器3连接;喷水机构2安装在喉管12上,喷水机构2与循环供水机构4连接,喷水机构2用于向喉管12内通水,捕滴器3用于去除通入的烟气中的雾滴和尘粒,保障排出气体的干燥洁净。
35.参照图2,渐缩管11的直径在靠近喉管12的方向上渐缩设置,使得烟气流经渐缩管11时,气流的压力能逐渐转变为动能,烟气的流速不断增加,保障烟气对水流的碰撞雾化效果,使得烟气中的尘粒被雾滴捕捉。渐扩管13的直径在远离喉管12的方向上递增设置,烟气经过喉管12后进入渐扩管13后,流速逐渐减小,尘粒互相粘合,使颗粒增大而更加容易去除。
36.参照图2和图3,喉管12的内腔设为雾化腔124,喉管12包括前喉管121和后喉管123,前喉管121与渐缩管11同轴焊接固定,后喉管123与渐扩管13同轴焊接固定。喷水机构2位于前喉管121和后喉管123之间,喷水机构2包括驱动件23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一环壳21和第二环壳22。
37.参照图3和图4,第一环壳21包括第一环板211、第一套环212和第二套环213,第一环板211和前喉管121靠近后喉管12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套环212和第二套环213均焊接固定在第一环板211远离前喉管121的一面,第二套环213位于第一套环212的内侧,第一套环212和第二套环213之间共轴线。驱动件23与第一环壳21连接,用于带动第一环壳21转动。
38.参照图3和图5,前喉管121远离渐缩管11的一端同轴焊接固定有连接盘122,第一环板211靠近连接盘122的一面焊接固定有连接环条2111,连接环条2111与第一环板211共轴线,连接盘122上开设有供连接环条2111滑动的连接环槽1221,连接环条2111位于连接环槽1221内。当驱动件23驱动第一环壳21转动时,连接环条2111在连接环槽1221内滑动,保障第一环壳21的转动平稳性。连接环条2111的横截面形状为优弧形,连接环槽1221与连接环条2111相适配,保障第一环板211与连接盘1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9.参照图2和图3,第二环壳22包括第二环板221和外套环223,第二环板221焊接固定在后喉管123靠近前喉管121的一端,外套环223焊接固定在第二环板221远离后喉管123的一面,外套环223与第二套环213共轴线,外套环223贴合设置于第二套环213的外侧壁。第一套环212和第二套环213远离第一环板211的一端均与第二环板221抵接。第一环壳21和第二
环壳22之间形成有水环腔214,水环腔214位于第一套环212和第二套环213之间。第二套环213上开设有与水环腔214相连通的若干排水孔2131,水环腔214通过排水孔2131与雾化腔124连通,若干排水孔2131沿第二套环213的周向均匀排布。第二环板221上开设有与水环腔214相连通的进水孔2211,循环供水机构4通过进水孔2211向水环腔214内通水。
40.参照图2和图3,烟气通过渐缩管11流动到喉管12内,循环供水机构4通过进水孔2211向水环腔214内通水,水流通过沿第一环壳21上的若干排水孔2131流入到喉管12内,与此同时,驱动件23驱动第一环壳21转动,排水孔2131在雾化腔124的横截面的周侧转动,水流能够在雾化腔124内形成均匀的水幕,从而当高速烟气通过喉管12时,能够与水幕之间发生充分且均匀的撞击,使得通入雾化腔124的水流能够充分得到雾化,并与烟气中的尘粒充分结合,提高除尘效果。且相较于现有的文丘里管1,降低了对于烟气的流速的要求,现有的文丘里管1对于烟气的流速需要维持在60m/s以上才能保障较高的除尘效果,而本技术文丘里管1,对于烟气流速要求只需维持在40m/s以上即可保障较高的除尘效果。
41.参照图3和图5,为了保障第一环壳21和第二环壳22之间密封性,外套环223和第一套环212之间设置有若干密封件224,本实施例中,密封件224设置有两个,两个密封件224相互平行套设在第一套环212的外壁上,且密封件224采用va水封旋转密封圈。外套环223和第一套环212之间相互靠近的外壁均开设有供密封件224安装的密封环槽225,密封件224位于相应的密封环槽225内,使得水环腔214内的水流不易出现泄露的情况。
42.参照图2和图3,驱动件23包括若干旋流片231,旋流片231位于雾化腔124内,旋流片231焊接固定在第一环板211靠近前喉管121的一面,若干旋流片231沿第一环板211的周向均匀排布。高速烟气经过喉管12时,旋流片231在高速烟气的风力的作用下,对第一环壳21施加切向的分力,继而带动第一环壳21转动,实现第一环壳21的旋转驱动,充分利用高速烟气的动能,而不需额外配置其余动力元件对第一环壳21进行驱动,降低能源消耗。
