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2-16  94



1.本发明涉及一种负压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生产加工车间,特别是钢结构制作的车间,由于室内生产需要,通常钢结构厂房的内部高度较高,在5米以上,这种大空间作业,对室内通风的要求较为严格。
3.传统的通风方式,是在墙体上安装向外抽排空气的风机,这种墙壁安装的风机,造成了风机周围无法堆放货物,同时也不能进行生产作业,对室内空间的侵占较为严重。
4.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安装于建筑物的顶部,用于向外抽排室内空气,增加空气流通效果的负压排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于建筑物的顶部,用于向外抽排室内空气,增加空气流通效果的负压排气装置。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排气装置,包括一竖向设置的负压风管,所述负压风管的上端延伸至建筑物的外部,下端位于建筑物的内部,所述负压风管的下端安装有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在建筑物内产生负压,并将空气负压抽取后通过所述负压风管输送至室外;在所述负压风管的上端设置有出风沉降装置;所述负压风管和建筑物之间配合有角度调节装置。
7.优选地,所述出风沉降装置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上部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一环形的凹槽,该凹槽具有内锥形的槽壁面;该槽壁面倾斜向上后连接至所述出风管;在所述出风管的上端设置有端部,所述端部内部中空;所述端部的内底部设置有锥形的出风面,所述出风面和所述槽壁面同轴且平行;在所述出风面的表面环形分布有出风孔,所述出风空垂直所述槽壁面;在使用时,所述凹槽内填充水;所述出风面的下沿的高度与所述凹槽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出风面和所述槽壁面之间形成风道。
8.优选地,在所述端部的上端设置有开口,经由所述开口装配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壁处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向下后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内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插管部分,所述插管部分向下插入至所述出风管内;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对应所述出风面的射流孔;在所述内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竖向贯穿的通风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内腔互不相通;所述内壳体的上端与所述端部的内顶面之间留有间隙。
9.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负压风机抽排室内的空气,空气经由负压风管后向上排出,排出时,首先经过端部,然后通过出风孔将空气排放至风道内;通过进水管连接水网,水网输入的水在内壳体的内部增压后通过射流孔处喷出,射流孔处喷出的水柱冲击出风面形成水雾,水雾捕捉进入端部中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同时水雾对出风面进行冲刷,避免出风孔
的堵塞。同时,所述出风面的下沿的高度与所述凹槽的上端面齐平。因此部分水会进入至风道内,经由出风孔排出的空气需与水接触,然后水面与出风面的下沿之间由于空气吹入的作用产生间隙,空气经由该间隙后排出。这个期间,水与空气接触,捕获空气中的颗粒物,实现颗粒物的沉降。由于水的不断输入,水会从凹槽处溢出,我们将该设备安装于建筑物房顶的高点位置处,使得溢出凹槽的水还能对屋顶进行冲刷,特别是在夏季,通过这种布水的防水,可以降低屋顶温度,减少室内温度升高。
10.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外壁处卡设有止动密封圈,所述止动密封圈和所述负压风管的内壁之间挤压形成密封。
11.止动密封圈的第一个作用是实现内管和负压风管之间的固定,其次是实现密封。
12.优选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安装于建筑物顶部位置处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竖管,所述负压风管经由所述竖管穿过;所述竖管的内部设置有一环体,所述环体和所述竖管过渡配合,并在环体的内壁处旋入有螺丝,该螺丝旋入后抵住所述竖管的内壁,此时的所述环体被固定;在所述环体的内壁处设置有两根支撑轴,两根所述支撑轴处于所述竖管的同一直径线上;在所述负压风管的外壁处设置有插入所述支撑轴用的插座,所述插座的外壁处设置有锁紧螺丝,所述锁紧螺丝旋入后固定住所述支撑轴。
