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呼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在心内科护理时,有时需要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3.在进行人工呼吸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因此,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需要将患者头部尽量往后仰,来保持气道的开放状态,而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用手托起患者的颌部来推动患者头部后仰,加大了医护人员操作时的强度,且现有的呼吸罩在进行人工呼吸的过程中,为保证新鲜空气的有效输入,呼吸罩的气密性都很强,但在进行完单次人工呼吸后,无法及时有效地保证患者出气的顺畅,使得患者的呼吸变的杂乱,降低了人工呼吸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具备便于开放患者气道,连续心肺复苏,自适应供氧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一,所述定位板一的外壁开设有通孔且该通孔内壁定轴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两组滑块一,两组所述滑块一关于定位板一对称设置,所述螺杆前后两侧外壁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螺杆的转把,所述床板的上表面相对滑槽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槽口,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滑块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患者头部的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与限位板表面的槽口内壁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弧形夹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抬举患者下颌的弹性垫,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用于给拉绳进行导向的导向盘。
7.优选的,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组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二,两组所述滑块二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一,前侧所述滑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二,所述安装架二的背面与后侧所述滑座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二与安装架一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安装架二远离转轴的一端。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9.1、将患者平躺在床板上方,头部枕在头枕上方,并将弹性垫套在患者的下颌位置,用手转动转把,进而带动螺杆转动,由于螺杆在两组滑块一内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当螺杆转动时,会带动两组滑块一相向移动,当两组滑块一相向移动时,会带动两组弧形夹板同时相向移动,进而逐渐对患者头部进行夹持,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头部偏转,不能顺利吸入氧气。
10.2、在对患者头部夹持的过程中,会拉动拉绳向患者头部方向靠近,通过设置导向盘和套筒,对拉绳具有导向作用,由于弹性垫套在患者的下颌位置,当拉绳向患者头部方向靠近时会拉动弹性垫向左移动,进而逐渐抬起患者下颌,进而开放患者气道,使得患者能够吸入更多氧气。
11.3、启动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安装架二进行转动,由于连接板设置在安装架二远离转轴的一端,因此当安装架二转动时会带动连接板周期性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安装架一和安装板周期性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滑块二在滑座内壁周期性上下滑动,进而带动压板一和压板二周期性上下移动,对患者的胸部进行连续按压,通过设置弹簧一,能够减缓按压压力,胸部连续按压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使得患者快速心肺复苏。
12.4、氧气进入储气壳体内部后,由于气压作用会带动活塞块向下移动,进而压缩弹簧二,当连通管二的末端向下移动至连通管一的顶端位置时,此时储气壳体内部的氧气会通过连通管二进入连通管一内部,同时活塞块向下移动时会封闭排气孔,氧气通过连通管一导入至氧气罩内部,进而对患者进行供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发明滑槽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发明螺杆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发明弧形夹板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发明滑座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发明压板二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本发明滑块二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本发明齿条二结构示意图;
22.图10为本发明活塞板结构示意图;
23.图11为本发明活塞块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床板;2、滑槽;3、定位板一;4、滑块一;5、螺杆;6、转把;7、限位板;8、弧形夹板;9、头枕;10、导向盘;11、套筒;12、拉绳;13、弹性垫;14、支撑杆;15、滑座;16、滑块二;17、安装板;18、压板一;19、弹簧一;20、压板二;21、安装架一;22、驱动电机;23、转轴;24、安装架二;25、连接板;26、滑块三;27、齿条一;28、齿轮一;29、定位板二;30、齿轮二;31、齿条二;32、推杆;33、抽气壳体;34、导气管一;35、导气管二;36、储气壳体;37、氧气罩;38、连通管一;39、弹性绳;40、活塞板;41、密封板一;42、密封板二;43、活塞块;44、弹簧二;45、连通
管二;46、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图4所示,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包括床板1,床板1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滑槽2,滑槽2的内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一3,定位板一3的外壁开设有通孔且该通孔内壁定轴转动连接有螺杆5,螺杆5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两组滑块一4,两组滑块一4关于定位板一3对称设置,螺杆5前后两侧外壁的螺纹方向相反,螺杆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螺杆5的转把6,床板1的上表面相对滑槽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限位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槽口,限位板7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头枕9,滑块一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患者头部的弧形夹板8,弧形夹板8与限位板7表面的槽口内壁滑动连接。
28.用手转动转把6,进而带动螺杆5转动,由于螺杆5在两组滑块一4内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当螺杆5转动时,会带动两组滑块一4相向移动,当两组滑块一4相向移动时,会带动两组弧形夹板8同时相向移动,进而逐渐对患者头部进行夹持,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头部偏转,不能顺利吸入氧气。
