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工业烟气脱硫、除尘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众知,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我国煤炭发电占比超过60%,发电量占比超过70%,由此足见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在化工、电力、焦化、冶炼、炭素、造成等行业工业锅炉也主要以烧煤为主。燃煤电厂锅炉以及各种工业窑炉排放的烟气尾气中,含有so2、氮氧化物等有害成分,是破坏生态环境行程酸雨和雾霾的罪魁祸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所以,燃煤烟气的深度净化已经成为我国普遍关心及亟待解决的重大经济和民生问题。
3.由于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愈发严重,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控制烟气排放污染物力度,提出一系列严格的排放标准。国家文件要求达到2020年,现役60w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东部地区30w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10千瓦及以上自备燃煤发电机组及其它有条件的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或接近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烟尘≤10mg/nm
³
、so2≤35mg/nm
³
、氮氧化物≤50mg/nm
³
。
4.传统工艺多是在脱硫、除尘分步进行,从而实现联合脱硫除尘,这种分级治理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以及so2、气溶胶颗粒、粉尘、可溶性污染物等污染物去除效率不够理想等诸多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为塔体结构,所述塔体内由下而上分为吸收段、水洗段和除雾除尘段;所述吸收段包括烟气进口、塔底浆液池、喷淋装置、塔板及升气帽、第一循环泵;所述水洗段包括水洗装置、第二循环泵;所述除雾除尘段包括除雾器及清洗装置、湿式袋式除尘器、除尘器清灰装置、烟气出口。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吸收段的烟气进口在塔底浆液池上方,喷淋装置设置在烟气进口上方,第一循环泵从外部连接塔底浆液池和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上方设置塔板,升气帽安装在塔板上;塔板及升气帽材质为金属、玻璃钢、或塑料;升气帽为长方形、圆形、菱形、多边形结构,升气帽顶部设防雨檐,防止水洗装置喷淋液进入塔板下部,侧面开孔保证烟气流通。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循环泵从外部连接塔板和水洗装置。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喷淋装置是3~5层。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水洗装置是1~3层。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除雾器及清洗装置安装在水洗装置和湿式袋式除尘器之
间。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湿式袋式除尘器上方。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除雾器为屋脊式、平板式或丝网式。
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湿式袋式除尘器滤袋材质为玻璃纤维、金属纤维、塑料纤维;除尘器清灰装置安装在滤袋顶部或侧面。
15.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由于吸收段设置多层喷淋装置,可以通过充分混合反应吸收去除绝大部分杂质、粉尘和so2,第一循环泵将塔底浆液抽出循环至喷淋装置重复喷淋反应,保证了吸收的充分进行;由于水洗段设置多层水洗装置,所以可以去除绝大部分可溶于水的污染物,第二循环泵将工艺水抽出循环至水洗装置重复水洗,保证了洗涤的充分进行;通过多层喷淋和多层水洗,提高了对杂质、粉尘、可溶性污染物和so2的去除效率,由于除雾除尘段设置除雾器和湿式袋式除尘器,所以可以去除绝大部分水雾和气溶胶颗粒,由于以上三段式结构,所以保证了工业烟气中大部分杂质、粉尘、可溶性污染物、so2、气溶胶颗粒等污染物的脱除,经由本高效湿法脱硫协同处理装置处理后,完全可以达到so2≤35mg/nm
³
的排放指标,粉尘排放甚至可以达到≤5mg/nm
³
的处理效果;保证了烟气净化效果,保证了超低排放指标的实现。
附图说明
16.图1是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湿式袋式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塔底浆液池;2-第一循环泵;3-烟气进口;4-喷淋装置;5-塔板;6-第二循环泵;7-水洗装置;8-除雾器;9-湿式袋式除尘器;10-烟气出口;11-除尘器清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0.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为塔体结构,塔体内由下而上为塔底浆液池1、烟气进口、喷淋装置4、塔板5及升气帽、水洗装置7、除雾器8及清洗装置、湿式袋式除尘器9、烟气出口10;,第一循环泵2从外部连接塔底浆液池1和喷淋装置4;所述第二循环泵6从外部连接塔板5和水洗装置7。
