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秀珍菇菌株黔秀3号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9天前  7



1.本发明属于食用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秀珍菇菌株,还涉及该秀珍菇菌株的用途。


背景技术:

2.秀珍菇(学名:肺形侧耳。别名:凤尾菇、凤尾侧耳、印度平菇或喜马拉雅平菇等;其拉丁名为:pleurotus pulmonarius)属于侧耳科侧耳属肺形侧耳种。秀珍菇外形小巧秀美,不仅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叶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秀珍菇的蛋白质含量比香菇、草菇都高,其子实体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另外,秀珍菇的蛋白含量高、低脂肪酸的特性,可作为减肥保健食品;其含有的多糖成分具有抗肿瘤功能,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故秀珍菇被视为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珍稀食用菌,有“菇中极品”的美誉。
3.目前,秀珍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秀珍菇品种较少,国家认定的秀珍菇品种仅有2个,二是栽培周期长。难以满足人们高水平生活的消费需求。
4.我国从南到北的原始森林中具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中包括秀珍菇资源。对野生的秀珍菇资源进行开发,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餐桌,而且还可以利用食用菌药食兼用的特性,开发出附加值更高的食品、饮料和保健品等,从而大大提高菇农的收入和出口创汇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目前生产中秀珍菇品种少,生产周期长等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秀珍菇菌株。
6.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秀珍菇菌株的用途。
7.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8.本发明一种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菌株黔秀3号,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210,保藏日期为2021年9月24日。
9.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秀珍菇菌株黔秀3号在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品或保健品,所述的食品或保健品中含有上述菌株黔秀3号或黔秀3号的提取物。
11.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菌株黔秀3号在饮料中的应用。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饮料,所述的饮料中含有上述菌株黔秀3号或黔秀3号的提取物。
13.上述菌株黔秀3号在制备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上的应用。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秀珍菇的基因工程菌株,所述的秀珍菇基因工程菌株的出发菌株为上述菌株黔秀3号。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鉴定上述菌株黔秀3号的分子标记,所述的分子标记是长
度为568bp的dna分子片段;所述的dna分子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16.上述分子标记,其所述的分子标记的pcr扩增引物为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所述的引物序列如下:
17.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
18.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
19.上述分子标记在菌株黔秀3号真实性或侵权鉴定中的应用。
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菌株黔秀3号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1.(1)母种培养:将黔秀3号菌种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25℃、空气相对湿度60~75%、避光条件下培养8天,得黔秀3号母种;
22.(2)原种培养:按照1:30的质量比将步骤(1)中所得的黔秀3号母种接种于原种培养基上,在25℃、空气相对湿度60~75%,避光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黔秀3号原种;
23.(3)栽培种培养:按照1:30的质量比将步骤(2)中所得的黔秀3号原种接种到栽培培养基上,在25℃、空气相对湿度60~75%,避光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黔秀3号栽培种;
24.(4)栽培培养料接种:在无菌环境中,取出菌袋中心的塑料棒,按照1:30的质量比将步骤(3)中所得的黔秀3号栽培种接种到栽培培养料中心的棒孔中,再用套环和棉塞封口;在25℃、空气相对湿度60~75%,避光条件下培养30~35天,菌丝长满培养料;
25.(5)搔菌:将菌袋袋口打开,再用灭菌后的小铲刀将表面的老菌皮挖去,露出新鲜菌丝;
26.(6)低温刺激:将菌袋置于4℃环境中低温刺激12小时,低温刺激促进出菇整齐;
27.(7)出菇管理和采收:出现原基后,在温度23℃、空气相对湿度80~90%、散射光500~600lx、通风良好条件下培养6~8天;当子实体菌盖平展,孢子未弹射时,采收子实体。
28.上述栽培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比为:去皮马铃薯200g取汁,葡萄糖20g,琼脂18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混匀后用纯净水定容至1000ml。
29.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马铃薯200g去皮切成1.5cm左右方块,放入800mlro水中煮沸20min,3层纱布过滤取浸提液,再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8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混匀后用纯净水定容至1000ml,121℃灭菌30min;倒入直径9cm平板,备用。
30.上述栽培方法步骤(2)中所述原种培养基或步骤(3)中所述栽培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玉米芯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粨2%,石灰2%,轻质碳酸钙1%,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
31.所述步骤(2)中原种培养基或步骤(3)中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按步骤比例取玉米芯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粨2%,石灰2%,轻质碳酸钙1%,混合均匀,然后按照比例加水,搅拌均匀,装入聚丙烯塑料袋(规格15cm
×
33cm
×
0.005cm),121℃灭菌2小时,备用。
32.上述方法步骤(4)中所述的栽培培养料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玉米芯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粨2%,石灰2%,轻质碳酸钙1%,培养料中含水量60~65%。
33.所述步骤(4)中栽培培养料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百分比比例将玉米芯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粨2%,石灰2%,轻质碳酸钙1%,混合均匀,然后按照比例加水,搅拌
均匀。栽培袋采用聚丙烯塑料袋(规格15cm
×
33cm
×
0.005cm),将混匀的栽培料装入袋中,袋口中心插入13cm空心塑料棒,3.5cm套环配套棉塞封口,121℃灭菌2小时,再冷却至常温;备用。
34.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技术效果:(1)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的菌盖淡褐色,朵形饱满,商品价值高,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秀珍菇类型。(2)本发明黔秀3号的栽培周期短。其从栽培培养料接种到出菇采收的周期仅为55~60天,而现有的秀珍菇品种:凤尾菇、京秀1号、秀03、夏秀004、中农秀珍(国品认菌2008027)、秀珍菇5号(国品认菌2008026)”的栽培周期分别为60~80天、60~70天、70~90天、70~80、70~90天、70~90天,黔秀3号比现有秀珍菇主栽品种生产周期至少缩短15~20天。(3)本发明黔秀3号的产量高,其每袋平均产量为352.3g,经济效益高。(4)本发明分子标记对黔秀3号特异性强,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检测方法简单、速度快;适于在黔秀3号的真实性或侵权鉴定中进行现场或实时检测。
35.生物保藏:本发明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菌株黔秀3号是本发明人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阿哈湖水库地区采集,并经筛选、培育而成;该菌株已于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210。
附图说明:
36.图1.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的子实体照片.
