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月前  23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减震器,具体为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1、摩托车具有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的特点,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为了保持摩托车行驶的平稳,通常在摩托车上安装减震器进行减震。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90354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摩托车可调节减震器,包括上底座,所述上底座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外部套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条,两侧所述滑条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侧所述滑槽的内部,所述上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上底座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中,提高电动伸缩杆带动减震弹簧上下移动,调节减震弹簧的减震幅度,螺纹底套螺纹连接在套杆的内部,便于拆卸和组装,实现了便于调节减震幅度、提高效率的技术效果,达到了便于使用和拆装的技术目的。

3、现有的摩托车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难以进行组装和安装,不便于润滑,易产生磨损,且不便于自由调节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摩托车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难以进行组装和安装,不便于润滑,易产生磨损,且不便于自由调节减震器的减震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包括:第一外端头、第一外端头下方设置的第二外端头及第一外端头与第二外端头之间设置的套筒和活动杆;

3、还包括:

4、所述第一外端头和第二外端头的内侧均安装有与之嵌套贴合的轴承,且第一外端头和第二外端头的外端均为弧状结构;

5、所述套筒内卡合贯穿有活动杆,且套筒和活动杆外设置有密封结构,其中密封结构包括有密封垫和密封套;

6、所述第二外端头和活动杆之间设置可调连接结构,其中可调连接结构包括有承接板、限制板、电动伸缩杆、限位板和控制器。

7、优选的,所述套筒经螺钉固定安装于第一外端头的下表面,且套筒的内上侧贴合设置有与第一外端头粘贴固定的密封垫,并且套筒的下端内侧粘贴固定有与活动杆紧密贴合设置的密封套。

8、优选的,所述套筒和活动杆的外侧嵌套设置有减震弹簧,且活动杆与其下端外侧嵌套设置的承接板为螺纹连接,并且减震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套筒和承接板贴合设置。

9、优选的,所述承接板的下端外侧对称固定有限制板,且限制板卡合连接于第二外端头的内侧,并且限制板单体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二外端头和承接板固定安装的电动伸缩杆。

10、优选的,所述限制板和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外侧嵌套设置有对称的限位板,且限位板的两端与第二外端头为螺钉固定连接,并且第二外端头的后端内侧镶嵌安装有控制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便于进行组装和安装,便于对该减震器进行润滑,减少磨损,并便于自由调节该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12、1.设置有第一外端头、第二外端头、轴承和套筒,由于第一外端头和第二外端头的内部均嵌套安装有轴承,第一外端头下螺钉固定安装有内侧嵌套卡合活动杆的套筒,而活动杆的下端外侧螺纹连接有承接板,套筒和活动杆外嵌套设置有减震弹簧,且承接板下设置有与第二外端头螺钉固定的限位板,因此便于对该减震器进行组装和安装;

13、2.设置有轴承、套筒、密封垫和活动杆,由于轴承嵌套安装于第一外端头和第二外端头,且套筒的内上侧贴合设置有与第一外端头粘贴固定的密封垫,套筒的下端内侧粘贴固定有与活动杆紧密贴合设置的密封套,因此便于对该减震器进行润滑,减少磨损;

14、3.设置有活动杆、承接板、限制板和电动伸缩杆,由于活动杆的下端外侧螺纹连接有承接板,承接板下对称固定有与第二外端头嵌套卡合的限制板,且限制板内设置有与第二外端头和承接板固定安装的电动伸缩杆,限制板和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外侧对称嵌套有与第二外端头为螺钉固定的限位板,第二外端头的后端内侧镶嵌安装有控制器,因此便于自由调节该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包括:第一外端头(1)、第一外端头(1)下方设置的第二外端头(2)及第一外端头(1)与第二外端头(2)之间设置的套筒(4)和活动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经螺钉固定安装于第一外端头(1)的下表面,且套筒(4)的内上侧贴合设置有与第一外端头(1)粘贴固定的密封垫(5),并且套筒(4)的下端内侧粘贴固定有与活动杆(6)紧密贴合设置的密封套(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和活动杆(6)的外侧嵌套设置有减震弹簧(8),且活动杆(6)与其下端外侧嵌套设置的承接板(9)为螺纹连接,并且减震弹簧(8)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套筒(4)和承接板(9)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9)的下端外侧对称固定有限制板(10),且限制板(10)卡合连接于第二外端头(2)的内侧,并且限制板(10)单体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二外端头(2)和承接板(9)固定安装的电动伸缩杆(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板(10)和电动伸缩杆(11)的上端外侧嵌套设置有对称的限位板(12),且限位板(12)的两端与第二外端头(2)为螺钉固定连接,并且第二外端头(2)的后端内侧镶嵌安装有控制器(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包括:第一外端头、第一外端头下方设置的第二外端头及第一外端头与第二外端头之间设置的套筒和活动杆;还包括:所述第一外端头和第二外端头的内侧均安装有与之嵌套贴合的轴承,且第一外端头和第二外端头的外端均为弧状结构;所述套筒内卡合贯穿有活动杆,且套筒和活动杆外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外端头和活动杆之间设置可调连接结构,其中可调连接结构包括有承接板、限制板、电动伸缩杆、限位板和控制器。该能够自由调节减震效果的摩托车减震器,便于进行组装和安装,便于对该减震器进行润滑,减少磨损,并便于自由调节该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若曦,陈少军,江峰,杨正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凯凯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