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6天前  16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技术涉及轴伸贯流式机组的辅助工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轴伸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主要应用于低水头小水电站中,其一般采用卧式布置,也有倾斜安装的,水轮机部分主要有转轮室、转轮、导叶与控制机构、s形尾水管、主轴和发电机组成,转轮室位于s形水管的头部,转轮位于转轮室内,转轮随水流的经过被带动转动,转轮与主轴固定,主轴带动发电机将进行发电。
3.上述构造中,水在带动转轮转动的同时也给予了主轴轴向的压力,因此主轴和发电机之间往往会加设承受推力的推力组件。如图13所示,该推力组件包括推力套81、推力瓦82和推力盘83,推力套81内壁通过轴承与主轴84的周侧相连,推力瓦82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推力套81的两端,每个推力瓦82对应一个推力盘83。推力盘83与主轴84过盈连接,推力盘83的轴向端面与推力瓦82的轴向端面抵接,以为主轴84提供轴向的旋转支撑。
4.在发电机组运转的时候,推力盘83和推力瓦82是最容易磨损的部件,当该部件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就需对推力盘83和推力瓦82进行表面处理,其中推力瓦82和推力套81是由可沿径向分离的两部分组成,更换相对容易。但推力盘83与主轴84过盈连接,与主轴84难以直接分离,因为往往需要将整个发电机组停机之后将主轴84连同推力盘83进行返厂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够现场对推力组件的部件进行维修,本技术提供一种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包括顶针、轴座、径向支撑件和轴向支撑件,所述顶针与轴座之间连接有旋转支撑件,所述径向支撑件支撑于轴座的周侧,所述轴向支撑件为顶针提供沿顶针轴向的支撑。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径向支撑件可安装至地面,为轴座提供基础支撑,轴向支撑件可安装至墙面或其他能够进行水平支撑的物件,为轴座提供沿顶针轴向的支撑,如此,顶针可抵接于主轴的端部,为主轴提供轴向的作用力。若推力组件自带转轴并与主轴相连,则顶针抵接于推力组件的转轴的端部,同样也能为主轴提供轴向的作用力。并且,基于旋转支撑件的润滑支撑,顶针可与主轴一同旋转,保持主轴的转动不受干涉;此时,一方面使推力瓦的拆装更为方便,另一方面推力瓦拆除后,可对通过车刀或磨盘借助主轴本身的转动对推力盘进行车削或磨削,实现现场直接维修。
8.可选的,所述顶针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头、裙摆部和尾轴,所述尾轴的外径小于裙摆部的外径,所述旋转支撑件包括轴圈和座圈,所述轴圈与尾轴过盈配合,所述轴圈与裙摆部
具有间隔,所述座圈嵌于轴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可以较好的保证同轴度,轴圈与尾轴过盈配合使轴圈与尾轴达成固定,能够一同转动,并且轴圈与裙摆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余量,若在安装过程中对顶针的轴向压力过大,或转轮突然受到冲击,可以通过轴圈与尾轴的微量位移变化来进行适应或缓冲,如此,可降低顶针的尖端部分产生断裂或相对主轴偏移的可能。
10.可选的,所述轴座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推力旋转件嵌于凹槽内,所述轴向支撑件抵接于轴座的凹槽背侧的端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向支撑件直接作用于轴座,与径向支撑件共同构成对轴座的支撑和定位,而推力旋转与凹槽的配合可以以轴座为定位对顶针的朝向进行定位。
12.可选的,所述轴向支撑件的端部穿设于轴座,所述轴向支撑件的端面抵接于旋转支撑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向支撑件直接作用于旋转支撑件并提供轴向的支撑受力,轴承轴向力的能力较强,但抗倒伏方面要弱于前一种支撑方式。
14.可选的,所述径向支撑件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穿设于底座,立柱的另一端与轴座螺纹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立柱可实现轴座的高度调整。
16.可选的,所述旋转支撑件为推力轴承或推力轴瓦,所述轴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一螺栓,所述顶针的下部绕有带或丝线,所述带或丝线的两端分别被第一螺栓压紧于轴座的顶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针相对轴座在顶紧之前为自由状态,此时可通过带或丝线配合裙摆部进行拉紧和承托,并且带和丝的张紧度可通过螺栓压紧带或丝线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此可以更方便的对顶针进行调节,使其与主轴对接,顶针被压紧之后带或丝线与顶针之间会相对松动,且由于带或丝线的摩擦力较小,将不会对顶针的转动产生干涉。