37.图2.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的系统发育树图。
38.图3.采用rapd引物s43扩增的不同秀珍菇菌种的papd电泳图谱;其中m为dna分子量标准;1为黔秀3号;2为凤尾菇;3为京秀1号;4为秀03;5为夏秀004。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是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40.实施例1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的采集、分离驯化过程
41.2019年8月,本发明人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阿哈湖水库地区,发现并采集了一株野生的类似秀珍菇的子实体。将该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得到菌丝(菌种);将组织分离后所得菌种进行栽培出菇试验;再对朵型良好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接种于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均匀的菌株继续栽培驯化,经过数代培养,筛选出一个遗传性状稳定、出菇周期短的秀珍菇菌株,命名为:黔秀3号。
42.实施例2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的分类鉴定
43.(1)黔秀3号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44.子实体丛生,菌盖淡褐色呈扇形,菌盖截面平整,中部稍凹,菌盖直径4.3~10.2cm,平均7.5cm;菌盖厚度适中,0.7~1.1cm,平均0.8cm;菌柄长0.9~2.1cm;菌褶无网纹,菌褶延生至菌柄顶端;子实体质地紧密。根据《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李玉主编,中原农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第990页有关秀珍菇的照片及相应特征描述,黔秀3号与秀珍菇(肺形侧耳)的形态特征一致,初步确定黔秀3号在分类上属于侧耳科侧耳属肺型侧耳种(pleurotus pulmonarius)。
45.(2)黔秀3号菌株的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
46.采用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cw0531(北京康为世纪公司)提取黔秀3号菌株的基因组dna,以its1和its4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所述的its1和its4引物序列如下:
47.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
48.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
49.its-pcr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20-50ng/μl的dna模板1μl,10
×
buffer(with mg2+)2μl,2.5mm dntp 0.5μl,5u/μl dna聚合酶0.2μl,0.2μm引物各0.5μl,加双蒸水至20μl。its-pcr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4℃5min;94℃1min,60℃1min,72℃75s,30个循环;72℃延伸10min。将所得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结果获得长度为568bp的dna分子片段。将所得dna分子片段送交上海生工进行测序,该dna分子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该核苷酸序列在genebank上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图。结果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菌株与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的相似度最高,可达99.62%,说明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在分类上属于侧耳属肺形侧耳种(pleurotus pulmonarius)。从系统发育树图(见图2)也可得出相同结论。此外,从blast对比可知,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与任何其他的秀珍菇菌株都不相同,是一种新的秀珍菇菌株。
50.实施例3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与其他秀珍菇菌种的papd对比分析试验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51.采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cw0531(北京康为世纪公司)分别提取黔秀3号、凤尾菇(北京吉蕈园选育出的淡灰色秀珍菇)、京秀1号(北京吉蕈园选育出的淡褐色秀珍菇)、秀03(黔东南创健台江的灰色秀珍菇),夏秀004(江苏天龙菌业选育出的褐色秀珍菇)菌株的基因组dna,选取20条rapd引物(见表1)进行pcr扩增。
52.表1 rapd随机引物序列
[0053][0054][0055]
rapd-pcr扩增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20-50ng/μl的dna模板1μl,10
×
buffer(with mg
2+
)2μl,2.5mm dntp 0.5μl,5u/μl easytaq酶0.2μl,0.2μm引物1μl,加双蒸水至20μl。rapd-pcr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5℃5min;94℃45s,36℃1min,72℃2min,35个循环;72℃
延伸10min。
[0056]
从以s43为引物扩增所得的rapd电泳图谱(见图3)可以看出,黔秀3号相对于凤尾菇、京秀1号、秀03、夏秀004均存在具有明显差异的特异性条带,说明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与现有的凤尾菇、京秀1号、秀03、夏秀004等秀珍菇菌株都不同,是一种新的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菌株。
[0057]
实施例4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的栽培试验
[0058]