21.吸收段中的烟气进口3下侧为塔底浆液池1,烟气进口3上侧为喷淋装置4,第一循环泵2将塔底浆液池1与喷淋装置4连通,喷淋装置4上侧为塔板5及升气帽,塔板5及升气帽将吸收段与水洗段连通。
22.水洗段中的水洗装置7安装在塔板5及升气帽上侧,水洗装置7上侧为除雾器8及其清洗装置,第二循环泵6将塔板5及升气帽上方工艺水与水洗装置7连通。
23.除雾除尘段中湿式袋式除尘器9上方为烟气出口10。
24.具体实现方式:烟气进口3与工业烟气连通,工业烟气进入塔体后将通过喷淋装置4,烟气中的so2得到充分反应,并去除部分可溶性污染物及粉尘,喷淋浆液落入塔底浆液池
1经由第一循环泵2循环至喷淋装置4,烟气通过喷淋装置4后经过塔板5及升气帽进入水洗段,经过水洗装置7的大量工业水冲洗后去除绝大部分可溶性污染物及部分粉尘,水洗工艺水落入塔板5上侧经由管道进入循环水箱并由第二循环泵6循环至水洗装置7,塔板5烟气通过水洗装置7后再经过除雾器8,去除了烟气中大部分水滴,经过除雾器8后,烟气经由湿式袋式除尘器9进一步去除烟气中的水滴、气溶胶颗粒和粉尘后成为洁净烟气,由烟气出口10排出塔体。
25.通过多层喷淋反应、多层水洗及湿式袋式除尘器脱出,提高了对工业烟气中so2、粉尘、可溶性污染物、气溶胶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26.吸收段包括:塔底浆液池1、一号循环泵2、烟气入口3、3~5层喷淋装置4、塔板5及升气帽。
27.若干喷头设置在3~5层喷淋装置4上。
28.喷淋层数、喷头数量由烟气量、塔径等因素在3-5层的范围内进行确定。
29.塔底部浆液由第一循环泵2循环至多层喷淋装置4。
30.水洗段包括:水洗装置7、第二循环泵6。
31.若干喷头设置在水洗装置7上。
32.水洗层数、喷头数量由烟气量、塔径等因素在1-3层的范围内进行确定。
33.除雾除尘段包括除雾器8及其清洗装置、湿式袋式除尘器9、除尘器清灰装置11及烟气出口10。
34.湿式袋式除尘器9滤袋材质为玻璃纤维、金属纤维、塑料纤维等。
35.湿式袋式除尘器9滤袋及袋笼个数由烟气量、塔径等因素进行确定。
36.湿式袋式除尘器9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
37.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为塔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塔体内由下而上分为吸收段、水洗段和除雾除尘段;所述吸收段包括烟气进口(3)、塔底浆液池(1)、喷淋装置(4)、塔板(5)及升气帽、第一循环泵(2);所述水洗段包括水洗装置(7)、第二循环泵(6);所述除雾除尘段包括除雾器(8)及清洗装置、湿式袋式除尘器(9)、除尘器清灰装置(11)、烟气出口(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收段的烟气进口(3)在塔底浆液池(1)上方,喷淋装置(4)设置在烟气进口(3)上方,第一循环泵(2)从外部连接塔底浆液池(1)和喷淋装置(4);所述喷淋装置(4)上方设置塔板(5),升气帽安装在塔板(5)上;塔板(5)及升气帽材质为金属、玻璃钢、或塑料;升气帽为长方形、圆形、菱形、多边形结构,升气帽顶部设防雨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循环泵(6)从外部连接塔板(5)和水洗装置(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喷淋装置(4)是3~5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洗装置(7)是1~3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除雾器(8)及清洗装置安装在水洗装置(7)和湿式袋式除尘器(9)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烟气出口(10)设置在湿式袋式除尘器(9)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除雾器(8)为屋脊式、平板式或丝网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湿式袋式除尘器(9)滤袋材质为玻璃纤维、金属纤维、塑料纤维;除尘器清灰装置(11)安装在滤袋顶部或侧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处理装置,为塔体结构,所述塔体内由下而上分为吸收段、水洗段和除雾除尘段;所述吸收段包括烟气进口(3)、塔底浆液池(1)、喷淋装置(4)、塔板(5)及升气帽、第一循环泵(2);所述水洗段包括水洗装置(7)、第二循环泵(6);所述除雾除尘段包括除雾器(8)及清洗装置、湿式袋式除尘器(9)、除尘器清灰装置(11)、烟气出口(10)。本发明可达到SO2≤35mg/Nm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杰 望西萍 吴子健 张发有 肖伟 郑啊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5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