29.如图5所示,床板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11,套筒11的内壁设置有拉绳12,拉绳12的一端与弧形夹板8的外壁固定连接,拉绳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抬举患者下颌的弹性垫13,床板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用于给拉绳12进行导向的导向盘10。
30.在对患者头部夹持的过程中,会拉动拉绳12向患者头部方向靠近,通过设置导向盘10和套筒11,对拉绳12具有导向作用,由于弹性垫13套在患者的下颌位置,当拉绳12向患者头部方向靠近时会拉动弹性垫13向左移动,进而逐渐抬起患者下颌,进而开放患者气道,使得患者能够吸入更多氧气。
31.实施例二:
32.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充:床板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两组支撑杆14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座15,滑座1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6,两组滑块二16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7,安装板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一21,前侧滑座1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二24,安装架二24的背面与后侧滑座15定轴转动连接,安装架二24与安装架一21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板25,连接板25设置在安装架二24远离转轴23的一端。
33.启动驱动电机22,通过驱动电机22带动转轴2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安装架二24进行转动,由于连接板25设置在安装架二24远离转轴23的一端,因此当安装架二24转动时会带动连接板25周期性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安装架一21和安装板17周期性上下移动。
34.如图7所示,安装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一18,压板一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9,弹簧一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压板二20。
35.进而带动滑块二16在滑座15内壁周期性上下滑动,进而带动压板一18和压板二20周期性上下移动,对患者的胸部进行连续按压,通过设置弹簧一19,能够减缓按压压力,胸部连续按压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使得患者快速心肺复苏。
36.实施例三:
37.如图7-图8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充:后侧滑座15的外壁开设有槽口,后侧滑块二1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块三26,滑块三26与后侧滑座15外壁的槽口内壁滑动连接,滑块三2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齿条一27,后侧滑座1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二29,定位板二29的外壁定轴转动连接有与齿条一27啮合连接的齿轮一28,定位板二29远离齿轮一28的一面定轴转动连接有齿轮二30,齿轮二30与齿轮一28同轴固连。
38.当压板二20向上移动时,此时患者需要补充氧气,此时安装板17和滑块二16同为向上移动状态,进而带动滑块三26在滑座15外壁的槽口内向上滑动,进而带动齿条一2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与齿条一27啮合连接的齿轮一28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一28同轴固连的齿轮二30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二30啮合连接的齿条二31向远离抽气壳体33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推杆32同向移动,进而拉动活塞板40在抽气壳体33内壁滑动,进而压缩抽气壳体33内部氧气,此时由于气压作用将带动密封板二42偏转进而开通导气管二35进行通气,同时带动密封板一41偏转关闭导气管一34的进气通道,进而将抽气壳体33内部的氧气通过导气管二35导入至储气壳体36内部。
39.如图9所示,后侧滑座1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抽气壳体33,抽气壳体3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40,活塞板40靠近齿轮二30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推杆32,推杆32贯穿抽气壳体33的外壁并固定连接有与齿轮二30啮合连接的齿条二31,抽气壳体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一34,导气管一34的底端与抽气壳体33内部连通,导气管一34的顶端外接有供氧设备,导气管一3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密封板一41,导气管一3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二35,导气管二3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密封板二42。
40.当压板二20向下移动时,此时患者需要呼出二氧化碳,同理,此时安装板17和滑块二16为向下移动状态,进而带动滑块三26在滑座15外壁的槽口内向下滑动,进而带动齿条一2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与齿条一27啮合连接的齿轮一28进行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一28同轴固连的齿轮二30同步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二30啮合连接的齿条二31向靠近抽气壳体33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推杆32同向移动,进而推动活塞板40在抽气壳体33内壁滑动,此时抽气壳体33内部为负压状态,此时由于负压作用将带动密封板二42偏转进而封闭导气管二35,同时带动密封板一41偏转开通导气管一34的进气通道,进而将外界供氧设备内部的氧气通过导气管一34抽入抽气壳体33内部,实现自动补给氧气的功能。
41.实施例四:
42.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充:导气管二35远离活塞板40的一端贯穿抽气壳体33的外壁并固定连接有储气壳体36,储气壳体3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给患者供氧的氧气罩37,储气壳体3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套接在患者头部的弹性绳39。
43.如图11所示,储气壳体36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块43,活塞块43的内壁设置有l形结构的连通管二45,活塞块43的底部与储气壳体3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二44,活塞块43
的外壁下侧与氧气罩37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连通管一38,连通管一38的顶端与连通管二45的末端处于同一平面,储气壳体36的外壁远离连通管一38的一面开设有用于排出患者呼出二氧化碳的排气孔46。
44.氧气进入储气壳体36内部后,由于气压作用会带动活塞块43向下移动,进而压缩弹簧二44,当连通管二45的末端向下移动至连通管一38的顶端位置时,此时储气壳体36内部的氧气会通过连通管二45进入连通管一38内部,同时活塞块43向下移动时会封闭排气孔46,氧气通过连通管一38导入至氧气罩37内部,进而对患者进行供氧。
45.本方案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该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在使用时,将患者平躺在床板1上方,头部枕在头枕9上方,并将弹性垫13套在患者的下颌位置,用手转动转把6,进而带动螺杆5转动,由于螺杆5在两组滑块一4内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当螺杆5转动时,会带动两组滑块一4相向移动;