13.角度调节装置的作用是保持负压风管的竖直,在负压风管竖直的状态下,才能保持外壳的水平,水才能在凹槽内均匀分布。
14.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环体是可转动的,底板贴合建筑物的房顶安装,房顶存在斜度,因此安装完成之后,竖管处于倾斜装置,我们通过旋转环体,再通过支撑轴和插座的配合,实现负压风管的竖直。
15.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内嵌入有密封条,所述底板和建筑物之间配合有螺栓,该螺栓位于所述密封条的外侧。
16.通过旋紧螺栓使得底板对密封条造成挤压,利用挤压,使得密封条与建筑物之间形成密封。
17.优选地,所述密封条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在所述密封条的顶部设置有注胶孔,在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对应所述注胶孔的第一注胶孔;所述注胶孔贯穿至所述第一环形槽。
18.第一环形槽的底部可注胶,建筑物的房顶可能存在不平整,因此我们在实际安装时,预紧螺栓,然后通过注胶孔注入密封胶,密封胶经由注胶孔后进入至所述第一环形槽内,然后再锁紧螺栓,通过螺栓的收紧,利用底板的挤压,将密封条挤压形变,同时让位于第一密封槽内的部分密封胶被挤出,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与建筑物之间的有效封闭。避免建筑物顶部的开孔位置处发生渗漏。
19.优选地,在所述负压风管的外壁处设置有环形卡槽,通过所述环形卡槽配合有橡胶材质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直径向下逐渐增加,所述竖管的上端位于所述密封罩的内侧。
20.上述结构可以在竖管和负压风管之间形成防水遮盖。
21.优选地,所述密封罩的底部内折后形成内挡边。
22.内挡边内收,可以进一步的增加防水性能。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被安装于建筑物的顶部,且竖向安装,可以有效的将室内的浑浊空气向室外抽排,同时由于是安装于建筑物的顶部的,因此厂房的内围可以正常生产作业,充分利用厂房空间;2、本装置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顶部的倾斜角度进行适应性的安装,安装灵活可调;3、本装置可以对外排的空气进行喷淋过滤,实现降尘,同时持续喷淋的方式可以对屋顶进行降温,同时减少凹槽内的颗粒物沉积;4、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出风沉降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角度调节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27.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9.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参阅图1至图5所示。
32.实施例1一种负压排气装置,包括一竖向设置的负压风管1,所述负压风管1的上端延伸至
建筑物的外部,下端位于建筑物的内部,所述负压风管1的下端安装有负压风机2,所述负压风机2在建筑物内产生负压,并将空气负压抽取后通过所述负压风管1输送至室外;在所述负压风管1的上端设置有出风沉降装置3;所述负压风管1和建筑物之间配合有角度调节装置4。
33.实施例2所述出风沉降装置3包括内管301,所述内管301的上部设置有出风管302,所述出风管302的外部设置有外壳303,所述外壳303的顶部设置有一环形的凹槽304,该凹槽304具有内锥形的槽壁面305;该槽壁面305倾斜向上后连接至所述出风管302;在所述出风管302的上端设置有端部306,所述端部306内部中空;所述端部306的内底部设置有锥形的出风面307,所述出风面307和所述槽壁面305同轴且平行;在所述出风面307的表面环形分布有出风孔308,所述出风空308垂直所述槽壁面305;在使用时,所述凹槽304内填充水;所述出风面307的下沿的高度与所述凹槽304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出风面307和所述槽壁面305之间形成风道309。
34.在所述端部306的上端设置有开口331,经由所述开口331装配有内壳体5;所述内壳体5的上端设置有进水管501,所述进水管501的外壁处设置有盖板502,所述盖板502向下后封闭所述开口331;所述内壳体5的底部设置有插管部分503,所述插管部分503向下插入至所述出风管302内;所述内壳体50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504;所述内壳体5的底部设置有对应所述出风面307的射流孔505;在所述内壳体501的底部设置有竖向贯穿的通风孔506,所述通孔506和所述内腔504互不相通;所述内壳体5的上端与所述端部306的内顶面之间留有间隙。