18.可选的,所述轴座的端部固定有凸钮,所述凸钮为阶梯轴,所述凸钮远离轴座的轴径大于靠近轴座的轴径,所述轴向支撑件的端部设有可供凸钮嵌入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下侧内壁向下呈贯穿设置,所述凸钮可从贯穿的一侧接入对接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轴座与轴向支撑件的快速拆装,在安装完成后,一方面可相互提供高度方向的支撑和相应的扭矩,另一方面可以阻止两者产生轴向方向的脱离并提供轴向的支撑。
20.可选的,所述轴向支撑件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伸缩件、端板、接管和底板,所述底板可抵接或固定至墙面,所述伸缩件的端部与轴座固定连接,所述接管包括第一管套、内管和第二管套,所述第一管套与端板固定连接,第二管套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并分别与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的螺纹旋向相反。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供轴向方向的伸缩,如此可调整顶针的轴向位置,使顶针能顶紧主轴;转动内管可调整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的间距,从而扩大轴向支撑件的伸缩范围。内管的伸缩可配合伸缩件进行位置的微调。
22.可选的,所述轴向支撑件远离的轴座的一端设有背板,所述背板的表面固定有两道沿高度方向分布的滑轨,滑轨设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滑槽,所述滑轨上滑移连接有滑块,
轴向支撑件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包括本体、位于本体两侧的臂部和位于臂部朝向滑轨一侧的手部,所述手部部分嵌入滑槽内并与滑轨滑移连接,所述手部的端部与滑槽的槽底设有间隔一,所述臂部与滑轨的表面设有间隔二,所述本体部分嵌于两个滑轨之间,所述本体与背板表面设有间隔三,所述间隔三比间隔二和间隔一都要小;所述滑块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滑座,所述背板表面设有供滑座沿靠近或远离背板的方向滑移的背槽,所述滑座嵌于背槽,所述背槽的槽底与滑座之间设有弹簧,两个所述滑座之间固定有穿设于滑块的导杆,两个所述滑座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滑块螺纹传动连接的丝杆,其中一个滑座的一侧设有与丝杆固定连接的手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丝杆对背板的高度进行微调,对应的可调整径向支撑结构尾端的高度,如此,再配合径向支撑件的升降,可以实现轴座及对应的顶针的高度调整和角度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地形;上述调整的过程中,滑块与滑轨的配合提供升降的导向,滑块与背板表面可接触但不抵紧,或存在微小的距离,如此使滑块具备上下调整的条件;而当轴向支撑件对背板产生轴向力时,滑块将向背板移动并抵紧背板表面,通过导杆的传递,滑座也对应产生移动,从而避免丝杆直接受力,一方面为顶针提供了足够稳定的支撑,另一方面也避免丝杆弯曲而导致上下调整受阻。
24.可选的,所述轴向支撑件的下方设有与背板可拆卸连接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转动连接有横轴和竖轴,所述竖轴的上端和丝杆的下端均设有可相互对接的第二法兰接头,所述竖轴与横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径向支撑件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穿设于底座,立柱的上端穿设于轴座并与轴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有轴套和第一离合接头,所述轴套套接于立柱并与立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离合接头与轴套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横轴的端部设有与第一离合接头配接的第二离合接头;所述第二离合接头套接于横轴可沿横轴轴向移动并与横轴止旋连接,所述第二离合接头的远离第一离合接头的一侧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横轴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套的端部抵接于第二离合接头。