43.参照图2和图3,第二环板221远离后喉管123的一面焊接固定有若干分流条222,分流条222位于雾化腔124内,分流条2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环板221相垂直,若干分流条222位于第二套环213远离第一套环212的一侧,且分流条222与第二套环213的内侧壁抵接。当第一环壳21在旋流片231的带动下发生转动时,水环腔214内的水通过排水孔2131排入到雾化腔124内,第一环壳21在转动过程中,排水孔2131不断从各分流条222经过,分流条222将各排水孔2131的水流分隔成两个方向排出,并随着第二套环213的转动,分流条222不断改变水流的喷水方向,继而使得水流能够充分与高速烟气之间碰撞接触,水流的雾化更充分,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分流条222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分流条222的其中一个棱边与第二套环213的内侧壁抵接,以提高分流条222对排水孔2131排出的水流的分流效果,使得喷水机构2在喉管12内形成的水幕更加均匀。
44.参照图6,捕滴器3包括壳体31以及安装在壳体31内的洗涤机构32,壳体31焊接固定在安装支架5上,壳体31周面的底部设置有捕滴进口311,渐扩管13远离喉管12的一端与捕滴进口311连通,壳体3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312,壳体31靠近排气口312处安装有除雾器314,通过除雾器314分离排出的洁净烟气中所携带的液滴,保障排出的烟气的干燥洁净。洗涤机构32包括洗涤管321和若干雾化喷嘴322,洗涤管321位于壳体31内,且洗涤管321竖直设置在壳体31的中轴线上,洗涤管321与壳体31转动连接,洗涤管321的底端穿出壳体31并与循环供水机构4连接,若干雾化喷嘴322均与洗涤管321相连通,若干雾化喷嘴322沿洗涤
管321的长度方向排布,且雾化喷嘴322的喷射方向倾斜向上。经过文丘里管1预处理后的烟气排入到捕滴器3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与润滑的尘粒被抛至捕滴器3的内壁上并向底部流动,净制后的气体则由从捕滴器3的顶部排出;而洗涤机构32通过洗涤管321以及雾化喷嘴322向筒体内喷洒水雾,水雾对通过壳体31内的烟气的尘粒进一步进行吸附捕捉,以进一步提高除尘净化效果。
45.参照图6,洗涤机构32还包括若干旋转叶片323,本实施例中,旋转叶片323设置有四个,旋转叶片323与洗涤管321焊接固定,且旋转叶片323沿洗涤管321的周向均匀排布,旋转叶片323在长度方向呈弧线形,旋转叶片323与壳体31内腔的底面相抵接。烟气通过捕滴进口311排入壳体31内时,旋转叶片323在高速烟气的风力作用下转动,旋转叶片323带动洗涤管321转动;旋转叶片323在转动时能够对壳体31底部的污渍进行刮除,而洗涤管321转动,使得通过洗涤管321和雾化喷嘴322喷洒出的水雾的覆盖更广,对于烟气的除尘效果更好。
46.参照图1和图6,循环供水机构4包括沉降池41和供水箱42,壳体3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313,壳体31通过排污口313连接有排污管44,排污管44远离壳体31的一端与沉降池41连通,沉降池41位于壳体31的底部,供水箱42位于沉降池41的一侧,沉降池41与供水箱42之间设置有给水管45,沉降池41与供水箱42之间通过给水管45相连通。供水箱42上连接有供水管46,供水管46上连接有循环泵43,供水管46远离供水箱42的一端连通有洗涤进管48和喷水进管47,喷水进管47远离供水管46的一端与第一环壳21的进水孔2211连通,洗涤进管48远离供水管46的一端与洗涤管321连通,且洗涤进管48和洗涤管321之间转动连接。壳体31中对烟气除尘净化后产生的污水通过排污管44排入到沉降池41内,污水在沉降池41中沉降,沉降池41中的上层清液通过给水管45排入供水箱42内,供水箱42通过供水管46和循环泵43将水输送到喉管12和壳体31内,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含尘烟气依次流经渐缩管11、喉管12和渐扩管13,高速烟气流入喉管12内,此时,循环供水机构4通过进水孔2211向水环腔214内通水,水流通过沿第一环壳21的排水孔2131排入到喉管12的雾化腔124内。同时,高速烟气通过旋流片231驱动第一环壳21转动,排水孔2131在雾化腔124的周侧转动,使得水流能够在雾化腔124内形成均匀的水幕,当高速烟气通过喉管12时,能够与水幕之间发生充分且均匀的撞击,使得通入雾化腔124的水流能够充分雾化,并与烟气中的尘粒充分结合。