35.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负压风机2抽排室内的空气,空气经由负压风管1后向上排出,排出时,首先经过端部306,然后通过出风孔308将空气排放至风道309内;通过进水管501连接水网,水网输入的水在内壳体5的内部增压后通过射流孔505处喷出,射流孔505处喷出的水柱冲击出风面307形成水雾,水雾捕捉进入端部306中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同时水雾对出风面307进行冲刷,避免出风孔308的堵塞。同时,所述出风面307的下沿的高度与所述凹槽304的上端面齐平。因此部分水会进入至风道309内,经由出风孔308排出的空气需与水接触,然后水面与出风面307的下沿之间由于空气吹入的作用产生间隙,空气经由该间隙后排出。这个期间,水与空气接触,捕获空气中的颗粒物,实现颗粒物的沉降。由于水的不断输入,水会从凹槽304处溢出,我们将该设备安装于建筑物房顶的高点位置处,使得溢出凹槽304的水还能对屋顶进行冲刷,特别是在夏季,通过这种布水的防水,可以降低屋顶温度,减少室内温度升高。
36.实施例3所述内管301的外壁处卡设有止动密封圈332,所述止动密封圈332和所述负压风管1的内壁之间挤压形成密封。
37.止动密封圈332的第一个作用是实现内管301和负压风管1之间的固定,其次是实现密封。
38.实施例4所述角度调节装置4包括安装于建筑物顶部位置处的底板401,所述底板401的内部设置有竖管402,所述负压风管1经由所述竖管402穿过;所述竖管402的内部设置有一环
体403,所述环体403和所述竖管402过渡配合,并在环体403的内壁处旋入有螺丝404,该螺丝404旋入后抵住所述竖管402的内壁,此时的所述环体403被固定;在所述环体403的内壁处设置有两根支撑轴405,两根所述支撑轴405处于所述竖管402的同一直径线上;在所述负压风管1的外壁处设置有插入所述支撑轴405用的插座121,所述插座121的外壁处设置有锁紧螺丝131,所述锁紧螺丝131旋入后固定住所述支撑轴405。
39.角度调节装置4的作用是保持负压风管1的竖直,在负压风管1竖直的状态下,才能保持外壳303的水平,水才能在凹槽304内均匀分布。
40.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环体403是可转动的,底板401贴合建筑物的房顶安装,房顶存在斜度,因此安装完成之后,竖管402处于倾斜装置,我们通过旋转环体403,再通过支撑轴405和插座121的配合,实现负压风管1的竖直。
41.实施例5所述底板401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槽411,在所述环形槽411内嵌入有密封条412,所述底板401和建筑物之间配合有螺栓413,该螺栓413位于所述密封条412的外侧。
42.通过旋紧螺栓413使得底板401对密封条412造成挤压,利用挤压,使得密封条412与建筑物之间形成密封。
43.实施例6所述密封条4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槽414,在所述密封条412的顶部设置有注胶孔415,在所述底板401的顶部开设有对应所述注胶孔415的第一注胶孔416;所述注胶孔415贯穿至所述第一环形槽414。
44.第一环形槽414的底部可注胶,建筑物的房顶可能存在不平整,因此我们在实际安装时,预紧螺栓413,然后通过注胶孔415注入密封胶,密封胶经由注胶孔415后进入至所述第一环形槽414内,然后再锁紧螺栓413,通过螺栓413的收紧,利用底板401的挤压,将密封条412挤压形变,同时让位于第一密封槽414内的部分密封胶被挤出,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与建筑物之间的有效封闭。避免建筑物顶部的开孔位置处发生渗漏。
45.实施例7在所述负压风管1的外壁处设置有环形卡槽141,通过所述环形卡槽141配合有橡胶材质的密封罩151,所述密封罩151的直径向下逐渐增加,所述竖管402的上端位于所述密封罩151的内侧。
46.上述结构可以在竖管402和负压风管1之间形成防水遮盖。
47.实施例8所述密封罩151的底部内折后形成内挡边161。
48.内挡边161内收,可以进一步的增加防水性能。