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轴向支撑件的高度调整可以同步传递至径向支撑件的高度调整,实现轴座的整体高度调整,也可以根据需求将这种同步断开,从而调整轴座的角度。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径向支撑件可安装至地面,为轴座提供基础支撑,轴向支撑件可安装至墙面或其他能够进行水平支撑的物件,为轴座提供沿顶针轴向的支撑,如此,顶针可抵接于主轴的端部,为主轴提供轴向的作用力,并且基于旋转支撑件的润滑支撑,顶针可与主轴一同旋转,保持主轴的转动不受干涉;此时可对推力组件的定件及相关配件进行拆卸和更换,如更换推力轴承的辊子或滚珠,达到不停机更换的效果;轴圈与裙摆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余量,若在安装过程中对顶针的轴向压力过大,或转轮突然受到冲击,可以通过轴圈与尾轴的微量位移变化来进行适应或缓冲,可降低顶针的尖端部分产生断裂或相对主轴偏移的可能;顶针相对轴座在顶紧之前为自由状态,此时可通过带或丝线配合裙摆部进行拉紧和承托,并且带和丝的张紧度可通过螺栓压紧带或丝线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此可以更方便的对顶针进行调节,使其与主轴对接,顶针被压紧之后带或丝线与顶针之间会相对松动,并且由于带或丝线的摩擦力较小,将不会对顶针的转动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1的动平衡保持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28.图2是实施例1的动平衡保持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29.图3是实施例2的轴座和轴向支撑件的连接关系图。
30.图4是实施例3的动平衡保持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31.图5是实施例3的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实施例4的轴座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实施例5的动平衡保持装置的爆炸图。
34.图8是实施例5的动滑块与滑轨的位置关系图。
35.图9是实施例5的动背板及其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是实施例5的径向支撑件与横轴的连接关系图。
37.图11是实施例6的动平衡保持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38.图12是实施例6的图1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39.图13是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1、顶针;11、针头;12、裙摆部;13、尾轴;2、轴座;21、凹槽;22、凸钮;23、第一螺栓;24、丝线;3、径向支撑件;31、底座;32、立柱;33、对接槽;34、轴套;35、第一离合接头;36、限位套;37、爪槽;4、轴向支撑件;41、伸缩件;42、端板;43、接管;431、第一管套;432、内管;433、第二管套;44、底板;45、第一法兰接头;5、旋转支撑件;51、轴圈;52、座圈;6、背板;61、滑轨;611、滑槽;62、滑块;621、本体;622、臂部;623、手部;63、滑座;64、背槽;65、弹簧;66、导杆;67、丝杆;68、手轮;691、角码;692、翼板;693、第一横板;7、支撑座;71、横轴;72、竖轴;73、第二法兰接头;74、勾爪;75、座板;76、支撑板;77、限位板;78、第二横板;79、第二离合接头;81、推力套;82、推力瓦;83、推力盘;84、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
43.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包括顶针1、轴座2、径向支撑件3和轴向支撑件4,顶针1安装于轴座2,径向支撑件3和轴向支撑件4分别沿顶针1的径向和轴向为轴座2提供支撑,顶针1与轴座2之间连接有旋转支撑件5,如此,使顶针1可以用于顶住轴伸贯流式机组的主轴(未在图中示出),为主轴提供抵抗水流产生的轴向力,并保持主轴旋转。
44.对于径向支撑件3,径向支撑件3包括底座31和立柱32,底座31可通过穿设螺钉、地钉等固定于地面。立柱32的下端穿设于底座31,并与底座31螺纹连接,立柱32的上端与轴座2螺纹连接。
45.轴向支撑件4包括依次相互固定连接的伸缩件41、端板42、接管43和底板44,底板
44可抵接或通过螺栓固定至墙面,在具备固定条件的情况下以固定为主。本实施例中,伸缩件41、端板42、接管43和底板44相互之间的连接均为焊接固定。端板42和底板44均焊接于接管43的两端。伸缩件41本实施例中的千斤顶,千斤顶的本体焊接于端板42,千斤顶的输出端焊接于轴座2的轴向端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液压、气压或机械形式的伸缩结构,如液压缸、气缸、螺杆式伸缩杆。