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0059]
(1)母种培养:将黔秀3号菌种(本菌种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210)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25℃、空气相对湿度70%、避光条件下培养8天,得黔秀3号母种;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200g去皮马铃薯切成1.5cm左右方块,放入800ml水中煮沸20min,3层纱布过滤取浸提液,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8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混匀后定容至1000ml,121℃灭菌30min;倒入直径90mm平板备用。
[0060]
(2)原种培养:按照1:30的质量比将步骤(1)中黔秀3号母种接种于原种培养基上,在25℃、空气相对湿度70%,避光条件下培养30天,得黔秀3号原种。所述原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玉米芯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粨2%,石灰2%,轻质碳酸钙1%,培养基含水量65%。所述原种培养基的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按照重量百分比将各组分混合均匀,然后按比例加入水,混合均匀,即为原种培养基。将其装入聚丙烯塑料袋(15cm
×
33cm
×
0.005cm),121℃灭菌2小时。
[0061]
(3)栽培种培养:按照1:30的质量比将步骤(2)中所得黔秀3号原种接种到栽培培养料上。在25℃、空气相对湿度70%,避光条件下培养30天,得黔秀3号栽培种。其中栽培培养料的配制,装袋和灭菌方式与原种培养基相同,但是在在装袋时在袋口中心插入13cm空心塑料棒,3.5cm套环配套棉塞封口,121℃灭菌2小时备用。
[0062]
(4)栽培培养料接种:将按照步骤(3)制备的栽培培养料,灭菌后充分冷却至常温。在无菌环境中,取出菌袋中心的塑料棒,按照1:30的质量比将步骤(3)中所得黔秀3号栽培种接种到栽培培养料中心的棒孔内,再用套环和棉塞封口,在25℃、空气相对湿度70%,避光条件下培养35天。
[0063]
(5)搔菌:将步骤(4)的菌袋袋口打开,用灭菌后的小铲刀将表面的老菌皮挖去,露出新鲜菌丝。
[0064]
(6)低温刺激:将菌袋置于4℃环境中低温刺激12小时,低温刺激促进菇蕾整齐。
[0065]
(7)出菇管理和采收:出现原基后,在温度23℃、空气相对湿度85%、散射光500lx,通风良好条件下培养8天;当子实体菌盖平展,菌盖边缘平伸,为最适宜采收期,可采收子实体。采收时左手按住栽培袋,右手握住菌柄基部,轻轻旋钮即可完成采摘,采摘后用保鲜盒封装。
[0066]
将采收后的秀珍菇黔秀3号进行肉眼观察、称重,并计算其栽培周期。
[0067]
结果本发明黔秀3号的子实体(见图1)质地紧密,口感清脆,菌盖淡褐色,朵形饱满,商品价值高;其次,黔秀3号从栽培培养料接种到出菇采收的周期为55~60天,而现有主栽秀珍菇品种凤尾菇、京秀1号、秀03、夏秀004、中农秀珍(国品认菌2008027)、秀珍菇5号(国品认菌2008026)”等秀珍菇的相应栽培周期分别为60~80天、60~70天、70~90天、70~
80、70~90天、70~90天,黔秀3号比现有秀珍菇主栽品种栽培周期至少缩短10~20天。此外,本发明黔秀3号农业式栽培每袋平均产量为352.3g,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菌株黔秀3号,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210。2.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黔秀3号在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3.一种食品或保健品,所述的食品或保健品中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黔秀3号或黔秀3号的提取物。4.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黔秀3号在饮料中的应用。5.一种饮料,所述的饮料中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黔秀3号或黔秀3号的提取物。6.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黔秀3号在制备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上的应用。7.一种秀珍菇基因工程菌株,所述的基因工程菌株的出发菌株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黔秀3号。8.一种用于鉴定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黔秀3号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标记是长度为568bp的dna分子片段;所述的dna分子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标记的pcr扩增引物为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所述的引物序列如下: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分子标记在菌株黔秀3号真实性或侵权鉴定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菌株黔秀3号,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210。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菌株在食品、保健品或饮料等方面的用途。本发明菌株黔秀3号的菌盖淡褐色,朵形饱满,商品价值高;其次,栽培周期短,黔秀3号比现有秀珍菇主栽品种生产周期至少缩短了15~20天;此外,黔秀3号产量高,其每袋平均产量为352.3g,经济效益高。本发明还公开了对该菌株具有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用该分子标记鉴定黔秀3号,结果准确、可靠;检测方法简单、速度快;适于在黔秀3号的真实性或侵权鉴定中进行现场或实时检测。号的真实性或侵权鉴定中进行现场或实时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敏 张邦喜 杜慕云 陈旭 朱森林 杨珍 陈波 张钦语 唐玲 杨仁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1.22
技术公布日:2022/3/7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