4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负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竖向设置的负压风管(1),所述负压风管(1)的上端延伸至建筑物的外部,下端位于建筑物的内部,所述负压风管(1)的下端安装有负压风机(2),所述负压风机(2)在建筑物内产生负压,并将空气负压抽取后通过所述负压风管(1)输送至室外;在所述负压风管(1)的上端设置有出风沉降装置(3);所述负压风管(1)和建筑物之间配合有角度调节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沉降装置(3)包括内管(301),所述内管(301)的上部设置有出风管(302),所述出风管(302)的外部设置有外壳(303),所述外壳(303)的顶部设置有一环形的凹槽(304),该凹槽(304)具有内锥形的槽壁面(305);该槽壁面(305)倾斜向上后连接至所述出风管(302);在所述出风管(302)的上端设置有端部(306),所述端部(306)内部中空;所述端部(306)的内底部设置有锥形的出风面(307),所述出风面(307)和所述槽壁面(305)同轴且平行;在所述出风面(307)的表面环形分布有出风孔(308),所述出风孔(308)垂直所述槽壁面(305);在使用时,所述凹槽(304)内填充水;所述出风面(307)的下沿的高度与所述凹槽(304)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出风面(307)和所述槽壁面(305)之间形成风道(30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部(306)的上端设置有开口(331),经由所述开口(331)装配有内壳体(5);所述内壳体(5)的上端设置有进水管(501),所述进水管(501)的外壁处设置有盖板(502),所述盖板(502)向下后封闭所述开口(331);所述内壳体(5)的底部设置有插管部分(503),所述插管部分(503)向下插入至所述出风管(302)内;所述内壳体(50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504);所述内壳体(5)的底部设置有对应所述出风面(307)的射流孔(505);在所述内壳体(501)的底部设置有竖向贯穿的通风孔(506),所述通孔(506)和所述内腔(504)互不相通;所述内壳体(5)的上端与所述端部(306)的内顶面之间留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01)的外壁处卡设有止动密封圈(332),所述止动密封圈(332)和所述负压风管(1)的内壁之间挤压形成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4)包括安装于建筑物顶部位置处的底板(401),所述底板(401)的内部设置有竖管(402),所述负压风管(1)经由所述竖管(402)穿过;所述竖管(402)的内部设置有一环体(403),所述环体(403)和所述竖管(402)过渡配合,并在环体(403)的内壁处旋入有螺丝(404),该螺丝(404)旋入后抵住所述竖管(402)的内壁,此时的所述环体(403)被固定;在所述环体(403)的内壁处设置有两根支撑轴(405),两根所述支撑轴(405)处于所述竖管(402)的同一直径线上;在所述负压风管(1)的外壁处设置有插入所述支撑轴(405)用的插座(121),所述插座(121)的外壁处设置有锁紧螺丝(131),所述锁紧螺丝(131)旋入后固定住所述支撑轴(40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01)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槽(411),在所述环形槽(411)内嵌入有密封条(412),所述底板(401)和建筑物之间配合有螺栓(413),该螺栓(413)位于所述密封条(412)的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4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槽(414),在所述密封条(412)的顶部设置有注胶孔(415),在所述底板(401)的顶部开设有对应所述注胶孔(415)的第一注胶孔(416);所述注胶孔(415)贯穿至所述第一环形槽(41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压风管(1)的外壁处设置有环形卡槽(141),通过所述环形卡槽(141)配合有橡胶材质的密封罩(151),所述密封罩(151)的直径向下逐渐增加,所述竖管(402)的上端位于所述密封罩(151)的内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151)的底部内折后形成内挡边(16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排气装置,包括一竖向设置的负压风管,所述负压风管的上端延伸至建筑物的外部,下端位于建筑物的内部,所述负压风管的下端安装有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在建筑物内产生负压,并将空气负压抽取后通过所述负压风管输送至室外;在所述负压风管的上端设置有出风沉降装置;所述负压风管和建筑物之间配合有角度调节装置;本装置安装于建筑物的顶部,用于向外抽排室内空气,增加空气流通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佳府
技术研发日:2021.12.1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