46.轴座2远离轴向支撑件4的端面设有凹槽21,旋转支撑件5嵌于凹槽21内,旋转支撑件5可以为推力轴承、也可以为推力轴瓦。本实施例以推力轴承为例,旋转支撑件5包括轴圈51和座圈52,座圈52嵌于轴座2,轴圈51与顶针1相连。
47.顶针1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头11、裙摆部12和尾轴13,针头11呈圆锥形,尾轴13为圆柱形,针头11的最大外径和尾轴13的外径小于裙摆部12的外径。轴圈51与尾轴13过盈配合,轴圈51与裙摆部12具有间隔。
48.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径向支撑件3可安装至地面,轴向支撑件4可安装至墙面或其他能够进行水平支撑的物件,确定大概位置之后将顶针1连同轴圈51装入轴座2的凹槽21。用千斤顶顶伸使顶针1顶紧主轴(未在图中示出)的中心,若顶针1的朝向不合理,可松动轴向支撑件4与墙面的连接,微调径向支撑件3的高度。
49.如此,顶针1可抵接于主轴的端部,为主轴提供轴向的作用力,同时顶针1可与主轴一同旋转,保持主轴的转动不受干涉;此时,一方面使推力瓦的拆装更为方便,另一方面推力瓦拆除后,可对通过车刀或磨盘借助主轴本身的转动对推力盘进行车削或磨削,实现现场直接维修。
50.实施例2: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轴座2、伸缩件41、接管43和底板44之间的连接均不采用焊接。伸缩件41远离轴座2一端和接管43的两端均设有可相互对接的第一法兰接头45。伸缩件41、端板42、接管43和底板44之间通过法兰配合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固定。
51.轴座2的端部固定有凸钮22,凸钮22为阶梯轴,凸钮22远离轴座2的轴径大于靠近轴座2的轴径,轴向支撑件4的端部设有可供凸钮22嵌入的对接槽33,对接槽33的下侧内壁向下呈贯穿设置,凸钮22可从贯穿的一侧接入对接槽33。
52.如此,可根据实际的长度需求或刚度需求,对相应的配件进行更换调整。
53.实施例3:参照图4和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接管43包括第一管套431、内管432和第二管套433,第一管套431与端板42固定连接,第二管套433与底板44固定连接;内管43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管套431和第二管套433,并分别与第一管套431和第二管433套螺纹连接。
54.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转动内管432可调整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的间距,从而扩大轴向支撑件4的伸缩范围,并且可配合伸缩件41进行位置的微调。
55.实施例4: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轴座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至少两个
第一螺栓23,顶针1的下部绕有带或丝线24,本实施以丝线24为例,丝线24的两端分别被第一螺栓23压紧于轴座2的顶部。
56.实施例4的实施原理为:顶针1相对轴座2在顶紧之前为自由状态,此时可通过带或丝线24配合裙摆部12进行拉紧和承托,并且带和丝24的张紧度可通过螺栓压紧带或丝线24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此可以更方便的对顶针1进行调节,使其与主轴对接,顶针1被压紧之后带或丝线24与顶针1之间会相对松动,并且由于带或丝线24的摩擦力较小,将不会对顶针1的转动产生干涉。
57.实施例5: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轴向支撑件4远离的轴座2的一端设有背板6,背板6的表面固定有两道沿高度方向分布的滑轨61,滑轨61设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滑槽611,滑轨61上滑移连接有滑块62,轴向支撑件4与滑块62固定连接。
58.参照图7和图8,滑块62包括本体621、位于本体621两侧的臂部622和位于臂部622朝向滑轨61一侧的手部623,其中手部623部分嵌入滑槽611内并与滑轨61滑移连接,手部623的端部与滑槽611的槽底设有间隔一,臂部622与滑轨61的表面设有间隔二,本体621部分嵌于两个滑轨61之间,本体621与背板6表面设有间隔三,间隔三比间隔二和间隔一都要小,本实施例中本体621与背板6的表面贴近但不压紧。
59.参照7和9,滑块6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滑座63,两个滑座63之间固定有穿设于滑块62的导杆66。背板6表面设有供滑座63沿靠近或远离背板6的方向滑移的背槽64,滑座63嵌于背槽64,背槽64的槽底与滑座63之间设有弹簧65,两个滑座63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滑块62螺纹传动连接的丝杆67,其中一个滑座63的一侧设有与丝杆67固定连接的手轮68。