48.经过文丘里管1预处理后的烟气切向排入到壳体31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滴与尘粒被抛至捕滴器3的内壁上并向下流出器外;在此期间,洗涤机构32通过洗涤管321以及雾化喷嘴322向筒体内喷洒水雾,水雾对通过壳体31内的烟气的尘粒进一步进行吸附捕捉,以进一步提高除尘净化效果。净制后的气体经过除雾器314从壳体31的排气口312排出,污水通过排污管44排入到沉降池41内,沉降池41中的上层清液通过给水管45排入供水箱42内,供水箱42通过供水管46将水输送到喉管12和壳体31内,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包括文丘里管(1)、喷水机构(2)、捕滴器(3)和循环供水机构(4),所述文丘里管(1)与捕滴器(3)连通,所述文丘里管(1)包括依次连接的渐缩管(11)、喉管(12)和渐扩管(13),所述渐缩管(11)、喉管(12)和渐扩管(13)沿气体的进气方向依次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管(12)的内腔设为雾化腔(124),所述喉管(12)包括与渐缩管(11)连接的前喉管(121)以及与渐扩管(13)连接的后喉管(123),所述喷水机构(2)安装于前喉管(121)和后喉管(123)之间,所述喷水机构(2)包括第一环壳(21)、第二环壳(22)和驱动件(23),所述第一环壳(21)与前喉管(1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环壳(22)与后喉管(1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壳(21)和第二环壳(22)之间相互配合,所述第一环壳(21)和第二环壳(22)之间形成有水环腔(214),所述第二环壳(22)上开设有与水环腔(214)连通的进水孔(2211),所述循环供水机构(4)通过进水孔(2211)向水环腔(214)内通水,所述第一环壳(21)上开设有若干与水环腔(214)相连通的排水孔(2131),所述水环腔(214)通过排水孔(2131)与雾化腔(124)连通,所述驱动件(23)与第一环壳(2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环壳(2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3)包括若干旋流片(231),所述旋流片(231)位于雾化腔(124)内,所述旋流片(231)与第一环壳(21)固定连接,所述旋流片(231)沿第一环壳(21)的周向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壳(21)包括第一环板(211)、第一套环(212)和第二套环(213),所述第二环壳(22)包括第二环板(221),所述第一环板(211)与前喉管(121)靠近后喉管(12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环(212)和第二套环(213)固定在第一环板(211)远离前喉管(121)的一面,所述第一套环(212)和第二套环(213)之间共轴线,所述第二套环(213)位于第一套环(212)的内侧;所述第二环板(221)固定在后喉管(123)靠近前喉管(121)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环(212)和第二套环(213)远离第一环板(211)的一端与第二环板(221)抵接,所述进水孔(2211)开设于第二环板(221)上,若干所述排水孔(2131)开设于第二套环(213)上,所述水环腔(214)位于第一套环(212)和第二套环(21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喉管(121)远离渐缩管(11)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盘(122),所述第一环板(211)靠近连接盘(122)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条(2111),所述连接环条(2111)与第一环板(211)共轴线,所述连接盘(122)上开设有供连接环条(2111)滑动的连接环槽(1221),所述连接环条(2111)位于连接环槽(1221)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壳(22)还包括外套环(223),所述外套环(223)固定在第二环板(221)远离后喉管(123)的一面,所述外套环(223)与第一套环(212)共轴线,所述第一套环(212)和外套环(223)之间设置有若干密封件(224)。