46.当两组滑块一4相向移动时,会带动两组弧形夹板8同时相向移动,进而逐渐对患者头部进行夹持,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头部偏转,不能顺利吸入氧气;
47.在对患者头部夹持的过程中,会拉动拉绳12向患者头部方向靠近,通过设置导向盘10和套筒11,对拉绳12具有导向作用,由于弹性垫13套在患者的下颌位置,当拉绳12向患者头部方向靠近时会拉动弹性垫13向左移动,进而逐渐抬起患者下颌,进而开放患者气道,使得患者能够吸入更多氧气;
48.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输氧时,将氧气罩37放置在患者的口鼻位置,将弹性绳39套接在患者的头部,对氧气罩37进行固定;
49.此时启动驱动电机22,通过驱动电机22带动转轴2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安装架二24进行转动,由于连接板25设置在安装架二24远离转轴23的一端,因此当安装架二24转动时会带动连接板25周期性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安装架一21和安装板17周期性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滑块二16在滑座15内壁周期性上下滑动,进而带动压板一18和压板二20周期性上下移动,对患者的胸部进行连续按压,通过设置弹簧一19,能够减缓按压压力,胸部连续按压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使得患者快速心肺复苏;
50.在压板二20向下按压患者胸部时,此时患者为呼气状态,当压板二20向上移动时,此时患者为吸气状态;
51.当压板二20向上移动时,此时患者需要补充氧气,此时安装板17和滑块二16同为向上移动状态,进而带动滑块三26在滑座15外壁的槽口内向上滑动,进而带动齿条一2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与齿条一27啮合连接的齿轮一28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一28同轴固连的齿轮二30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二30啮合连接的齿条二31向远离抽气壳体33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推杆32同向移动,进而拉动活塞板40在抽气壳体33内壁滑动,进而压缩抽气壳体33内部氧气,此时由于气压作用将带动密封板二42偏转进而开通导气管二35进行通气,同时带动密封板一41偏转关闭导气管一34的进气通道,进而将抽气壳体33内部的氧气通过导气管二35导入至储气壳体36内部;
52.氧气进入储气壳体36内部后,由于气压作用会带动活塞块43向下移动,进而压缩弹簧二44,当连通管二45的末端向下移动至连通管一38的顶端位置时,此时储气壳体36内
部的氧气会通过连通管二45进入连通管一38内部,同时活塞块43向下移动时会封闭排气孔46,氧气通过连通管一38导入至氧气罩37内部,进而对患者进行供氧;
53.当压板二20向下移动时,此时患者需要呼出二氧化碳,同理,此时安装板17和滑块二16为向下移动状态,进而带动滑块三26在滑座15外壁的槽口内向下滑动,进而带动齿条一2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与齿条一27啮合连接的齿轮一28进行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一28同轴固连的齿轮二30同步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二30啮合连接的齿条二31向靠近抽气壳体33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推杆32同向移动,进而推动活塞板40在抽气壳体33内壁滑动,此时抽气壳体33内部为负压状态,此时由于负压作用将带动密封板二42偏转进而封闭导气管二35,同时带动密封板一41偏转开通导气管一34的进气通道,进而将外界供氧设备内部的氧气通过导气管一34抽入抽气壳体33内部,实现自动补给氧气的功能。
5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的内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一(3),所述定位板一(3)的外壁开设有通孔且该通孔内壁定轴转动连接有螺杆(5),所述螺杆(5)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两组滑块一(4),两组所述滑块一(4)关于定位板一(3)对称设置,所述螺杆(5)前后两侧外壁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杆(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螺杆(5)的转把(6),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相对滑槽(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槽口,所述限位板(7)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头枕(9),所述滑块一(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患者头部的弧形夹板(8),所述弧形夹板(8)与限位板(7)表面的槽口内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内壁设置有拉绳(12),所述拉绳(12)的一端与弧形夹板(8)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绳(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抬举患者下颌的弹性垫(13),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用于给拉绳(12)进行导向的导向盘(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两组支撑杆(14)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座(15),所述滑座(1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6),两组所述滑块二(16)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一(21),前侧所述滑座(1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二(24),所述安装架二(24)的背面与后侧所述滑座(15)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二(24)与安装架一(21)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板(25),所述连接板(25)设置在安装架二(24)远离转轴(23)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一(18),所述压板一(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9),所述弹簧一(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压板二(2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一,所述定位板一的外壁开设有通孔且该通孔内壁定轴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两组滑块一,两组所述滑块一关于定位板一对称设置,将患者平躺在床板上方,头部枕在头枕上方,并将弹性垫套在患者的下颌位置,用手转动转把,进而带动螺杆转动,由于螺杆在两组滑块一内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当螺杆转动时,会带动两组滑块一相向移动,当两组滑块一相向移动时,会带动两组弧形夹板同时相向移动,进而逐渐对患者头部进行夹持,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头部偏转,不能顺利吸入氧气。不能顺利吸入氧气。不能顺利吸入氧气。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杰
技术研发日:2021.11.22
技术公布日:2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