60.转动手轮68可以调整轴向支撑件4的远离轴座2一端的高度,当轴向支撑件4的伸缩件41进行伸缩时或主轴对轴向支撑件4施加压力时,滑座63可沿背槽64发生小幅度位移使之与滑块62抵接至背板6的位置相对应,从而避免丝杆67被压弯。
61.参照图7,轴向支撑件4的下方设有与背板6可拆卸连接的支撑座7,支撑座7顶部转动连接有横轴71和竖轴72,竖轴72的上端和丝杆67的下端均设有可相互对接的第二法兰接头73,竖轴72与横轴71通过齿轮传动连接。
62.参照图7和图,10,径向支撑件3包括底座31和立柱32,立柱32的下端穿设于底座31,立柱32的上端穿设于轴座2并与轴座2转动连接。底座3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轴套34和第一离合接头35,轴套34套接于立柱32并与立柱32螺纹连接,第一离合接头35与轴套34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横轴71的端部设有与第一离合接头35配接的第二离合接头79。第二离合接头79套接于横轴71可沿横轴71轴向移动并与横轴71止旋连接,第二离合接头79的远离第一离合接头35的一侧设有限位套36,限位套36与横轴71螺纹连接,限位套36的端部抵接于第二离合接头79。
63.实施例5的实施原理为:旋动限位套36可调整第二离合接头79与第一离合接头35的相对位置,两个离合接头是否对接决定轴向支撑件4的高度调整与径向支撑件3高度调整是否联动,如此可以更方便的对轴座2的高度和角度进行微调。
64.实施例6:
参照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座7的顶部铰接有勾爪74,底座31的顶部设有供勾爪74嵌入的爪槽37,勾爪74的爪面设有螺栓孔,勾爪74可通过穿设螺栓与底座31固定连接。如此可达成支撑座7与底座31连接。
65.背板6的底部铰接有可翻转至背板6远离轴向支撑件4的一侧的角码691,背板6的两侧铰接有翼板692,翼板692可向背板6远离轴向支撑件4的一侧翻转至与角码691的表面抵接,角码691的两个板面均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背板6和翼板692固定。翼板692背离与角码691抵接的表面凸出固定有第一横板693。
66.支撑座7的两侧通过合页连接有座板75,座板75可翻转至端面与座板75远离底座31的端面抵接;座板75的侧面通过合页连接有支撑板76,支撑板76可翻转至底端与座板75的顶端抵接,支撑板76靠近顶部的侧面固定有第二横板78,当支撑板76与翼板692抵接时,第一横板693和第二横板78可通过螺栓固定。支撑板76的表面铰接有限位板77,限位板77与支撑板76的表面贴合。限位板77可转动至与座板75表面贴合,限位板77与座板75和支撑板76均可通过螺栓固定。
67.当施工现场没有墙面时,可由翼板692、支撑板76、座板75相连组成基于支撑座7与地面的固定而形成的轴向支撑。
6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针(1)、轴座(2)、径向支撑件(3)和轴向支撑件(4),所述顶针(1)与轴座(2)之间连接有旋转支撑件(5),所述径向支撑件(3)支撑于轴座(2)的周侧,所述轴向支撑件(4)为顶针(1)提供沿顶针(1)轴向的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1)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头(11)、裙摆部(12)和尾轴(13),所述尾轴(13)的外径小于裙摆部(12)的外径,所述旋转支撑件(5)包括轴圈(51)和座圈(52),所述轴圈(51)与尾轴(13)过盈配合,所述轴圈(51)与裙摆部(12)具有间隔,所述座圈(52)嵌于轴座(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2)的端面设有凹槽(21),所述旋转支撑件(5)嵌于凹槽(21)内,所述轴向支撑件(4)抵接于轴座(2)的凹槽(21)背侧的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件(4)的端部穿设于轴座(2),所述轴向支撑件(4)的端面抵接于旋转支撑件(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一螺栓(23),所述顶针(1)的下部绕有带或丝线(24),所述带或丝线(24)的两端分别被第一螺栓(23)压紧于轴座(2)的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件(3)包括底座(31)和立柱(32),所述立柱(32)的一端穿设于底座(31),立柱(32)的另一端与轴座(2)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2)的端部固定有凸钮(22),所述凸钮(22)为阶梯轴,所述凸钮(22)远离轴座(2)的轴径大于靠近轴座(2)的轴径,所述轴向支撑件(4)的端部设有可供凸钮(22)嵌入的对接槽(33),所述对接槽(33)的下侧内壁向下呈贯穿设置,所述凸钮(22)可从贯穿的一侧接入对接槽(33)。