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板(221)上固定有若干分流条(222),所述分流条(222)沿第二环板(221)的周向排布,所述分流条(222)位于第二套环(213)远离第一套环(212)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滴器(3)包括壳体(31)以及设置在壳体(31)内的洗涤机构(32),所述洗涤机构(32)包括洗涤管(321)和
若干雾化喷嘴(322),所述洗涤管(321)设置在壳体(31)内,所述洗涤管(321)的一端穿出壳体(31)并与循环供水机构(4)连接,所述雾化喷嘴(322)与洗涤管(321)连接,所述雾化喷嘴(322)沿洗涤管(321)的长度方向排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上开设有捕滴进口(311),所述文丘里管(1)通过捕滴进口(311)与壳体(31)连通,所述洗涤机构(32)还包括若干旋转叶片(323),所述洗涤管(321)与壳体(3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叶片(323)位于壳体(31)内,所述旋转叶片(323)与洗涤管(321)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片(323)沿洗涤管(321)的周向排布,所述旋转叶片(323)与壳体(31)内腔的底面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供水机构(4)包括沉降池(41)、供水箱(42)以及循环泵(43),所述壳体(3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313),所述壳体(31)通过排污口(313)连接有排污管(44),所述排污管(44)远离排污口(313)的一端与沉降池(41)连通,所述沉降池(41)与供水箱(42)之间连通有给水管(45),所述供水箱(42)上连接有供水管(46),所述循环泵(43)设置在供水管(46)上,所述供水管(46)远离供水箱(42)的一端连接有洗涤进管(48)和喷水进管(47),所述喷水进管(47)远离供水管(46)的一端与第一环壳(21)的进水孔(2211)连通,所述洗涤进管(48)远离供水管(46)的一端与洗涤管(321)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312),所述壳体(31)靠近排气口(312)安装有除雾器(314)。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涉及除尘装置的领域,其包括文丘里管、喷水机构、捕滴器和循环供水机构,文丘里管与捕滴器连通,文丘里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渐缩管、喉管和渐扩管,喉管的内腔设为雾化腔,喉管包括前喉管与后喉管,喷水机构包括第一环壳、第二环壳和驱动件,第一环壳与前喉管转动连接,第二环壳与后喉管固定连接,第一环壳和第二环壳之间形成有水环腔,第二环壳上开设有与水环腔连通的进水孔,循环供水机构通过进水孔向水环腔内通水,第一环壳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驱动件与第一环壳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环壳转动。本申请使得通入喉管内的水流更加均匀全面,水流能够充分雾化,并与烟气中的尘粒进行充分结合,提高除尘净化效果。除尘净化效果。除尘净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斌 李鹏飞 陈大明 回大林 王刚 王怀勇 崔勇 孙智慧 丁学东 刘洪博 李振友 陈光 董鑫 林如海 岳中信 刘驰 吕秋楠 樊非 杨远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长春热电厂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