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件(4)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伸缩件(41)、端板(42)、接管(43)和底板(44),所述底板(44)可抵接或固定至墙面,所述伸缩件(41)的端部与轴座(2)固定连接;所述接管(43)包括第一管套(431)、内管(432)和第二管套(433),所述第一管套(431)与端板(42)固定连接,第二管套(433)与底板(44)固定连接;所述内管(43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管套(431)和第二管套(433),并分别与第一管套(431)和第二管套(43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管套(431)和第二管套(433)的螺纹旋向相反。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件(4)远离的轴座(2)的一端设有背板(6),所述背板(6)的表面固定有两道沿高度方向分布的滑轨(61),滑轨(61)设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滑槽(611),所述滑轨(61)上滑移连接有滑块(62),轴向支撑件(4)与滑块(62)固定连接;所述滑块(62)包括本体(621)、位于本体(621)两侧的臂部(622)和位于臂部(622)朝向滑轨(61)一侧的手部(623),所述手部(623)部分嵌入滑槽(611)内并与滑轨(61)滑移连接,所述手部(623)的端部与滑槽(611)的槽底设有间隔一,所述臂部(622)与滑轨(61)的表面设有间隔二,所述本体(621)部分嵌于两个滑轨(61)之间,所述本体(621)与背板(6)表面设有间隔三,所述间隔三比间隔二和间隔一
都要小;所述滑块(6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滑座(63),所述背板(6)表面设有供滑座(63)沿靠近或远离背板(6)的方向滑移的背槽(64),所述滑座(63)嵌于背槽(64),所述背槽(64)的槽底与滑座(63)之间设有弹簧(65),两个所述滑座(63)之间固定有穿设于滑块(62)的导杆(66),两个所述滑座(63)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滑块(62)螺纹传动连接的丝杆(67),其中一个滑座(63)的一侧设有与丝杆(67)固定连接的手轮(68)。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件(4)的下方设有与背板(6)可拆卸连接的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顶部转动连接有横轴(71)和竖轴(72),所述竖轴(72)的上端和丝杆(67)的下端均设有可相互对接的第二法兰接头(73),所述竖轴(72)与横轴(71)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径向支撑件(3)包括底座(31)和立柱(32),所述立柱(32)的下端穿设于底座(31),立柱(32)的上端穿设于轴座(2)并与轴座(2)转动连接;所述底座(31)转动连接有轴套(34)和第一离合接头(35),所述轴套(34)套接于立柱(32)并与立柱(3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离合接头(35)与轴套(34)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横轴(71)的端部设有与第一离合接头(35)配接的第二离合接头(79);所述第二离合接头(79)套接于横轴(71)可沿横轴(71)轴向移动并与横轴(71)止旋连接,所述第二离合接头(79)的远离第一离合接头(35)的一侧设有限位套(36),所述限位套(36)与横轴(71)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套(36)的端部抵接于第二离合接头(79)。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轴伸贯流式机组主轴轴向稳定装置,其包括顶针、轴座、径向支撑件和轴向支撑件,所述顶针与轴座之间连接有旋转支撑件,所述径向支撑件支撑于轴座的周侧,所述轴向支撑件为顶针提供沿顶针轴向的支撑。本申请具有可在现场直接对轴伸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推力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的效果。的推力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的效果。的推力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程少群 陈波 孙复利 沈肖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诚德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